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是否清楚:你的手机里的可能有害人虫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手机将如何生活。回想一下,你最近一次使用现金是在什么时候?恐怕能够记起来的或者印象深刻的都不多。

手机消息的屏幕和不断需要充电的电池是我们感受现代化生活的直观感受。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里面蕴藏着巨额的利益。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违法,甚至犯罪。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也很浅显直白。据数据公司的统计,国内移动APP数量达300多万款。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在这么巨量的应用目前,难免鱼龙混杂。有很多APP在做着各种违法的事情。工信部2016年发布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对移动APP进行了一定的规范。根据该规范进行了APP的检测,对部分严重侵害用户权利的APP进行下架或者要求进行整改,很好的配合了“净网”行动,也让普通人避免遭受更多侵害的可能。

至2021年9月工信部共发布了19批有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以最后公布的两批为例,我们看到:

图一 工信部2021年9月23日发布的通报数据

图2 工信部2021年8月25日发布的通报数据

从以上违规数据的分布看,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和过度、强制索取权限是两大主要违规行为。这两类行为都有多大的危害?

一 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的价值很难进行显性的衡量。信息的特点其可复制性,相比物理物品的就此一件,丢了就没了,信息,尤其是电子化的信息,一旦泄露,则再无挽回的可能,因为信息泄露后可能被复制了无数次。因此,收集个人信息一定要有限制,目前通行的最小、必要原则是个好原则,但是信息收集者总是希望收集到超出软件目的以外的信息,用这些信息带来商业价值。

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甚至是一把害己的剑。国内有名的例子就是墨迹天气这款APP。本来公司打算上市的,但因为其APP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并通过这些数据及第三方途径获取用户数据和标签进行商业化变现,从而在证监会审议时被否。这种业务模式本身就蕴含巨大的商业风险,违规收集用户信息,不但损害用户权益,而其本身也将因为其商业模式建立在不坚固的基础上,而无法走远。

这把剑,割到了自己!

二 强制索取权限

强制索取权限是实际上是为违规收集信息做铺路的。手机因为内置了各种传感器,能够感知位置、活动情况、通信情况等,从而能够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一个人的行为,再结合个人的身份信息,能够通过算法推断出个人的很多隐私信息,一旦这种信息被不法利用,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强制索取权限是对“最小必要”原则的违背。

经常使用手机且有隐私保护意识的你,一定被这种强索行为烦扰过,但也无可奈何,因为技术是冷冰的,在这里它是一个霸凌者的角色,因为它的后面站着的是霸凌思维者,后者关心的不是你的权益,而是他的钱财和其他利益,而你只是里面的一串数据。

手机里存在的各种APP,我们需要能够识别它,拒绝它,卸载它!

对了,卸载它,如果不能,请看挨着本文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行为的通告

饶庆松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北海国际仲裁院仲裁员

《时代周报》特邀法律评论员

热爱横渡,三次横渡琼州海峡

2016年挑战往返横渡

彻夜坚持19小时50公里

公开出版物有《横渡,不一样的人生》

曾成功代理死刑改判无罪案件

最高院第一巡回庭优秀值班律师

每天一分享,做有温度的律师



阅读|分享|励志|横渡|法律


分享美好,是美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央视曝光,工信部晒名单!个人信息成商品,越界 App 正成为信息化毒瘤
APP侵害用户权益行为泛滥?工信部通报2020年第一批违规APP应用!
当心,你的手机正在“出卖”你
触目惊心!你的手机可能正在被监视
你真的被APP窃听了?工信部做了32万款APP技术检测 结果......
工信部通报101款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应用宝、豌豆荚、小米应用商店被点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