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痛经药物治疗偏方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的病症。症状有绞痛、酸痛、胀痛、下坠痛等,有时也有痛至胁背和腰腿。经前痛多属于实,经后痛多属于虚;手按痛处觉舒服者多属虚寒,觉得更痛者多属实热;经期失血过多,经后腹痛者是血虚之故,经前腹痛者是血为气所滞,经血不通之故。此外,子宫颈管狭窄或过长或位置不正、肿瘤、息肉、炎症、精神因素等亦可阻碍经血外流,引起痛经。

(1)气滞血瘀证

典型症状表现:每于经前一二日或月经期少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作胀,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舌质暗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偏方1

【组成】 荔枝核、香附各30克,黄酒30毫升。

【功效】 理气活血、调经止痛。本方适用于以气滞为主的实证痛经。

【制法】 将荔枝核、香附研成细末,混合后装入瓷瓶密封保存。

【服法】 每次痛经发生之前一天开始服用,每次服6克,以黄酒适量调服,1日3次。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2

【组成】 丹参、延胡索各30克,牛膝、红花、郁金各15克,白酒500毫升。

【功效】 理气活血、调经止痛。本方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痛经。

【制法】 将生丹参、延胡索、牛膝、红花、郁金倒入瓶中,用白酒浸泡加盖,密封半个月。每隔3天,用力摇动药酒瓶1次,每次约摇3分钟。

【服法】 行经前两天开始饮服,每日3次,每次1~2匙,至经血干净时停饮。

【疗程】 连服4个经期为1个疗程。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3

【组成】 小茴香(炒、研细末)、当归各12.5克,枳壳15.5克。

【功效】 理气活血、调经止痛。本方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痛经。

【制法】 水煎服。

【服法】 2次分服,服时另冲入小茴香末6.5克。

【疗程】 每次经前连服4~5剂。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4

【组成】 五灵脂12克,青盐60克,香附、葱白各20克,艾叶30克,石菖蒲60克。

【功效】 理气活血、调经止痛。此方适于气滞血瘀而致的痛经。

【制法】 将药物炒热,用纱布包扎药物。

【服法】 外敷小腹部。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5

【组成】 土鳖虫(土元)7个,煨姜9克。

【功效】 活血调经、理气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

【制法】 土元焙焦研末,用煨姜煎汤,加白糖开水冲服。

【服法】 每日1次。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6

【组成】 红花100克,60度白酒400毫升,红糖适量。

【功效】 理气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

【制法】 红花入白酒浸泡1周,每次取白酒10毫升,兑入凉开水10毫升,红糖适量调服。

【服法】 每天服2次,月经前服用。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7

【组成】 山楂片(去核)500克,60度白酒300毫升。

【功效】 活血调经,理气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

【制法】 山楂片入白酒密封浸泡1周,每天振摇1次。

【服法】 于月经前每天服2次,每次10毫升,连服数天。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8

【组成】 益母草、金钱草、月季花、红花、紫苏梗、水菖蒲各12克,茜草6克,白酒1 000毫升。

【功效】 活血调经止痛。主要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及月经不调。

【制法】 上药去杂,制为粗末,入纱布袋中,扎紧口,浸于酒中,密封25~30天(其间每天摇动1次),开封后取出药袋,澄清后饮用。

【服法】 每天2次,每次15毫升,于经前5~7天服用,用至本次月经结束。

【疗程】 一般需连服3个月经周期。

【来源】 《中华药酒养生大全》。

偏方9

【组成】 白芥子3克。

【功效】 行气止痛。主治痛经。一般用药2小时可以止痛,提前用药可预防疼痛发生。

【制法】 研末,敷于肚脐上以医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水温约50℃)熨烫,每日3次。每次30分钟。

【服法】 在月经来潮前2天开始使用,连用3次即可。

【疗程】 连用3个月经周期。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10

【组成】 醋香附、益母草各120克,桃仁、红花各30克。

【功效】 活血调经,理气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

【制法】 上药共研细末。

【服法】 每次服6克,每日3次。

【来源】 《单方验方》。

偏方11

【组成】 丹参20克,白檀香6克,砂仁3克,生蒲黄10克(包煎)。

【功效】 活血调经,理气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

【制法】 水煎服。

【服法】 每日1剂,早晚分服。

【来源】 《单方验方》。

偏方12

【组成】 丹参、红花各100克,50度白酒1 000毫升。

【功效】 活血调经。主要适用于血瘀之痛经。

【制法】 丹参切片,与红花一起浸于酒中,密封8~10天,开封后滤取酒液装瓶即可。

【服法】 每天3次,每次15~20毫升,于经前2天开始服用。

【来源】 《中华药酒养生大全》。

偏方13

【组成】 桃仁15克,红曲18克,菜油少许,黄酒90毫升。

【功效】 活血通经。主要适用于肝郁血瘀导致的痛经、闭经。

【制法】 桃仁用温开水浸泡,剥去皮,备用;放入少许菜油于锅内,加热姜菜油烧熟,再倒入红曲并迅速翻炒,将桃仁、黄酒一同加入,煮5分钟,离火,趁温服酒液。

【服法】 温服,每日1剂。

【疗程】 一般4剂为1个疗程,需坚持服用2~3个疗程。

【来源】 《中华药酒养生大全》。

偏方14

【组成】 苏木、红花、桂枝各35克,当归27克,川芎20克,黄酒500毫升。

【功效】 活血通经,止痛。主要适用于痛经,月经困难。

【制法】 上药去杂,置锅内,倒入黄酒与等量的水,加盖,文火煎40~50分钟,离火,过滤除渣,滤取酒液装瓶备用。

【服法】 温服,每天2~3次,每次15~20毫升。

【来源】 《中华药酒养生大全》。

(2)寒凝血瘀证

典型症状表现: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或见畏寒身痛,苔白腻,脉沉紧。

偏方1

【组成】 生姜10克,白胡椒7粒,红糖适量。

【功效】 温经散寒止痛。适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

【制法】 将生姜切丝,胡椒研细末,共入锅中水煎取汁,加入红糖炖化为度。

【服法】 行经期热服。

【来源】 《单方验方》。

偏方2

【组成】 桂枝5克,山楂肉15克,红糖30克。

【功效】 温经散寒止痛。本方适用于因寒而致的痛经。

【制法】 将前2味加水2碗,文火煎成1碗,加红糖再煎片刻即成。

【服法】 每日2次,趁热饮。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3

【组成】 制香附、当归各15克,延胡索10克,肉桂6克。

【功效】 温经散寒,调经止痛。本方适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患者。

【制法】 水煎服。

【服法】 在月经来前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也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每次服1~2丸,1日3次,连服数日。

【注意事项】 经期忌食生冷,避免精神刺激。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4

【组成】 生姜25克,红糖30克。

【功效】 温经散寒止痛。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

【制法】 水煎服。

【服法】 每日1剂,不拘时服。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5

【组成】 丹参100克,白酒500毫升。

【功效】 温经散寒止痛。适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

【制法】 将丹参入白酒浸泡7天。

【服法】 每次服10毫升,每日分2次服。

【注意事项】 血热妄行,阴虚血热者忌服。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6

【组成】 青核桃仁3 000克,黄酒5 000毫升,红糖1 000克。

【功效】 温经散寒止痛。适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

【制法】 上药混合浸泡24小时后晒干备用。

【服法】 可常服食。

【来源】 来自民间。

(3)湿热瘀阻证

典型症状表现: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暗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偏方1

【组成】 鲜蔷薇根100克(干者30克),七叶莲9克,鸡蛋2只。

【功效】 清热利湿,调经止痛。本方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痛经。

【制法】 将蔷薇根、七叶莲加清水3碗煎至1碗,去渣,再把鸡蛋两只煮熟去壳放入药液中同煮,加少量米酒服食。

【服法】 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服用,每日1次,连服2~4天。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2

【组成】 黄连(炒)、黄芩各6克,香附15克,延胡索20克,甘草10克。

【功效】 清热利湿,调经止痛。本方适用于痛经湿热证。

【制法】 水煎服。

【服法】 每日1剂,早晚分服。

【来源】 《单方验方》。

(4)气血虚弱证

典型症状表现:经后一二日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华,或纳少便清,舌质淡,脉细弱。

偏方1

【组成】 当归、黄芪各225克,50度白酒750毫升。

【功效】 补气益血,调经止痛。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崩漏等。

【制法】 上药去杂,制为粗末,入纱布袋中,包好,浸于酒中,密封8~9天,开封取出药袋,澄清后饮用。

【服法】 每天3次,每次10~15毫升,一般于经前5天开始服用。

【注意事项】 阴虚阳盛及血压较高者忌用。

【来源】 《中华药酒养生大全》。

偏方2

【组成】 当归、黄芪各150克。

【功效】 益气养血,活血调经。适用于气血虚弱型痛经。

【制法】 上两味洗净切片,另加红枣100克,均置纱布袋内,投入盛酒容器中,加盖密封。

【服法】 每次服10毫升,日服2次。行经前5天开始服用。

【疗程】 7天为1个疗程,每剂可用3个疗程。

【来源】 《单方验方》。

偏方3

【组成】 生姜6克,红枣10枚,红糖60克。

【功效】 补气养血,调经止痛。主治气血虚弱型痛经。

【制法】 水煎服。

【服法】 每日1剂,早晚分服。

【疗程】 连服6~10剂。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4

【组成】 丹参60克,党参30克,白酒500毫升,红糖适量。

【功效】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气血虚弱所致的痛经。

【制法】 前2味入白酒浸泡30天,月经前加红糖调服。

【服法】 每天10~20毫升,每天2~3次。

【疗程】 连服3~4天。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5

【组成】 生姜150克,熟地黄240克。

【功效】 益气养血,活血调经。适用于气血虚弱型痛经。

【制法】 将上药焙干,共研为细末。

【服法】 每服6克,乌梅汤送下,每日2次。

【疗程】 连服3~5日。

【来源】 来自民间。

(5)肾气亏损证

典型症状表现:经期或经后1~2天内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偏方

【组成】 川芎6~9克,丹参12克,鸡蛋2只。

【功效】 滋补肝肾,调经止痛。本方适用于肝肾虚损所致的痛经。

【制法】 将川芎、丹参、鸡蛋加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片刻。

【服法】 吃蛋饮汤。

【来源】 来自民间。

(6)阳虚内寒证

典型症状表现: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脉沉,苔白润。

偏方1

【组成】 食盐、葱白各250克,生姜125克。

【功效】 温经散寒,助阳止痛。主治以虚寒为主的痛经。

【制法】 上药共炒热,装布袋。

【用法】 熨下腹部,药凉后可再炒热再熨。1日数次,每次30分钟。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2

【组成】 荔枝核、香附各等份,黄酒适量。

【功效】 助阳散寒止痛。本方适用于阳虚内寒之痛经。

【制法】 荔枝、香附共研末。

【服法】 每服6克,黄酒调服,每日2次。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3

【组成】 生姜、生地黄各适量。

【功效】 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阳虚内寒型痛经。

【制法】 将生姜、生地黄分别捣烂取汁,以生姜汁炒生地黄渣,生地黄汁炒生姜渣,共研为细末。

【服法】 每服9克,温酒送下,每日2次。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4

【组成】 川芎5克,黄酒20毫升,鸡蛋2个。

【功效】 温经散寒止痛。主治经期或经后少腹绵绵作痛,经色淡红而量少的虚寒证。

【制法】 川芎、鸡蛋同煮,蛋熟后去渣及蛋壳,调入黄酒。

【服法】 汤蛋同服,每日1剂。

【疗程】 连服1周。

【来源】 来自民间。(赵勇,杨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痛经食疗
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
25种偏方调治闭经
痛经的中成药疗法(医方荟萃)
痛经是怎么治疗好
活血调经的中药——益母草  活血调经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