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观的变革推动教学论的发展

学习是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学习也是教学论中的重要概念。人怎样进行学习,教学中就会采用怎样有助于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可以说,学习理论的变革推动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20世纪,心理学对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行为主义心理学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洛克和卢梭对学习本质的哲学推论,强调条件反射行为和环境的改变可以诱发学习者的选择性反应。

无论是古典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还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桑代克,都把学习看做习惯的形成,教学被看做加强预期连接的形成。这种观念反映在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强化以建立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不断地重复强化,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育的功能是帮助学生学习通过教材反应的现实世界,教师的作用就是将教材解释给学生听。学习者被告知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并要求在其思维中复制这个世界的内容和结构。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教学必然具有控制的性质,是一个传递固定、程序化的客观真理的过程,学生的心智是教学过程的塑造对象,它必须真实地接受、反映、复制各门学科所体现的真理知识,因而只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行为主义使教学过程遵循一定的顺序与步骤,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知识的速度。但是行为主义把人的学习简单化、机械化,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基于理性的传统认知心理学则把学习看做知识建构的过程,所谓的学习需要对信息做出解释,而不是记录信息。

这种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与传统的知识传递的学习观是截然不同的。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不是简单外界灌输的结果,它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理解与意义的形成是学习者个体建构的结果,教学被看作促进这种意义建构而设计的学习环境。

认知主义者关注的是学习者内部心智的研究,以及如何促进心智的发展。而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开辟了另一个渠道,认为有效的心理学必须探讨人的情感、对经验的看法以及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要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即要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如果学习内容对学生没有什么个人意义,学习就不大可能发生。

它们感兴趣的是自我概念的发展、人际关系的训练,以及其它情感方面的因素。换言之,人本主义理论更加关注的是外在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任何一种心理学理论都对教学理论的发展有影响作用。教学理论在不同学习理论的推动下,日益走向科学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行为主义、认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
不同心理学流派的教学理论
教资备考|四种学习理论,都是常规考点
HR微课程-74:五大学习理论,你都知道哪些?
2019年第35篇:【读书有思】之读施良方教授的《学习论》
四大经典学习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