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众最不满意官员群体道德(作者:樊和平)
【转载】公众最不满意官员群体道德(作者:樊和平)  

2013-08-12 07:50:01|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 订阅

   “伦理道德方面,最不满意的群体是哪些?”74.8%的受调查者选择“政府官员”,其次为“演艺娱乐圈”(占比48.6%)、“企业家”(占比33.7%)


 


  当今中国道德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基本问题是什么?自2006年以来,我率领国家重大招标组和江苏省重大项目组,分别就当前我国的伦理道德状况和意识形态状况在江苏、广西、新疆、广东四省区进行了大规模调查,两大调查所投放的问卷都在万份左右。调查数据似乎向我们的日常经验提出挑战。

  在伦理道德方面,公众最不满意哪个群体

  74.8%的受调查者选择“政府官员”

  当问到“你对改革开放的主要忧虑是什么”?居前两位的选择是:“分配不公,导致两极分化”(占比38.2%)、“干部腐败”(占比33.8%)。

  “影响人们的政治信念和生活信心的因素有哪些?”一半以上调查对象首选“干部腐败”,其次是“分配不公,两极分化”。

  “伦理道德方面,最不满意的群体是哪些?”74.8%的受调查者选择“政府官员”,其次为“演艺娱乐圈”(占比48.6%)、“企业家”(占比33.7%)。

  以上信息都与两个问题有关:国家权力与社会财富。重要的是,这些信息决不能只看作是一般的社会心态和社会问题,而是具有深刻而直接的伦理意义。伦理作为“本性上普遍的东西”,在社会生活与人的精神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在其直接性中,是家庭与民族,家庭与民族是自然的伦理实体;在其现实性上,便是国家权力与社会财富。因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国家权力与社会财富是个体与其公共本质同一的现实形态,或政治与经济形态。具体地说,权力的公共性与财富的社会性,是它们合法性的伦理基础和伦理条件。在这个意义上,干部腐败和分配不公,决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干部道德和分配制度问题。它们从根本上动摇甚至颠覆了现代社会的伦理基础,使社会的现实伦理存在成为虚无。干部腐败使国家权力成为“少数人的战利品”,从而丧失公共性;分配不公使“为自己劳动也就是为他人劳动”的财富普遍性消解。


  


             公民道德素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80.7%的受调查者认为是“有道德知识,但不见诸行动”

  在问及“对伦理关系和道德风尚产生最大负面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时,“市场经济导致的个人主义”(占比55.4%)高居榜首。

  “公民道德素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80.7%的受调查者认为是“有道德知识,但不见诸行动”。

  “当今中国社会的基本伦理冲突有哪些?”调查显示,人与人的冲突居第一位;“人与人冲突的原因是什么?”“过度的个人主义”以65.7%的选择率成为第一因素。

  这些信息表面上与理性、与精神的辩证无关,实际上正是“精神”缺失症的表现。当代中国,过度的个人主义既与对西方理性主义的误读和不恰当移植有关,也是消解社会的伦理存在的重要因素。

  饱经市场经济“改革”的洗礼和西方理性主义“开放”的冲击之后,当代中国如何重新建构和认同社会的伦理存在,是必须严肃对待的尖锐问题。也许,可以通过艰难的长期探索和建设,使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在经济与社会两大领域成为伦理性的存在,就像公有制和“单位”曾是中国社会的伦理传统那样。但是,如何使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有精神”,却是它们能否成为伦理存在的关键性难题。当今道德发展的“中国问题”往往以特殊的形式呈现:表现于道德,根源于伦理;现象形态上是道德问题,但根本上是伦理问题。因而往往表现和表达为某种伦理与道德的纠结,确切地说,伦理—道德生态链的断裂。

  (作者:樊和平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是中国人最重视的德行
“异装”“异性”流行 专家倡导人性化性关系
国学讲堂 第六讲 儒学伦理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①
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儒家的三纲四维五伦五常八德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