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前车之鉴后车师——《素书》悟读之【123】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安礼章第六》悟读【24】

【原典】

与覆车同轨者倾。

【译文】

与倾覆的车走在同一轨道的车,也会倾覆。

【悟读】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车同轨”,始见《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所以,车同轨,并非嬴政之发明。然而,作为一种制度之真正落实,嬴政可谓功不可没。

车有车轨,亦有车辙。车辙是车辆在路面行驶后留下之车轮压痕,覆车是指车子倾覆。《素书》本句之意,类比“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强调前车倾倒,后车改辙,喻以往之失败,须引之为鉴。

善于借鉴他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走向成功之必备素质。

西汉政治家贾谊,自小有“神童”之誉。文帝闻其才高学优,请其出任太傅,询其治国之策。贾谊主张以秦亡为鉴,行仁政,重农业,休养生息。文帝纳其建议,励精图治,奠定了“文景之治”的基础。

才华横溢之钱钟书,初入清华,口吐芬芳,“清华无一人,可为其师”。其师吴宪没有苛责,而是悉心之教导。钱钟书终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低调不争”,在其回忆录中,真诚向其师致歉,也因此成就了其谦逊之美名。

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借鉴之民族。古时日本学习唐朝,实行大化改新,形成灿烂之古代日本文化;近代日本在亚洲最早西学,通过明治维新,一跃而为亚洲强国;二战后,及时引进欧美先技术,再度崛起,成为二号强国。概而言之,日本是搭别人之“东风”而走向辉煌的。没有借鉴,就没有不断强大之日本。

不过,真正的智者,往往还有更高一个境界,可以“见路不走”,“见路非路,即见因果,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见路不走”,源自《天幕红尘》。此书立意颇高,对文化属性、人性等方面皆有深刻之思考和独特之见地。所谓见路不走,其哲学深度在于一个“路”字。

所谓“路”,是曾经有人走过的路或成功过的方法,其哲学含义称作为模式或经验,照搬别人之模式或经验,是谓“见路”。

此“路”是否有用?有用亦无用。所谓有用,是基于借鉴模仿参考之角度;然而,这种方法有错漏,不究竟,因为世人往往忽视了关键的一点,即每个人之路皆有其特定之背景,这个背景无法完全复制,因此不可能完全照抄他人之作业,走出相同之路,故而也无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浅”阅读走向相容之路-业界动态-图书馆界-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年前最后一篇:错觉是病,得治
日本人总骂“八嘎呀路”,翻译成中文,才知道原来比任何话都狠
又是樱花烂漫时
现在车这么便宜,为什么有车一族还这么有优越感呢?
日本 Japan 200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