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韦绪性诊疗脑卒中经验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卒中常见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其仍然存在着“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脑卒中发生后,脑组织超过一定时间(一般为3小时)即发生坏死。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两大类,做颅脑CT、MRI、脑脊液、眼底检查等有助于诊断。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近年来,脑卒中的诊断技术已经有很大进展,并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是,由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逆转,故其治疗仍然是医学界的难题。中医学将其列为“风、痨、鼓、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因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证见多端,与自然界“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类似,故古代医家取类比象称之为“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故又名之为“卒中”。本病大抵属于中医学“中风”“眩晕”“真头痛”等范畴。

    一、临证思维

(一)思维溯源

《黄帝内经》虽无“脑卒中”病名,但依据其症状表现和发病阶段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名,如昏迷者称为“仆击”“大厥”“薄厥”,半身不遂者称为“偏枯”“偏风”“风痱”,言语不利者称为“瘖”。《金匮要略》列中风历节病为专篇,首创“中风”之名,确立“内虚邪中”论,对其病因、病机、证候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根据病情轻重分中络、中经、中腑、中脏等四证,治疗上主张祛风邪,补正气,为后世认识本病和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在病因学上,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主倡“外风”学说。唐宋以后,众多医家对中风病的病因有了新的认识,多以“内风”立论。尤其是金元时代的学术争鸣,是中风病因学说的重要转折点。但对引起内风的原因,则各持己见。如刘完素倡热极生风论,认为“风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朱丹溪主张“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初得之即当顺气,乃日久即当活血”;李杲认为,中风是形盛气衰,本气自病。如《医学发明·中风有三》云:“中风者,非外来之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多有此疾。”元·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将中风分为“真中风”和“类中风”两种,他在《医经溯徊集·中风辨》指出:“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明清以后,对中风的新见解不断出现,“内风”致病的观点日趋形成。如明·张景岳倡“中风非风”论,提出了“内伤积损”的论点。清代医家叶天士创“肝阳化风”学说,如《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云:“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治以滋液息风,濡养营络,补阴潜阳,如虎潜、固本、复脉之类是也。”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以气虚血瘀立论,创制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沿用至今。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等总结前人经验,明确提出本病之病位在脑,主要病机在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这些丰富的记载,为临床防治脑卒中提供了清晰思路。

(二)理法精要

韦师认为,中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有内伤积损,长期过度烦劳、精神紧张、嗜好烟酒厚味、形体肥胖等病史,每因暴怒、过喜、劳累、酗酒、暴食、气候骤变、劳欲过度等诱因,以致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血行阻滞,瘀阻脑脉,或血不循常道,逆经决络,血溢于脑而发病;或阴亏于下,肝阳暴亢,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火夹痰,横窜经络,蒙蔽清窍,从而发生猝然昏仆、半身不遂等危重证候。

韦师强调指出,脑卒中的病位在心、脑,与肝、脾、肾等诸多脏腑密切相关。脑为奇恒之腑,居颅内,上至颅囟,下至风府,由髓汇集而成,故又称脑为“髓海”。脑又为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脑。脑又为五官九窍之司,脑依靠督脉、经络与脏腑官窍相联系,主管人的意识、思维、情感、记忆,以及主司听觉、视觉、嗅觉、言语等功能。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中医学将脑的生理功能归属于心,且分属于五脏,故脑与五脏均有生理、病理联系,但与心、肾、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心主神志,故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和“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之说;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通脑。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又主藏血,血为神之舍。脑神受心气所支配,赖肝气之调畅,脑髓依靠肾精滋、肝血养,故脑卒中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神志活动障碍,若情志过极,气血逆乱犯脑,或痰火扰神,痰蒙脑窍,或瘀血阻窍,脑脉受损,或气血、肾精不足,脑髓空虚,脑脉失养等,皆可发病。

《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薄厥、煎厥、暴厥等均与脑卒中有关。薄厥类似于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郁于上,使人薄厥。”指出暴怒伤肝,肝失调达而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于上,气血郁闭于脑,而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煎厥类似高血压脑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指出阳气因烦劳过度而亢盛,消烁阴精,导致阴精渐绝于内,若反复发作,到了夏季复受暑邪,则暑热煎灼真阴,阴竭阳脱,气血逆乱,脑脉失养,而出现目不明,耳不聪,甚至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暴厥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素问·大奇论》曰:“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素问吴注》释之曰:“气逆而上,则神明皆为壅蔽,故不知与人言。”这些论述,不仅提示脑卒中的病位在心、脑,而且对指导其辨证论治寓有深意,当予以重视。

本病的病机特点多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亏虚,气血衰少为本,风、火、痰、气、瘀为标。发病之初,风阳痰火炽盛,扰乱气血,上扰脑窍,故以标实为主,如《灵枢·五乱》云:“气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中风病急性期多以标实为主,风、火、痰、瘀互见,少部分病人表现为气虚血瘀、阴虚风动。风邪致病主要表现在发病最初的阶段,即“风病入络”,随着病情的发展,痰、热、瘀之象渐显,痰热阻滞中焦,浊邪不降,腑气不通,而成痰热腑实证。若痰热渐去,腑气得通则转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或渐显现气虚、阴虚之象,浊邪渐去,本虚之象渐显,病情稳定则成气虚血瘀证或阴虚风动证。韦师诊治本病的经验丰富,认为痰瘀互阻,脑髓脉络不通贯穿中风的始末。尤其瘀血阻塞脑络,神明失用,则昏不知人;瘀血阻滞经脉,筋骨肌肉失于濡养,则偏枯或麻木不仁。病久则五脏功能虚衰,气血亏虚,血流不畅而成瘀。出血性中风属于离经之血瘀于脑府,致使脑髓壅滞,元神受损,神明被蒙,其病机虽然复杂,但总不外瘀血为患。血溢脉外,气血运行受阻,津液输布失常,津凝成痰,进而导致痰瘀互结,郁闭脑窍是出血性中风的病机特点。此外,在痰瘀内聚,阴阳失调的基础上,若气候骤变,尤其在冬春季节,易感受风寒,使气血运行不畅,寒凝血瘀,脑脉痹阻,元神失养,而诱发发病。

在治疗上,急性期应以“急则治其标”为原则,其中中经络者以养风祛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中脏腑闭证治当平肝息风,滋阴息风,豁痰开窍,通腑泄热;脱证急宜救阴回阳固脱;对内闭外脱者当醒脑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邪气未清,而正虚已现,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在补益阴阳、气血的同时,配以祛瘀化痰,通经活络等法。其中要重视以下治法的合理运用。

一为下法。主要用于脑卒中急性期之痰热腑实证,其证候以突发半身不遂,口舌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半身麻木,甚至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兼见腹胀便秘,眩晕,咯痰黄稠,甚或痰量多,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为特征。此时运用泻下通腑法,具有祛瘀、泄热、醒神开窍等作用,使大便畅通,痰热下泄,则神识可清,危象可解。以大便得通,溏而不泻为度,腑气通畅后,转予清热化痰通络为主。

二为活血化瘀法。无论是缺血性脑卒中,抑或出血性脑卒中,瘀血可贯穿于病程的始终。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络破血溢是其发病的关键,“离经之血便是瘀”,而瘀阻脑络则是其主要病机。诚如唐容川《血证论》所说“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生化之机,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况且目前有关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6小时内超早期溶栓化瘀已得到普遍认可,对出血性脑卒中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也被广为接受,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也提供了可靠的用药依据。因此,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即为主要治法之一,并应根据不同证型,适当配合相应治法,以提高疗效。但应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灵活选择相应药物,如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24小时内应选择化瘀兼能止血的药物,如生大黄、花蕊石、三七粉、卷柏、蒲黄、茜草等,于24小时后再运用桃仁、红花类药物。若属阴虚阳亢者,宜用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等凉血化瘀药,慎用川芎类辛温走窜活血化瘀药,以免伤阴耗血,引动肝风而加重出血。对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颅压升高,并发消化道出血、鼻衄及血尿等内出血者,暂不宜用活血化瘀法。

三是提倡内外兼治,针药并用。脑卒中恢复阶段以经络病变为主,应配合针灸治疗、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后遗症期以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语言謇涩或失音为多见,仍须积极治疗,宜药物与针灸、理疗等疗法并举,力求完全康复。

(三)辨证撷菁

韦师认为,脑卒中有渐进发展过程,发病前多有一过性眩晕、头痛、筋惕肉

、肢体麻木等症状,此乃中风先兆,应予重视,及时辨识,尽早治疗。尤其是“眩晕乃中风之渐”,其中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为常见,此证若肝阳暴亢,阳亢化风,可夹痰瘀横窜经隧,上犯脑窍,当警惕有发生中风的可能,必须严密监测血压、神志、肢体肌力、感觉等方面的变化,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防病情突变。已发展为中风者,应抓主证,辨明病性、病位,分清轻重缓急。本病总属本虚标实证,初期以标实为主,重在辨别阳亢、风动、痰浊、痰热、瘀血等标实证候之主次;后期则多以本虚为主,须辨明心、肝、肾阴阳、气血之不足。此外,以有无神志障碍为辨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关键,如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言语不利者为中经络;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神志恍惚而伴见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者为中脏腑;中经络者病位较浅,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若患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但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移时多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言语不利等表现者,应属于厥证之范畴。若突然半身不遂,口眼㖞斜,并见恶寒发热,骨节酸痛,肢体拘急,舌苔薄白等症,则属络脉空虚,风邪侵袭所致之中经络,或原系阴虚阳亢,痰湿内盛之体,复因外感风邪而发病。若仅见口舌㖞斜,口角流涎,常伴外感表证或耳背疼痛,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中经络,气血痹阻所致。

出血性脑卒中变化迅速,变证多端,容易出现各种危重之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辨病势顺逆,掌握疾病动态,重点观察神志、瞳神、气息、脉象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中经络与中脏腑之间可相互转化,若中脏腑者神志逐渐转清,半身不遂,口舌㖞斜等症有所改善,病情向中经络转化,病势为顺;中经络者若渐出现神志迷蒙或昏聩不知,为向中脏腑转化,病势为逆。中脏腑患者若神昏渐重,瞳神大小不等,甚至呕吐、项强,或见呕逆频频,或四肢抽搐不已,均为正虚而邪气深入,病势为逆;若见呕血证,戴阳证,或见四肢厥逆者,为病向脱证发展,病势为逆,病情危重,预后极差。同时可结合西医辨病判断预后,脑出血急性期,多为中脏的痰火内闭证,或中腑之腑实瘀热证,有的可表现为脱象。中经络的重症,多为脑梗死、脑血管痉挛,如见肝风痰火证,虽然神志清楚,仍应防其病情恶化,临证时须严密观察。

二、验案举隅

(一)肝阳暴亢,痰热腑实,瘀血阻络案

张某,男,46岁。2011年2月8日初诊。

代主诉:突发头痛、呕吐,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5小时。

病史: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性格急躁。5小时前暴怒后突然头痛,呕吐,左侧肢体无力,随即出现呼之不应。诊见:神志不清,口角㖞斜,左侧肢体不遂,小便失禁,口臭,腹胀,按其腹部眉皱作楚,大便5日未行,患肢有不自主动作。舌质黯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血压200/100mmHg。头颅CT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西医诊断:脑出血(右侧基底节区,高血压性)。中医诊断:中风(中脏腑)。证属肝阳暴亢,痰热腑实,瘀血阻络。急予涤痰通腑开窍,平肝息风,凉血化瘀。方用星蒌承气汤加减。

处方:胆南星15g,瓜蒌30g,大黄(后下)12g,芒硝(溶入)12g,枳实12g,厚朴12g,赤芍15g,地龙12g,牡丹皮15g,羚羊角粉(冲服)3g,石菖蒲15g。每日1剂,水煎400mL,分3次鼻饲。

二诊:鼻饲上方3剂后,呼之能应,大便已通,脉弦滑,舌质黯红,苔薄黄腻。故上方去芒硝,守方加鸡血藤30g,桃仁12g,红花12g,以活血通络。

三诊:鼻饲上方10剂后,神志转清,在床上可活动肢体,上、下肢肌力均为Ⅲ级,血压150/90mmHg,喉间时有痰鸣,心烦,眩晕,舌、脉象同前。转予涤痰化瘀,平肝息风,佐以滋补肝肾,以镇肝熄风汤加减。

处方:怀牛膝2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生龟甲12g,生白芍15g,羚羊角粉(冲服)2g,玄参12g,胆南星12g,瓜蒌15g,川贝母12g,地龙12g,鸡血藤30g,桃仁12g,红花12g。每日1剂,水煎500mL,分3次温服。

四诊:服上方15剂后,肢体活动有力,灵活自如,血压稳定在135/85mmHg。守上方适当加减调理2月余,诸恙悉平。

按:本案系本虚标实之证。因其过食膏粱厚味,脾失健运,痰湿不化,加之暴怒,肝旺乘脾,肝阳暴亢,炼津成痰,痰热互结,风阳夹痰上冲犯脑,横窜经络,血随气逆,而卒发中风;口臭,大便5日未行,腹胀拒按,苔黄厚腻,脉滑皆提示痰热腑实。证属实,标为急,故急当治标为首务,以涤痰通腑开窍与平肝息风、凉血化瘀法并用。方中胆南星、瓜蒌、石菖蒲与大承气汤相配,意在通腑化痰以开窍,兼有泄热引血下行之功;羚羊角粉、地龙与赤芍、牡丹皮相伍,以平肝息风、凉血化瘀,其中羚羊角入心肝两经,为平肝息风、清热镇痉之要药,俾肝热得清,以遏其风火相扇之势。韦师强调,腑气不通广泛存在于中风病急性期,皆可以承气汤类加减治之。本证毕竟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为标,且痰热久羁,每易伤阴,故在神志转清,腑气已通时,转予涤痰化瘀,平肝息风,滋补肝肾,以镇肝熄风汤加减治之,通腑之药不可尽剂,以防伤正。本案虽证情危重,但由于用药有胆有识,论治次第分明,故获佳效。

(二)风痰上扰,瘀阻脑络案

张某,男,56 岁。2012 年 11 月 6 日初诊。

主诉:舌强语謇,右半身不遂1月余。

病史:患者1个月前患“脑梗死”,经过住院治疗好转,但仍右半身不遂。刻诊:右侧肢体僵硬,右手不能握物,肌力上、下肢均为Ⅱ级,活动时肢体疼痛,手、足背肿胀,舌强语謇,口角流涎,眩晕头胀,夜寐不宁,形体肥胖,纳可,二便调。舌质黯淡,舌下脉络紫黯,舌体胖,苔白厚腻,脉沉弦滑,血压l50 /100mmHg。西医诊断:脑梗死(左颈内动脉系统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恢复期)。证属风痰上扰,瘀阻脑络。治宜化痰息风,活血通络。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处方:清半夏12g,炒白术15,天麻 12g,炒苍术15g,陈皮12g,茯苓15g,胆南星12g,全蝎(研末冲)6g,僵蚕12g,乌梢蛇12g,川芎15g,桃仁12g,红花12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温服。嘱其配合肢体和语言功能锻炼。

二诊:服上方15 剂,患侧手足肿胀渐消,下肢可抬起,舌、脉象同前。因久病易耗伤正气,且化痰祛瘀诸药久服,每有耗气之弊,故于上方加黄芪30g,补气以增强化痰祛瘀之效。

三诊:服上方30剂,扶杖可行走,言语流畅,已无明显不适,右侧上肢肌力Ⅲ级,下肢Ⅳ级,血压l30/75mmHg。嘱其守方继服以巩固疗效。

按:韦师认为,《丹溪心法》的“痰夹瘀血,随成窠囊”之说言简意赅,可视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基础,若能及早治痰,截断病势,可避免痰瘀互结之象,而预防中风的发生,即使中风已成,治痰也是治疗中风的关键。本案患者形体肥胖,舌强语謇,口角流涎与眩晕头胀、夜寐不宁、苔白腻,脉弦滑并见,为风痰上扰之象;而半身不遂,肢体疼痛,舌及舌下脉络紫黯则为瘀阻脑络之征。故以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健脾为基础,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亦化,此正合“治痰先治气”之意;以“御风草”天麻平肝息风,以止眩晕;苍术、胆南星燥湿化痰,兼能息风,其与全蝎、僵蚕、乌梢蛇配伍,则息风化痰,通经活络之力益增;川芎、桃仁、红花合用,以增强化瘀通络之功,川芎尤能引药上行。

(三)脾肾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案

王某,男,66岁。2012年11月12日初诊。

主诉:右侧半身不遂3月余。

病史:自述患“糖尿病”5年余,因平时无明显不适,而未重视坚持治疗。3月前因右侧偏瘫,不能站立,经在某县医院住院,诊断为“脑梗死”,用中、西药治疗半月病情好转,已能站立而出院。刻诊:右侧肢体不遂伴麻木,肢软无力,言语不畅,口舌㖞斜,手足肿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纳可,自汗,舌质淡黯有瘀斑,舌下脉络紫黯粗长,边尖略红,苔薄白少而干,脉细涩无力,血压l15/75mmHg,空腹血糖10.3mmol/L。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恢复期。证属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治宜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方以参芪地黄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西洋参18g,黄芪60g,熟地黄18g,怀山药25g,山茱萸12g,牡丹皮9g,茯苓12g,泽泻9g,水蛭6g,地龙12g,当归20g,赤芍12g,桃仁12g,红花12g。每日1剂,水煎500mL,分2次温服。

二诊:服上方 21剂,右手能屈伸,搀扶时能站立、行走,小便黄、大便干悉除,舌、脉象同前。守方减水蛭,继续服用。

三诊:服上方40剂,手足肿胀消退,可独自行走,诸恙悉平。患者难于坚持服汤药,遂嘱其改服西洋参地黄丸、血府逐瘀片,以巩固疗效。半年后电话随访,服上述中成药2个月后停药,病情稳定,无复发。

按:本案患者年逾花甲,消渴日久,气阴耗伤,气虚不能运血,脉络瘀阻,而发为本病。治当益气养阴与化瘀通络并用,治标与治本兼顾。方中参芪地黄汤重用西洋参、黄芪,既能补气以养阴,又能补气以化瘀,而起偏废;西洋参与补阳还五汤合用,补气化瘀功专力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西洋参、黄芪、熟地黄尚有降血糖之功;水蛭为逐瘀通脉之要药,其与大剂西洋参、黄芪同用,有逐瘀之功,而无伤正之弊。韦师强调,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贵在辨证准确,凡无明显气虚血瘀证象者应慎用本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亦曾强调:“若遇脉之虚而无力者,用其方原可见效;若其脉象实而有力,其人脑中多患充血,而复用黄芪之温而升补者,以助其血愈上行,必至凶危立见,此固不可不慎也。”(刘爱军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中风——“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
中风中脏腑辩证课件下载
每日秘方 | 预防中风(脑卒中),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中风偏瘫患者,一直坚持李氏砭法刮痧,后来的他们都怎么样了
张学文治疗“中风”经验学习(2)
【赵绍琴临证400法--中风(脑卒中)八法】3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