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痛敷贴偏方

偏方1

【组成】 川芎9克,胆南星3克,葱白适量。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制法】 共捣烂,或加蚕沙0.5克,酒5毫升,调和外贴。

【用法】 贴太阳穴,小儿贴囟门。每日1次,头痛发作时使用。

【疗程】 10天1个疗程。

【注意事项】 因刺激皮肤,不宜久用。若起疱可涂甲紫消毒。

【来源】 民间。

偏方2

【组成】 葱白、白附子、川芎各25克。

【功效】 行气通阳止痛。

【制法】 葱白捣烂如泥,将白附子、川芎各研成细末,与葱白调和,摊于牛皮纸上。

【用法】 敷于两太阳穴,1小时后取下。

【疗程】 10天1个疗程。

【注意事项】 因刺激皮肤,不宜久用。若起疱可涂甲紫消毒。

【来源】 民间。

偏方3

【组成】 橘叶、生姜、葱头、黄酒各适量。

【功效】 解表散寒止痛。

【制法】 将上药捣烂,入黄酒少许拌匀,放锅内炒热,布包敷于痛处。

【用法】 不拘时,头痛发作时使用。

【疗程】 无特殊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4

【组成】 栀子10克(研),草乌4克(研),葱汁适量。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制法】 调匀,贴双侧太阳穴,贴半小时取下。

【用法】 每天贴2次。

【疗程】 无特殊疗程,头痛发作时使用。

【注意事项】 因刺激皮肤,不宜久用。若起疱可涂甲紫消毒。

【来源】 民间。

偏方5

【组成】 葱头数个。

【功效】 散寒止痛。

【制法】 将葱头捣烂。

【用法】 布包擦前额。

【疗程】 发作时使用。

【来源】 民间。

偏方6

【组成】 大蒜1个,生姜2片。

【功效】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制法】 共捣烂。

【用法】 贴太阳穴。

【疗程】 发作时使用。

【注意事项】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角后方凹陷处。

【来源】 民间。

偏方7

【组成】 葱汁6克,川芎细末2克。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制法】 葱汁调川芎细末。

【用法】 每日1次,敷贴头侧太阳穴。

【疗程】 头痛发作时使用。

【注意事项】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角后方凹陷处。

【来源】 民间。

偏方8

【组成】 川芎3克,白芷3克。

【功效】 散风,通窍止痛。

【制法】 将上2味研细末,和大葱共捣烂为泥。

【用法】 敷两侧太阳穴。每天1~2次。

【疗程】 10天1个疗程。

【注意事项】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角后方凹陷处。

【来源】 民间。

偏方9

【组成】 生川乌20克,南星20克。

【功效】 散寒止痛。

【制法】 研细末,用鲜大葱汁或鲜姜汁调成糊状。

【用法】 每日2次,敷太阳穴。

【疗程】 10天1个疗程。

【注意事项】 因刺激皮肤勿使用时间太长。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角后方凹陷处。

【来源】 民间。

偏方10

【组成】 胡椒20克,艾叶20克,鸡蛋清适量。

【功效】 温阳止痛。

【制法】 研细末,用鸡蛋清调为糊状。

【用法】 敷囟会穴。每日1~2次。

【疗程】 10天1个疗程。

【注意事项】 囟会穴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

【来源】 民间。

偏方11

【组成】 荜茇3克,细辛6克,干姜10克。

【功效】 散寒止痛。

【制法】 研为细末,用酒调为糊状。

【用法】 每日1次,敷于头部痛处。

【疗程】 一般10天1个疗程。

【注意事项】 因刺激皮肤,勿使用时间太长。

【来源】 民间。

偏方12

【组成】 生石膏60克,白芷10克,薄荷10克,栀子15克,浓茶汁适量。

【功效】 散热止痛。

【制法】 研细末,用浓茶汁调匀。

【用法】 每日1次,敷于前额。

【疗程】 一般10天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13

【组成】 吴茱萸子16克,生姜30克。

【功效】 散寒止痛,发汗解表。

【制法】 将吴茱萸子研细末,生姜捣烂,一同炒热,摊在纸上,再向药上喷1口白酒,敷于两足心涌泉穴处,包扎固定。

【用法】 每日1次。睡前敷于足底,第2天取下。

【疗程】 10天1个疗程。

【注意事项】 涌泉穴位于足底人形纹处,约足底上2/3处。

【来源】 民间。

偏方14

【组成】 蓖麻仁3克,生乳香3克,食盐0.3克。

【功效】 行气止痛。

【制法】 共捣成泥状。

【用法】 分两份摊纸上,敷两侧太阳穴。每日1次,1小时后可取下。

【疗程】 10天1个疗程。

【注意事项】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角后方凹陷处。

【来源】 民间。

偏方15

【组成】 斑蝥30克,红娘子30克,白芷30克,栀子30克,巴豆45克,朱砂21克,信石15克,雄黄15克,轻粉9克,冰片3克。

【功效】 通窍止痛。

【制法】 研细末,用蜂蜜调成糊状。再将直径3毫米的塑料软管剪下3毫米长,取适量药物纳入塑料管内。

【用法】 每日1次。敷两侧太阳穴,用胶布固定。

【疗程】 见效为止。

【注意事项】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角后方凹陷处。皮肤过敏者忌用。

【来源】 民间。

偏方16

【组成】 胡椒3克,酒适量。

【功效】 散寒止痛。

【制法】 研末,酒调涂于京骨穴。

【用法】 每日1次,晚间睡前调涂,第2天取下。

【疗程】 见效为止。

【注意事项】 京骨穴位于第5跖骨后方,赤白肉际处。

【来源】 民间。

偏方17

【组成】 全蝎10克,白芷5克,冰片3克。

【功效】 通经止痛,息风开窍。

【制法】 研细末,用酒调糊状,外敷痛处。

【用法】 2~3天换药1次。

【疗程】 见效为止。

【注意事项】 若偏头痛敷双侧太阳穴;头顶痛敷百会穴;头后部痛敷大椎、劳宫(双)穴。30分钟后症状减轻。劳宫穴位于手掌握拳中指尖下即是该穴。

【来源】 《实用秘验文集粹》。

偏方18

【组成】 柚子150克,葱白2根,柚子叶适量。

【功效】 通阳止痛。

【制法】 将葱白与柚子叶捣烂。

【用法】 每日食柚子150克。将捣烂的葱白与柚子叶外敷在两侧太阳穴上,用纱布固定,2小时后取下。1日1次。

【疗程】 见效为止。

【注意事项】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角后方凹陷处。

【来源】 《中华名家偏方集粹》。

偏方19

【组成】 鲜土大黄根。

【功效】 清热止痛。

【制法】 捣泥。

【用法】 敷患处,连敷3天,每天1次,每次1小时。

【疗程】 见效为止。

【来源】 《实用秘验文集粹》。

偏方20

【组成】 大葱5根,生姜皮半汤匙,米酒糟2杯。

【功效】 发汗解表,散寒止痛。

【制法】 捣匀。

【用法】 热敷患处,每日1次。

【疗程】 10天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21

【组成】 川芎12克,花椒壳20克,薄荷6克,葱白20克,面粉适量。

【功效】 清利头目,行气止痛。

【制法】 将葱白20克捣汁,前药研细末,和面粉调拌成饼。

【用法】 外敷于太阳穴、百会穴处。每日换1次。

【疗程】 7天1个疗程。

【来源】 《中国民间敷药疗法》。(陈伟然,李禾花,杜云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五八)百合狐惑阴阳毒证治第三/百合病之百合滑石散
阴囊潮湿的原因 民间治疗阴囊潮湿(腋臭 阴虱 蚊虫叮咬)外擦偏方外用6方内服2方
仙茅与仙灵脾、仙鹤草三味合用组成三仙汤,被称为中药的小激素,是河南名医干祖望所创配方比例大概是:仙灵...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七一)胃癌汤方
彩图版针灸大成笔记(全集)
黄帝内经原文章节与译文【119-<灵枢33-34>】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