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祛湿,健脾养肾
userphoto

2023.01.26 上海

关注

,水湿蓄留在肠胃之间,腹部因此而胀满,有肠鸣音或水声,更严重的还会腹水。

“悬饮”是指水湿蓄留在胸腔和横膈膜上,经常会感到胸胀,咳嗽、深呼吸时经常有牵引的痛感。

“支饮”是指水湿蓄留在心脏和肺部,水分留在心脏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留在肺部,占用肺部原本用来储存和交换气体的空间,会降低肺储存和交换气体的能力。如果你发现你自己或周围的人,经常深吸一口气就咳嗽,或者每天都咳出清白的、带泡沫的痰,这都是水湿蓄留心肺的表现,反之则不是。

“溢饮”是指水湿停留在四肢或皮肤,造成四肢沉重、骨头酸胀、小便不畅等不适症状。

造成痰饮的原因是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蓄留于胸腑,就形成了痰。

,湿气越重,说明生活方式越不健康,寿命越短。

〇肺部湿气重:舌头胖大、呼吸急促、胸闷

肺部湿气重的主要症状为持续性地咳嗽、咳痰,痰液为白色,量多,含有的水分充足,且特别稀薄,容易被咳出。除了这几个主要症状之外,可能还伴随其他症状,比如呼吸道的喘息、气促、胸闷、气短等;口腔黏膜有大量唾液渗出,舌头胖大、舌质淡、舌苔白而厚腻;皮肤比较潮湿、油腻,容易出现毛囊炎;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一系列的症状。

〇腹胀、便秘、呕逆多为湿气重

肠胃湿气重有两种情况:湿热重和寒湿重。然而,不管是哪种湿气重,大致都有如下症状:腹胀、腹痛、便秘、便溏、腹泻、反酸、呕逆等。

如果湿气侵入头部,致使头部气血无法正常运行、不通畅,就会导致头部出现疼痛感。由于湿气有重浊性特点,由湿气引起的头痛往往伴有头部沉重感。又由于湿气有黏滞性特点,这种头痛会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这就是由湿气重引起的神经性头痛,治疗调理应从祛湿气入手。

气候潮湿、嗜食肥甘厚味、心情低落容易形成体内湿气

一般情况下,人体内寒湿邪气过多会比较怕冷,遇到寒冷的天气,怕冷的感觉会加重,更怕冷。

内湿的产生多是因为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嗜食肥甘厚味的食物,所谓肥甘厚味,一般是指非常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或味道浓厚的食物;又如爱吃生冷瓜果和甜食,并且食入过多。这些都容易导致脾气不运,不能正常地布散精微,导致湿自内生,水湿停聚。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脏腑功能虚弱,导致人体内水液代谢异常。从脏腑功能来说,人体的水液代谢是以脾、肺、肾三脏为中心完成的。其中,脾主运化,如果脾虚,就会运化不利,水湿停留,进而导致体内湿气重;肾主水,就是主管人体内水液代谢,所以,如果肾脏虚弱,会导致人体水分代谢不利,造成湿气重、水肿等亚健康的状态;肺对水液有宣发肃降的作用,且在肺的呼气过程中,也排出了少量的水分,一旦肺部虚弱,就无法正常将水液输送全身,造成水液停留积聚、湿气过重。

此外,人体的湿气除了生于外感和内湿,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情志问题。一般的情志问题都可能导致体内湿气过重。因为人在情志抑郁低落的时候,肝脏会受到损伤,调畅气机的功能失常,就会影响水液代谢的运行,造成湿气的产生。从另一个角度讲,情志抑郁会导致肝旺乘脾,也就是说,会影响脾的功能,造成湿气的产生。

消化系统,尤其是脾胃功能的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口味太重的人常常喜欢吃油腻、过咸、过甜等肥甘厚味的食物,这些食物虽然美味,但都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食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造成脾胃功能虚弱,自然会影响到人体内的水分代谢。

人体内,脾主运化水湿,久坐不动会引起脾气亏虚,水湿不化,聚湿成痰,滋生痰湿。

缺乏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都是缺乏运动的人。上班久坐不动,下班回家“葛优躺”,气得不到运动和舒展,水液也得不到流动,水液和气停滞积聚,湿气就产生了

〇三少

◇ 少饮酒

 ◇ 少贪凉

◇ 少吃重口味的食物

〇四多

◇ 多运动

◇ 多食用祛湿的食物或药茶

◇ 睡前多泡脚

◇ 多按揉委中穴

身材偏瘦的人就算食量很大,也不会变胖,主要是因为这种人属于阴虚体质。具体来说,就是阳气偏亢,体内火气旺盛,阴虚水少。形成阴虚火旺体质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天生就是这种体质;有的是因为后天的生活习惯,比如爱吃辣、爱熬夜等造成的;有的是因为性格压抑,不能释放而情志化火;有的是因为心脏功能长期不好,或者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利尿药物也会变成阴虚火旺体质。

对于体内阴虚火旺、湿气过少的瘦人,想要调理好身体,可以从养阴清热的方向开始进行调理。第一,饮食方面,注意不吃或少吃伤阴津的食物,尤其是温燥的、辛辣的、香浓的食物和油炸、煎、炒的食物,多吃绿叶蔬菜,少吃肉类食物。第二,起居方面,不适合夏练三伏,也不适合出太多汗,平时注意早睡早起。第三,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镇静安神,防止阴液流失。中医讲“静能生阴,静能生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体内阴虚火旺、湿气过少的瘦人,想要调理好身体,可以从养阴清热的方向开始进行调理。第一,饮食方面,注意不吃或少吃伤阴津的食物,尤其是温燥的、辛辣的、香浓的食物和油炸、煎、炒的食物,多吃绿叶蔬菜,少吃肉类食物。第二,起居方面,不适合夏练三伏,也不适合出太多汗,平时注意早睡早起。第三,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镇静安神,防止阴液流失。中医讲“静能生阴,静能生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湿气重的人来说,脾胃一定会受到损伤的。因为受损而虚弱,造成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血不足、身体乏力、大便不畅等,严重影响新陈代谢,从而导致人体发胖。另外,如果脾功能不足,体内水湿运化不畅,就会造成体内水分代谢异常,不能正常代谢的水分蓄留在体内,不仅会使人水肿、变胖,而且会加重身体的湿气。

〇痰湿体质自检

如果你还不了解自己的体质,可以根据以下痰湿体质个体的特征,对比自己对应的症状或特征,进行自我检查,以早日祛除痰湿,防患于未然。

● 一般情况下体形较胖,腹部肥软,四肢容易出现水肿,按之凹陷。关节易疼痛、麻木,下肢困重,小腿浮肿。平时容易出汗,出汗后肢体发凉。

● 面部皮肤和头发容易冒油,面色淡黄发暗,经常有眼袋。口唇色淡,口中黏腻,容易有口臭;很少感觉口渴,经常忘记或者不想喝水。舌苔淡红滑腻,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

● 喜欢吃甜食冷饮,爱吃肥甘厚味,平时吃饭口味比较重,喜欢吃烧烤,好饮酒。胃肠消化功能不好,吃凉东西会胃胀、胃痛。

● 大便比较多,不成形,容易黏马桶,夜里小便次数多,尿量多且颜色浅。

● 身体容易酸乏无力,慵懒不好动,容易疲惫困倦,白天嗜睡,夜晚睡眠不实,睡觉时容易打鼾。

● 体检报告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指数都比较高。

对于湿胖体质的人,要想减脂变瘦,一味地节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种湿气重的情况主要是由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引起的。要想有效缓解湿气重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保持规律饮食

可以适量多吃一些苦瓜、红豆、薏米等,但要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不吃生冷食物,也不要吃甜食,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也可以多吃一些热性的食物。

●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作息一定要规律,不熬夜,每天睡前用艾叶泡脚,可以疏通脉络,从而有效缓解体内湿气重的问题。如果体内湿气很重的话,还可以用艾叶煮的水泡澡,但是要注意艾叶水是不能加冷水兑的。

● 每天一杯姜汁或姜片茶。生姜性味辛辣,有发汗解表、疏风散寒、温中止呕等功效。在祛除体内湿气方面,姜汁主要在两个方面起作用:一方面姜汁可以发汗,其实这样就可以祛除一部分湿气;另一个方面是,姜汁可以温运脾胃,能有效促进脾运化水湿的作用。

● 运动出汗。

每天可以抽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做一些适度的有氧运动,加速身体排汗。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湿气重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夏天的时候,一定不要因为运动闷热而经常、长时间开空调。因为开空调不止会妨碍我们排出汗液,而且空调的冷气会随着因刚刚运动完还处在张开状态的毛孔侵入体内,更加加重湿气的积聚。

之所以出现眼袋,是因为面部肌肉无力,表情肌就会松垮下垂;容易疲劳,是因为肌肉无力;而骨骼肌张力不足,就会造成不能持重的问题;肠道肌肉力量不足,就无法正常地为未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塑形,造成大便不成形的问题…

痛风与体内湿气重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因为它是一种代谢类疾病,也是一种肥胖并发症。其实,长期高尿酸血症也不一定会发作痛风。临床试验证明,只有约10%~2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生痛风。但是如果长期高尿酸血症患者体内湿气重,受凉受湿以后,体内尿酸溶解度下降而无法排泄,就会导致体内尿酸剧烈波动而发生痛风。因此,痛风患者一定要注意,不要受湿受凉,要注意身体局部保暖。

首先,保持低嘌呤饮食,多吃碱性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牛奶等。避免暴饮暴食和酗酒,控制好体重和身材,多喝水,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其次,注意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受凉受潮,避免剧烈运动、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的鞋,保护关节,防止关节损伤。最后,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一旦人体三焦气化失司,气机运行不畅,水润输布失常,也会引起津液无法被充分输送到肌表发挥濡养作用,引发皮肤津液相对不足,出现皮肤干燥的问题。

一般处理湿浊内蕴的问题,应该先从“健脾利湿”入手进行调理。

如果人体出现阴虚津亏的问题,则津液不足,津液的循环运行自然缓慢。再加上因为阴虚而产生的内热又会灼伤津液使之变得黏稠,加剧了津液运行缓慢的问题。久而久之,津液内停的部分就会产生湿浊之气,形成了阴虚夹湿的证候。结合第二步分析来看,湿气重可以致使皮肤干燥问题,而人体内燥郁又是促使湿气重的重要因素。

◇ 三大化痰奇穴

支正穴

属手太阳小肠经。所谓支,是指像树的分支一样的脉络;所谓正,是指气血运行的道路正。其穴名是指小肠经气血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运行。支正穴可以强化小肠的功能,提高小肠化解凝滞痰湿的能力。

取穴位置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按摩 用拇指指腹按揉支正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艾灸 艾条灸5~15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即燃尽3~5个花生米大小的艾炷)。

刮痧 刮至微微发红或出痧即可。

丰隆穴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所谓“丰隆”,即丰满而隆起。从字面意义上看,丰隆穴是指足阳明胃经的气血在此汇聚。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要穴,不管是有形的痰还是无形的痰,都能化解。

取穴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两横指。

按摩 拇指对准穴位旋揉按压100~200次,约3~4分钟。

艾灸 可以用艾条悬灸或者艾灸贴直接敷贴,艾条悬灸每次10~15分钟,艾灸贴直接敷贴6~8小时,每日一次。

刮痧 用面刮法从上往下刮拭丰隆穴,5~10分钟,隔天一次。

膻中穴

膻中穴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在任脉交会之处。所谓膻,为羊臊气或羊腹内的膏脂,在这里是指穴内气血为吸热后的热燥之气。所谓中,与外相对,在这里指穴内。膻中的意思则是指任脉之气在此吸热胀散。膻中穴具有理气、活血通络,调节神经功能和消化系统功能等功效。

取穴位置 位于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按摩 两手作护胸状,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肚由下至上按摩膻中穴17次。

艾灸 艾炷灸时间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刮痧 用刮痧梳自上而下缓慢刮拭下半段胸骨。但要注意,刮拭时,动作要慢,疼痛感不要太过强烈。

◇ 食疗茶饮方

党参白术茯苓粥

材料 党参2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大米50克。(2人份)

做法 将党参、白术、茯苓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后,文火熬成粥,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

适用范围 适合脾虚夹湿人群,常见表现为倦怠乏力,大便溏稀,食欲减退,神疲懒言,食后腹胀,脘腹隐痛,遇劳而发,口淡不渴,面色萎黄,排便无力,舌淡或伴齿痕、苔薄白。以上三者搭配服用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适合脾虚夹湿人群日常调理服用。

陈皮普洱茶

材料 陈皮5克,适量普洱。(1人份)

做法 开水冲泡饮用。

适用范围 适合痰湿人群,常见表现为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舌淡红,舌苔腻。

山药芡实粥

材料 鲜山药30克,芡实10克,薏苡仁20克,糯米50克。(2人份)

做法 鲜山药洗净切片,芡实、薏苡仁、糯米洗净,加水适量,用火煮沸,文火熬至饭熟粥稠。

适用范围 对有糖尿病倾向的人,经常口渴、口干、易饿、发胖及气虚的人非常有益。

赤小豆山楂薏仁粥

材料 赤小豆50克,薏仁50克,白扁豆20克,茯苓15克,生山楂20克,粳米100克。(2人份)

做法 除粳米外,其他材料放入锅中浸泡30分钟;粳米洗净,倒入浸泡食材的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10分钟后改小火煮20分钟即可,趁热食用。

适用范围 对于痰湿体质兼有心神不安、食欲差等症状有较好作用。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胃酸过多者禁食此方。

2.湿热:口唇较红、口干口臭、易生痤疮

“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张景岳也说过“但苦思难释则伤脾”

那么过度思虑是怎么伤到脾的呢?首先,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类似于“土得木而达”的情况。肝失疏泄,气机调畅失常,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而生湿,湿郁化热,体内湿热之气积聚凝滞,引起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

〇湿热体质自检

是否为湿热体质,对照着自己的身体情况和下列症状条目,检验一下便可知道:

● 面色发黄、发暗、油腻,脸总像洗不干净。牙齿比较黄,牙龈比较红,口唇也比较红。脸上容易生以脓包为主的痤疮,红肿疼痛较明显。

● 口干、口苦且口臭。身体多肥胖,汗味大、体味大,容易腰酸背痛,肌肉疲劳酸重。

● 皮肤容易出现疮疖、湿疹、脓肿疮疡,易得皮癣、脚癣、体癣等癣症,男性多阴囊潮湿,易得湿疹,女性经常外阴瘙痒,白带较多,色黄、黏稠、有异味。

● 脾胃湿热,则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黏稠或黏滞不成形,臭味难闻,小便短赤,颜色黄,异味大。

● 情绪上容易紧张、压抑、焦虑、发怒。睡眠多梦,睡而不实,容易早醒。

◇ 起居调理

湿热体质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这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问题,因此需要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方面,不要长期熬夜或者过度疲劳。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防止产生皮肤病变。家里保持环境整洁,每天通风起码半个小时,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人也能住得清爽舒服。烟酒方面,一定要改正不良嗜好,戒烟戒酒,如果不能做到戒酒,那起码也要对酒进行自我限制。

◇ 运动锻炼

湿热体质个体适合做高强度、高运动量的锻炼,比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既可以将体内多余的热量消耗掉,也能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泄出来,起到清热祛湿的效果。另外,如果身体条件允许,还可以在中长跑中加入力量练习来进行锻炼。

◇ 改善湿热体质的穴位经络

阴陵泉穴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上的合穴,五行属水。其中,阴是指水;陵是指土丘;泉则指水泉穴。阴陵泉的意思是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百症赋》中说:“阴陵、水分,去水肿之脐盈。”阴陵泉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等作用。

取穴位置 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中。

按摩 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

艾灸 可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将点燃的艾条置于距离穴位皮肤3~5厘米处,以穴位局部感觉温和为度,悬灸约20分钟,每日灸1~2次。

刮痧 从上向下刮拭。

肝胆经

肝胆经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经络,肝胆经疏通与否关系到身体是否健康。一旦肝胆经不通了,就会造成肝气郁结,肝气受到影响,脾胃就会功能失职,人体内就容易产生湿气。

胆经的位置大致在手臂下垂时,裤线上的手指部位。因为胆经的穴位都在皮肤下面的肌肉层,并不在皮肤表面,所以敲打的时候,力度要能渗透到肌肉里面去。只有用这样的力度敲打,效果才会很明显。

肝经的位置简单来说就是沿着大腿内侧,由大腿根部到膝盖附近这条线。每天睡觉之前,用手掌根从膝盖推到大腿根部附近,把这条肝经的位置推300下。推的时候可以沾一点肥皂或油脂的东西润滑一下,以免擦伤皮肤。在大腿内侧根部多做按摩,最好顺着大腿往复式推揉。如能忍受疼痛,四指并拢,用第二关节“刮推”效果更明显。

每天凌晨1~3点,是肝胆经经气最旺的时刻。在这段时间,肝脏正忙碌地帮你排毒。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没入睡,而是在熬夜,本该全力排毒的肝脏就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帮你把气血输送到眼睛和脑部,那么排毒的精力就不足了,毒如果排不出去就会淤积起来。长期如此,各种妇科疾病,比如月经中有血块、月经不调、闭经、卵巢早衰、阴道炎等就可能找上门来。

◇ 食疗茶饮方

冬瓜木耳汤

材料 冬瓜300克,木耳200克,葱适量。(2人份)

做法 锅中水烧开,将去皮、清洗干净并切片的冬瓜和清洗干净并切碎的木耳倒入锅中,盖上锅盖,继续焖煮5~10分钟左右,直至冬瓜焖煮熟,筷子能轻轻戳入,调入半勺食盐和少许鸡精,倒入香葱碎,搅拌均匀即可熄火;不减肥者可以在出锅前滴几滴香油。

适用范围 冬瓜木耳汤能清凉生津、利尿消肿,可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帮助减轻体重,适用于体质偏湿热的超重、肥胖类人群。

注意事项 因冬瓜性凉,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需慎重。

茯苓麦冬小米粥

材料 茯苓15克,麦冬15克,小米100克。(2人份)

做法 茯苓和麦冬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成浓汁,去渣留汁备用;小米洗净,倒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倒入药汁,改小火继续煮30分钟即可。可做主食,每日食用两次。

适用范围 对脾虚湿热兼有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四豆汤

材料 绿豆、赤小豆、黑豆、白扁豆各30克,生甘草10克。(3~4人份)

做法 将上述材料洗净,浸泡1~2个小时,然后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以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两个小时,添加少量冰糖即可品尝(亦可不放糖),放凉后可代茶饮。

适用范围 夏季暑热口渴、小便不利、身肿、食欲不佳、烦热不眠等症状。

3.寒湿:四肢酸重、食欲不振、大便黏滞

〇寒湿体质自检

寒湿和湿热都具有脾虚湿盛的特点,表现为食少腹胀、肢体倦怠、头身困重、大便黏滞等,但寒湿和湿热二者又有所区别,其中比较明显的区别有以下三处:

◇ 舌苔

寒湿体质个体多舌质淡,水滑苔或苔白腻、白厚;湿热体质个体多舌质红,苔黄或黄腻、黄厚。

◇ 二便

寒湿体质个体多大便溏泻或不成形;湿热体质个体大便多黏滞不畅或干结。寒湿体质个体多尿色较淡;而湿热体质个体多尿黄。

◇ 饮食喜好

寒湿体质个体通常喜欢热饮,进食生冷的食物后容易出现多种不适;湿热体质个体通常喜欢冷饮,爱吃较凉的食物。

〇寒湿分五级,调理方法各不同

按照身体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同,寒湿可以分为五级,大家应根据自身的体质状态进行辨别和调理。

◇ 一级寒湿

多在表皮,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湿疹、湿疮等,感受寒邪或湿气后瘙痒多加重。这是因为外感寒湿邪气会使气血运行受阻,肌肤不能荣养,故会出现皮肤瘙痒等问题。

一级寒湿调理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只要注意日常饮食起居即可。饮食上推荐吃海带薏米冬瓜汤,可以有效清热解毒、祛湿健脾、缓解肌肤瘙痒。起居环境方面,建议保持居住环境干湿适宜,保持通风。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建议打开空调的除湿功能,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相对适宜。

◇ 二级寒湿

多在肌肉,主要表现为酸困累乏、腰酸乏力、关节酸重等症状。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脾气虚弱,则其无力运化水湿,造成寒湿内困,就会出现肌肉、腰膝等酸困无力的症状。同时,脾虚失运,面色也会萎黄、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脾胃功能差,还会食少乏味或食后胀气。体内寒湿凝滞,较易出现四肢欠温、气短怕冷、形体肥胖等问题。

调理二级寒湿的重点在于健脾。饮食上,不要吃生冷油腻的食物,不过度饮食,适当吃些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药、小米、莲子肉、桂圆、陈皮、芡实、白扁豆等,可以煮粥食用。如果脾虚湿困的症状较为明显,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来温阳健脾、祛寒化湿。“”

◇ 三级寒湿

多在骨骼,主要表现为肩周炎、颈椎病、腰痛、关节炎等常见疾病。寒湿之气凝滞,留在关节骨骼等处,就会造成骨骼关节处疼痛不适,而且这种疼痛不适,在寒湿天气或秋冬季节就会加重。

应对三级寒湿,首先,这类人群在雨天、气温较低的天气,尽量减少外出。万一不慎淋雨,要及时更换衣物,以免加重体内湿气。其次,平时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房间干燥。最后,这类人群还可以按需选取重要穴位进行按摩、热敷、艾灸、拔罐等,临床常选用足三里、阴陵泉、丰隆、脾俞、肾俞等穴位。无明显活动受限者,还可以常做八段锦活络筋骨。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理疗方法最好去医院请医生操作,不要在家自行操作。

◇ 四级寒湿

多在脏腑,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腹痛腹泻、周身浮肿、月经不调、带下淋漓等症状。寒湿内困,致使脾肾阳气受到伤害。

所以,调理四级寒湿,应该以补脾益肾为主。调理方法为服用参苓白术散配合金匮肾气丸。日常饮食方面,可以常吃山药薏米茯苓粥来辅助调理,其配料有炒山药50克、炒薏米30克、茯苓30克、粳米150克,这款粥有健脾益气、祛湿升阳之功效。如果寒湿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服用中药方剂治疗。

◇ 五级寒湿

中医认为,寒湿内蕴,日久化痰成瘀,成为痰瘀互结之证,此类寒湿体质易患结节、囊肿、肌瘤、息肉等,即使通过手术等手段治好,也容易再长或复发。

五级寒湿是情况最为严重的,建议中西医同治,以求治本。这类人群通常免疫力水平低下,所以,日常生活中尤其要注意保护阳气,切勿食用生冷食物,以保护脾阳不受损伤;可以适度运动,但切不可大汗淋漓,否则会加重湿寒。日常保健的话,可以坚持饮用夏草慈姑饮,其做法是取山慈姑、夏枯草各100克,蜂蜜适量,一同煎煮,可以有效帮助身体驱逐寒湿邪气。

4.风湿:畏寒怕冷、全身困乏、眼睛干涩

〇风湿体质自检

风湿邪气侵入体内,首先是皮肤、肌肉关节,继而侵犯内脏,从而引发各种疾病。主要症状表现如下:

● 比较明显且常见的是,关节红肿疼痛,肌肉酸痛,关节僵硬,呈畸形状态。手脚、膝、腰部、后背疼痛、麻木等。

● 容易头痛,头有酸胀、头沉的感觉,眼睛容易干涩。舌红,舌苔薄白。脉沉弦,濡细。

● 身体发热,较易疲乏无力,肢体容易麻木,有的地方有结节,身体较易出现红斑、荨麻疹等。经常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

〇风湿体质调理方法

不管是西医的风湿还是中医的风湿,治疗起来都是比较麻烦的。风邪和湿气纠结在一起,在人体内四处流窜,又因湿气迁延难愈,所以需要治疗的病程时间较长,一般还是采用中医调理方法相对好一些。

◇ 守好“四关”

风湿邪气都是从体表开始侵犯人体的,因此,风湿体质最基本的调理方法就是守好身体的关口,尤其在风和寒湿裹挟在一起的冬末春初时节。

“四关”的说法最初是由金元时期针灸医家窦汉卿提出的,后来由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杨继洲进一步注释,收录在其著作《针灸大成》里。所谓“四关”,即为左右两边位于手脚骨缝间的两个合谷穴和两个太冲穴。在此基础上,杨继洲还提出了“开四关以预防疾病”的观点。他提出的“开四关”是指针灸合谷穴和太冲穴,两个穴位是气血出入要道,一气一血、一阴一阳、一升一降,针灸左右两边的两个穴位,可以增强其防御作用。

合谷穴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其中的“合”,是指汇、聚的意思;“谷”则是指两山之间的空隙。合谷穴穴名的意思就是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具有疏风解表、宣通气血的功效。

取穴位置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处。

按摩 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按揉合谷穴100~200次。

艾灸 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坚持可治疗面部疾患。

刮痧 用角刮法即倾斜45°从上向下刮拭合谷穴,出痧为度。

太冲穴

太冲穴属足厥阴肝经。其中“太”为大的意思,“冲”即为冲射之状。太冲穴穴名的意思则是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其功效为调气血、疏肝解郁、降血压、改善心脏供血和缓解胸痛、痛经。

取穴位置 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连接部位的前方凹陷处。

按摩 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艾灸 用隔物艾灸仪,左右穴每次各25~35分钟左右;手持艾条,左右穴每次各温和灸10分钟左右。

刮痧 在脚背的大脚趾和二脚趾的趾缝向后的骨缝中的太冲穴区域,从上向下地慢慢刮痧。

◇ “垂手可得”的祛风湿穴

所谓“垂手可得”的祛风湿穴即风市穴。风市穴出自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治风毒脚弱痹满上气方……次乃灸风市百壮。”归属足少阳胆经,因为其定位的别名“垂手”而得名。其中“风”是指风气,“市”指集市。风市穴穴名的意思是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为下肢风气聚集之处。也正是因为如此,风市穴可主治下肢风证,善于治疗因风寒湿邪侵袭所致脚气、下肢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等病症。

取穴位置 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大腿时,中指指尖所指凹陷处。

拍打 家庭保健时,可沿风市穴处及大腿外侧胆经沿线的区域进行拍打。操作时手指要自然并拢、虚掌、腕关节放松,平稳而有节率地拍打风市穴及大腿外侧中线。每次约5~10分钟,每日1~2次。

艾灸 手持艾条悬灸10~15分钟。

◇ 食疗茶饮方

樱桃粥

材料 樱桃100克,粳米100克。(2人份)

做法 先将樱桃洗净后榨汁;将粳米淘洗干净后入锅煮粥,待粥熟后,加入樱桃汁和白糖调匀,再煮一二沸即可。

适用范围 可用于辅助调理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生姜红糖茶

材料 生姜5片,红糖适量。

做法 生姜放入保温瓶中,加入红糖以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代茶随时饮用。

适用范围 对阴冷引起的风湿疾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有通经散寒等功效。

鳝鱼汤

材料 鳝鱼200克,生姜3片,葱白2段,黄酒2匙。

做法 将鳝鱼洗净后取肉切丝,和生姜、葱白、黄酒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炖汤,调味佐膳服用。

适用范围 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甚等。

5.暑湿:身热无汗、腹胀便泄、胸闷脘痞

〇暑湿体质自检

● 身热无汗、头痛身重、心烦口渴、胸闷脘痞。

● 恶心呕吐、腹胀便泄、疲劳嗜睡、不思饮食。

● 咳嗽多痰、舌苔黄腻、脉缓。

〇暑湿体质个体调理方法

对于暑湿体质的个体,一定要以健脾使其运化功能正常为先,然后再顺应长夏气候特点,加以食养,开胃益气,这也是健脾益胃的重要方面。脾胃功能正常,侵入人体的暑湿之气才能及时被排出来,这是保证机体少受或免受暑湿之邪的前提。

◇ 按摩外关穴

“外”是外部的意思,“关”是关卡的意思。顾名思义,外关穴就是犹如人体的关卡一般,令穴外的气血物质和体外邪气无法进入穴内。外关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它和肝、胆经都有联系,有通经、止痛、清热、消肿等功效,可治一切风寒或暑湿邪气。

取穴位置 位于前臂背侧,手腕横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

按摩 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外关穴100~200次。

注意事项 偏头痛发作时,用大拇指揉外关穴、太阳穴,每穴各揉3分钟,疼痛就会明显缓解。

◇ 健脾开胃的两大穴位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三条“阴”的经脉(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交汇的地方。这三条经脉都非常重要,可以说,肝脾肾的健康是生命的命脉所在。三阴交穴穴名的意思是指足部三条阴经中的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三阴交穴有益气和血、健脾化湿、滋补肝肾、紧致肌肉、改善气血不足、调理月经等功能,不仅可以治疗脾胃虚弱,还是女性养生调理的重要穴位。

取穴位置 内踝尖直上三寸,位于胫骨的后缘。取穴方法是正坐屈膝成直角,在踝关节内侧,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处。

按摩 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压对侧三阴交穴,一压一放为1次;或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揉三阴交穴,持续10分钟。

艾灸 艾灸三阴交穴的时间以少于15分钟为宜,保持合适距离。

刮痧 从上而下纵向竖刮,一般见皮肤变红为宜。

注意事项 月经期和怀孕期间,禁止揉按三阴交穴。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经脉。《四总穴歌》中说:“肚腹三里留。”意思是指,凡是肚子、腹部的病痛,都可以通过足三里穴来摆平。足三里穴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功效。

取穴位置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取穴方法为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

按摩 端坐凳上,四指并拢,按放在小腿外侧,将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作按掐活动,一掐一松为1次,连做36次。两侧交替进行。

艾灸 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5~10分钟,一天一次。

刮痧 用面刮法刮拭足三里穴,以潮红发热为度。

◇ 四款健脾食疗方

夏天,天气炎热,暑热湿气盛行,人的食欲会大受其影响,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肠胃功能失调。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理,吃一些开胃益气的食物,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的作用。

番茄鸡片

材料 鸡胸肉250克,番茄1个,马蹄50克,鸡蛋1个,太白粉15克,盐、白糖适量,熟猪油250克,醋适量。

做法 将鸡肉切成薄片,加入盐和鸡蛋清,放太白粉搅拌均匀。将马蹄去皮、洗净,切成薄片。番茄表面划十字刀开水烫后,去皮,将其剁成米粒大的番茄丁。然后将猪油放入锅中,烧至3分热度,放入调料腌好的鸡肉片,快速用筷子划散,带颜色变白后可取出沥油。锅内留少许油,将番茄丁放入煸炒,再放入鸡肉片煸炒,炒好后,先将鸡肉片和番茄盛出。锅内放少许油,放入少许清水,然后将马蹄放入,再加适量盐、白糖和醋。待烧开后,将太白粉用水调匀勾芡成汁,倒入鸡肉片和番茄,翻炒均匀即可。

主要功效 番茄鸡片有解暑消热、消炎,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利尿降压等食疗作用。

鲫鱼冬瓜汤

材料 冬瓜250克,鲫鱼1条(250~275克)。

做法 冬瓜去皮去瓤,洗净切块。鲫鱼刮鳞去内脏后,洗净,将其放在热油锅内煸炒。煸炒一会儿后,加适量水、冬瓜块及调料,煮至鱼熟瓜烂即可。

主要功效 鲫鱼可以健脾利湿,消肿利水。冬瓜则有清胃热、去湿解暑、利尿、消水肿等功效。两者合煮为汤,可以辅助治疗改善脾虚水肿、胃弱食少、呕吐、腹泻等暑湿症状。

苦瓜炒百合

材料 百合200克,苦瓜250克。

做法 将百合剥瓣洗净,苦瓜去瓤后洗净切片。一起放入热油锅内煸炒,加适量调料,炒熟即可。

主要功效 苦瓜、百合都是寒凉食物,且都有苦味,只是前者味苦,后者微苦。二者合炒为菜,具有开胃健脾、除暑邪、解疲乏、养阴清热、宁心安神等功效。

山楂粳米粥

材料 山楂30克,粳米100克。

做法 将粳米淘净放锅内加水煮至七成熟,同时将山楂洗净切碎,投入山楂丁,然后将粥煮至浓稠即可。

主要功效 山楂、粳米均入脾、胃二经,其中山楂更“为酸甘之品”,具有消食化积、抑菌除虫的功效。粳米则专主脾胃,补中益气,除烦解渴。山楂粳米粥微酸适口,具有健脾益胃、养阴生津等功效。尤其适于辅助治疗脾胃虚弱、食滞不化、不思饮食、脘腹胀满、腹痛泄泻等。

前面只是提到“暑湿”与气候和地域相关,但是,暑湿体质的形成也有人为因素,每年长夏是暑湿邪气最旺盛的时候,脾胃极易受到侵犯,人们还经常多吃膏粱厚味之品,且懒于运动,更给了暑湿邪气入侵的机会。长夏的气候特点我们无法控制,但是我们可以调理好自己的脾胃,不给暑湿邪气可乘之机。

1.春季:少酸多甘健脾胃

〇祛湿有方法,祛湿茶不能乱喝

饱受湿热邪气困苦的人,舌苔黄而厚腻,小便短赤,皮肤容易出现瘙痒或湿疹,而且经常会感觉腹部鼓鼓胀胀的。这种体质的人很适合在早上喝杯紫苏茶或者煮紫苏粥来吃,紫苏对人体具有宽胸利膈和促进肠胃蠕动的作用。

而深受寒湿侵袭的人,则舌苔白而厚腻、小便清长,经常有手脚冰凉、怕冷、浑身沉重、面部浮肿的症状。春季如果不注意保暖,会加重寒湿。所以,对于寒湿体质的人,做好保暖是头等大事,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饮食上,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可以每天早上喝一杯生姜红枣茶,帮助身体祛除寒湿。每天保证睡眠充足,尽量不熬夜,保持适量运动。

,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祛湿茶都是祛湿热的,较少兼有健脾的功效,所以并不适合寒湿体质的人。寒湿脾虚体质的人喝太寒凉的药物不仅不会祛除湿气,反而会更伤脾,最后很可能导致湿气更重。因此,祛湿前最好先请医生辨别自己是什么体质,在体质不明的情况下,不要随便乱喝祛湿茶。

寒湿脾虚体质的人不要喝太寒凉的药物

〇少酸多甘健脾胃

春季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高发季,人们不注意饮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食物则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的伤害。春季若想健脾胃,应多食甘味食物,比如大枣、山药、薏米、小米、糯米、高粱、豇豆、扁豆、黄豆、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等;少吃酸味食物,比如苹果、橘子等水果和酸奶等食物。此外,要少吃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物,因为寒性食物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

除了饮食上注意少酸多甘,还应注意多喝温补、健脾胃的祛湿汤,以升补为原则,不盲目食用燥热补品,让湿气随大小便排出,这是祛湿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老年人和小孩,在祛湿时也各有侧重点。老年人机体功能逐渐减弱,并且多气血亏虚,煲祛湿汤时可以加入适量的补气养血汤料,选用党参、大枣、枸杞子、淮山药、薏苡仁等配料煲汤,能起到益气健脾、淡渗利湿的功效,不宜选用药性太过寒凉或燥热的原料。而小孩各种器官功能还没发育完全,即中医所说的“脾常不足”,应考虑加入健脾消食的汤料,可选用淮山药、玉米粒、芡实、山楂等煲汤,以助消食和健胃、健脾利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选药用量不可过多。

春季湿气较重,适宜食用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祛除湿气对人体的保健调理来说很有必要。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祛湿效果较好的饮食方或茶饮方。

枸杞茶

材料 菊花、枸杞各40克,红枣25克,甘草10克。(1人份)

做法 把所有材料放入煮沸的水中,大火煮10分钟,放温后加适量蜂蜜调味,温服。

适用范围 春季服用菊花枸杞茶,不仅可以缓解眼睛干涩、红肿等症状,还可以养肝肾。

海带苦瓜黄豆排骨汤

材料 海带100克,苦瓜200克,黄豆100克,陈皮5克,排骨200克。(2人份)

做法 排骨先用开水涮洗去血水,再与其他材料一起加入适量水煲汤,调味可食。

适用范围 本汤具有降血糖、退热利尿、增加食欲等功效。

无花果扁豆汤

材料 扁豆100克,无花果75克,番茄、洋葱各一个,月桂叶1片,葱2根,姜、油、盐适量。(1人份)

做法 番茄去皮洗净切丁,洋葱切丁,葱切段,姜切片;扁豆及无花果冲洗干净,扁豆切段;油爆香葱段、姜片,放入洋葱丁、番茄丁,以小火炒5~7分钟直至变软;转中火后,倒入适量清水和月桂叶,煮30分钟;放入扁豆段及无花果,盖上锅盖,再用小火煮30分钟,加盐即可食用。

适用范围 此汤具有健胃整肠、消肿解毒、润肠通便、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麻油黄芪炖鸡腿

材料 黄芪10克,红枣5枚,鸡腿1个,姜片2片,大米、麻油、盐各适量。(1人份)

做法 黄芪用温水浸透,大米洗净,红枣去核;鸡腿先汆烫,去除杂质后捞起,用水洗净后切块备用;热锅下少许麻油,爆香姜片,煮沸清水,放入以上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再用小火炖20分钟,加盐即可食用。

适用范围 麻油黄芪炖鸡腿对气虚体质的人有补中益气、固本培元、和胃化湿的功效,营养美味又滋补,麻油鸡可谓一家老小都可食用的暖心暖胃平民药膳。

此外,中医养生专家推荐,在春季这种温湿季节,人们可以经常用茯苓、淮山、薏米、扁豆、赤小豆这几味较平和的中药,每种药材30克左右,适用于各种湿证;还可以搭配冬瓜、瘦肉、鱼(最好是有利水作用的白鲫鱼)等清淡食材煲汤喝,既营养又利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胃最喜欢的5个食物:气血虚的人,照着吃就对了!
痰湿体质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只祛湿不健脾你怕是在耍流氓吧?这利害关系你不懂!
三伏天 | 高温祛湿,为时未晚!
脾胃最喜欢的几款小零食,经常吃,轻松健脾、开胃、化湿气
脾喜燥,胃喜润,如何做到健脾、养胃两者兼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