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获救的女人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她的第一反应是捂住哪里呢?

01.

心理测试

到底有多高深莫测?

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就留下了圣者镌刻的“认识自己”的铭文。

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依然会遭受外界信息的干扰与暗示,因此他人的言行举止对自己总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导致自己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

这样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巴纳姆效应。

为了证明巴纳姆效应,曾经有一名心理学家精心构造了一个非常出名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他先给一群人做完一场人格特征测验,然后拿出两份测验结果让参加测验的人来判断其中哪一份是自己的。第一份测验结果实际上是测试者自身的结果,第二份是心理学家依靠大部分人的回答自己总结出的结果。

实验结果显现出,大部分人都觉得第二份结果更加精准地表现了自身的人格特征,即使第一份结果才是自己真正的人格。

对巴纳姆效应有所了解后,就不难理解为何现在有这么多人都相信心理测试这种事。

大部分的心理测试,就是利用了巴纳姆效应,心理测试的答案不管放在哪里都非常准确,这就相当于心理学家提供的第二份人格特征测试结果一样,仅仅是因为它综合并且平均了每一个人的答案,因此,不管对谁而言,它都是准确的。

其实,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心理测试中选择的都是一些涵盖广泛的话,这在大部分人身上都能够体现出来。就像在浩瀚海洋中随手抓几条鱼,然后描述一番这几条鱼的特征,接着,海里的鱼都会觉得自己也是这样的。

因此,设计心理测试的人并没有多么高深莫测,只是因为他们了解并且懂得利用“巴纳姆效应”,掌握了人们的从众心理

02.

如何做出明智的判断?

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法时时刻刻反省自己,也无法让自己抽离本体,从局外人的角度审视观察自己,只能依靠别人反馈的信息来认知自己。

正是因为这样,每个人在认知自我的过程中都极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干扰,迷失在周围环境中,受到外部信息的暗示,并且将他人的言行当作自己行动的榜样。

“巴纳姆效应”就是这样的心理倾向,就是人们特别容易遭受外界信息的影响,导致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将一种一般性、不具体的描述当作自己的特点。

想要避免巴纳姆效应,真实而客观地认识自己,通常有如下几种途径:

(1)学会面对自己

有这样一道用来测验情商的题目:

如果一个女人落水昏迷,被救起来的时候发现自己一丝不挂,这时候她的第一反应是捂住哪里呢?

答案是大叫一声,然后双手捂眼。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不想面对自己的案例,因为自己有“缺陷”或感觉自己有“缺陷”,就想借助自己的办法掩藏起来,但是其掩藏的方式大部分都会和上面提到的落水的女人一样,先蒙上自己的眼睛。

因此,想要认识自己,必须先面对自己。

(2)培养敏说的判断力

很少人天生就貝有敏镜而审慎的判断能力,事实上,判断能力是需要收集一信息之后才能作出决断的能力,信息是判断的基础,没有相当数量的信息的收集,人们想要作出明智的判断是不容易的。

03.

有时候

需要张扬个性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帮人割草的男孩给一位陈太太打电话:“您需要割草工吗?”

陈太太回答:“不用,我已经有割草工了。”

男孩又问道:“我可以帮您拔掉花从里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说:“我的割草工也可以做到。”

男孩又问:“我可以把您家草割得和走道周围平齐。”

陈太太回答说:“我的割草工也能够做到,谢谢你了,我的确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了。”于是男孩挂断了电话。

孩子的哥哥站在一旁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不解地问道:“你不就是陈太太家的割草工人吗?为什么还要给她打电话?”

男孩得意地笑道:“我只不过是想确认一下我的工作做得有多好!”

男孩十分用心收集关于自己工作质量的信息,由此可见,他的未来所能取得的成绩,绝不是一般的小孩子可以比的。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坚持辩证的观点,不可以忽略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也要看清楚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只有对自我拥有客观的认识,才可以避免自己产生从众心理,不会跟着他人的想法走。

当一个人拥有独立思想时,才可以成为独立人格的人。

相信心理测试除了从众心理的原因,还有一部分人其实是自我安慰

这种自我安慰在自己经历挫折与失败时,的确可以起到鼓励自己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这就是可取的。

在很大程度上,一味的相信心理测试会让我们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而选择盲从,也就是失去自己的个性,所以也要把握好度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纳姆效应:“对号入座”背后的心理根源
巴纳姆效应、谄媚效应……左右脑测试背后,有这么多心理学套路
你被“心理测试”忽悠了吗?
生活中常见的10种心理效应
巴纳姆效应:为什么你也能说准一个人性格?
营销值得学:巴纳姆效应又叫什么效应?福勒效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