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弼臣儿科临床惯用方
    刘弼臣(1925—),江苏扬州人。擅长儿科疑难病症。多年来所医治的患儿难以数计,被誉为“京城小儿王”。对孙思邈、钱乙、万密斋、龚廷贤、吴谦、叶天士等诸家著作和学术成就都有深入的研究。刘弼臣先生对明代万密斋的“体禀少阳”学说进一步进行阐发,认为小儿生长的根本关键是在肾,而小儿发育的功能转输在肝胆。小儿从出生到成年的生长发育,往往时盛时衰,时快时慢,时虚时实;在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易寒易热,易虚易实,险象丛生,其原因主要是由“体禀少阳”,特别是“少阳为枢”起到直接主导作用。刘弼臣先生对钱乙“五脏证治”的学术观点十分推崇,认为钱氏“五脏证治”的理论虽然源于《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书,但有很大创新,其创立的“五脏证治”既适用于六淫外感,也适用于内伤杂病。刘弼臣先生不仅全面继承了钱乙“五脏虚实补泻”的学术思想,而且进一步发展了“五脏证治”。尤其重视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根据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袭的生理特点,以及肺脏受邪后又极易传变,易出现传心、犯脾、侵肝、袭肾的病理特点,提出了“从肺论治”的学术观点。

1.复力冲剂

黄芪、党参、白术、白芍、茯苓、当归、升麻、柴胡、葛根、制马钱子等。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小儿重症肌无力。小儿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重复活动后肌肉无力或易疲劳,休息后症状缓解,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患儿体内存在乙酰胆碱抗体,造成功能性障碍,从而出现症状。一般小儿和年轻女性、老人男性易患,平均发病年龄为26岁。几乎全身任何肌群均可受累,眼肌是重症肌无力最易受累的肌群,80%以上眼肌型患者在发病1年内可发展成全身型肌无力,表现为全身肌肉受累,活动受限,严重的患者最终因呼吸肌受累而死亡。中医认为外感六淫之邪致脏腑功能失衡,气血亏损致病。内因则为七情所伤,情志不舒,累及脏腑,还有因摄生不慎,饮食不节,肥甘厚味,损及脾胃,致脾胃虚弱;劳倦过度,脏腑功能失调,耗气伤津和先天因素禀赋不足,素体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原因而致的。刘弼臣先生以益气为主,其方配用马钱子之制要求甚严,临症使用,宜极慎之。

2.调肺养心冲剂

玄参、板蓝根、山豆根、黄芪、麦冬、五味子、丹参、苦参、蚤休、阿胶等。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各种病毒所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中医学无“心肌炎”之病名,结合本病病位、病性及主症,主要归属于中医“心悸”、“怔忡”之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本病的某些症候的描述。如“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并提出此病与天时不正,感受六淫病邪密切相关。东汉张仲景提出应用炙甘草汤、真武汤等有效方剂进行辨治,为后世辨证治疗本病奠定了基础。历代医家多遵《内经》、《伤寒论》的临床思路治疗本病,并有所充实。中医治疗本病的疗效确切,有些报道证实有效率已达85%左右。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还开展了对某些方剂和药物的药理药化实验研究。刘弼臣先生治疗本病验案很多,其方甚效。

3.大苦辛汤

黄芩10克,厚朴3克。

4.小苦辛汤

黄连1.5克,黄芩10克,干姜1克,半夏3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大、小苦辛汤是刘氏临床惯用的儿科“小方”。主治小儿下焦湿热。为了方便临床应用,大苦辛汤的适应证概括为“少腹胀满,二便不爽”。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均较娇嫩脆弱,其形体结构、精血津液和气化功能都是不够成熟和相对不足。具体表现为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筋骨未坚,内脏精气不足,卫外功能未固,阴阳两气均属不足。对某些疾病的抗病能力较差,加上小儿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故外易为六淫之邪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肺脾两脏疾病发病率特别高。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由于小儿生理上形气未充,经脉未盛,卫外功能未固,故邪气每易由表而入,侵袭于肺,影响肺的正常功能,出现咳嗽、哮喘、肺炎等。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所需水谷较成人迫切,但又脾常不足,若饮食不节,饥饱无度,均能影响脾胃运化,出现呕吐、泄泻等。凡湿热偏胜者,初病之儿,此两方甚好。

5.荆翘散

荆芥穗5克,连翘、露蜂房、刺猬皮、白蒺藜、防风、苦参各10克,半支莲15克,蝉蜕5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小儿湿疹、荨麻疹、风疹等出疹性疾病。小儿湿疹属湿热内盛者,皮肤潮红,红色丘疹及水疱,水疱破后流出黏液,干后结痂,眼周发红,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主要由于患儿素体血热,复感风热之邪,或内湿化热,搏结于肌肤,故见皮肤潮红,红色丘疹、水疱等。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小儿荨麻疹是因为各种刺激因素所致的以风团为特征的血管反应性皮肤病。临床以隆起性风团块,发病骤然,消退迅速,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和全身皮肤任何部位。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小儿脏腑气血失调,因食用鱼腥虾蟹,或感染肠道寄生虫病,肠胃湿热内生,脾胃气郁,营卫失和,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亦可因素体虚弱,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卫外失固,风邪乘虚而入,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发病。临症以风热相搏为多,风团游走,灼热剧痒,皮损色红,遇热增剧,冬轻夏重,风吹凉爽减轻,口渴心烦,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风热之邪搏结于营血,热盛则风疹色红,风盛则游走、剧痒。热盛伤津,则口渴心烦,舌质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相搏之象。

6.银花乌梅紫菀汤

银花、乌梅、紫菀、五味子各10克,紫石英15克,钩藤、地龙各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小儿哮喘。刘氏治寒性哮喘,常宗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白清稀,加象贝、杏仁各10克;哮甚呕吐,加旋覆花10克(包煎)、代赭石15克(先煎);形寒无汗,加防风、苏叶各10克。认为小青龙汤发表温里,是治疗寒性哮喘的一张代表方剂,三子养亲汤平喘化痰可辅助用之。偏于热性的哮喘,常用本方或麻杏石甘汤加减。痰多色黄,加全瓜蒌、海浮石各10克;眼鼻痒,加蝉蜕6克,防风10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6克(后下);热象显著,加黄芩10克,鱼腥草15克。

刘氏认为,治疗小儿哮喘,必须辨明寒热虚实,儿童时期以热性哮喘占多,寒性哮喘次之。新病属实,久病必虚,当哮喘久发不愈,必然出现以肾虚为主的虚象,治疗时需标本兼顾,加入补虚摄纳之品,温补可用局方黑锡丹,凉补可用都气丸,平补可用参蛤散。哮喘发作与小儿体质过敏有关,因此在处方中可使用一些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如防风、乌梅、蝉蜕、白僵蚕、红枣等,加强平喘功效。哮喘是一个反复发作的病症,因此必须抓紧缓解期扶正固本的治疗,运用中药内服、穴位敷贴、冬令膏方进补等,以达到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甚至不发作的目的。

7.哮喘基本方

辛夷、苍耳子、玄参、板蓝根各10克,山豆根5克,钩藤、地龙各10克,紫石英15克,秦皮10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机主要在肺,而缓解期则以肺脾肾虚亏为主,并通过辨证分清属哪脏虚亏。寒性哮喘治用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白清稀,加象贝、杏仁各10克;哮甚呕吐,加旋覆花10克(包煎),代赭石15克(先煎);形寒无汗,加防风、苏叶各10克。热性哮喘治宜清肺化痰,宣肺平喘。主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痰多色黄,加全瓜蒌、海浮石各10克;眼鼻痒,加蝉蜕6克,防风10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6克(后下);热象显著,加黄芩10克,鱼腥草15克。虚实兼夹治宜温肺平喘,补肾摄纳。主方以小青龙汤合局方黑锡丹加减。神萎脉微细,加生晒参6克,龙骨30克(先煎);端坐汗多,加参蛤散吞服,且每日2次,每次3克;四肢不温,加附子6克(先煎),巴戟天10克。若虚实兼有,偏于阴虚有热者,则可改用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加减治疗。

8.健脑散

石菖蒲、郁金、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丹参、黄芪、牛膝、当归、赤芍、兔脑等。

学习和使用体会

本方主治小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先天性脑损伤性疾病,非常棘手。临床应特别重视高危出生儿的生长发育。家长和医生对高危儿的重视程度,是能早期发现本病的重要因素。高危因素对脑组织的作用可发生于从卵细胞受精之前到新生儿期的任何时间之内。常见的高危因素有: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孕期患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高产次,高孕次,有死胎死产史,早产、流产史,双胎或多胎,胎儿发育迟缓,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急产,不恰当助产,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胆红素脑病或黄疸延迟、颅内出血、头部外伤、抽搐、感染、中毒及营养不良等。刘弼臣先生治本病生平10余例,皆由此方化裁。

9.治脑积水方

羚羊角粉0.3克(分冲),天麻、钩藤、僵蚕各10克,升麻5克,牛膝、制大黄、车前子各10克(包煎)。

学习和使用体会

主治小儿脑积水。脑积水是指大量脑脊液贮积于颅腔内,导致颅内压增高的一种疾病。本病多见于6个月到7岁小儿。临床分阻塞性与交通性脑积水两大类。病情轻重不一,预后亦有差别,若能根治其病因,有可能完全治愈,智力发育也良好。部分患儿病情可自然静止,不再发展。本病中医称“解颅”。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若胎元禀赋不足,肾虚骨弱,髓海空虚,水液无以气化,可致颅囱逾期不合,头颅增大。或因大病之后,肾阴耗损,水不涵木,肝心之火上炎,蒸灼脑髓,髓热而使颅为之开解。后天失调,脾运失常,水湿停留,上泛于脑,水积脑髓而头大颅解。若外感时邪,热毒壅滞,上攻于脑,脑络阻塞不通,气血瘀滞,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10.鱼腥草汤

鱼腥草15克,倒扣草30克,半支莲、益母草、车前草各15克,白茅根30克,灯心草1克。

主治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11.三黄四物汤

黄连1.5克,黄芩、黄柏、当归、生地、赤芍、白芍各10克,川芎5克。

主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等。

12.治疗咽结膜热方

桑叶、菊花、羌活、防风各10克,黄连1.5克,蝉蜕5克,白蒺藜、木贼草、谷精草、车前草、赤芍各10克,木通3克,灯心草1克。

主治小儿咽结膜热。

13.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方

党参、黄芪、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白术、白芍、蕲蛇肉各10克,蜈蚣1条,川断、杜仲、牛膝各10克,制马钱子0.2克(分冲)。

主治小儿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14.治小儿斜视方

白附子、钩藤、僵蚕各10克,全蝎3克,木瓜10克,制半夏5克,秦艽、茯苓、白术、白芍、太子参各10克,炙甘草3克。

主治脾虚肝亢之小儿斜视。

15.治外感发热方

生麻黄3克,杏仁10克,生石膏25克(先下),生甘草3克,栀子5克,淡豆豉、黄芩各10克,芦根15克,竹叶、牛蒡子各10克,薄荷3克(后下)。

主治小儿外感发热。

16.调肺健脾方

辛夷、苍耳子、玄参各10克,板蓝根15克,山豆根5克,枳壳、郁金各10克,青皮、陈皮、半夏各5克,焦三仙、鸡内金、香稻芽各10克。

主治小儿肺气失和所致的厌食症。

17.治鼻炎方

辛夷、苍耳子、玄参各10克,板蓝根15克,山豆根5克,细辛1克,木通3克,升麻5克,黄芩10克,芦根15克,竹叶、牛蒡子各10克,葱根1个为引。

主治小儿外感风热所致鼻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弼臣:儿科方】
和解剂—清脏腑热{导赤散、龙胆泻肝汤、左金丸、苇茎汤、泻白散、清胃散、玉女煎、葛根黄芩黄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
小儿病名医验方(选)
定喘汤的组成|主治|功用
仙鹤草一味可定喘。【功能主治】仙鹤草,味...
董氏奇穴丨刺血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