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嫘祖种桑养蚕“送”中药
userphoto

2023.02.01 广西

关注

  中国邮政于2019年8月6日发行了《中国古代神话》系列邮票第二组,其中第四图是“嫘祖始蚕”。香港插画师倪传婧设计了该套邮票。图案采用插画的表现形式阐述了主题,展现了嫘祖带领民众种植桑叶、养蚕的场面。画面上的嫘祖脸上带着微笑,手里提着柔软的桑条,翠绿的桑叶散落在她的身上和竹笪(dá)里,蚕宝宝正津津有味地享受着它们的美食。邮票图案中的桑及蚕都与中药有关。

  桑树在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自古被视为东方神木。桑树之桑叶是蚕的食料,养蚕为人类提供了编绢之术,法制衣裳,冠裳华夏、礼治中国才有了基础和开端。在中医看来,桑树的果、叶、枝、皮皆为良药,有“春采桑枝,夏食桑葚,秋收桑叶,冬取桑皮”之说。

  桑枝采自春季桑树的嫩枝,味苦微辛,性平,入肝经,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的作用,常用于风湿关节疼痛、四肢拘挛,尤以上肢麻痹者多用,并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

  桑葚采自夏季桑树的果实,《本草纲目》称之为“文武果”。桑葚入药,始载于唐朝的《唐本草》。中医认为,桑葚味甘、性寒,入心、肝、肾经,有滋阴补血作用,并能治阴虚津少、失眠等。单食有止消渴、利五脏关节、通气血,久服不饥,镇心安神,令人聪目,变白不老,解酒毒等功效。药理研究表明,桑葚入胃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入肠能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而有补益强壮之功。

  桑叶是桑树的干燥叶子,每年霜降后采收的桑叶叫“霜桑叶”,味苦、甘,性寒,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如今桑叶还成了餐桌上的美食,2013年湖州南浔辑里村人开发了桑叶菜,用于火锅店、养生美食馆、农家乐等场所,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健康菜。

  桑白皮为桑树根部除去栓皮后的干燥根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性寒,归肺、脾经,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效,主治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面目肌肤肿胀等。《本草纲目》记载,桑白皮长于利小水,及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

  《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神话传说中把她说成养蚕缫丝的创造者。朱熹在《通鉴纲目·前编》中指出,“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缫丝的国家,然而蚕对人类的贡献远远不止于编绢制裳、御寒取暖。在养蚕过程中,受江南湿润的气候条件的影响,一种叫“白僵菌”的细菌容易滋长。当蚕长到四五龄时,很多免疫力弱的幼蚕,就会感染“白僵菌”死亡,从而形成一味名贵的中药材——白僵蚕。

  白僵蚕又名天虫,味辛、咸,性平,《本草纲目》记载:“僵蚕,蚕之病风者也。治风化痰,散结行经,所谓因其气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但要让自然成形的僵蚕成为良药,还需要古法的炮制技艺,即将麦麸放入锅内,待升温冒烟后,放入白僵蚕进行炒制,等僵蚕颜色从白色变成黄色时,筛去麸皮,这就是中药炮制中的“麸炒僵蚕”。现代研究认为,白僵蚕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以及大量草酸铵、白僵菌干菌丝等,具有抗惊厥、抗凝、催眠、抑菌等作用。

  蚕砂是家蚕的干燥粪便,味甘、性温,入肝、脾、胃经,有燥湿祛风、和胃化浊、活血定痛之功,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头风、头痛、皮肤瘙痒、腰腿冷痛、腹痛吐泻等。古人将蚕砂炒热后装入袋中,趁热敷患处,可治诸关节疼痛、半身不遂。民间用蚕砂作枕芯填充物,有清肝明目之效。此外,《本草纲目》也记载了蚕蛹、蚕茧和蚕蜕均有一定的药效作用。(顾掌生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林雪主《养蚕》
中药之桑树
桑 | 蚕吃桑叶我吃果
中草药:桑树看到桑树上结着的桑椹果就回忆...
【望安山文学】唐锦禄||桑葚红了(散文)
明代轰动江南的'蚕神杀人事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