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冒太阳阳明合病证治

太阳阳明合病证,是指太阳与阳明二经同时感受风寒,以恶寒发热,头项强痛,下利或呕不能食为主症的合病证候。感冒初起,罹患此类病证者并不少见。若表证已罢,复传于里,单见下利或呕吐者,不属本证范畴。

临床表现

主症:①恶寒发热,无汗;②头项强痛;③下利;④呕不能食。

次症:身痛腰痛,口干,烦渴。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

辨证分析:太阳主一身之表,为诸经之藩篱,统一身之营卫。营卫调和,则卫外固密。若正气虚弱,卫外失固,风寒侵袭,太阳经首当其冲。营卫失调,卫阳被遏,则见恶寒发热;寒邪外袭,腠理闭塞,则无汗;,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夹脊抵腰,终于足。太阳经气失于温煦,舒展不利,故见头项强痛,身痛腰痛。由于感邪较重,非但袭太阳,而且内迫阳明。阳明者,胃与大肠之属。迫于大肠则下利,迫于胃则呕不能食。此下利,即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非湿热下利所比。此呕不能食,即呕吐食物,或食入即吐,非阳明府实之患,乃胃气不能息息顺降所致。或见口干、烦渴者,由下利伤阴及呕吐伤胃所产生。风寒之邪偏伤于肌表,故苔薄白,脉呈浮象。总之,本证病偏于表,并兼于里,是表重于里的表里同病的一种证候。

诊断要点

凡具见主症①、②、③、④;或见主症①、③,或①、④、或②、③,或②、④及次症,并见苔白脉浮者,即可确诊为太阳阳明合病证。

疑似证鉴别

1.太阳少阳并病证与太阳阳明合病证 两证均为太阳经与他经相兼为病,同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等症状,故提出加以鉴别。两证相比,前证表里俱轻,仅见发热微恶风寒,肢节烦痛;不若后者恶寒发热,头项腰脊疼痛严重;其少阳病的呕吐,不欲饮食,也不像后者呕不能食那样频剧。所以《伤寒论》在论述太阳少阳并病证时,仅言“微呕”,与论述太阳阳明合病证时的“但呕”明显不同。另外,太阳少阳并病证也绝无下利一症。这些都是由于感邪有轻重和病位不同所决定的。

2.太阳协热下利证与太阳阳明合病证 太阳协热下利证,虽然不属感冒证候,但它是由表邪传里所致的表里同病证候,且与太阳阳明合病证多有疑似之处,故须加以鉴别。由于两证表邪束于肌腠,故均有恶寒发热,身痛等见症。但太阳协热下利证病邪偏于里,故表证较轻;而太阳阳明合病证的病邪偏于表,故表证较重。另外,彼证由于邪传于里,热迫大肠,传导失职,所以独见大便臭秽,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这是太阳阳明合病证所不会见到的。依此鉴别,便可了然。

论治法则

发汗解表,和胃降逆。

方剂选要

1.葛根汤 《伤寒论》32条云:“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葛根汤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剂之一。方中麻黄、桂枝辛温发汗解表为主药;葛根舒经祛邪为辅药;赤芍、甘草、大枣,调和营卫为佐使药。风寒驱除,经气输利,自无下迫大肠之苦,故收表解里和之功。

2.葛根加半夏汤 《伤寒论》33条云:“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由于太阳经受邪较重,内迫于胃,胃气上逆,故有呕吐而无下利。张仲景在葛根汤中加一味半夏,降逆和胃,则寒热和呕逆自可告愈。

成药简介

1.苏叶煎汤冲服桂枝合剂 桂枝合剂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代表方剂。方中主用桂枝辛散风寒以解肌,辅以赤芍敛阴和营,两药散收并施,调和营卫;生姜助桂枝以散表邪,大枣助赤芍以养营血,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另有辛温芳香之紫苏叶既助桂枝之发散,又利于胃气之降逆,煎汁送服,更有利于桂枝合剂的温散作用。

2.山药煎汁送服表实感冒冲剂 表实感冒冲剂是辛温解表的发汗峻剂,若用量适中,对太阳阳明合病证确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但考虑到本药峻烈,恐其发汗太过,加之太阳阳明合病证有“下利”症状,故用山药煎汁送服。这不但有利于缓解邪迫大肠的病势,而且山药汁有护胃固津作用,可以防止发汗太过之流弊。

饮食疗法

1.姜糖苏叶饮 老姜3克,紫苏叶3克,红糖15克。

将老姜洗净,切成丝。紫苏叶洗净,与姜丝一起装入茶杯内,加开水冲泡,盖上杯盖,浸泡5~10分钟后,加红糖搅匀即成。趁热一次服下。

2.葛粉羹 葛粉120克,荆芥穗30克,豆豉30克。

先用水煮荆芥穗、豆豉六七沸,去渣取汁。再将葛粉做面,药汁烧开,下葛粉面煮熟,空腹服下。

3.神仙粥 生姜3~5克,连须葱白5~7茎,糯米50~100克,米醋10~15毫升。

将糯米淘净后与生姜入沙锅煮1~2沸,再放进葱白,待粥将成时,加入米醋,稍煮即可。

4.发汗豉粥 淡豆豉15~20克,荆芥3~6克,麻黄3克,葛根20~30克,山栀3克,生姜3片,葱白2茎,粳米100克。

先将上述各药入沙锅煎汁,沸后再煎5~10分钟即可。去渣入粳米,煮为稀粥,适量服。服后汗出热退即停服。

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

取穴:大椎、合谷。

手法:平补平泻法。发热加曲池,头痛加太阳、风池。

2.贴敷疗法

豉翘散。淡豆豉30克,连翘15克,薄荷9克。

先将上述药物混合粉碎过筛。取药末20克,加入葱白适量,捣成膏状,贴敷风池、大椎两穴,覆以纱布,胶布固定。

再取药末15克,填于神阙穴内,然后以水滴药上,周围用布或面糊圈住,以防滴水外溢,待药气入腹即愈。

3.握掌疗法

苍术30克,羌活30克,白矾9克,生姜30克。

先将生姜泥装进搪瓷缸内,放在开水盆中,间接加温。再将苍术等粉和姜泥和匀,分握两掌心20分钟,在暖屋子里卧床盖被取暖,如感觉寒冷特甚,丝毫无汗意,可速喝生姜汤,以促其发汗。

4.沐浴疗法

西河柳100克,紫苏叶30克。

水5000毫升煎,取煎剂(不去药渣)外浴胸、背、四肢等部。小儿尤宜。

本法有微汗解表作用。若药量加大,多加水煎沸后,滤出药液外洗效果更好。

验案选萃

案一 于某,男,40岁,工人。

初夏患感冒兼肠炎,腹泻1日7~8次,发热头痛,颈项痛,呕吐,腹胀。经用青霉素治疗后,腹泻已止,但腹胀痛、呕吐仍不减轻,头及颈项仍痛,畏寒怕风,浑身痛,无汗,尿少而黄,舌淡苔薄白,脉浮紧。乃太阳阳明合病,用葛根汤加半夏治疗。处方:葛根30克,麻黄9克,炙甘草9克,白芍9克,桂枝9克,清半夏9克,生姜9克,大枣6枚,水煎服。服药后汗出,尿量增多,畏风寒及头痛颈项痛亦减轻,稍少进食。又服1剂,呕吐腹痛大为减轻,可食1碗面条。共服药3剂,诸症消失。

(据《伤寒论方医案选编》摘编)

案二 刘某,男,12岁,1965年8月初诊。

4天前,汗出游泳,当晚发高热,体温40℃,持续不退,头痛,全身酸紧,无汗,恶心,口渴,烦躁,经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效。检查:神倦,面红气促,舌苔白腻,脉浮而数。辨证为寒湿束表,化热入里。治法:发汗解表,清热除烦,祛湿散寒,调和营卫。处方:麻黄10克,桂枝6克,炒苦杏仁12克,知母15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研细)24克,山药30克,葛根12克,防风10克,生姜6克,大枣15克,水煎2遍,分2次温服。服第1次药半小时后,喝热米汤1碗,过半小时再服第2次药,取汗。

(据《刘惠民医案选》摘编)

辨治按语

所选二案,案一为典型的太阳阳明合病证,故选用葛根汤加半夏治之,投药3剂,表里俱安。案二为太阳阳明合病证的变局,即既有风寒束表的太阳经证,又有胃热上逆的阳明里证,还兼夹热蕴肺证,故用麻桂葛防以解表,知膏清热,苦杏仁宣肺。虽不尽符合《伤寒论》中太阳阳明合病证的治法,但从中可以看出太阳阳明合病证的动态变化及用药的灵活性,启迪思路,利于临证。

作者:冷方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选读总结
葛根汤方证学习笔记
葛根汤渊源介绍
桂枝加葛根汤
【新提醒】仲景原文
张仲景一个神奇的配方,巧治肩颈痛、腰腿痛、风湿痛、坐骨神经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