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用鲜药以“补液”

       补液也叫输液,俗称“打点滴”。西医临床常在葡萄糖液中加入药物,直接静脉滴注来治疗各种疾病。现今医院的补液已是热火朝天,有时连普通感冒发热也不例外,这不免有些“小题大做”,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古人用鲜药“补液”

       其实,中医也曾补液治病,这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在临床上普遍大量地应用各种植物的新鲜自然汁来补充体液,弥补重症、慢性病造成的体液消耗。那时补液不可能像今天一样静脉滴注,而是靠口服、频服、大量服等方式,通过胃肠道的吸收来发挥新鲜自然汁的作用,然这种先人独创的补液方法与今日静脉滴注的作用和目的可谓如出一辙。

       葛根汁、藕汁、百部汁、百合汁、芦根汁、生姜汁等均可作为自然汁,它们新鲜而富有营养,既补液养阴、固护元气,又具有治病的特点和优势,可协助主药起到治疗的作用。如唐代名医孙思邈用生大黄粉、生地黄汁两味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前者可止血,后者则是补液。

       20世纪70年代末,笔者曾在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中西综合病房与焦东海医师共事,分管病房,目睹大黄止血之验者无数。焦医师筚路蓝缕,数十年矢志于大黄的研究,其切实的疗效已得到科学的认证。这样绝佳的秘方,孙思邈并没有像今天电视剧中某些老字号国药店的掌柜们一样把它精心庋藏起来,轻易不示人,也没有因此而走下太白山来到长安改作药材生意,而是毫无保留地在《千金方》一书中将它公诸于世,且唯恐世人掉以轻心,竭力推崇它为“吐血百治不差,疗十十差,神验不传方”。


       鲜药如今绝踪影

       宋代《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中补液良方更多,如治严重咳嗽,久久不已,用“生百部汁、生姜汁、百合汁、白蜜”;久病毛瘁色夭不能饮食者,用“生姜汁、蜜、生地黄汁”等,今书俱在,足可印证,不复赘列。

       照理说唐宋已如此广泛应用自然汁了,后世一定会发展得更完善,遗憾的是历史事实并非如此。金元变革,战祸频仍,博大精深的唐宋医学的整体格局被渐次解体,代之以一时、一地、一事所需的专题医学。由于采办、贮藏的不易,自然汁也随之成了明日黄花。

       记得20世纪50年代末,笔者随师临证,自然汁虽已绝迹,老师仍能以鲜生地、沙参、石斛等代之,补液遗旨,一息尚存。20世纪60年代,笔者做医生时,几家传统大药店仍可勉强供给鲜药;从20世纪70年代起,鲜药在药肆绝了踪影。30多年来,中药界不正常的缺货成了今天正常的不供货,传统特色荡然无存。


       流及邻邦引思考

       参茸滋补,惠在富贵之家;鲜药济涸,泽被苍生百姓。对于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新世纪前后,我带教了四位韩国医学博士有五年之久,现在他们都已回国当了教授,在顺天大学、园光大学等执教,猥承不弃,常来上海看望我,给我带来的礼品中有一次竟是一瓶生地黄汁,并说植物自然汁在彼邦采办甚易,临床习用。我既愕然,又转欣喜:唐宋遗绪,嬗递勿替!但有一点要预先声明:源流必须分清,自然汁的应用源自我国唐宋,流及邻邦,只是我们不要再等几十年以后想到要恢复传统中医特色时,再组织代表团到韩国去取经,学习他们自然汁应用的经验。倘若如此,未免本末倒置、有辱祖宗了。

       文章来源:健康报    文章原标题《别让中医“补液”成明日黄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中的“补液”
“ 治须发秃落不生”
治须发秃落不生
《唐宋医方钩沉》②: 外感处理中自始至终要铭记的点
现代中医为什么临床水平普遍下降了?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大便干燥排不出?中医分享一个方子,补液润燥,通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