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汪诘怎么看 | 你的收入能“打败”全国多少人?首先要弄懂“人均收入”是怎么算的

汪诘怎么看





今年的 5 月 28 日,总理在人大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有 6 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是 1000 元”,这句话立刻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之所以会轰动,我想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这句话有违大多数人的直觉。至少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不可思议,1000 元什么概念啊!现在叫一个外卖盒饭动不动就是 20 元,1000 元就只够叫 50 个外卖而已,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到 1000 元呢!接着我又会忍不住想想自己一个月收入多少……比起那 6 亿人口来,自己真的很好了。

总理说的数据到底对不对呢?我想,在记者招待会这样的场合,一国总理是不可能随口乱说的,而且似乎这个 6 亿的数字也并不是不可以理解。

我这样粗略的算了算:我国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 2.7 亿[1],他们本来就是天经地义没有收入的人口,6 亿减去这部分就是 3.3 亿。即便是成年人,高校的在读学生没有收入也很正常,我总不能去跟大学生比收入吧,而这部分高校生全国有 3800 多万人[2],减去他们之后是 2.92 亿。另外,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我国还有 5000 多万空巢和留守老年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全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要么是无退休金或者养老保险的无保人员,要么是低保人员[3]。我总不能去跟他们比收入吧?减去这部分之后还剩下 2.42 亿。另外我们还应该想到,中国有 8500万的残疾人[4] ,去掉未成年等和前面重合的部分,也应该有几千万,他们当中多数人的收入可能也不会太高(没有任何不尊敬的意思)。这么一想,我发现中国有 6 亿人的收入不到 1000 元,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只是我一听到“收入”这两个字,下意识想到的就只有就业人口,忽略掉了很多不必要或者无法就业的人。


但是,多年来养成的科学思维让我忍不住还是想去查证,即便是总理说的,我也忍不住想去查证一番,看看总理说的到底对不对。

于是这两天我就花了一番心思,在国家统计局的网站上下载了很多的数据和表格,其实我就是想弄清楚一个问题:我现在的收入到底“打败”了全国百分之多少的人?


一查之下马上就发现一个问题——我发现自己之前对“人均收入”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幸好没有在群里随便发表对总理说的“ 6 亿人 1000 元”的“高见”,否则真的会闹了大笑话自己都不知道。

讲到这里,我必须要插一句题外话:接下去我要跟大家谈的内容,不特别指明的话,数据来源全部是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可以公开查询的最新数据,大多数都是 2019 年的统计数据,因为这是我们普通人能找到的信源等级最高的数据了有些人可能不太相信统计局的数据,但你还是可以姑且一看,或许有一些你没料到的知识。

我猜很多人跟我过去想的是一样的,人均收入嘛,还不简单,不就是 14 亿人的总收入除以 14 亿得出人均收入嘛?我自己的收入就是这 14 亿个样本中的一个,我自己收入多少我自己心里清楚,和这个人均收入一比,大概就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收入水平了。比如,2019 年,我国全国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是30733元[5],差不多就是每个月 2500 多元。假如说我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收入是 7500 元,就说明我是人均的 3 倍,这收入很可以了,怎么说也得打败全国 70% 的人了吧。


我以前就是这样想的,不知道你现在是不是也这样想?假如是的话,那我们都错得离谱,这个数据根本不是这么解读的。关键的错误在于,很多人都不知道“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正确算法是什么。这个概念没搞对的话,那就一错百错了。

首先,可支配收入很好理解,就是一个人可用于最终消费的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差不多就等于“到手”的工资总额。当然,有些人还有其他收入,比如理财收益、房租收入这些,像我还有什么稿费、版税、讲座费之类的外快收入,反正所有的收入统统都算上,就是可支配收入。


关键容易弄错的概念就是“人均”。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如果不特别指明的话,这个“人均”其实指的是“家庭人均”的概念。比如说,在生小孩之前,我和我老婆两个人到手的工资都是 1 万元,那么我们家的家庭总收入就是 2 万元,一家就我们 2 人,那么我和我老婆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 2 万元除以 2,等于1 万元。第二年,我们生了个孩子,家庭收入还是 2 万元,但家庭人均收入就要除以 3 了。换句话说,我们全家三口人,每个人的月人均收入都是 6700 元。为了带小孩,我把父母也接过来一起住了,我爸的退休金是 5000 元,我妈是每个月 3000 元的养老保险金,于是我们现在就变成了一家每个月 28000 元的总收入,再除以 5,等于 5600 元,我们这一家五口人每个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 5600 元。

你看,我的月收入其实一直没有变,都是 1 万元,但是在统计局那里,假如我刚好是那 16 万个抽样调查的家庭之一,那么我的月均可支配收入就从 1 万元变到 6700 元,再变到了 5600 元。

前两天我和 2 个助理一起吃饭,买单的时候,他们就要求收入最高的人买单,那意思就是要我买单。然后我就给他们科普,你们真以为我收入高吗?我家一共 6 口人,夫妻俩加两个娃和两个老人,你们要么单身,要么小两口,要说收入那也得按统计局的标准,算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买单才合理。这一算,我果然变成了 3 人中“最穷”的。不过到了最后,还是我买了单。

其实,只要是养过娃的人,就能立即理解国家统计局这种算法的合理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自己手里的钱够不够花,有没有娃那差别太大了。现在养一个孩子可不像我父母那一代人小时候,只是多一双筷子而已。我那 2 个助理中的一个,再过 1 个多月就要做爸爸了,他马上就会切身体会到统计局算法的合理性。一个人的生活水准,确实与家庭人均收入关系最大,而不是单纯地看他个人的收入多少。估计下次再吃饭,他会站在我这一边,一致要求另外那个单身助理买单。

现在,我们有了统计局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正确概念后,再来看统计局的一些数据,你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我下面列几个跟收入有关的数据,你可以和自己的家庭人均收入对比一下,大概就知道自己处在全国的什么位置上。为了便于阅读,我把统计局中的年收入都除以 12 换算成月收入。为了叙述简洁,我下面就用人均收入来指代“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完整定义。

如果按照全国所有人无差别来平均,那么中国人的人均收入大约是每月 2561 元如果不算农村人口,只算城镇户口的话,那么人均收入就上涨到了每月 3530 元。但是,平均数不代表处在队伍的正中间,表示队伍正中间的那个人的收入叫做中位数,全国城镇人口的收入中位数是每月 3270 元。如果你家的人均收入超过了 3270 元,那么恭喜,你至少“打败”了全国 50% 的城镇人口。

当然,这样比较还是比较粗糙,我还可以帮你算的更精细一点。国家统计局把人均收入从低到高,平均分成了 5 等份[6],也就是每组 20%,相当于 2.8 亿人为一组,把中间这组人的收入称为“中间收入组”,然后中间两头的分别叫做:中间偏下收入组、低收入组、中间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


数据显示高收入组的人均收入是每月 6366 元。不知道你的收入有没有“打败”全国 80% 的人?中间收入组的人均收入是每月 2086 元中间偏下收入组的人均收入是每月 1314  元,这个月收入是“打败”全国 40% 人口的分界线。

如果我们按照一个家庭平均 3 个人来估算,那么中间收入组的家庭月收入为 6258 元。

除了上面这些统计局公布的人均收入数据,我觉得另外一个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对于了解自己的收入水平也非常有参考价值,这就是:就业人口的平均工资。我一开始就说了,要比收入,我们不能去跟不工作的人比,那没有意义。

我国的上班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收入水平呢?

国家统计局把所有的就业人口按照“私营企业”和“非私营企业”分成了两个大类,粗糙点说就是国有性质的企业职工、公务员以及外资企业员工算一类,其他剩下的算一类。所以,要比得更公平的话,就要跟自己同类的上班族比。需要注意的是,比较这个数字的时候不要再考虑家里几个人了,这个数字比的就是个人的工资水平。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非私营企业的平均工资是明显高于私营企业的非私营企业的人均工资是 7541 元每月[7]。注意,这个数字是税前工资,不是指到手的金额,你看工资单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税前”和“实发”两个数字,别搞错了。而私营企业的人均工资是 4467 元每月[8],比吃皇粮组少了 3000 多块,差距还是很大的。这能解释为什么现在报考公务员这么热。

当然,仅仅比较这两个数字其实还是很粗糙。因为我国的地区差异很大,最高的东部地区要比最低的东北地区高出 26%;同时行业差异也很大,最高的信息技术类的行业要比最低的农林牧渔业高出一倍都不止,比如 BAT 和华为这些大厂的小伙伴们的收入肯定是远远不止每月 4k 多的。


你真想对自己的工资收入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评估的话,那还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统计局的网站上看分地区、分行业的统计,还是挺容易查找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麻烦,不妨去试一试,掌握一些基本的数据检索能力是一个终生受益的技能。

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中国人的收入水平:中国城镇家庭月收入的主力军是八九千元。 

我希望通过我的文章,能让你学会用统计的眼光来就问题,而不是仅仅靠直觉和经验。统计数据虽然很枯燥,但它最真实,最客观。
 


参考信源

[1]http://archive.unicef.cn/cn/uploadfile/2017/1009/20171009112641471.pdf 

[2]http://www.moe.gov.cn/jyb_sjzl/s5990/201909/t20190929_401639.html

[3]http://www.mca.gov.cn/article/gk/jytabljggk/zxwyta/201710/20171015006451.shtml 

[4]http://www.cdpf.org.cn/sjzx/cjrgk/201206/t20120626_387581.shtml 

[5]http://www.gov.cn/xinwen/2020-01/17/content_5470095.htm

[6]http://www.gov.cn/guoqing/2020-03/09/content_5362699.htm

[7]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5/t20200515_1745764.html

[8]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5/t20200515_1745763.html





更多话题

2020 年的洪水到底有多猛?

生产疫苗玻璃瓶比生产疫苗更难吗?

凉茶添加化学药只是冰山一角

史上最难毕业季:汪诘谈找工作的科学

数字人民币即将发行,拒收违法

一加手机“滤镜门” 万物皆可透?



专辑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2017内蒙古居民人均收入超全国平均水平,你拖后腿了吗?
全国工资排行榜2021,2021年全国工资收入水平排名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统计和结构占比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018年各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布:仅京沪超5000,过半省份不足2000
人均收入大比拼:6省份破3万大关 上海居榜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