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草染绛唇
userphoto

2024.01.12 广西

关注

《外台秘要》中的口脂方,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广东翰墨园刊本(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藏)。

唇妆在女性面部妆容中是点睛之笔。现代人使用的口红大都是用化学原料制成的,那么在古代女子使用的唇膏是用什么原料,又是如何加工的呢?

唇膏在古代称为“口脂”或“唇脂”,汉代《释名》中解释:“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最初的唇膏是以丹砂,即朱砂为原料,以模拟并加强嘴唇天然的红润色泽。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头像和人面像的脸颊和唇部就涂有朱砂。江苏省连云港海州西汉霍贺墓中随葬的一套漆妆奁中,有一个圆盒中装有红色胭脂,经鉴定其成分正是朱砂。古代的胭脂也同时用于唇妆,以朱砂为原料制作唇膏的传统延续了很久,在唐代医书《外台秘要》中收录的口脂配方中,仍有不少是以朱砂为原料的。

朱砂是一种红色的矿物,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古代常用作颜料,也是炼丹的原料之一。朱砂还是一味中药,传统中药学对朱砂的认识,经历了从无毒到有毒,再到限量使用的过程,《神农本草经》将朱砂列为上品,可见当时对朱砂的毒性还不了解。古人在朱砂中加入动物油脂及香料,制作成唇膏,但常年使用这样的唇膏,对身体恐怕有害无益。

古代用于制作胭脂和口脂的最常用原料,其实是一种中草药——红花。红花古称红蓝花,原产于中亚,在汉代传入我国。据说“胭脂”的名称就来源于产红花的焉支山(位于甘肃)。汉武帝时,霍去病击败匈奴,使其被迫迁出河西地区,匈奴人哀叹“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可见用红花制作胭脂早就是匈奴人的习俗,后来渐渐传入中原。宋代《嘉祐本草》记载:“红蓝花,味辛温,无毒,堪作胭脂。”红花有活血化瘀、祛瘀止痛之功。红花的花瓣呈鲜艳的橙红色,其中含有红色素和黄色素,黄色素溶于水,红色素不溶于水,因而古人在用红花制作胭脂和染料时,就利用这一原理,退去黄色素,西晋张华《博物志》中记载,“取蓝花捣以水,洮去黄汁,作饼如手掌,著湿草卧,一宿便阴干。欲用燕支,以水浸之,三四日,以水洮黄赤汁,尽得赤汁而止也。”加工时,还要加入粟饭浆水和醋,后来又加入牛髓、猪胰等物,增加黏性和油性,使其成为细腻润滑的膏体,便和我们今天的胭脂和唇膏相近了。

另一种可以用来制作唇膏的中草药是紫草。紫草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是一味清热凉血,解毒透疹的药物,它含有的紫草素具有抑菌、消炎的作用。紫草的根部呈暗紫红色,在古代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染料。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载:用紫草作为染色剂制作唇脂时,须煎数十沸,取出一根紫草放在指甲上研碎,若紫草心呈白色,则其中的紫色色素已经褪尽,就可以将其取出了。唐代医书《外台秘要》收录了大量制作口脂的配方,大多有紫草的成分,还常常以紫草和朱砂配合,调出不同的颜色。紫草的颜色偏紫,因此“若作紫口脂,不加余色”,如果要做朱红色的口脂,则“和两大豆许朱砂即得”。

除了以上三种常用的天然染料,古人制作口脂的原料还有很多,如落葵、石榴花、玫瑰花、凤仙花等等。据说,慈禧太后就喜欢用玫瑰花、凤仙花制作胭脂,兼以染唇。先将玫瑰花或凤仙花捣碎滤汁,再将上好的丝绵浸泡在汁液中数日,使用时将丝绵片放在唇间轻抿,双唇就染上一层鲜花般娇艳的色泽。

除了染色剂外,古人还会加入多种香料制成“高级”唇膏,令人唇齿生香。和染色剂一样,香料也是取自天然,其中也用到了不少中药。北魏《齐民要术》记载的唇脂只是加入丁香、藿香,到了唐代,《千金要方》中记载的唇脂配方就讲究多了,加入的香料有甘松香、艾纳香、苜蓿香、茅香、藿香、零陵香、雀头香、沉香、苏合香、白胶香、白檀香、麝香、甲香、丁香,共计14种,其用途也不仅限于妇女美化妆容之用,还是治疗唇白无血色及口臭的药方,男子也可使用。《外台秘要》中的口脂方不仅介绍了制作紫色和朱色口脂的配方,还介绍了如何制作肉色口脂,应是无论男女均可使用的一种无色润唇膏。(韩晓雯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被人遗忘的中国传统唇妆色彩名,美到爆!
中药口红
口红极简史(中国篇)
崔莺莺们的唇膏——关于口脂的文学考察
她用鲜花水果做口红,美貌不输大牌,想集齐所有色号!
古代女子是怎么制作化妆品的,一起来看看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