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仁,就是人性,有八种表现,将仁普施于社会,人人都是社会的主人

孔子《论语》中反复阐明的"仁"的理念,在中国文化发展中,不断得到深化和充实,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道德力量。

儒家的经典文献《中庸》认为,"仁者,人也",将"仁"定位于"人"。

这样解"仁"看似简单却不明了。

因为实在很难明白为何就将"仁"与"人"之间划了等号。

倘若说"仁"就是"人也",这个"人也"又是什么?

"人也"是指人区别于其它事物的那个最本质的东西。人的这个最本质的东西又是什么?答案是:"人性"。

这样理解似乎问题已经解决,其实另一个问题又提了出来,即"人性"又是什么?

当然可以说"人性"即人的根本属性。但这样说似乎不够,因为"人性"的内涵是什么却是个大谜团,是个千古以来争论不休的难题。

这种争论大体有两种观点,即性善论和性恶论。

二者究竟谁对不好简单评判。

对此老子有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美是什么?善又是什么?

在老子眼中,这只不过是个相对的概念,很难说得清楚。

事实也是这样。

善与恶都乃相对于一定条件而言,离开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就无法判定。

那么究竟人性为何?

所谓人性,其实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个东西。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区别于兽,就是因为"人性"在起作用。所谓"仁者,人也",其实就是"仁者,人性也"。

《中庸》认为"仁"就是人性。这一解说实在妙极。

它既对"仁"作了极为精炼的概括同时又赋予了它深刻无比的内涵,可以说"人性"二字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

"人性"是什么?其实就在人的心中,"人性"作为衡量一个人如何时,它又在人的手上。比如在人与人交往中,有的人心肠不好,做事比较阴损,对这种人,人们的评价往往就说他人性不好。

其实,人们常用"人性"对人进行评判。但"人性"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却难以说清。

"人性"就是这样,它是人们心里明白而又无法说清的一种东西,或者说"人性"实际是以既明白又不明白的方式存在着。

处世之善谓之仁。

究竟何谓之仁?《经籍纂诂》作了较为详细的解说。

其中讲到"仁"的八种表现,对人们理解"仁"的内涵很有参考价值。这八种表现是:

第一,"温良者,仁之本也"。

是说"仁"的根本属性是温良。这里的"温"是指人的平和的心理状态,"良"则表现为人的好心肠。有了"温"和"良",人就能自福福人,"仁"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敬慎者,仁之也"。

这是在讲倘将"仁"摆在实处,使之由观念形态转变为实际情形则为"敬慎"。

"敬"是指人在做人做事时表现出的小心谨慎的态度,"慎"则是人在做事时很重视的心情。回头看人生,有了这两个字,人还有什么事做不了、做不好?

该办的事都办妥了,人生就成功了。

可见,"仁"之中所体现着的"敬慎"对人有多大的益处。

第三,"宽裕者,之作也"。

这话是说如果将"仁"放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去考察,将"仁"从动态的角度去考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宽裕"的"宽"是指人的心宽量大,是与人的心胸狭窄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而"裕"则是"多"的意思,指的是一个人为人处世时的应付自如,反应的是人的一种通权达变的能力。

"仁"在运动过程中所显现出的"宽"和"裕"活脱脱地勾画出了一个胸襟豁达的君子形象。

第四,"孙接者,仁之能也"。

这句话是说"仁"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使人类社会代代相传。"孙接"就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之意。为何"仁"有这一功能?前面讲到的"温良"、"宽裕"是因,而"孙接"是果,是善因结出的善果。由此人们可知,小至一人一家,大到一国天下,只要不仁,不管是谁,都会断子绝孙、亡国灭种,个中原因不难明白,"仁"必须虔诚待之。

第五,"礼节者,仁之貌也"。

这是说"仁"在人与人打交道时的表现。"礼节"应予高度重视,因为"礼节"是人们相互之间和睦关系的外在表现,是人的修养程度的展示。从"礼节"之中可以看出个人和人类社会的道德文明水平。

同时也只有讲"礼节"社会才有井然的秩序,人们才有安宁的生活。

第六,"言谈者,仁之文也"。

"仁"从文明的角度去考察则更多地表现为人的言谈或者说人的思想的表露是否恰如其分。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人的言谈展示的是人的内心世界,谈吐高雅反映了人的修养程度,而"仁"通过"文"使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言谈"保持在有度优雅的范围内,这样即可避免人间的许

多争来斗去,即可化戾气为祥和。"仁"之此功,可谓大焉!

第七,"歌乐者,仁之和也"。

这是说,"仁"的另一功能是使社会保持和谐,就像歌乐那样。所谓"歌乐"实际是指声音有高有低,是高低的和谐;有琴有瑟,是琴瑟的和谐;有打鼓有击罄,是演员的和谐。归结起来一句话,"仁"的功能在于使社会的不同力量相互协调,而不是要求人们只发出一种声音。

用今天的话说,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是分与合的统一,既有集中又有民主。

第八,"分散者,仁之施也"。

至此,终于讲出了人们的共同追求。

这里的"分散"似乎是指社会的民主与平等。

因为"分散"无非是权利、地位、金钱的"分散",早已是使这些东西为天下人所共有,而不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仁"所表现的这种"分散",实际是一种"公天下"的主张,或者说,如果将"仁"普施于社会,那就是人人都是社会的主人。

现在西方一些国家大喊大叫民主、自由还不断攻击我们,其实民主、平等、人权的观念中国古已有之,是我们的文化宝库中的耀眼明珠。

高度的"分散"可能要等到社会的发育程度彻底达到了"仁",或者说人心已归于"仁",否则,谈"分散"就毫无意义。

人性相与谓之仁。

从"仁"字的结构考察,可以看出此字似有三层含义:

其一,"仁"是个量的概念。"仁"就是"二人"也,而"二人"就代表了一个量。这里的"二

人"实际就是指己与人。

进而言之,己与人其实也包括了天下所有的人,因为人我关系实际涵盖了所有的人际关系,是人人都需面对和处理的最基本也是最广泛的人伦关系。

可见"仁"是个涵盖了天下所有人这样一个量。

其二,"仁"代表了一种关系。"仁"不仅简单地标示出"二人"这样一种量,而且它还将己与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道出了"仁"字有自己与他人不可分离的含义。

对任何人而言,都有自己与他人的这种关系,人就是群体的人。

其三,"仁"是一条准则。亦即是说,"仁"实际是处理己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准则。

在"二人"之中,"二"代表了已与人这个量,又反映了已与人不可分这种关系,而"亻"旁则是处理已与人关系的准则。也可这样说,从"仁"的角度看,正确对待己与人的标准其实即为"人"。

而这里的"人"即为"仁者人也"之"人",也就是人性。

这就是说,"仁"字本身的含义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应当遵循的准则就是人性。

"仁"字明确要求,在自己同别人打交道时,应讲人性而不能背离人性。

"仁"的字面意义虽可作这一简单分析,但实际情形却远比这复杂得多。因为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有很大差距,在修养上也各有不同。

有人人性很好,做人做事都有一副好心肠。有人人性就差,好事都是自己的,坏事都推到别人头上。有人干脆就没人性,不过披着一张人皮,这种人一门心思害人,是枉为人。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即倘若以人性作准则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好人自然可以,对差一点的也过得去,可对坏人怎么办?

对坏人其实也一样,也应讲人性,应尽量用人性去转化他,使之由坏变好。坏人也不都是铁板一块,也可以通过教育和法律改造他。

当然,对那些蛇蝎心肠、良心丧尽又死不悔改的人,就应毫不留情地坚决消灭之,而不能心慈手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咳嗽的礼节
人生处世:眼光独到的本事
莫言谈人性二三四。
人人必知的礼节
为人处事怎么说话(经典美文)
莫言谈“人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