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问之道求放心——《论语》悟读【350】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论语》第十四篇第二十四章: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

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

【悟读】

学问之道,求其放心。

放心,迷失之心。语自《孟子告子章句上》,依据儒家思想,人人皆有“向善”之心,现实之中容易迷失。孟子的意思是,学问之道无他,不过是把那迷失的本心本性找回来罢了。孟子进一步强调:“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仔细研究,不难发现,王阳明之心学,其根亦在此也。

本章内容的字面意思是“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现代的人学习是为了别人”。真意究竟如何,实有颇多争议。

杨伯峻的解读是: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钱穆的理解是:古之学者,是为己而学的;今之学者,是为人而学的。


李泽厚则说:古时的学者是为了改进自己,今天的学者是为了教训别人。

此处之难点是“为己”之解读,夫子其实是试图通过古今学者做学问的差别,阐述做学问之本质目的,即为学先为人。

有知未必有识。做学问,绝非知识之简单堆砌。

古之学者,孜孜以求的是道义,其全部核心在于通过做学问,修心养性,找回本性,培育独立人格,塑造高尚心灵,让自己真正成为高尚之人、纯粹之人、大写之人和有益社会之人;而今之学者,更多的是在人前撑撑面子抖抖风光,赢得那一片片掌声喝彩声,徒慕虚名而已;更有甚者,有人打着为人之名,怀揣的是一颗纯粹的名利之心。这就完全背离了真正的学问之

学问之道,关乎为人。儒家一贯强调的“明明德、亲民、至善”乃人格塑造之至高追求;人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超出了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之完善,从我执到无我,这或是真正的生命之本。

关于为学为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要求和标准知道道理,不去践行,反而以理压人,显摆自己。如此之知,首先是一种假知,其次还不如不知。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好为人师,四处炫耀,如此之“为人之学”,恐怕还是少点为好,以免玷污了学问和人格。

真正的学问之道,其实是一条漫漫的自我的修行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
札记:学而为己,术而为人;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
钱穆先生讲学粹语
【名家思语】钱穆:学问之入与出
问道南怀瑾:未来10年,这5大能力孩子至少要会一个,才不会被淘汰
搜狐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