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刮痧调治小儿发热
userphoto

2024.05.10 广西

关注

发热指体温异常升高,是儿科常见症状之一,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体温突变,如不及时处理,常诱发惊厥、抽搐、损伤神经系统等。长时间发热会对患儿机体调节功能与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故对发热儿童应尽早施予对症处理,使发热及相关症状尽快消退。目前临床多给予抗菌、抗病毒等药物治疗,虽可获得一定疗效,但因小儿机体各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极易引起各类不良反应,同时对机体各器官造成损伤。

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疗法体系为李道政所创立,遵守“以通为补、以通为泻、以通为治、以通为健”的砭法治疗原则,包含八大核心理论,具有无创性和禁忌症少的特点,临床辨证施治作用广泛。近期,笔者运用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调治一例发热患儿,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分享如下。

患儿男,6岁3个月。因“发热1天”于2024年2月20日就诊。患儿就诊前一天因吃饺子、鸡肉过量,午后发热,夜间体温39℃,不流涕,不咳嗽,腹热胀痛,未解大便,呕吐一次,呕吐物为不消化的食物,不思进食,烦躁不眠,面色黄,舌质红,苔厚黄腻,指纹紫滞,腹胀拒按。

诊断:温病(肺胃实热证)。

治则:消食导滞,宣肺通腑。

调理方案:1.双上肢肺经、心包经、大肠经、三焦经刮透,以宣肺通腑、清上焦热,通调气道、水道。2.颅底骨抠进去刮,重点刮风池、风府,徐而和手法刮透椎动脉、双侧颈动脉。3.开四穴:大椎、大杼、神堂、膏肓(大椎宣肺、大杼养血、膏肓滋阴,神堂安神)。开阳脉:督脉、膀胱经为诸阳之海,推动周气血运行。刮透督脉、膀胱经及夹脊穴。4.刮胃、胆经。重点刮足三里、下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胆囊穴,以引气下行,助胃气下降。重点处理风池、风府、风门、大椎、肩井、肺俞、尺泽、曲池、劳宫、足三里、下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刮痧4小时后,家长自述体温下降,37.6℃,无呕吐,腹胀缓解,大便一次,嘱患儿多饮水,避风寒。

2月21日二诊:家属诉小儿夜间睡眠可,未再发热,无呕吐,无腹胀,症状基本消失。嘱患儿吃清淡、细软、易消化食物。

2月22日三诊:患儿精神可,纳眠可,无发热,无腹胀,无呕吐,症状消失。

 发热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明代医家王肯堂言:“小儿之病,惟热居多。”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凡小儿有病皆热。”本病任何年龄、季节都可发生。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脾常不足,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节,因此乳食因素易伤小儿。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久而化热。考虑本案患儿由于过食厚腻之品,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脾升胃降功能失常,运化无力,致肠腑积滞不行,郁而化火,因而发热。

重点穴位大椎、肺俞具有宣肺、清热解表、通经活络的作用;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具有疏风清热、通络止痛、和胃降逆之功;尺泽为手太阴肺经合穴,有肃降肺气、清肺止咳、和胃降逆等功效;上巨虚、下巨虚同属于足阳明胃经,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有行气和胃、化滞温胃、疏经调气之功,下巨虚为小肠之合穴,有调理脾胃的功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腑之下合穴,下足三里穴(李道政经验用穴)具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强身健体的作用。肩井穴位于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足阳明、阳维脉交会穴,具有宣通气血、解表发汗、通窍行气的功效。采用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治之,达到宣肺通腑、行气化滞、消食导滞的作用,恢复六腑以通为用之功,胃和体健,则郁热消退。(乔静 费景兰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氏砭法 | 虎符铜砭刮痧调小儿发热
有关小儿慢性咳嗽的中医诊治体会-1
浅议清心泻脾散调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
医案分享:小儿肺炎喘嗽案
宣宾:小儿挤眼耸鼻的调治
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