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尼埃病实用偏方

梅尼埃病,原称美尼尔病,是由于内耳膜迷路水肿,导致平衡功能发生障碍,因而出现眩晕等一系列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旋转性眩晕,一侧性耳鸣耳聋,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检查可见自发性水平性眼球震颤等。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

一、药物治疗偏方

偏方1

【组成】 大枣7个,黄瓜蔓一把。

【功效】 止眩。

【制法】 水煎,加少许黄酒服,出汗。

【用法】 每日1剂。

【疗程】 15剂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2

【组成】 苍耳子10个。

【功效】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

【制法】 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疗程】 5~7天1个疗程。

【注意事项】 血虚头痛不宜服。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来源】 民间。

偏方3

【组成】 山羊角(切片)12克,川芎9克,天麻6克。

【功效】 平肝息风。

【制法】 先煎山羊角1~2小时,再加后2味药同煎10~20分钟,去渣。

【用法】 每日1剂,温服。

【疗程】 10剂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4

【组成】 天麻3~5克,绿茶1克。

【功效】 平肝息风,潜阳定惊。

【制法】 天麻切成薄片,干燥储存,备用。每次取天麻片与茶叶放入杯中,用刚沸的开水冲泡大半杯,立即加盖,5分钟后可饮服。

【用法】 每日1剂。饭后热饮,头汁饮完,略留余汁,再泡再饮,直至冲淡,弃渣。

【疗程】 15剂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5

【组成】 独活20克,鸡蛋4只。

【功效】 滋阴,养血,息风。

【制法】 将上药加水共煮,蛋熟去壳再煮15分钟,使药汁渗入蛋内,去汤及药渣。

【用法】 每次2只,每天2次,单吃鸡蛋。

【疗程】 3天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

【来源】 《中国民间食疗偏方》。

偏方6

【组成】 五味子10克,当归10克,山药10克,枣仁10克,龙眼肉15克。

【功效】 健脾益血。

【制法】 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疗程】 10天1个疗程。

【来源】 《粥谱》。

偏方7

【组成】 仙鹤草(带根)100~300克。

【功效】 补虚,强壮。

【制法】 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剂,代茶饮,频服。

【疗程】 10天1个疗程。

【来源】 中医杂志,1992

偏方8

【组成】 生南星、半夏各12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泽泻、桂枝各20克,猪苓10克。

【功效】 利湿化痰,通阳定眩。

【制法】 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剂。

【疗程】 15剂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9

【组成】 泽泻30克,白术15克,牛膝10克。

【功效】 健脾渗湿,引火下行。

【制法】 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疗程】 15剂1个疗程。

【注意事项】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来源】 民间。

偏方10

【组成】 当归10克,龙眼肉15克,山药10克,五味子10克,炒枣仁15克。

【功效】 健脾益气生血。

【制法】 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疗程】 7天为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11

【组成】 白术15克,泽泻30克,炒枣仁15克,川牛膝15克,葛根15克,竹茹30克,法半夏15克,甘草6克。

【功效】 健脾化痰利湿。

【制法】 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剂。

【疗程】 5剂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12

【组成】 代赭石30克(先煎),夏枯草、姜半夏、猪苓、钩藤(后下)各12克。

【功效】 降逆化痰,息风止眩。

【制法】 水煎服。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疗程】 15剂1个疗程。

【注意事项】 不宜长期服用。

【来源】 《新妙药奇方》。

偏方13

【组成】 麸炒白术、泽泻、炒薏苡仁各30克。

【功效】 利理止眩。

【制法】 加水约700毫升,煎至450毫升。

【用法】 每日1剂,分3次内服。

【疗程】 15剂1个疗程。

【来源】 《新妙药奇方》。

偏方14

【组成】 生赭石46克,夏枯草、法半夏、车前草各18克。

【功效】 平肝,降逆。

【制法】 水煎。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疗程】 15剂1个疗程。

【注意事项】 不宜长期服用。

【来源】 《新妙药奇方》。

偏方15

【组成】 泽泻30克,竹茹30克。

【功效】 除湿止呕,化痰定眩。

【制法】 加水500毫升,煎至150~200毫升,再如上法取第2煎,两煎混合。

【用法】 1日1剂,少量频服。

【疗程】 10剂1个疗程。

【来源】 《新妙药奇方》。

偏方16

【组成】 仙鹤草60克。

【功效】 止眩。

【制法】 水煎频服。

【用法】 每日1剂。

【疗程】 10天1个疗程。

【来源】 《新妙药奇方》。

二、食疗偏方

偏方1

【组成】 白术10克,陈皮10克,鸡蛋2只,面粉300克。

【功效】 健脾化痰,益气止眩。

【制法】 将白术、陈皮水蒸使软,切成碎末;鸡蛋打至起泡沫,用小苏打、香精、猪油、盐、白糖各适量拌和,再与白术末、陈皮末及面粉揉和,捏成油酥面团。将面团摊成薄饼,放在油锅内煎烤15分钟,表面成金黄色即成。

【用法】 早晚分食,连用数天。

【疗程】 可长期食用。

【来源】 民间。

偏方2

【组成】 茯苓15克,赤小豆18克,粳米60克。

【功效】 益气健脾,化痰除眩。

【制法】 先把赤小豆、粳米加水适量,如常法煮粥;茯苓研成粉,等粥将成时加入调匀。

【用法】 早晚分食,连用数天。

【疗程】 可长期食用。

【来源】 民间。

偏方3

【组成】 陈皮9克,薏苡仁30克,竹茹9克,珍珠母20克。

【功效】 健脾化痰,平肝潜阳。

【制法】 先把陈皮、竹茹、珍珠母用布包好,加水煎去渣取汁,用药汁与薏苡仁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红糖调味。

【用法】 每天1剂,顿服或分2次服。

【疗程】 10剂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4

【组成】 黄芪30克,西洋参片3~4片,丝瓜200克。

【功效】 益气养阴,升清降浊。

【制法】 丝瓜切成小块或小片,加入黄芪、西洋参及清水300毫升,煎煮20分钟左右即可。

【用法】 每日1剂。喝汤,吃西洋参片、丝瓜。

【疗程】 10剂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5

【组成】 乌梅15克,当归10克,山药10克,酸枣仁10克,龙眼肉10克,白糖20克。

【功效】 益气养血,安神定眩。

【制法】 将乌梅、当归、山药、酸枣仁4味加水400毫升,煮沸后改文火煮20分钟,滤去药渣,加入龙眼肉、白糖稍煮即成。

【用法】 每天1剂,分2~3次服。

【疗程】 可长期服用。

【来源】 民间。

偏方6

【组成】 山药30克,茯苓20克,嫩豆腐400克,鲜虾仁200克。

【功效】 益气健脾,升阳定眩。

【制法】 先将鲜虾仁加入生粉、食盐、料酒各适量,腌渍10分钟左右;嫩豆腐切成丁,山药、茯苓切成薄片。豆腐置于白色碗内,山药、茯苓铺在豆腐周围,隔水蒸约10分钟,将虾仁、食盐、料酒撒豆腐上,再蒸10分钟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

【疗程】 可长期服用。

【来源】 民间。

偏方7

【组成】 猪肝、猪肺各1副,陈皮、青盐各125克。

【功效】 益气养血,滋补肝肾。

【制法】 猪肝、猪肺如常法冲洗干净,加入陈皮、青盐,下锅煮至肝、肺熟烂。

【用法】 隔日1剂,饮汤吃肝、肺。

【疗程】 10剂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8

【组成】 何首乌50克,粳米90克,大枣4枚。

【功效】 养血补肝,健脾益气。

【制法】 将何首乌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再与粳米、大枣共同煮粥,粥成时调入冰糖。

【用法】 每天早晚分食。

【疗程】 可长期服用。

【来源】 民间。

偏方9

【组成】 白菊花5克,绿茶10克。

【功效】 清肝泻火,祛风止眩。

【制法】 白菊花、茶叶一起放入杯内,开水冲泡。

【用法】 代茶频饮。

【疗程】 10~15天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10

【组成】 葡萄、芹菜各适量。

【功效】 滋阴养阴,清热平肝。

【制法】 把葡萄、芹菜洗净,捣烂取汁。

【用法】 温开水送服,每天3次。

【疗程】 1周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11

【组成】 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5克,藕粉20克。

【功效】 平肝潜阳,息风止眩。

【制法】 前3味用布包,加水适量,煎取汁液,用煮沸的药液冲藕粉,加入白糖调味。

【用法】 每日服1剂。

【疗程】 4~5日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12

【组成】 黄芪40克,羊脑1具。

【功效】 益气生血。

【制法】 黄芪入沙锅内水煎取浓汁,再放入羊脑,旺火烧开后加黄酒2汤匙,放葱、姜适量,炖煮烂熟。

【用法】 每日1剂,吃羊脑喝汤。

【疗程】 15剂为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13

【组成】 龙眼肉、枣仁(炒)各10克,芡实12克。

【功效】 健脾益气生血。

【制法】 上3味药合煮成汁。

【用法】 每日1剂,随时饮用。

【疗程】 10天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14

【组成】 白茯苓15克,赤小豆18克,粳米60克。

【功效】 活血止眩。

【制法】 白茯苓入沙锅内水煎后去渣留汁,再加赤小豆、粳米共煮粥。

【用法】 每日1剂服食。

【疗程】 15剂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15

【组成】 冬虫夏草10克,猪脑1个,黄酒1匙,食盐少许。

【功效】 补肺益肾,填精安神。

【制法】 将冬虫夏草洗净入沙锅水煎,取汁,加猪脑、黄酒、水、食盐,上笼蒸2小时。

【用法】 每2天1剂。

【疗程】 10剂1个疗程。

【来源】 《中国民间食疗偏方》。

偏方16

【组成】 猪肚1只,磁石粉、生牡蛎粉各100克(用布包入煎),茯苓100克,石菖蒲60克,黄酒2匙。

【功效】 开窍醒神。

【制法】 将猪肚洗净滤干后切1小口,内装磁石粉、生牡蛎粉(用布包入煎)、茯苓、石菖蒲、黄酒,冷水半碗。最后用线将切口缝好,猪肚两头也用线扎牢。再将猪肚放入大沙锅内加水浸没,上火煮炖3~4小时,至猪肚熟烂离火。再将药取出,烘干研粉盛入容器内备用。

【用法】 每日服2次,每次服3克,饭后用热汤送服。

【疗程】 2个月为1个疗程。

【来源】 民间。

偏方17

【组成】 天麻、熟地黄、黄芪、党参各30克,童子鸡1只。

【功效】 益气养阴。

【制法】 将鸡的内脏去掉,洗净,将上药装其肚子内,不放任何调料,用药锅煮熟。

【用法】 药(除黄芪外)、肉、汤一起服用,早晚2次空腹服完。

【疗程】 每半月1剂。

【来源】 民间。

偏方18

【组成】 龙眼肉、炒枣仁各10克,芡实12克。

【功效】 补中益气,提神强志。

【制法】 合煮成汁,随时饮用。

【用法】 每日1剂。代茶饮。

【疗程】 10~15天1个疗程。

【来源】 《中国民间食疗偏方》。

偏方19

【组成】 仙鹤草60克,草决明15克,鸭蛋2个。

【功效】 祛热邪,强体魄。

【制法】 仙鹤草、草决明两味药加水2碗,煎至1碗,去掉药渣,趁热打入鸭蛋,搅匀温服。

【用法】 每日早、晚各服1次。

【疗程】 3~5天1个疗程。

【来源】 《中国民间食疗偏方》。

偏方20

【组成】 白果30克,大枣10枚。

【功效】 补气养心,益肾滋阴。

【制法】 白果除去壳、膜和胚芽,研末,煎汤送服。

【用法】 每日1次,饭后温服。

【疗程】 10天1个疗程。

【注意事项】 白果有毒,不宜久服。

【来源】 《常见病食疗便方》。

偏方21

【组成】 向日葵花盘1个,鸡蛋2只,白糖适量。

【功效】 益气补肾。

【制法】 将2味药分别洗净,加水40毫升,同煮熟,加入白糖调溶。

【用法】 分2次服,食蛋喝汤。

【疗程】 10天1个疗程。

【来源】 《常见病食疗便方》。

偏方22

【组成】 鹌鹑1只,天麻10克。

【功效】 滋补强身,平肝息风。

【制法】 鹌鹑洗净,天麻润软切片,纳于鹌鹑腹腔,放于大瓷碗中,加入姜片、精盐和清水400毫升,盖好,隔水蒸至酥烂,下味精淋麻油即可。

【用法】 分1~2次趁热食鹌鹑肉和天麻,喝汤。

【疗程】 可佐餐长期服用。

【来源】 《常见病食疗便方》。

三、敷贴偏方

偏方1

【组成】 蓖麻仁、生半夏各等份。

【功效】 化痰止呕定眩。

【制法】 共捣烂成膏,敷贴百会穴,先将穴位附近毛发剃净后,将药膏用胶布固定,同时辅以局部按摩。

【用法】 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疗程】 10~15天1个疗程。

【注意事项】 皮肤过敏者慎用。

【来源】 民间。

偏方2

【组成】 白芥子。

【功效】 化痰止呕定眩。

【制法】 白芥子研末,备用。

【用法】 每次取3克调酒做成药饼,贴于穴位百会、翳风上,有恶心或呕吐者配内关、足三里。每天换药1次,直至病情缓解。

【疗程】 一般5天1个疗程。

【注意事项】 百会穴位于两耳尖连线中点,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乳突下凹陷处。

【来源】 《实用中医外敷验方精选》。(陈伟然,李禾花,杜云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全内服外用药酒秘方及外用膏药秘方集(三)
一个外用方可助你“久战不衰”——温肾强精膏。
民间治阳痿早泄的偏方验方:壮阳起痿
倪海厦的259个实战方剂第九部(161-180)
石学敏老师的醒脑开窍针,常可使脑中风病人当场走路
男性一喝就硬的壮阳茶,5款民间最厉害的壮阳单方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