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体血液循环同样存在着潮汐现象

       月相变化对人体气血盛衰的影响


        贼风邪气乘虚伤人(《灵枢·岁露论》)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四时八风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则皮肤急而腠理闭,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贼风邪气因得以入乎?将必须八正虚邪乃能伤人乎?(此言贼风邪气亦能伤人,又有非八正虚邪之谓者。)少师答曰∶不然。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不得以时。然必因其开也,其入深,其内极病,其病患也卒暴;因其闭也,其入浅以留,其病也徐以迟。(凡四时乖戾不正之气,是为贼风邪气,非如太一所居八正虚邪之有常候,此则发无定期,亦无定位,故曰不得以时也。然其中人,必因肤腠之开,乃得深入,深则内病极,故其病患也卒暴。若因其闭,虽中必浅,浅而不去,其邪必留,亦致于病,但徐迟耳。)黄帝曰∶有寒温和适,腠理不开,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少师答曰∶帝弗知邪入乎?虽平居,其腠理开闭缓急,其故常有时也。(此谓平居无事之时,其腠理之开闭缓急而致卒病者,亦各有其故,盖因于时气耳。)黄帝曰∶可得闻乎?少师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 ,烟垢着。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 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患也卒暴。(致,密也, ,闭也。纵,宽也。人与天地日月相参应,而此独言月言水者,正以人身之形质属阴,故上应于月,下应于水也。夫地本属阴,而西北则阴中之阴,东南则阴中之阳,故地之体西北高、东南下。月满则海水西盛者,阴得其位,阴之实也。在人应之,则血气亦实,故邪风不能深入。月郭空则海水东盛者,阴失其位,阴之衰也。在人应之,则血气亦虚,故邪风得以深入,而为卒暴之病。烟垢,腻垢如烟也。血实则体肥,故腻垢着于肌肤,表之固也。血虚则肌瘦,故腻垢剥落,类乎风消,表之虚也。此所以皆关于卫气。 ,隙同。)黄帝曰∶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少师答曰∶三虚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人也。黄帝曰∶愿闻三虚。少师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 伤,是谓三虚。故论不知三虚,工反为粗。(乘年之衰,如阴年岁气不及,邪反胜之,及补遗刺法、本病二论所谓司天失守等义是也。逢月之空,如《八正神明论》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及上文月满则海水西盛,月郭空则海水东盛等义是也。失时之和,如春不温,夏不热,秋不凉,冬不寒,客主不和者是也。三虚在天,又必因人之虚,气有失守,乃易犯之,故为贼风所伤,而致暴死暴病。使知调摄避忌,则邪不能害。故曰乘、曰逢、曰失者,盖兼人事为言也。)帝曰∶愿闻三实。

  少师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也。(反于三虚,即三实也,故邪不能犯。)黄帝曰∶善乎哉论!明乎哉道!请藏之金匮,命曰三宝,然此一夫之论也。(一夫之论,以一人之病为言也。岁有同病者,义如下文。)黄帝曰∶愿闻岁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少师曰∶此八正之候也。(四正四隅,谓之八正,即八宫也。)黄帝曰∶候之奈何?少师曰∶候此者,常以冬至之日,太一立于叶蛰之宫,其至也,天必应之以风雨者矣。风雨从南方来者为虚风,贼伤人者也。(太一义见前章,太一立于坎宫,而风雨从南方来,即冲后来者为虚风,贼伤人者也。)其以夜半至也,万民皆卧而弗犯也,故其岁民少病。其以昼至者,万民懈惰而皆中于虚风,故万民多病。虚邪入客于骨而不发于外,至其立春,阳气大发,腠理开,因立春之日风从西方来,万民又皆中于虚风,此两邪相搏,经气结代者矣。(立春之日,月建在东,而风从西方来,亦虚风也。冬至中之,立春又中之,此两邪也。邪留而不去,故曰结。当其令而非其气,故曰代。观《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即此之谓也。)故诸逢其风而遇其雨者,命曰遇岁露焉。因岁之和而少贼风者,民少病而少死,岁多贼风邪气,寒温不和,则民多病而死矣。(岁露,即前章淋露之义,岁则兼乎时也。上二节言虚风之伤人,此一节又言贼风邪气之伤人,而岁气之多邪者,尤为民之多病也。)黄帝曰∶虚邪之风,其所伤贵贱何如?候之奈何?(此下言岁候之占,重在元旦也。)少师答曰∶正月朔日 ,太一居天留之宫,其日西北风不雨,人多死矣。正月朔日平旦北风,春民多死。正月朔日平旦北风行,民病多者,十有三也。正月朔日日中北风,夏民多死。正月朔日夕时北风,秋民多死。终日北风,大病死者十有六。(元旦为孟春之首,发生之初,北风大至,阴胜阳也,故多伤害。)

       正月朔日,风从南方来,命曰旱乡,从西方来,命曰白骨,将国有殃,人多死亡。正月朔日,风从东方来,发屋扬沙石,国有大灾也。正月朔日。风从东南方行,春有死亡。(元旦日邪风大至,即非吉兆各随其位,灾害有辨也。)正月朔,天和温不风,籴贱,民不病;天寒而风,籴贵,民多病,此所以候岁之风,HT 伤人者也。(元旦之气,所贵者温和景明,则岁候吉而民众安,凡四方不和之风,皆非所宜。HT ,残同。)二月丑不风,民多心腹病。三月戌不温,民多寒热。四月巳不暑,民多瘅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二三四月以阳王之时,而丑日不风、戌日不温、巳日不暑,阴气胜而阳不达也,故民多病。十月以阴王之时,而申日不寒,阳气胜而阴不藏也,故民多暴死。)诸所谓风者,皆发屋,折树木,扬沙石,起毫毛,发腠理者也。(此释上文诸所谓风者,必其异常若是乃为凶兆,否则不当概论。)

       《灵枢·岁露》篇曰:“月满则海水西盛”。“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指出海潮潮位的高低变化,与月相的变化节律一致。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液体,其运行依赖于气的统摄和推动。由于人生活在地球上,因而气血的运行,也必然受月相盈亏变动的影响。正如《素问·八正神明论》篇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以月的始生、廓满、廓空表示月相节律而变化。这些变化又以血气的变动,即“始精”、“实”、“虚”的过程来表现的。 人体气血盛衰节律在女性通过月经表现出来。

       中医学在很早就认识到月经是与月相变化相关的生理现象,《内经》就有“月事以时下”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解释月经的:“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月亮),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海有潮汐,月事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现代统计资料也表明,月相与月经周期的时间也是极相近的。更进一步的是,现代许多研究表明,女性月经的经潮日期也表现出与月相变化密切相关:气血从开始旺盛到充盈时期,月相从始生到廓满的时限内,是多数女性月经来潮的时间,特别是月满前后为行经高峰中心。因此说明了人体气血变化与月相变化有密切关系。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也有“海”:脑为髓海,膻中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中脉为血海。自然界月亮的圆缺导致海潮的产生,也同样对人体的“海”产生各种影响。美国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人体内80%的成分是水,其化学成分与海水极其相似,因而月球影响海水的引力也同样影响人体,使人体机能产生随月相变化的节律。 由于人体气血在月周内具有盛衷变化,人体的抗病能力,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对治疗的反应,皆可能因气血的月相节律变动而产生节律性的变动。在治疗中考虑到这一节律的因素,根据气血盛衰变化采取不同治法,将有利于提高疗效。这就决定了针灸与月相变化将有着密切关系。月亮的潮汐作用对人体气血经络的影响
       我们知道,天地这个大宇宙和人体的小宇宙有同步的信息,起主导作用的是电磁场。而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和大自然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大家知道,月球的引力能像引起潮汐那样对人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引起生物潮。满月时,月亮对人的行为影响比较强烈,往往使人的感情易于激动和兴奋。月球的磁场相对较弱,不会对地球生物体发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对地球的引力却可以导致地轴位置发生微小的改变,从而使地球的磁场改变作用于人体的器官和组织细胞,致使人体的生理功能和人的情绪发生某些变异。为什么在月圆之夜有肺结核、痔疮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病人容易出血呢?这也是与海洋的潮汐现象有关。人体血液循环同样存在着潮汐现象。月球引潮力最大及增大时可使血液循环产生向上、向外的力量,这种力量作用在已有肺血管损伤的肺结核病人容易导致肺血管破裂,引发咯血;这种力量作用在已扩张变薄肛门、直肠血管丛,引起出血;这种力量作用在有病变的心脑血管,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月亮对妇女月经及分娩也有明显影响。我国《黄帝内经》称妇女月经为月事,三旬一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明确地论述妇女其血上应太阴(月亮),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候也。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正常的月经周期是二十八天左右。这与月亮盈亏周期十分接近。调查发现,妇女在满月的夜晚月经来潮,出血量可能成倍增加,在月亏的情况下月经来潮,出血量就比较少。所有的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大自然与人体经络气血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太极二分,阴中有明月,阳中有暗月;即晚上的月明,白天的月暗。

       所以,人的身体血液与潮汐互鸣,白天退潮,晚上涨潮;退潮又受夜月和白月的主导,从初一到十五的循环调节周期;以白天阴入阳,晚上阳入阴的交互循环恒定运行。
       又人之气血本同行,阴入阳转隐,阳显气主行;阳入阴转隐,阴显血主运。
故,人之气血行运,生命耀动。
       气血、气血,气行血运,气畅血顺,气聚血和,气散血缓,气凝血堵,气滞血瘀,气强血速,气暴血泄,气尽血化也!
       肾阴润血造血,肾阳行血化血,故肾阴不足血缺,肾阳不足血凝!
阴为身心灵,阳为精气神!


       经络是人体的活地图

       中医认为人的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好比一棵大树有树干还有分出去的枝叶。经,有的含义,也就是路,指的是大并且深的直行主干;络,有的含义,好像网络一样,指的是分支,小并且浅的横行支脉。经络就像身体内深浅不一、纵横交错的沟渠一般,运行着气和血,使人的生命能够延续。只有把这些沟渠打扫干净,让气血畅通无阻,人的身体才不会出现问题。为了预防我们身体疾病的发生,为了及时知道身体哪儿堵住了,我们就得先知道经络到底在哪儿。

       十二正经如江河,奇经八脉是水库

       经络的主体叫经脉,就是运行气和血的主要道路,相当于大地上面的公路网和铁路网。当然,人体不像树那么简单,只有一个主干,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这十二正经是主干,要向外分出分支来联络四肢躯干的皮肉筋骨,它们向内深入到胸腔、腹腔,上行到头,是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主要作用是沟通人体的内脏,并加强经脉与经脉之间的联系,有别行之正经之称。
       如果说十二正经是奔流不息的江河,那奇经八脉就像水库一样。平时十二正经的气和血奔流不息时,奇经八脉也会很平静地正常运行;一旦十二正经气血不足流动无力时,奇经八脉这个水库储存的就会补充到江河中;相反的,十二正经气血太多了,太汹涌了,水库也会增大储备,使气血流动过来,只有这样,人体正常的功能才会平衡。这个道理说简单点就像防洪抗旱,而从医学上来说,奇经八脉对全身经脉实际上起着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总之,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互调节、相互配合,才能保证人体的平安无事,就像土地要跟大自然的降雨配合才能保证庄稼的收成一样。

       如山溪小河流一样的十五络脉及其连属部分

       络脉是经脉分出的浅层分支,其中较大的主要有十五络,相当于比较粗的树枝。主要在人的四肢以及躯干的前面、后面、侧面。十五络还向下还有分支,起联络沟通的作用,能够加强它上面和它下面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十五络在人体内的走向有向里向外两个方向,所以它能够加强表里的联系,促进表里气血的流通。络脉再分出的更细小的分支称孙络,一般浮现于皮肤表层。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叫浮络、血络,它们就像人的微循环系统,纵横交错,愈分愈多,愈分愈小,最后弥散在全身。综上所述,人体的经络是有主干有分支的,这些分支又都相互交叉联系着,默默地为人的身体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除了经络以外,还有跟经络相联系的部分,叫经络的连属部分。人是立体的,所以这种连属包括向内和向外两大部分。


       五脏六腑——人体的蓄水池和输送管道


       什么是五脏六腑呢?中医将内脏统称为五脏六腑。《黄帝内经》中的《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心、肝、脾、肺、肾是五脏,是实质性器官,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气血精津液,也就是生成并储存人体的所有精华;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是空腔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简单说就是消化食物,排出废物。所以,五脏好比蓄水池,六腑就是输送管道。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上面说的六腑大都是属于消化系统的,这跟几千年以前没有解剖基础的中医的看法竟不谋而合。 前面说过,阴阳学说和整体理论是贯穿整个中医的。中医把五脏六腑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又可以分成阴和阳,也就是脏和腑。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脏是阴?腑为什么不能是阴呢?阴,很容易联想起阴天黑夜之类,它们的特点是阴暗的、安静的、抑制的、内守的……这跟脏的特性功能相符;同样,阳让人想到阳光、运动、向外的、活跃的等等,这跟腑的特点符合。
       一个好的中医,要懂得运用大自然生克制化的理念,并且和阴阳五行理念与人体五脏六腑进行完美结合,这样在临床上才能够系统的对疑难杂症和肿瘤等恶性疾病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和治疗。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自然蕴涵着最高深的哲理。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北京国龙中医医院、北京广济中医医院有一大批医术精湛的中医专家团队,他们将阴阳五行理论与大自然理论很好的结合起来,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肿瘤以及其他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使很多身患绝症的患者摆脱了病魔的困扰走向了健康的坦途。


       气血潮汐与天人相应


       1.年节律:人和动植物一年春生夏长秋杀冬藏。

       春脉弦,夏脉洪,长虾脉濡,秋脉沉,冬脉伏。

       春防风,夏防热,长夏防潮,秋防燥,冬防寒。

       春浅刺,夏更浅,秋深刺,冬更深。

       肝病夏愈,秋甚,冬持,春起。

       心病长夏愈,冬甚,春持,夏起。

       脾病秋愈,春甚,夏持,长夏起。

       肺病冬愈,夏甚,长夏持,秋起。

       肾病春愈,长夏甚,秋持,冬起。

       2.月节律:

      月相盈亏,海水潮汐,妇女月经。

      月满气血旺慎补法,月空气血衰慎泻法。

      月满不易感邪气,月空易感邪气发病或加重。

      3日节律:

     (1)十二经气血依次旺于十二时辰

      子胆丒肝寅为肺,大卯胃辰脾在巳,

      午心未小申膀胱,肾酉胞戌亥三焦。

      十二经疾病分十二时辰治疗,可提高疗效。

     (2)卫气睡眠规律

      卫气由表如里入眠,卫气由里出表觉醒。

      昼二十五度,夜二十五度,共五十度。

     (3)正气抗邪日节律

      早晨人气生,病减轻;中午人气旺,身体安;

      晚上人气衰,病加重;半夜人气潜,病更甚。

     (4)五脏病日节律

     肝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心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脾病日映慧,日出甚,下晡静。

     肺病日晡慧,日中甚,夜半静。

     肾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

     4.五脏病五日节律

     肝病愈丙丁日,甚庚辛日,持壬癸日,起甲乙日。

     心病愈戊己日,甚壬癸日,持甲乙日,起丙丁日。

     脾病愈庚辛日,甚甲乙日,持丙丁日,起戊己日。

     肺病愈壬癸日,甚丙丁日,持戊己日,起庚辛日。

     肾病愈甲乙日,甚戊己日,持庚辛日,起壬癸日。

      5.阴阳气交,当护正气

      一年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四个日期,一天的子午卯酉四个时辰为自然界阴阳气交时刻,人体气血相对紊乱,当护正气,积极练功防病,节制房事,不要过度劳累,保暖防寒,防止正气流失耗散。

      6.子午流注针灸节律

      日节律:纳子法、任督流注、补母泻子等。

      五日节律:飞腾八法。

      十日节律:纳甲法、养子时刻、移光定位等。

      六十日节律:灵龟八法。

      月节律:太阴针法。

      年节律:四时针法。

     7.年岁节律

    (1)十年周期节律

    10岁:五脏始定,气血已通,人气在下,故好走。

    20岁:气血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30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40岁:脏腑经脉大盛平定,腠理始疏,荣减发白,故好坐。

    50岁:肝衰胆弱,眼花。

    60岁:心气衰,善忧,血气弱,故好卧

    70岁:脾气虚,皮肤枯。

    80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90岁:肾气焦,脏腑经脉空虚。

    100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体独居。

    (2 女人七年周期肾气盈亏节律

    七岁:肾气逐渐旺盛,齿更发长。

    二七:天癸至,开始有月经和生育能力。

    三七:肾气充盛,智齿发育完善。

    四七:筋骨强壮,头发乌黑润泽,生命顶峰。

    五七:阳明脉衰,颜面开始衰老,脱发。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衰白发。

    七七:任脉太冲脉衰,天癸竭,绝经不再生育后代。

     (3)男人八年周期肾气盈亏节律

    八岁:肾气开始充盛,齿更发长。

    二八:肾气充盛,开始有遗精和生育能力。

    三八:肾气旺盛,筋骨强劲有力,智齿发育完善。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实,生命顶峰。

    五八:肾气衰,齿松发落。

    六八:阳气衰于上,颜面衰老,白发。

    七八:肝气衰,筋骨弱。

    八八:肾精衰竭,齿脱发少,步行缓,很难生育后代。

    (周伟撰于壬辰年季秋)

     1.年节律:人和动植物一年春生夏长秋杀冬藏。

      春脉弦,夏脉洪,长虾脉濡,秋脉沉,冬脉伏。

      春防风,夏防热,长夏防潮,秋防燥,冬防寒。

      春浅刺,夏更浅,秋深刺,冬更深。

      肝病夏愈,秋甚,冬持,春起。

      心病长夏愈,冬甚,春持,夏起。

      脾病秋愈,春甚,夏持,长夏起。

      肺病冬愈,夏甚,长夏持,秋起。

      肾病春愈,长夏甚,秋持,冬起。

      2.月节律:

      月相盈亏,海水潮汐,妇女月经。

      月满气血旺慎补法,月空气血衰慎泻法。

      月满不易感邪气,月空易感邪气发病或加重。

      3日节律:

    (1)十二经气血依次旺于十二时辰

     子胆丒肝寅为肺,大卯胃辰脾在巳,

     午心未小申膀胱,肾酉胞戌亥三焦。

     十二经疾病分十二时辰治疗,可提高疗效。

    (2)卫气睡眠规律

     卫气由表如里入眠,卫气由里出表觉醒。

     昼二十五度,夜二十五度,共五十度。

    (3)正气抗邪日节律

      早晨人气生,病减轻;中午人气旺,身体安;

      晚上人气衰,病加重;半夜人气潜,病更甚。

    (4)五脏病日节律

     肝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心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脾病日映慧,日出甚,下晡静。

     肺病日晡慧,日中甚,夜半静。

     肾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

     4.五脏病五日节律

     肝病愈丙丁日,甚庚辛日,持壬癸日,起甲乙日。

     心病愈戊己日,甚壬癸日,持甲乙日,起丙丁日。

     脾病愈庚辛日,甚甲乙日,持丙丁日,起戊己日。

     肺病愈壬癸日,甚丙丁日,持戊己日,起庚辛日。

     肾病愈甲乙日,甚戊己日,持庚辛日,起壬癸日。

     5.阴阳气交,当护正气

     一年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四个日期,一天的子午卯酉四个时辰为自然界阴阳气交时刻,人体气血相对紊乱,当护正气,积极练功防病,节制房事,不要过度劳累,保暖防寒,防止正气流失耗散。

       6.子午流注针灸节律

       日节律:纳子法、任督流注、补母泻子等。

       五日节律:飞腾八法。

       十日节律:纳甲法、养子时刻、移光定位等。

       六十日节律:灵龟八法。

       月节律:太阴针法。

       年节律:四时针法。

       7.年岁节律

      (1)十年周期节律

      10岁:五脏始定,气血已通,人气在下,故好走。

      20岁:气血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30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40岁:脏腑经脉大盛平定,腠理始疏,荣减发白,故好坐。

      50岁:肝衰胆弱,眼花。

      60岁:心气衰,善忧,血气弱,故好卧

      70岁:脾气虚,皮肤枯。

      80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90岁:肾气焦,脏腑经脉空虚。

      100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体独居。

      (2 女人七年周期肾气盈亏节律

      七岁:肾气逐渐旺盛,齿更发长。

      二七:天癸至,开始有月经和生育能力。

      三七:肾气充盛,智齿发育完善。

      四七:筋骨强壮,头发乌黑润泽,生命顶峰。

      五七:阳明脉衰,颜面开始衰老,脱发。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衰白发。

      七七:任脉太冲脉衰,天癸竭,绝经不再生育后代。

     (3)男人八年周期肾气盈亏节律

      八岁:肾气开始充盛,齿更发长。

      二八:肾气充盛,开始有遗精和生育能力。

      三八:肾气旺盛,筋骨强劲有力,智齿发育完善。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实,生命顶峰。

      五八:肾气衰,齿松发落。

      六八:阳气衰于上,颜面衰老,白发。

      七八:肝气衰,筋骨弱。

      八八:肾精衰竭,齿脱发少,步行缓,很难生育后代。

      (周伟撰于壬辰年季秋)

      1.年节律:人和动植物一年春生夏长秋杀冬藏。

      春脉弦,夏脉洪,长虾脉濡,秋脉沉,冬脉伏。

      春防风,夏防热,长夏防潮,秋防燥,冬防寒。

      春浅刺,夏更浅,秋深刺,冬更深。

      肝病夏愈,秋甚,冬持,春起。

      心病长夏愈,冬甚,春持,夏起。

      脾病秋愈,春甚,夏持,长夏起。

      肺病冬愈,夏甚,长夏持,秋起。

      肾病春愈,长夏甚,秋持,冬起。

      2.月节律:

      月相盈亏,海水潮汐,妇女月经。

      月满气血旺慎补法,月空气血衰慎泻法。

     月满不易感邪气,月空易感邪气发病或加重。

     3日节律:

    (1)十二经气血依次旺于十二时辰

      子胆丒肝寅为肺,大卯胃辰脾在巳,

      午心未小申膀胱,肾酉胞戌亥三焦。

      十二经疾病分十二时辰治疗,可提高疗效。

     (2)卫气睡眠规律

      卫气由表如里入眠,卫气由里出表觉醒。

      昼二十五度,夜二十五度,共五十度。

    (3)正气抗邪日节律

      早晨人气生,病减轻;中午人气旺,身体安;

      晚上人气衰,病加重;半夜人气潜,病更甚。

    (4)五脏病日节律

     肝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心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脾病日映慧,日出甚,下晡静。

     肺病日晡慧,日中甚,夜半静。

     肾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

     4.五脏病五日节律

     肝病愈丙丁日,甚庚辛日,持壬癸日,起甲乙日。

     心病愈戊己日,甚壬癸日,持甲乙日,起丙丁日。

     脾病愈庚辛日,甚甲乙日,持丙丁日,起戊己日。

     肺病愈壬癸日,甚丙丁日,持戊己日,起庚辛日。

     肾病愈甲乙日,甚戊己日,持庚辛日,起壬癸日。

      5.阴阳气交,当护正气

      一年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四个日期,一天的子午卯酉四个时辰为自然界阴阳气交时刻,人体气血相对紊乱,当护正气,积极练功防病,节制房事,不要过度劳累,保暖防寒,防止正气流失耗散。

      6.子午流注针灸节律

     日节律:纳子法、任督流注、补母泻子等。

     五日节律:飞腾八法。

     十日节律:纳甲法、养子时刻、移光定位等。

     六十日节律:灵龟八法。

     月节律:太阴针法。

     年节律:四时针法。

      7.年岁节律

    (1)十年周期节律

    10岁:五脏始定,气血已通,人气在下,故好走。

    20岁:气血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30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40岁:脏腑经脉大盛平定,腠理始疏,荣减发白,故好坐。

    50岁:肝衰胆弱,眼花。

    60岁:心气衰,善忧,血气弱,故好卧

    70岁:脾气虚,皮肤枯。

    80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

    90岁:肾气焦,脏腑经脉空虚。

    100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体独居。

    (2 女人七年周期肾气盈亏节律

    七岁:肾气逐渐旺盛,齿更发长。

    二七:天癸至,开始有月经和生育能力。

    三七:肾气充盛,智齿发育完善。

    四七:筋骨强壮,头发乌黑润泽,生命顶峰。

    五七:阳明脉衰,颜面开始衰老,脱发。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衰白发。

    七七:任脉太冲脉衰,天癸竭,绝经不再生育后代。

    (3)男人八年周期肾气盈亏节律

    八岁:肾气开始充盛,齿更发长。

    二八:肾气充盛,开始有遗精和生育能力。

    三八:肾气旺盛,筋骨强劲有力,智齿发育完善。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实,生命顶峰。

    五八:肾气衰,齿松发落。

    六八:阳气衰于上,颜面衰老,白发。

    七八:肝气衰,筋骨弱。

    八八:肾精衰竭,齿脱发少,步行缓,很难生育后代。

    (周伟撰于壬辰年季秋)


        朔望灸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原理初探

 

       【摘 要】

       “朔望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灸法是传统中医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经理论指导下,将此二者充分结合,形成朔望灸法,该法具有舒经通络、调理气血、扶正补虚、祛邪散结的作用,将其做为一种新疗法与中药、化疗相结合,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当中,意义重大。笔者以《黄帝内经》中月相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影响理论及相应针灸治疗理论为论据,论述朔望灸的理论及补泻原理,探讨朔望灸法在治疗恶性肿瘤中原理及合理性。

 

       【关键词】

       朔望灸;恶性肿瘤;经络;穴位


       《素问·八正神明论》言: “先知日之寒温, 月之盛衰, 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明确提出了月之盛衰对气候、人体的影响。

       而《灵枢·岁露论》更云: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至其月廓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指出了月相的盈亏对人体气血盛衰的影响。月节律对针灸治疗理论、补泻原理及其他多种中医疗法及理论均有影响作用,指导辨证论治。

 

       一、朔望月节律的《内经》理论基础

       《素问·八正神明论篇》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其中涉及到月相盈亏变化,即在月亮运行的一周中,月相表现出月廓空(月初的朔)、月始生(上旬的上弦)、月满(月中的望)、月始虚(下旬的下弦),到月底的晦,然后重新回到朔的月相盈亏的往复变化[1],而人体气血经络随之也出现盈虚变化:朔月时,气血空虚,机体正气减弱, 至上弦月,气血逐渐旺盛,而月满之时,气血达到了非常充实的阶段,机体正气充盛,肌肉坚实;从下弦月至晦月,人体气血渐衰,肌肉减弱,经络空虚,卫气亦衰减[2]。后世清代张隐庵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四》中释义到:精,纯至也。月乃阴水之精,故潮汐之消长,应月之盈亏,人之形体属阴,精血属水,故其虚实浮沉,亦应于月。采用取类比象的手法,形象的阐释了月相变化与人体气血盛衰的关系。

       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随着朔望月节律变化而呈规律的涨退,经穴也相应地出现规律的开合[3]。《素问·缪刺论》:“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渐少之。(“一日即初一,以此类推,”:针刺的次数)”《素问·刺腰痛》中亦有以月生死为痏数针刺应月的治疗方法[3]。而灸法适合于气血凝滞之瘿瘤、瘰疬、癌肿等的治疗。

       《医学入门·针灸》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虽然内经中并未提到月相变化对灸法辨证取穴及补泻手法的理论,但是同为经络腧穴,针和灸本为一家,治疗目的一致,因此将朔望月节律应用于艾灸疗法,因时调整补泻手法,同样可以达到舒经通络,气血并调、扶正补虚,祛邪散结的目的。

 

       二、《内经》论述经络治病的补泻原理

       《素问·八正神明论篇》又言: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故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指出了月节律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及月节律下针灸补泻手法、药石扶正祛邪的偏重宜忌。后世《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四》道:月生无泻,恐伐其生气也,月满无补,恐重实也。月郭空无治,正气虚而邪气不去也。月初,血气始精,卫气始行,人体精血萌动,如初生之嫩芽,不断增长并渐趋盛大,此时感邪,不可用泻法,否则伤其根本,则气血无生矣,宜采用补法,固本以助祛邪外出;月满之时,血气实,肌肉坚。气血旺盛,有病者正能制邪,此时用补法,恐壅遏气血,导致气血运行不流畅,反助邪为害,害人不殆;月廓空时(即月黑无光之时),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人体精血潜于内,感邪则长驱直入,祛邪恐伤正,补虚又易留邪[2],故月廓空无治

 

       三、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多种肿瘤的病名,如肠覃癖结石瘕息贲噎膈反胃昔瘤。病因病机多样,涉及外因致病、饮食失调、情志致病、人体正气对于肿瘤形成的影响等,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谓: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寒性收引,寒气积聚,气血经络运行阻滞不通,易发为积;《灵枢·九针论》: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痼病者也。外来六淫邪气侵袭人体经络,易发为肿瘤痼疾;《素问·异法方宜论》:美其食……其病皆为痈疡。饮食过于肥甘厚味,易导致痈疡,间接或直接癌变;《灵枢·百病始生》: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情志致病为肿瘤的重要致病因素;《灵枢·刺节真邪》: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传,久留而内著……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合而为肠溜……无热则为肉疽。 张景岳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


       《卫生宝鉴》: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失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二者均认为,脾胃气虚是为肿瘤的重要病机。

       总之,肿瘤发病病机涉及正气内虚、脏腑失调、气滞血瘀、热毒蕴结、痰湿凝聚、经络瘀阻。《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四、朔望灸的治疗原则及补泻手法

       灸,烧灼之意,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因此灸法具有独特的疗效。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功效。

       恶性肿瘤的朔望灸法,即针对不同的原发恶性肿瘤,选取其所主脏腑经络穴位及其相表里脏腑经络穴位为施灸对象,同时根据四季所主脏腑经络气的不同,采用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配以特定穴位,并施以补泻的治疗方法。

       《针灸大成·艾灸补泻》曰: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持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朔望灸具体补泻方法如下:初一时,气血上升,一般取补法,待艾灸火自然熄灭,继续按压穴位,以助气血化生、补阳助火、滋阴益水、阳中求阴、阴中求阳,十五之日开始,气血由盈转虚,此时采用泻法或疏法,待艾绒燃起,未熄灭时,迅速移开,开其穴位,以助人体攻毒祛邪,又因为恶性肿瘤患者虚实错杂,因此泻邪实的同时,又要注意固护脾胃正气。总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因势利导,达到补益元气,调和气血阴阳,扶正祛邪,消瘀散结的功效。在《内经》理论指导下,采用初一、十五不同的补泻手法,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以期达到扶助正气、通络止痛、理气消壅、软坚散结的治疗作用。配合西医化疗,还可达到减轻胃肠道反应、升白细胞、改善贫血及便秘等不良反应的作用。

 

       五、小结

       《灵枢·刺节真邪》: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因此,灸法特别适合于气血凝滞之瘿瘤、瘰疬、癌肿等的治疗。取穴时均应注意辨病辨证相结合,必要时加用子午流注理论,可增强治疗效果。

       总之该法对于肿瘤患者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与化疗、放疗或中医药治疗联合,对于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术后无瘤状态的患者可达到预防疾病复发转移的目的。但目前尚缺乏客观有效的监测指标,来进行科学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希望,能更好的发掘朔望灸法的机理,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论证其疗效,为广大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一项科学合理的传统中医疗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的每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
天人相应,道法自然:月亮盈亏对人体健康养生的指导原来这么重要!
养生专家:每个人都可以百病不生
经络不通百病生,教你这套方法,通肾气,活气血,益五脏
卫气昼夜运行节律
顺时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