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宇宙自然生命简史:35 黄石火山会爆发吗?


黄石公园的总部设在一个叫马莫斯(Mammoth)的温泉边上,在 6 月份的一个美好的清晨,比尔在那里遇见了地质学家多斯(Paul Doss)。他从一辆巨大的哈雷上下来,用力地与比尔握手,说:“你可能感觉不到,但你正站在全世界最大的活火山之上呢。”多斯是印第安纳州的原住民,很和蔼,说话很轻,极为细致周到。他看上去实在不像是黄石公园的雇员,他的胡子花白,脑后拖着一根长辫子,一只耳朵上还带着一个小小的蓝宝石耳钉,笔挺的制服绷在微微凸起的肚子上。他看上去倒更像是一位布鲁斯音乐家,而不是一个政府雇员。实际上,他确实是在玩布鲁斯音乐(吹口琴的)。但是,他又确实不但懂地质学,还非常热爱。他带着比尔上了一辆破旧的四驱车,一路颠簸着朝老忠实泉(Old Faithful)方向开去,边开边对他说:“我在全世界最好的地方搞地质。”他同意让比尔陪他一整天,不论他到哪里,做什么事情。

基本上,只要是去过黄石公园的人都会你说,那里实在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地方。那里山脉雄伟丰满,草地上野牛点点,小溪哗哗作响,湖水与天空一色,野生动植物更是多得数也数不清。多斯说:“作为一名地质学家,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在比尔图斯豁口(Beartooth Gap)能找到将近 30 亿年历史的岩石,这可是相当于整个地球年龄的四分之三啊。而在这儿,你能看到矿泉。”多斯指着飘着硫磺气味的温泉,继续说“在这儿,你还可以找到正在出生的岩石,以及你能想到的任何年龄的岩石。没有任何地方像这里一样拥有如此显著的地质特征,或者说是如此美丽的地质特征。”

“所以你喜欢它们,对吧?”比尔说。

“哦,不是喜欢,是爱!”他自豪地回答,特真诚。“我实在太爱这里了。尽管冬天很冷,工资也不高,但在好的时候……”

他没有说下去,而是指向西边远处一个山脉中的豁口,它刚刚出现在视线中,说:“那是加拉丁山(Gallatins)。那个豁口大约 100 多公里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人想得通为什么那里会出现这样一个豁口,直到克里斯琴森提出那是被炸出来的。要在山中炸出一个 100 多公里宽的豁口,你想想这得是持续了多久的一次事件,克里斯琴森用了 6 年的时间才想明白这一点。”

“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原因导致黄石火山再次喷发呢?”

“我不知道,也没人知道。火山是很奇怪的东西,人类对它的了解太少了。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活跃了 300 年,然后在 1944 年的一次喷发后熄灭了,至今依然沉默。有些火山学家认为它正在大规模地积聚能量,并感到忧心忡忡。因为在火山周围生活着 200 万人口。但这都是说不准的事儿。”

比尔又问:“那我这样问吧,黄石火山爆发之前,我们总能得到一些警示信息吧?”

他耸了耸肩:“上次爆发时没人在场。所以,没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警报,可能是一系列的地震,也可能是地表隆起或者是间歇泉、喷汽口的行为变化,但没人能确定。”

“这么说,它会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爆发?”

他点点头,做思考状,继续解释说:“问题在于,凡是能被看作是警示信息的所有现象在黄石公园都已经存在了。地震往往是火山喷发的先兆,但公园已经有很多的地震了。去年是 1260 次,虽然大多数微弱得无法感觉到,但它们毕竟也是地震啊。”

他又解释说,间歇泉的喷发活动发生变化可能也是线索,但它们实在是变化无常,无法预测。木丝泉曾经是公园中最出名的间歇泉,它原本喷发得很有规律,高度能达到壮观的 100 米之高。但是在 1888 年,它停喷了,然后又在 1985 年再次喷发,只是高度仅有 25 米了。还有一个汽船泉,它喷发起来是世界上最高的间歇泉,能把水柱喷到 120 米高的高空。但是,它的喷发间隔极不规律,小到 4 天,多则 50 年。“如果它今天喷发了,然后下星期又喷发了,但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它的再次喷发是下下周还是下下下周,还是 20 年后。”多斯说道。“整个公园就是这么变化无常,实际上根本不可能从已有的现象中得出什么结论。”

我想,听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在好莱坞大片《2012》中要用黄石公园的火山喷发作为大灾难的一个高潮了。听完我这个节目,马上去重温一下那部片子,在 59 分 30 秒左右,震撼的黄石火山大爆发的全景展示,太壮观了。

而要从黄石公园中撤离却极不易。黄石公园每年的游客大约是 300 万人次,基本上集中在夏季的三个月。公园中的道路相对不多,而且故意修得都挺窄的。一方面是为了减慢车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自然之美,当然也是受到了地形的限制。在盛夏季节,你很容易就可以花一天时间驾车穿越整个公园,或者在几小时内抵达公园中的任何地方。“人们不论何时何地遇到动物,都会自觉地停下来。”多斯说,“我们会被熊堵住,会被野牛堵住,会被狼堵住。”

2000 年的秋天,美国地质勘探局和公园管理处的代表以及一些专家学者开了个会,成立了一个“黄石火山观察小组”(简称 YVO)。在这之前已经有四个类似的机构存在了,分别在夏威夷、加州、阿拉斯加和华盛顿州,搞不懂为啥以前在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区反而没成立。YVO 实际上更像是一个点子,或者说一项协议,即在研究和分析黄石公园多变的地质现象时协调一致。多斯告诉我该小组的第一个任务是起草一份“地震和火山应急预案”,也就是一份在灾难事件发生时的行动计划。

“已经起草了一个了吗?”比尔问。

“还没,但快了。”

“会不会晚了点儿?”

他笑了笑,“哈,我只能回答你,不算太早吧。”

这份计划是这么打算的,由克里斯琴森、犹他大学的史密斯和黄石公园的多斯负责评估潜在大灾难的危险等级,并向公园主管汇报。然后由公园主管决定是否全体撤离公园。但在公园之外的地方,就管不到了。所以一出了公园大门,你就得自己管自己了。如果黄石火山真的大规模喷发的话,这个计划实际上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当然,离这个日子到来或许还有几千或者几万年。但多斯认为这个日子未必就一定会来。他解释说:“这是因为,过去有过的模式并不一定意味着今天依然适用。有迹象表明或许在一系列的灾难性喷发之后就会是一段漫长的平静期。我们可能正处在这么个时期。有一个证据是大多数的岩浆池正在冷却、结晶,它们正在释放它们的火气,就跟人一样,火气只有憋住了,才会有爆发嘛。”

其实,在公园内及周边地区同时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类型的危险。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 1959 年 8 月 17 日晚上发生的事情。在黄石公园不远处有一个叫赫布根湖(Hebgen Lake)的地方。那天晚上 11:40 左右,一场大地震袭击了那里。震级 7.5 级,仅从地震本身来说,不算是巨大。但那次地震发生得实在是突然而迅猛,并且把一座山的半边整个给震塌了。虽然那个年代的游客不像现在这么多,但毕竟是发生在夏季的旅游旺季。800 万吨的岩石以超过 160 公里的时速从山上滑下来。巨大的动量让这些岩石的前锋冲上了峡谷对面山峰的 120 米高处。岩溪露营园的一部分刚好处在滚石的路径上。有 28 名露营者遇难,其中的 19 位被彻底埋没了,尸骨无存。灾难来得很快且毫无征兆。睡在一个帐篷中的三兄弟幸免于难,但睡在他们旁边一个帐篷中的父母却被滚石卷走,再也没找到。

“一次地震,我是指真正的大地震,一定会再次发生。”多斯告诉我,“这是可以肯定的,因为这里是一个大断层。”

尽管发生了赫布根湖地震以及其他很多危险事件,黄石公园一直到上世纪 70 年代才建立了永久性的地震检波器。

如果你想欣赏地质运动那种势不可挡的壮观性,去黄石公园南边的堤顿山脉看看就够了。现在的堤顿山脉奇峰险峻,峭壁嶙峋。但 900 万年前,它却并不存在,那儿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平原。但哪知此处的地壳突然裂出了一道64公里长的断层。于是,自那以后,差不多每隔 900 年,都会发生一次大地震,把这里的地势猛地抬升一些,就这样反复折腾了 900 万年,出现了这么一座雄伟的 2000 米高的山脉。

900 年是一个平均数字,某种程度上容易让人误解。资料显示,堤顿山脉上一次大地震发生在 5000 至 7000 年前,因此,恐怕这里是整个地球上最该发生地震的地方了。

热液喷发也是黄石公园中的一个巨大危险。它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的任何地点发生,无法预测。“你知道的,我们按计划要指引游客来到温泉池。”多斯带我看完老实泉之后对我说,“这是游客们来此参观的主要内容之一。你知道吗?黄石公园中的间歇泉和温泉总数比全世界其他地方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呢。”

“我还真不知道呢。”

他点点头,说:“总数超过 1 万个了,谁也不晓得什么时候又会冒出来一个新的喷口。”

他们驱车来到一个叫达克湖(Duke Lake)的地方,这是一片直径 200 米左右的水域。多斯说,“它看上去完全无害吧,只是一个大池子。但是,你知道吗?这个大坑过去根本不存在。15000 年前的某天,它是突然炸出来的。当时数千万吨的泥石以及高温的水以超音速爆发出来。你不妨想象一下,如果这事情发生在老实泉的停车场或是某个游客中心的地下,会是什么情况?”说着,他的脸上笼上了一层阴影。

“不会有任何警报吗?”

“很可能没有。公园中上一次显著的爆发是 1989 年在一个叫猪排间歇泉的地方。形成的坑洞大约是直径 5 米,怎么说都不算很大。但如果当时你恰好站在那儿的话,对你而言就是够大了。幸运的是,当时周围刚好没人,所以没人受伤,但那次喷发事先没有任何警报。在遥远的过去,曾经有过炸出 1600 米直径大坑的喷发。没人知道何时何地这样的大喷发又会来一次,你最好祈祷当它发生时,你别站在那里。”

还有一种危险是落石,1999 年就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加迪纳(Gardiner)峡谷上砸下去,所幸没人受伤。当天下午,比尔和多斯在一条车辆众多的道路上停了下来,头上有一块突出的巨石,裂缝清晰可见。多斯很认真地说,“它随时可能掉下来。”

“开玩笑吧?那下面不管什么时候总是有 2 辆车开过,里面塞满了快乐的野营者。”

“或许不会吧。”多斯补充道,“我前面说的是'可能’。它也可能这样保持几十年。说不准。人们到这里来,就必须接受这样的风险,事情就是这样的。”

在返回马莫斯温泉的路上,多斯对比尔说,“其实是这样,大多数时间中,坏事不会发生。石头不会刚好砸下来,地震也不会发生,新的喷口也不会突然打开。尽管有那么多的不稳定,但大多数情况下,总是令人吃惊的平静。”

“就像我们的地球一样。”比尔说。

“精辟!”

黄石公园的雇员与游客面临着同样多的风险。五年前,多斯来黄石上班的头一周发生了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有一天深夜,3 个年轻的夏季打工者正偷偷干一件违规的事情,那事被称为“泡砂锅”,也就是在公园中的热水池里面游泳和泡澡。在黄石公园中其实有不少水池的水并不是烫得要命,有些是相当怡人的,但出于显然的安全考虑,公园并没有公开这种信息。不过有一些夏天来打工的年轻人明知违规,也忍不住爱好半夜里去泡一泡,爽一把。那天晚上的三个人犯了个愚蠢的错误,居然没有带上手电筒。这是极为危险的,因为在热水池的周围,有些土壤会结成薄薄的一层硬壳,一旦不慎,就很容易踩破硬壳掉到下面滚烫的热液喷口中。三个人在原路返回时,他们要过一条来的时候一跳而过的小溪。于是,这三个人后退了几步,手挽着手,数到三,助跑,起跳。然而,他们的前面已经不是那条小溪了,而是一个沸腾的开水池,因为在黑暗中他们迷失了方向。结果可想而知,这三个人一个也没活成。

第二天早上,比尔在离开公园的途中对一个叫翡翠池的地方做了一次短暂考察。多斯昨天没空带他那里,但比尔一定要去看上一眼,因为那里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

在 1965 年的夏天,有一对生物学家夫妻,名叫托马斯(Thomas)和布劳克(Louise Brock),来到黄石公园做研究,他们干了一件看上去挺疯狂的事情。他们在一处热水池的边缘挖了一勺黄褐色的浮渣,打算在里面寻找生命体。结果,让这对夫妻以及之后的整个世界感到震惊的是,这里面竟然充满了活着的微生物。他们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极限生物”,这是一种有机生命体,在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无法支持生命的超高温、强酸性、富含硫化物的水中,它们生活的很自在。翡翠池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至少有两种微生物很舒服地生活在里面,这两种微生物被称为嗜酸热硫化叶菌和嗜热水生叶菌。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生命无法在超过 50℃ 的高温中生存,但现在发现居然这些小生物在差不多温度翻了一倍的水中泡澡,并且这水还散发着恶臭,具有强酸性。

差不多有 20 年的光景,布劳克夫妇俩发现的那种嗜热水生叶菌仅仅只是保存在实验室中的珍品。但有一位加州的科学家,叫穆里斯(Kary B. Mullis)终于发现在这种微生物体内产生的一种耐热酶可以创造一种神奇的化学魔术,叫做“聚合酶链式反应”,在理想状态下甚至只要一个 DNA 分子,就可以大量地复制 DNA,这是一种基因复制技术,它成为了各种基因科学的基础。从学术研究到法医鉴定,穆里斯因此获得了 1993 年的诺别尔化学奖。

与此同时,科学家还发现了更耐热的微生物。现在它们被称为超嗜热微生物,生存在超过 80℃ 的高温中。按照阿什克罗夫特(Frances Ashcroft)在《极端环境中的生命》一书中的说法,世界上最耐热的微生物是烟孔火叶菌,生活在海底热液喷口的岩壁上,那里的温度可以达到 113 摄氏度。不过在 2008 年这个记录又被打破了,有一种还没有中文译名的细菌生活在 122 摄氏度的高温中,这是我目前能检索到的最耐热的微生物。无论如何,布劳克夫妇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生命世界的认识,正如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博格斯特拉尔(Jay Bergstaralh)所指出的:“无论我们走到地球的哪个角落,哪怕是看起来对生命最不友善的严酷环境中,只要有一些液态水,再加上一点儿化学能量的来源,我们就能找到生命。”

生命,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更能适应恶劣环境,这实在是一件幸事,因为你即将看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似乎并不十分欢迎我们的世界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石公园间歇泉多次喷发,与超级火山似无关系
漫话美洲板块(9)
第一次被报警,在黄石公园失踪两天
美国黄石超级(火山)有活跃迹象,火山学家发出警告,有可能会随时爆发
探索超级火山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超级火山”已露苏醒前兆,地球生命或遭“活火熔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