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向型人格,外向型人格,哪种更适合做管理者?

人的思维方式会决定每个人的生活质量、精神状态,同一件事情不同思维的人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完全不同。

在1920年,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了人格理论,并强调人类有许多原型的本能,而这些不同的本能可以用“感觉,直觉,思考,情感”这四个心理学功能分类。

后来,Myers-Briggs人格理论用我们的思维方式将我们分为内向类型和外向类型的个体

荣格将这些想法和概念称作原始意象,而这些原始意象是我们天生的,一般来说,性格特质通常在儿童时期就开始显现,并不来自于我们的经验,但个人经验也可以激励它们。

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Jerome Kagan)做过一项实验,让462名婴儿单独接触一些新鲜的东西,例如,从没见过的玩偶或是新的画面和声音。

观察发现,有的婴儿会表现的非常平静,有的婴儿会表现的激动不安。

这个实验之后,杰罗姆·凯根对这些孩子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追踪研究,他发现那些小时候表现平静的婴儿,在成年后的性格还是会十分安静。所以,他的研究结论是: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内向者的思考大多是一种“反省”

这通过“回忆”进行的,是对回忆的重新组合或者操作。这里的关键是“回忆”。内向者还会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总结归纳出规律,并且预测未来。

他们富于内省,除了亲朋好友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序的生活方式。

外向者的思考大多是一种“应付”

他们往往不喜欢回忆,而是把眼睛注视着“当前”的事物,例如一个人或者一只足球。然后对当前的这个东西进行思想上的重新组合或者操作。

也就是说,他们习惯于“应付”当前遇到的实际问题。

反映到职场中,外向型人往往拥有的强大沟通能力和更高的自我价值感;而内向型人具备强大的分析能力,并善于深度思考。

在崇尚个性和领导力的社会里,人们总是认为为了争夺各种资源,为了让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要不断地向外宣传自己,因此外向型的管理者或员工通常更受偏爱

因为他们发表意见的频率、音量和强硬度远远高于其他人,所以团队的话语权常常被外向型人格占据或主导。

内向型人格来说,由于他们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倾听和思考上面,所以他们发现问题的几率比外向型人格更高

而这些问题通常掩盖在外向者的喧嚣之下,是需要仔细观察和安静思考才能发现的深层次问题。

但这并不说明内向型的人不适合做管理者。

MBTI16性格理论研究者对大量管理人员进行性格测试后,发现内向性格占40%,与外向型相比差距并不远。

历史上很多杰出领袖都是内向的人,富兰克林·罗斯福、甘地等,他们都把自己描述成内向的、说话温柔的人,但他们依然站在聚光灯下,是真正的掌舵者。

因为内向型人格的人一直比较擅长倾听,所以他们用客观、理性化描述会让人觉得饼是属于自己的,而不是画出来的。

内向型人格在管理方面会更喜欢深思熟虑的规划,在一项伟大的变革计划之前,会把它默默放在心里,循序渐进地以一种温和又坚定的方式一点点推进。

相对于外向型人格来说,内向型人格的逻辑性更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某些专业化比较高、人群属性相对单一的社交场合里,内向者容易主导话语权,比如全球名人聚会里侃侃而谈的权威人士们。

2017年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当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时,内向型人格的表现比起外向型人格,更容易超越董事会和投资者的期待。

“不同人可以从不同的事物或事情中吸取能量,外向型的人可以从和他人的相处中得到能量,而内向型的人可以从独立的思考中得到能量”。

当公司的一个项目失败时:

■ A管理者会认为这件事都是自己的问题,自己部门的问题。也许明明是其他部门出现了纰漏,他总是要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 而同一件事情,B管理者的思考模式正好相反,一旦发生问题,他会下意识的想尽一切办法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A管理者就是内向型思维模式管理者,而B管理者则是外向型思维模式管理者。

你会发现,如果一家公司大量地存在这种外向型思维模式的管理者,不将这种思维模式进行正向引导和管理,也就意味着很大可能会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凡是有推卸责任行为的产生,必将会降低团队整体的团结力和执行力。

极端内向型在管理团队时可能会给人太有距离感,而且可能无法口若悬河地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说,导致没有能力激励成员。

但是极端外向者可能会过分掌控全局,让其他的管理者无法约束他们,从而成为一个滥权的独裁者,或者让所处的团队陷入尖锐的权力斗争之中。

所以,内向型与外向型只是性格的一个维度而已,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关键是在外向型与内向型两个方向上都不要太极端。


不论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都要了解并尊重彼此的性格特点。

在团队合作出现冲突时,外向型需要学会冷静、安静的倾听,而不是一味想要抢占话筒站在聚光灯下;

而对于外向型的人在必要时刻也要学会表达,将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展示出来。

熙桓心理

我们往往被外向型人格散发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但也别忽视了内向型人格蕴藏的巨大理性能力。

对管理者来说,在管理中,也要善于发现下属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格。有时有些人不会表现得很明显,但这就代表管理者也必须花时间与成员对话、观察他们,才能决定可以给予他们动力、激发他们的最佳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内向型的人格的深层竞争力,别再羡慕外向型人格了
安静的力量:内向者的静争力
性格拼图:如何优雅地拓展自己的舒适圈?
领导者内向性格的神秘力量
内向的人有什么好?哪儿都好!
“每一个内向的人,都是社交天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