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情感忽视指的是一种由于父母没能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所造成的创伤。
和家庭暴力或是儿童虐待相比,情感忽视的表现形式极其隐秘。情感忽视的表现有多种形态,例如:父母在情感上未能给孩子需要的支持,当孩子需要拥抱、安抚时,他们往往在关注自己的事情,没有对孩子进行回应。然而他们本人就在孩子的身边,但他们与孩子缺乏感情上的联结。
情感忽视下的孩子得不到回应和反馈,他们发出的所有信号,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如同投进了深不可见的海底,没有回音,没有得到父母的反馈。
童年期情感忽视是由Jonice Webb博士所提出的概念。她将这种情感忽视与冷暴力区分开,认为这是监护者未能及时地注意到儿童的心理需要,或未及时对这种需要作出反应的失职行为,而非是刻意的暴力,更不是足以造成心理创伤(trauma)的创伤性事件。这种情感忽视是一种长期的现象,很难有一个真正的事件来完整的概括,且时常受到忽视,因此,往往发现的时候,严格意义上的“童年”已经结束很久。
孩子有与和别人建立情感联系的需求,也有在受挫时寻求心理上的帮助的需求。而当这些需求被长期的拒绝或忽视时,孩子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感觉的情况下,就会盲目按照父母的安排行动,而同时,父母并不愿意为了这些安排中的错误负责,更不会理会孩子为了达成父母的目标所做出的努力。最后孩子只能在失落时告诉自己,一切情绪都是矫情。他们时常无法感知到自己真实的情绪,对自己的内心感受也时常表示怀疑。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这不仅仅是指榜样作用,亦是指孩子能从父母那里找得到回应和反馈。
忽视是对儿童最大的伤害!但实际上,儿童情感忽视的问题比我们想的要常见许多。
父母总是太忙而忽视儿童的感受。即使是察觉到孩子情绪上的异常,也会觉得是孩子小脾气犯了,不予多加理会。很多父母觉得,他们的任务只是负责孩子的身体成长和督促学习,使得孩子健康长大并能顺利完成学业。
缺少与孩子的交流,只是在孩子或者父母假期休息的时候,去聚餐或者旅游,来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当孩子长时间没有收到父母回应,就会学着压抑自己的情绪。
简而言之,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孩子常常被感情忽视,他们将很难有安全感,也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很难看到自己的价值。
被忽视的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1、自我价值以及自尊缺陷
童年期情感忽视的人通常会表现出“低自尊”,一个人自尊以及自我价值的形成和你的家庭密切相关。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可能会觉得自卑,得不到支持,很容易被打倒,气馁,孤独,丧失归属感。
2、表达障碍
无法明确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更无法对外界表达出来。在意识到自己有对于爱、关怀和赞扬的需要时,觉得这是羞耻的,自己是不值得的,是需要被隐藏的。
3、感觉被剥夺,普遍的缺失感
在潜意识里,你总觉得自己缺乏了某些东西,但又难以名状。你也有可能觉得自己的生活中缺乏各种东西:爱,乐趣,金钱等等。更极端的情况,可能是觉得自己的生活空虚无意义。
4、抑郁
一直以来,抑郁都和丧失、剥夺感、需求不被满足、低自尊、缺乏支持、无法明确的痛苦和失望等因素相关。
5、成瘾行为
童年情感忽视会造成孩子对生活丧失控制感,因此,一些人会转而从成瘾行为中寻求慰籍,重获控制感。
6、回避型依恋
与人亲密会很不舒服,难以信任和依赖别人
7、假性亲密关系
与伴侣缺乏真挚的情感交流,双方处于和平有距离的关系中
容易造成情感忽视的12种父母
1、自恋型父母:自恋型父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无法理解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更无法顾及孩子的感受。
2、专制型父母:许多专制型父母将孩子的顺从等同于爱,他们不考虑孩子自己的需要和感受。
3、放纵型父母:“放养式育儿”的父母,几乎不会给孩子任何限制,但是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足够反馈,很容易感到迷茫。
4、离异/丧偶型父母:他们常常只是拼命地应付生活,并且沉浸在离异或者丧偶的心理创伤中,常常忽视自己的孩子。
5、成瘾型父母:当父母手机成瘾、酒精依赖时,他们很容易忽视自己的孩子情绪和需求。这类孩子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形成焦虑情绪。
6、抑郁型父母:他们精神不振,对教育孩子的工作缺乏热情和能量。孩子的成长常伴随着这样的感受:我必须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以免让父母觉得更糟。
7、工作狂父母: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之中,还向孩子传达一个误导性信息:人的情感不重要,成就和价值才重要。
8、照顾伤病家属的父母:他们没有精力照顾孩子的情绪和需要。
9、成就型/完美导向型父母:他们专注于孩子的成绩,力求完美,却忽略了孩子真实的需要和情绪。
10、反社会型父母:他们无法和孩子感同身受。
11、孩子即父母:这类父母允许、鼓励或者强迫他的孩子表现得像成年的家长一样,而不是孩子。
12、“都是为了你好”型的父母:他们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他们并不真的了解孩子的感受。
为了避免儿童情感忽视,家长可以做哪些呢?
1、询问孩子感受,当孩子表现出生气、难过时,即时询问孩子感受,而不是只给一个普通说法或是指责。
2、弄清孩子有情绪的原因,当知道孩子情绪波动的原因之后,并进一步询问,弄清事情始末。当父母知道事情原委时,才能更好给与孩子帮助和支持。
3、表达慰藉,告诉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父母永远站在他的身后,保护他、支持他。
4、教会孩子不是所有事都是可控的,孩子必须很早的意识到,他不能控制一切,不应该成为挫败和愤怒的来源。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