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三十二章《知止不殆》悟读述杂【32】

01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阴阳交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自然)均(均匀)。

始制有名(名分),名亦既有,夫亦将知(行事之分寸)之,知之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02


诗解

大道无名莫能臣,
敬天知命循道行。
知足常乐福自来,
知止无忧人生赢。

03


悟读

天地大观尽游览,
今古无多独行人。

这是出自启功先生的联语墨迹。意为天地之间有无数的奇观壮景,让人留恋往返于其中,尽情地游览。古今之间,人生的道路上志同道合者却微乎其微,更多的时候只能偊偊独行。

有了千金望万金,做了皇帝想成仙,人类的欲望总是无限的。伴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的名利观越来越强。贫富和欲望是这个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放下名利”,“无我利他”,是我对老子《道德经》人生智慧的一个深刻认识。

乾隆皇帝游江南,来到镇江金山,见江上舟来船往,问一个老和尚:“老和尚,你看这江上,每天来往有多少只船?”老和尚说:“两只船。”乾隆很惊奇,问:“这是什么意思?”老和尚说:“一只为名,一只为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古皆然,但是一旦名利成了社会价值评估标准,道德便会产生危机。

“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道,滋养万物,不在乎名,放下“形名”,服务众生,众生归从,此天之道。

南怀瑾是一位贯通儒释道、修行颇深的国学大师,他对人生有着很多的精彩领悟。他说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这些认识夹杂着他对儒释道经典的解读,体现着他的修为和通透。

宋代诗人黄庭坚写过一首《牧童》,诗的最后两句是这样的,“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讽刺了那些费尽心机,用权力手段去追名逐利的达官显贵。《增广贤文》中也说到:“十分聪明用七分,留的三分给儿孙”,告诉我们人若是太过聪明,太会算计,结果往往是赚了眼前,输了往后,甚至输掉未来。

三十三天天外天,
九霄云外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坚。

修行之路,唯有心定,方得始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道无名莫能臣,敬天知命循道行。
名与利
身在红尘中
今日头条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9德衰不一朴散情伪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