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媚奥媚灶皆是媚——《论语》悟读【52】

媚奥媚灶皆是媚,不亢不卑真名士——题记

《论语》第三篇第十三章:

【原文】

王孙贾(卫国权臣)问曰:“与其媚于奥(奥,家中西南隅,尊者居之,是五祀中的中溜神),宁媚于灶(灶神,主饮食之事),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

王孙贾问:“'与其祈祷较尊贵的奥神的保佑,不如祈祷有实权的灶神的赐福’,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对。犯了滔天大罪,怎么祈祷也没用。”

【悟读】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王冕的墨梅图题诗,表达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情操。

本章的解读,需要了解当时的背景。孔子周游列国,在卫国时受灵公尊敬,并为卫灵公夫人南子所召见。故有王孙贾如此对孔子一问。他以溜神比喻南子,以灶神比喻自己。其意是想告诉孔子,你求南子不如求我王孙贾。

中国自古信仰多神,代表了中国的大度宽容家里一般有灶神、财神和祖宗等牌位。中国古代建筑,大多进门为大厅,厅里供祖宗牌位,上书“天地君亲师之位”,财神一般供在卧房里,灶神一般供在厨房里。

“奥”古代的家神,代表中国政治组织的理想。家里有家长,就有家神;还有灶神,连吃饭做事也要记录。于是,民间便有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一说。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是古代的谚语。“县官不如现管”、“阎王好哄,小鬼难缠”等皆为此意,蕴含一定的现实意义。

媚,献媚。为讨好他人做出的某种姿态或举动;卑贱地讨好恭维别人。这一“媚”,违背人的良知良能,更违背了人的本心本性。自作孽,不可活。一个人,违背了本心本性,无论在哪祈祷,都将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铿锵有力的回答体现了中国人宗教思想的精神。中国人自古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其一是礼,其二是诗

这里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做坏人坏事,祷告是没有用的,任何菩萨也保佑不了你。所谓自助天助,神是建立在自己的心中。漫天神佛须拜己,即为人须有自己的人格,须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外来的庇护。

媚奥媚灶皆为媚。为人可以低头,但绝不能折腰。低头是一种谦逊,一种忍耐,一种睿智;但低头绝不可折腰,折腰是一种屈服,一种献媚,一种无耻。折腰的结果,往往不是人生的失败,便是尊严的丧失。

低头抑或弯腰,区别在于是否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日本的稻盛和夫以“人格=性格+哲学”这一公式来定义人格,即先天之性格与后天之哲学造就人格,人格的成长需要不断的磨砺。

好的人生态度应该是不亢不卑与不愠不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共读】《论语》八佾第十三章
【儒】每天学一句《论语》《八佾篇》(13)
天是万万不能得罪的——《论语》学习53-54
【论语导读】神不可得罪
可能解开了《论语》一个千年难题
《论语·八佾篇》新解:分析与处理问题,不能只考虑自己利益得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