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立人生之平衡术之“性和命”【36】

本乎天者,谓之命;率乎己者,谓之性。

一般而论,,指人心之本性本来,又有元性、真性、元神、真心等别名;,指物质形体之气或元气;在内丹修炼中,性指元神,引申为理 、心、意等;命指元炁,引申为法、息、形、功等意。

灵魂并非像常人理解的那般,存在于身体之中。恰恰相反,是躯体处于灵魂之中。躯体是被主宰的,不是主宰者,是被拥有的,不是拥有者。灵创造了宇宙,灵魂把宇宙支撑起来,宇宙在灵魂里。

道家哲学里有个专业术语,叫“性命双修”,是道家内炼心法,亦是道家别于儒佛之重要特点。普通人之修身养性,亦是生命必修之课。

所谓“性命双修”,一言以蔽之,是对身心的全面修炼,让身体和精神达到至高完美之境界,即“天人合一”之境,让自己升华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天道自我,合二为一。

“天地大宇宙,人身小宇宙”。在道家眼里,万物皆非独立之存在,宇宙和人一气相通,人是通过自己之精气神来连通宇宙万物。“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我非独立之“我”,“我”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除“我”之外的一切事物。

生命之智者,往往具备六个生态伦理精神。其一,万物一体;其二,生而不有;其三,曲成万物;其四,和而不同;其五,循环再生;其六,融通万有。最终实现从“小我”到“大我”再到“无我”的人生升华。

“性”,会意字,甲骨文里由“心和生”组合而成,可溯至古代 “生”字之用法,而 “生”字恰好构成了 “性”字。《说文解字》解释为,“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表示人类天然萌发,或与生俱来之欲求。道家借用了“性”字,特指人之心性、秉性、性格、意识、精神等抽象之物。

“命”,在《说文解字》里属于假借字,甲骨文之写法跟“令”一样,本义指发布命令或号令,演化为“大命、天命”之意,即上天给人类发号之命令;后来由“天命”引申出“命运”之义,再由命运引申出生命、身体、肉体等意。

《周易》强调,“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言乃中国性命之学的纲要。儒释道三家皆以此为核心,不过见地不同层次深浅不同而已。

儒家罕言性命,重点在于“穷理”;佛家禅宗以“明心见性”为究竟,比儒家深入一步,达到“穷理尽性”之境界;道家则以炼性寿命为宗,关键在于以神为性,以炁为命,神不内守,则性为心意所摇,炁不内固,则命为声色所夺。道家追求即世成道,重视性命双修,道教追求即身成仙,而佛家追求超脱,独重修性。

“从道受生谓之性,自一禀形谓之命”,人作为命是有限的,然有限之命却源自无限之道。“性起于道,形生于德”,人之性命和天道相贯通,命是道之命,命有道之性。

“神不离气,气不离神”、“性不离命,命不离性”。对常人而言,心思安宁,生理健康,皆为重要,不可偏废。身心合一,阴阳协调,天人合一,性命与天地完全融为一体,是人之大性命、真性命。至为关健的是,“人自道中来,还回道中去”,致虚守静,意念纯粹,守中持正,动静一如,物我两忘,方得身安心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死生大事,性命攸关!
老子指归汉严遵卷之一(初校)
张翼远:道家独特的性命双修
道德指归论 : 卷一
先天易解之三:邵雍的偷梁换柱
熊铁基:对《太一生水》“神明”的历史考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