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魏王朝从内部崩溃的主因

 北魏从立朝之初就开始了断断续续的汉化过程(或者叫中国化),而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当属孝文帝在位期间进行的全面的制度改革,几乎涉及了从朝廷到地方,从上层贵族集团到普通鲜卑百姓,从政治到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影响可谓既深且远。

当然,孝文帝推行的大多数改革都是符合现实顺应历史潮流的,诸如官僚制度改革(废除带有鲜明游牧部落特征的内朝,推行中原王朝的官制),用中原王朝的祭天礼仪取代鲜卑部落传统,改变鲜卑的风俗习惯使之汉化(穿汉服、讲汉语、读汉书),创立“三长制”和“均田制”等等,实际上也给北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国力大增,全面超越南朝。

然而,孝文帝推行的分定姓族政策,盲目乃至过火的学习,仿照晋朝建立贵族门阀制度,殊不知,这恰恰是造成了晋朝灭亡和南朝衰弱的痼疾,于是同样迅速的将北魏推上了崩溃的不归路。

所谓的分定姓族是指分别将胡、汉两族按照门第和家世来划分等级,胡族当中,皇族的元氏为最高等级,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为名门,其下则根据是否具有早期鲜卑部落酋长的家世,以及在北魏立朝之后三代在朝中担任的官职高低来划分等级,第一等级称为“姓”,第二等级称为“族”(这便是这种制度的名称由来),属于姓族的人拥有担任官职,以及免除兵役和劳役的特权。

汉族当中,按照类似的方法将最上层划为膏粱、华腴两姓,下面再来甲乙丙丁四个阶层,“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曰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

通过姓族分定,确立了鲜卑贵族内部的门阀制度,与此同时,门第相当的胡汉之间就可以自由通婚,从而加强了胡汉士族之间的联系,确保了北魏统治阶层内部的团结。

可惜的是,不合时宜的门阀制度曾经搞垮了晋朝,造成了南朝长期的衰微,同样也给北魏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首先,从政治上来说,姓族分定造成了以鲜卑为中心的胡族在内部的分化,上层变成了统治阶级,下层则与普通汉民一样,变成了被统治阶级,并且被完全阻断了上升的通道,自然心怀不满。要知道,北魏立朝之初,任命官员的依据是才能和军功,但现在则变成了家世和门第,“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阻。”此处的“镇”,乃是北魏部署在北部边境,抵御新崛起的柔然等游牧民族的军镇,驻军的基本盘是中下层的鲜卑人,被无情的抛弃了。

其次,门阀制度的确立,打造出一个新兴的、庞大的不缴纳赋税,不承担劳役的阶层,迅速的腐化堕落是必然的,相应的,底层民众身上的负担必然加重,从而动摇了统治的基础。

孝文帝在世之时,鲜卑贵族上层中的守旧派就已经以太子的名义谋反,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是待到孝文帝去世之后没多久,羽林和虎贲又相继爆发暴乱,紧接着,不满情绪最为严重的、驻扎在北部边境,以防御柔然等新崛起游牧部落为目的的“六镇”驻军爆发了规模空前浩大的叛乱,迅速向全国扩散,这一次,北魏王朝再也没有能力将其彻底完全的镇压下去,王朝覆灭的序幕以不可阻挡之势被拉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魏第八任皇帝宣武帝元恪简介资料 宣武帝元恪人物传记
五分钟博士论文:拓跋与士族:胡与汉的博弈
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来说是进步,对整体来说是倒退
如日中天的北魏王朝为什么走向了灭亡?
为何北魏汉化婚姻制度,青出于蓝胜于蓝,无意中挽救了平民婚姻
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迅速灭亡有没有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