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龚桂烈骨伤临床经验选
       1. 龚氏烫洗疗法治疗陈旧性骨折及脱位139例

在创伤中,有一部分骨折或关节脱位患者在受伤后未能及时正确的处理及治疗,或虽经整复治疗,但由于条件、技术和经验的限制,未能正确复位、牵引、固定、药物治疗,以致成为陈旧性骨折和脱位(以下简称陈伤),以致关节僵硬、骨折畸形、肌肉萎缩、功能活动严重障碍,使患者在生活上、工作上都有较大困难和痛苦。此病为临床骨伤科疑难重症,治疗很棘手。有的虽经手术矫正,但功能恢复并不令人满意;有的还会产生一些后遗症、并发症等。

龚氏烫洗疗法是先父龚治平继承祖父龚益斋的经验创立的,独成一法,通过我们30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对陈伤治疗效果较优,促进功能恢复较佳,为一常法。现仅将其疗法的运用简介于下,供同道参考。

(1)陈旧性损伤的分类

为了叙述此疗法方便起见,根据我们临床观察实践、综合分析研究,试行了初步分类,原则是以陈伤的伤势程度为主,创伤后的时间、年龄、部位、未经治疗或虽经治疗但未达到复位目的的次数,造成局部硬或轻度损伤及血运和功能障碍的情况。这些都有不同的转归及预后,并与治疗效果有密切的关系,现试探性地把陈伤分为三类:

第一类:可全能复位者。这种患者,即使在受伤3个月左右或更长时间,患肢虽然未得到完整的正确治疗,但局部肌肤红润、损伤部位疼痛、关节强直僵硬不甚严重,大多数经烫洗疗法与整复后,能恢复原有功能,青少年易于中老年。

第二类:可半能复位者。大多数在受伤3个月左右或更长时间来就诊者,经多时、多地治疗无效。其局部皮肤呈紫暗色,损伤部位肿胀、畸形、压痛、功能障碍。这种患者经烫洗疗法与整复后,虽不能达到解剖复位,但功能恢复多比原来明显好转,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下者效果更佳。

第三类:不能复位者,受伤时间已超过3个月,骨折已坚固地畸形骨性愈合,不可能用手法折断者。还有受伤三四个月以上,伤处皮肤呈暗紫色,皮肤粗硬,关节强直僵硬、麻木、疼痛、畸形或创伤局部已有化脓感染,或并发其他损伤(药物性皮疹或固定挤压伤,血管、神经损伤),患肢肌肉萎缩。这种患者不能手法复位,如强行手法整复,会加重局部骨关节、肌肉、血管、神经损伤,并造成终身残废等严重后遗症。一般以功能恢复治疗或手术治疗。

(2)陈旧性损伤的治疗

先用烫洗法熏洗按摩患部,使局部肌肉疏松、气血流畅、粘连松弛、局部神经反射暂时迟钝而利于施行手法复位。

烫洗疗法的操作:用烫洗剂50~120g(视局部损伤程度而定)放于小铁锅内,再加入白酒和桐油,其比例为10∶3,然后置于火上,沸腾后用于烫洗患部,熬干时只加白酒不加桐油,如此加三次烫洗患部,酒、油熬干后,退火。用草纸擦净皮肤,立刻进行该部位临床所应用的手法整复或功能锻炼。

此法应用时必须注意:

①术者将锅内煮沸的药液用手浇在患者伤处进行反复烫洗,每次时间30~90分钟。操作要先轻后重、揉搓、推拿、提按、拍打等,使局部关节周围皮肤红润,以肌肉筋脉软化松弛为宜,否则不能达到效果。手法操作要做到重而不滞,轻而不浮,运劲灵巧自然。切忌粗暴,以免肌肤破损。

②当火置于锅底时,锅内药酒沸腾,看很烫,但其实因油的作用而不会烫手的,不要畏惧。

③用手抓锅内药液时,手指不要触及锅底,否则有烧手之虑。

④加药酒的次数和份量要根据陈伤的时间、伤势的轻重、患者的体质而定,不可拘执。

⑤伤势严重者,选用玉枢散调酒、醋各半加热调敷患部,1~3日后,每日烫洗,如局部松弛再进行手法整复。

(3)药物与方剂

①烫洗剂(原名洗油火如神散)

来源:祖传秘方,临床上有所创改。

处方:白附子30g,南星30g,防风30g,二乌各10g,甘松10g,白芷15g,赤芍10g,细辛15g,红花10g,陈艾20g,桂枝20g,牛膝20g,石菖蒲20g,苏木20g,马钱子10g,麻黄10g。

制法及用法:以上为1次量,如欲多备,可按此比例增加,共研细末备用。直接加入锅内煎桐油及油至沸腾后烫洗。有伤口者禁用。

功效:活血通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软坚散结。

作用简析:二乌、南星、马钱子、细辛有逐痒之效,有麻痹局部神经、止痛舒筋之功,手法复位时使之无肌肉紧张之虑。白附子、防风、麻黄、桂枝、苏木、陈艾、石菖蒲有祛风散寒、温里止痛之功效,使血流通畅而不致硬结。赤芍、红花、牛膝能活血化瘀,行经通络,并使受伤后的关节囊撕裂及瘀血在关节附近机化,形成瘢痕松弛。甘松、白芷理气止痛,开郁醒脾,调节局部神经。兼用辛温之白酒,更能提高药物的作用,发挥药效,刺激局部组织,防止因反应性或外伤性渗出作用而产生新的损伤或粘连。桐油能油润肌肤,逐湿温经,通络止痛,保护皮肤。所以烫法后局部虽充血、潮红,但无肌肤坏死之弊。总之,烫洗疗法能充分发挥药物作用,能较持久地疏松肌肉关节,促进血液循环,使僵硬的瘢痕组织松解而解除粘连,松动局部软组织,利于手法复位,所以是治疗、整复陈旧性损伤后期较为妥当的方法之一。

②玉枢散

来源:祖传秘方。

处方:六月寒、飞天蜈蚣。

制法:夏季采六月寒(全草)阴干为末,秋季采飞天蜈蚣(用其根皮)晒干为末,分别贮藏。外用时以3∶7比例拌匀,用50%酒精调,加热后敷贴患处。

作用简析:六月寒在《本草纲目》和其他药物学书籍上均无记载。仅在本地《草药志》上谓此药性,曰:“热性,有小毒,温通血脉,专治跌打损伤、痹症麻木。”飞天蜈蚣有消肿逐瘀、续筋接骨之功效。两药合用,有活血化瘀、逐寒止痛、散结开痹之效,故手法整复前几日用之效果良好,但新伤及炎症者禁用六月寒。

(4)临床资料

本组收集1975~1985年病历资料较完整的陈旧性损伤共139例。其中男85例,女54例。1~20岁21例,21~40岁61例,41~60 岁39例,61~70岁18例。

陈旧性骨折78例,陈旧性脱位40例,陈旧性骨折伴脱位21例。其中四肢骨折81例,躯干骨折19例,均无神经、血管损伤。

完全复位者45例,半复位者56例,不能复位者38例。

无效病例17例,因年迈或体弱不愿坚持治疗而自动中止者,未达到疗程效果。

治愈45例,占32.37%;好转56例,占40.29%,无效38例,占27.34%;有效率72.66%。

治疗时间:1个月以上83例,2个月以上35例,3个月以上21例。

(5)典型病例

例1:王某,男,45岁,农民。1982年3月中旬,在搬运煤炭时不慎滑倒在地,右上肢外展,手掌先着地,当即有腕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经当地治疗4个多月,肿胀消退,但功能活动受限、疼痛。于同年五月中旬来就诊。

刻诊:患者右腕关节餐叉样弯曲畸形,局部皮肤稍凉,肌肉萎缩硬化,右腕关节旋转功能障碍,不能翻转,五指僵直不能屈曲。

X片示:右桡骨远端陈旧性柯氏骨折,远断端向背侧移位,并有中等骨痂形成,骨折线波及右腕关节。

诊断:右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

治疗:内服风湿骨痛汤加减。

制马钱子(先煎)3g 麻黄6g 桂枝8g 茅术10g 细辛6g 苡仁30g 络石藤20g 海风藤20g 石楠藤20g 穿山龙15g 桑树根10g 当归10g 川芎10g 丹参20g 甘草5g 3剂

外用玉枢散,酒水各半加热调敷患处,每日1次。每日用洗油火烫洗剂熏洗患肢1小时。五日后局部皮温正常,僵硬软化,用烫洗剂熏洗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外用接骨散,半月后解除固定。用烫洗剂熏洗患肢,治疗关节并嘱加强患肢功能锻炼。1月后X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已有大量骨痂生长。畸形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一年后随访,患肢功能正常,可参加劳动,无后遗症。

例2:李某,女,48岁,工人。1980年6月上旬在劳动中不慎跌伤右肘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经某医院拍X片示:右肱骨髁上骨折(屈曲型),经手法复位伸直并石膏绷带固定,屈曲及旋转活动均受限。X片复查:对位对线不良,有少量骨痂生长。又在外到处求医,均被手法暴力复位处理,效果不良,于8月中旬来就诊。

刻诊: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自动体位,一般情况尚可,右肘关节粗大畸形,局部僵硬、压痛,屈曲及伸直活动均明显受限。

内服活血强筋汤加减。

丹参20g 三棱10g 莪术12g 当归12g 川芎12g 生地10g 骨碎补10g 威灵仙10g 续断10g 甘草5g 伸筋草6g 松节10g 5剂

外用玉枢散,酒醋各半,加热调敷患处,并外用烫洗剂。每日熏洗1小时,三日后局部肌肉松弛、疼痛减轻,在骨丛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后,外用玉枢散,小夹板加压固定,以后内服补肾壮骨汤加减,二日1剂。一月后X片复查:骨折对位良好,对线欠佳,有中等量骨痂生长。解除固定后,每日用烫洗剂烫洗患肢1小时,治疗一月后,患肢无畸形,伸屈功能活动正常。无僵硬及肌肉萎缩,血运良好,并能持重5kg,一年后随访,患肢无畸形,功能正常,已上班工作,无后遗症。

(6)小结

烫洗疗法简便易行,药源广泛易得、实用,融药物疗效、油酒、按摩及整复为一系列疗法,对于陈旧性损伤痼疾,确有解除粘连,松解肌肉僵硬,促进血脉循行,温经活血止痛,散寒除湿,以利手法整复,整复后又可防治一些常见的陈旧性骨折及脱位的后遗症,促进更快地恢复肢体功能,疗效显著,并无副作用,实为骨伤科治疗陈旧性损伤的独特疗法之一。

2. 陈旧性四肢骨折58例治验

由于日常生活不慎,或工农业、交通等事故发生,四肢骨折较为常见。据国内学者统计,在骨伤科损伤中的50%以上,有一部分四肢骨折患者在受伤后未能及时救护处理及治疗,或虽经整复但由于条件、技术和经验的限制,未能得到正确的复位、牵引固定及内外药物治疗,以致成为陈旧性骨折、四肢关节僵硬、局部畸形、肢体功能活动明显障碍。中医药物内外结合及整复治疗的效果良好,又可免除切开复位手术后引起的一些常见后遗症。现仅将笔者1975~1985年病历资料较完整的58例陈旧性四肢骨折治疗简介如下:

(1)临床资料

男,36例;女,22例。1~10岁8例,11~20岁25例,21~30 岁20例,31~50岁5例。

(2)受伤时间

1月以上19例,2月以上33例,3月以上6例。

(3)骨折部位

肱骨外科颈骨折5例,肱骨上段骨折4例,肱骨中段骨折7例,肱骨髁上骨折6例,尺桡骨骨折3例,桡骨远端骨折18例,股骨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15例。

(4)功能评定

优23例,占39.66%;良22例,占37.93%;满意7例,占12.07%;无效6例,占10.34%。

(5)骨折对位情况

X片示:骨折达到解剖对位18例,接近解剖对位31例,功能对位7例,畸形无纠正2例。

(6)治疗药物及一般整复方法简介

无论骨折的时间、骨折的部位、骨折端骨痂的多少,都先内服散瘀活血汤或通络伸筋汤、跌打除湿汤;外用烫洗剂,每日熏洗1小时,然后外敷活血散或舒活散、玉枢散。局部松弛后,分别在全麻、硬膜外、臂丛神经或局麻下进行整复。先在骨折处适当加压折骨,或用木角垫折骨、拔伸牵引折骨,或成角在骨折处后按新鲜骨折处理,着重解决重叠、成角或旋转畸形,对位对线良好(最好在X光电视录像下整复观察复位情况),外用消肿散或活血散调敷患处,小夹板加压垫固定。移位大者,可加用骨牵引或皮牵引三周以上。复位后,应定期X线透视检查。固定时,要随时注意调整松紧度,注意防止血管、神经损伤或张力性水疱的感染及药物性皮疹、夹板挤压伤,注意防止骨折病。多鼓励患者早期开始做力所能及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内服中药:早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则,以跌打止痛汤、散瘀活血汤或理气活血汤加减;中期以舒肝补肾、续筋接骨为治则,以通络伸筋汤、养血安神汤或活血强筋汤加减;后期以舒筋活络、强筋壮骨为治则,以补肾壮骨汤、接骨丸、强筋壮骨丸加减应用。

外用中药:解除夹板后,每日用烫洗剂熏洗患肢1小时,外用活血散、舒活散或玉枢散。如有药物性皮疹,停用外用散剂,使用皮疹药外擦,防止化脓感染。后期加强功能锻炼,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7)典型病案举例

例1:王某,男,15岁,1980年6月,在劳动中跌伤右肘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经某医院拍X片:右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对位对线不良,手法整复后,屈曲位石膏绷带固定。2个月后解除石膏绷带固定,右肘关节肌肉萎缩、硬结、弯曲及伸展活动均受限。X片复查示:骨折对位对线不良,有少量骨痂生长。外出到处求医,均被手法暴力复位处理,无明显好转,于8月21日来我处诊治。

刻诊:右肘关节弯曲呈90°,不能伸直及再度屈曲,局部畸形、压痛、肌肉萎缩,有少许硬结粘连,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先内服理气活血汤加减,2剂。

外用玉枢散外敷,烫洗剂每日熏洗1次,三日后局部硬结松解。在臂丛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先用手法在原骨折处折骨,再用牵拉、挤压、折顶、伸肘手法,纠正重叠移位畸形,对位对线良好后,外用活血散,并用髁上骨折夹板加压垫屈曲位固定。内服活血强筋汤及补肾壮骨汤加减。半月后拍X片复查:骨折对线良好,有中量骨痂生长。解除固定,外用中药烫洗剂熏洗,每日1次。2个月后,右上肢及右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畸形、无肌萎,可以持重。半年随访,一切正常,活动自如,已上学读书。

例2:牟某,女,20岁。1984年10月,在扩建公路中不慎被拖拉机撞伤,造成右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某医院行清创缝合、手法复位、石膏绷带固定,12月初出院后自行解除石膏绷带固定,又自找乡村医生多次手法整复,造成骨折迟缓愈合,半年多均不愈合,1985 年5月来我院诊治。

刻诊: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扶拐而行,右足跛行。面色稍苍白,表情愁苦,慢性病容,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无力。右小腿中下段肌肉稍萎缩,留有伤口瘢痕,局部稍僵硬,胫腓骨中下段有移位畸形,骨折处未连接、有活动感、压痛,右小腿功能障碍,不能抬举活动,不能着地站立。内服养心安神,补血镇惊的养血安神汤加味:

黄芪20g 丹参15g 熟地10g 当归10g 天麻10g 莲子10g 白芍10g 枣仁15g 茯神10g 柏子仁12g 桂圆肉10g 炙甘草5g 黄精15g 3剂

外用烫洗剂每日熏洗1次,每次1小时,然后用玉枢散酒水各半加热调敷患处。

住院治疗3个月后,局部情况好转。在腰椎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法整复,纠正移位畸形,按紧骨折断端使之不分离。外用接骨散,小夹板加压垫超右踝关节固定。内服补肝益肾,强筋壮骨的补肾壮骨汤加味:

狗胫骨30g 羊胫骨30g 鹿角胶10g 枸杞子12g 大枣10 枚 黄精30g 何首乌15g 黄芪30g 党参15g 牛膝15g 杜仲15g 续断15g 煅自然铜15g

10剂,一日服3次。

半月后患肢疼痛减轻,已无异常活动感,精神食欲均较前好转,面色转红润。X片复查:右胫腓骨中下段对位对线良好,右腓骨中下段骨折远断端移位约1/3骨宽度,有少量骨痂生长。

继续外用“接骨散”及小夹板固定,3个月换药1次。每日外用活血酒按摩骨折上下关节;内服“接骨丸”,每丸重6g,一日3次,开水送服,连续服用半月。

1个月后,患者精神正常,一般情况良好,面色红润,患肢已可抬举活动,可扶单拐杖行走。X片复查:右胫腓骨中下段对位对线良好,有中量骨痂生长。解除外固定,每日外用中药烫洗剂熏洗患肢,并逐渐加强患肢功能活动。内服补气血、益肝肾、强筋壮骨的“强筋壮骨丸”一料,每丸重6g,一日3次,开水送服,2个月后可下地行走,出院疗养。半年后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右下肢活动自如,无畸形,无跛行,可参加一般体力劳动。X片复查:骨折线已消失,愈合良好。

(8)小结

陈旧性四肢骨折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处理是否得当,关系到患者功能的恢复,生活自理,劳动力恢复,无残疾。在治疗中难度较大,要求又高。因此,必须先用中药内外合治,局部情况好转后,要在有效的麻醉下,在原骨折处折骨后正确地手法复位、外用药物、有效外固定及内服对症的汤剂或丸剂。整体与局部紧密联系,内外合治,医患密切合作。因此,在治疗中必须加强管理。

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必须向患者讲明,以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②及时进行X线检查,注意纠正骨的不良移位,每天注意调整夹板、绷带、扎带的松紧度,防止过松过紧,以免骨折移位或过紧,造成血循环不良、肢体缺血性坏死。

③内外使用的中草药必须要临床行之有效的经验方剂,防止药物过敏性皮疹感染。紧密对症治疗,活血化瘀,接骨续筋,调补气血,滋养肝肾,以促进骨折愈合,无骨折迟缓愈合或骨不连接,以利早日修复,功能恢复快。

④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达到筋骨并重,骨折愈合快与功能恢复好的目的。

⑤对四肢关节内的骨折,如股骨颈骨折,股骨下端骨折的疗效较差,值得进一步研究。

3. 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外科颈骨折9例治验

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一种较常见而又严重的创伤。肩关节是一个结构欠固定、运动范围广泛而灵活的球窝关节。脱位合并骨折后,由于失去了完整的可操纵肱骨头的杠杆,使用闭合手法复位极为困难。国内外文献多倾向于手术治疗,但治疗结果多不满意,往往后遗较重的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自理都较困难,年老患者尤为显著。

笔者自1987~1989年共收治此类型患者9例,经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法复位,内外用中药治疗,9例都复位成功,效果良好。只要能合理地使用手法复位,不仅可以获得成功,而且预后也比较好。经中药内外合治,关节功能恢复较快较好,无后遗症,现小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10~20岁2例,20~50岁6例,57 岁1例。

(2)受伤时间

1天内3例,3天内4例,10天内2例。均为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外伤造成。

(3)受伤原因

交通车祸事故4例,跌仆损伤3例,工业事故损伤2例。

(4)治疗步骤与方法

受伤后,可根据患者伤势及体质情况,先内服跌打止痛汤、跌打消肿汤或散瘀活血汤加减,后外用消肿散。肿胀瘀血不甚严重者,越早复位越好,以利修复。

(5)手法复位法

在静脉麻醉下,仰卧位,患肩于自然位,不外展或前举,更忌强力牵引。因前举、外展牵引会使破裂的关节囊闭锁,将肱骨头关在关节囊外,阻挡肱骨头复位。术者站立患侧,用右手握手枪样将木棒伸进腋窝,左手环抱,先用手指由腋下将肱骨头抠出,由原脱位“通道”直接用木棒顶推纳入关节。要严禁盲目粗暴的手法,更忌用力牵引。推挤肱骨头时,先要以木手枪棒头紧紧顶扣住肱骨头的大部,徐徐用力加压顶入关节,以避免肱骨头的冠状面旋转倒置至不能复位。首先要解决脱位复位后,骨折按常规手法处理。完成整复后,外用消肿散或活血散敷贴,超肩关节小夹板儿童两周,成人4周固定。不用牵引,5~7天换药1次,内服药以跌打草药汤、活血强筋汤或补肾壮骨汤加减。

(6)病案举例

例1:周某,女,45岁。1987年5月7日,在背玉米时不慎跌倒,左肩关节先着地,当即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在本地治疗10天未见好转,17日来我院诊治。

刻诊: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清合作,表情痛苦、呻吟。左肩关节呈方肩,局部肿胀(+),压痛、直尺试验(+),摸肩试验(+),左肩功能障碍、畸形,有骨擦音。X片报告:左肩关节脱位并外科颈骨折。

全麻下行手法复位,上臂于自然休息位,先用指腹于腋下向外上方抠出肱骨头,然后用手枪样木棒头顶住,逐渐加大力量推压肱骨头,复位时可感觉到肱骨头滑动的响声。复位后端提、按挤,用“过顶法”纠正骨折移位,外敷活血散,超肩关节夹板固定四周,内服跌打消肿汤及活血强筋汤加减。鼓励患者,将患肢保持内旋位,多做肩关节前伸、内旋、抬举功能练习,禁止后伸练习,一月后解除固定。X片复查:左肩关节解剖关系正常,肱骨外科颈骨折对位、对线尚可,有中量骨痂生长。

半年后随访:左肩关节前伸75°,外展70°,后伸50°,外旋30°,上举130°,并可持重,做一般家务劳动。

例2:颜某,男,19岁。1988年10月15日,因坐拖拉机翻车而跌伤右肩关节,当即肿胀、疼痛、畸形。曾3次在本地进行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但均未成功,第二天来我院诊治。

刻诊: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表情痛苦,右肩下垂。右肩肿胀(++),畸形,方肩,压痛,有骨擦音及骨性交锁,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直尺试验(+),摸健侧肩试验(+),右肩关节功能障碍。X片示:右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外科颈骨折。

第三天,于仰卧位、静脉麻醉下行手法整复,按前法顺利复位,再折、按、端、提,骨折断端稳定后,外用消肿散贴敷,超肩关节夹板固定3周。内服跌打消肿汤及散瘀活血汤加减,半月后肿胀消失,疼痛减轻。1个月后X片复查:右肩关节解剖关系正常,右肱骨外科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有中量骨痂生长。3个月后随访:右肩关节前屈70°,后伸40°,外展40°,上举180°,功能良好,已可参加一般体力劳动。

(7)讨论

此类创伤的机制及解剖要点是:肩部于外展位受到暴力作用,迫使肱骨头穿破肩关节囊之前下方,于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之后,形成喙突下或盂下脱位。由于肱骨颈部暴力作用的翻剪力,导致肱骨颈部骨折。亦有因手法复位粗暴不当,使肩关节脱位,后因复位时过度牵伸应力于肱骨颈部,亦发生牵拉骨折(相当于蝶形骨折)。骨折后,肢体远端因自重力而回为原处,而肱骨头则留于脱位位置,并呈外展位。原来在肱骨颈之前的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正通过骨折端之间,脱位的肱骨头内侧为胸小肌及腋部神经血管丛。其前方为胸大肌,后侧为肩胛下肌、肩胛盂部,下方为腋窝底。因此,在整复中牵引会使关节囊的破损处紧张而更加闭锁,使肱二头短头和喙肱肌更加紧张收缩,从而封锁了原脱位“通道”。牵引只会增加手法复位的困难,牵引力越强,越不易复位。复位中要注意防止肱骨头旋转,否则不能复位,复位后,要及时内服外用活血化瘀中药,中期用接骨续筋中药。中老年患者复位后,应早期用活血酒擦揉推拿。早期合理地练功,注意预防冻结肩,但必须限制不利活动。3~5周解除夹板后,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外用烫洗剂熏洗患处,并配合按摩、理疗等辅助治疗。超关节夹板固定时间不宜过长,早期在夹板固定下进行合理的练功,不必等丰富骨痂生长明显后再去除夹板。因为复位后,肱骨颈骨折都能按期愈合,迟缓愈合或不愈合极为罕见。手法恰当,不会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本组病例无一例神经血管损伤。因此,对于新鲜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只要没有神经血管损伤、肱骨头未旋转倒置、无严重全身并发症,都可尝试中西医结合手法复位、中药内外治疗,预后都比手术者良好。

远在公元841年,唐·蔺道人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对肩关节脱位就有记载。以后历代都有详细论述,复位疗法多达20种。历代医籍对本病致伤原因、分类、症状、复位标志、固定目的、用药大法、预防再脱位等方面都有全面记载,为后世骨伤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陈旧性髋关节脱位77天1例手法治验

陈旧性髋关节脱位,因受伤时间长,关节及髋臼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因为粘连,给复位造成很大困难,一般都主张手术切开复位。近年来,国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骨折和脱位,避免了手术给患者造成创伤大及软组织、神经、血管损伤等不可避免的医源性损伤,预后良好。笔者于1985年开展了一例陈旧性髋关节脱位77天,经中医手法治疗成功,现简介如下:

患者李某,女,4岁。1985年2月27日,不慎从约1米高的土坡跌下,左髋关节着地,当即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在本地按股骨上段骨折治疗77天,未见好转,于5月14日来我院诊治。查:左下肢呈屈曲、内收、内旋位,比健侧短约3cm,大转子向后上移位,于臀部可触及股骨头。关节功能丧失,被动活动时出现疼痛和肌痉挛,患肢大腿肌肉萎缩。左髋关节X片示:左股骨头脱离髋臼,与髋臼上部重叠,左侧大粗隆可见,小粗隆看不清,沈通氏线不连续。诊断:左髋关节陈旧性脱位。

治疗:患髋关节用中药烫洗剂熏洗后,在全麻下行手法复位。开始采用常规打问号手法复位,反复多次未能成功,即将患儿仰卧,一助手固定骨盆,术者一手反复提大腿,一手推按肱骨头,充分地外展外旋,约10余次后听到“嘭”的一声,股骨头进入髋臼。后用中药活血散外敷髋关节,长木夹板髋、膝、踝三关节固定半月,内服活血强筋汤加减。解除固定后,髋关节活动恢复正常,可下床活动。3个月后随访,髋关节活动正常,无异常发现。X片示:原左髋关节脱位经复位后现左髋关节解剖关系正常,沈通氏线连续。

小结:据目前国内文献报道,陈旧性脱位在2个月内都可手法复位。本例髋关节脱位长达77天后手法复位成功,就证明了这一论点是正确的。陈旧性髋关节脱位,应尽量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法复位,长夹板固定。尽管手法难度大,但副作用少,预后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复位中要全麻,先用中药熏洗患处,手法切忌粗暴,注意防止股骨颈骨折等医疗事故,手法要胆大心细、先解除粘连,充分旋转后再逐渐加大推举之力,复位可获成功。

5.“软坚膏”临床治验举隅

“软坚膏”为祖传常用验方,用途广泛,疗效显著,对于骨伤外科的疑难重症常立起沉疴。

(1)处方

三棱50g 莪术50g 甘遂100g 大戟100g 生南星50g 生半夏50g 大黄30g 白芥子50g 藤黄100g 芒硝50g 黄丹50g 山慈菇100g 甘松50g 大贝50g 穿山甲30g 黄芪50g 川芎100g 桐油400g 菜籽油800g

依古法炮制,密封备用,加热后调敷患处。

此方不仅适用于软组织损伤,局部硬结,经久不消者;而且也适用于不明原因的无名肿毒、慢性炎症、非特异性肿块,疗效往往出奇制胜。

(2)病案举例

①Ⅲ度烧伤瘢痕

患者郭某,男,29岁。1985年10月不慎被铁水灼伤左足背,当即肿痛,以后伤口化脓感染,经中西医结合抗感染治疗后,伤口愈合,但遗留约3cm×8cm条状硬结瘢痕、疼痛,影响左足屈伸功能,跛行。经服中药及外用消肿散、活血散、金黄如意散后,仅感疼痛减轻,包块未消散。2个月后来我处求治,嘱患者内服大黄䗪虫丸1盒;外用“软坚膏”,每天用酒醋各半加热调敷患处。半月后复查,其瘢痕硬结已消失,患肢功能恢复良好,行走正常。本人用此方治疗烧伤瘢痕53例均治愈。

②乳房囊性增生病

患者刘某,女,38岁,双侧乳房胀痛已一年,反复发作,与月经有关,行经前胀痛较甚。近一月发现包块疼痛,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均不佳。1986年3月请余会诊,见患者双侧乳房均有串珠样结节,大小不一,质韧,无粘连,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有触痛,舌苔薄白,脉细数。西医诊断为“乳房囊性增生病”,中医诊断为“乳癖”。乳癖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气血郁结而生。乳头属肝经,乳房属胃经,肝郁气滞,脾失健运,气血凝聚阻于乳络,以致历历成核。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散结。内服逍遥散。外用“软坚膏”,酒醋各半加热调敷患处。坚持治疗一月,双侧乳房包块消失,月经亦恢复正常。

③痛风

患者王某,男,42岁,左足背肿痛已半月,反复发作,活动受限,曾经中西药物治疗、理疗未见好转,于1985年9月邀余会诊。查见患者形体壮实,舌质红,苔黄,脉弦。左足第一蹠趾部有圆形包块约1cm×1cm,稍硬,压痛,患足活动受限,跛行。X片见左足第一蹠趾骨骺部有圆形缺损。内服四妙散加味,外用“软坚膏”,酒醋各半加热调敷患处,每日1次。10天后疼痛减轻,包块稍缩小,又用一疗程,疼痛消失,患足功能活动恢复正常。2个月后拍X片复查已无骨损区。

④筋瘤(腱鞘囊肿)

患者张某,女,28岁。于1985年10月跌伤右腕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经半月治疗而愈。以后发现右腕关节背侧有一包块约2cm×2cm,呈圆形,有压痛,表面光滑,推之可移动。经治疗1个月后好转,于12月找我诊治。诊断为筋瘤,用针穿刺可挤出黏稠性液约4mL后,用“软坚膏”加压包扎,7天后患腕疼痛消失,无包块,活动自如,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讨论:软坚膏不仅有软坚散结之功效,还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通痹止痛之效。因此,在中医骨外科临床上用途较广泛,适用性较强,亦无副作用,为外用有效验方。其药源广,易加工,疗效优良,取效甚捷,值得推广应用。

6. 半月板损伤治验

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性疾患之一,多见于中青年人,都有外伤史,常见于体力劳动者、运动员。因膝关节负重量大,故半月板损伤机会较多。笔者采用祖传秘方活血强筋汤加味或补肾壮骨汤及强筋壮骨丸加味,外用活血散、舒活散、接骨散及烫洗疗法加减治疗23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病例选择

我们选择经膝关节空气造影拍片确诊为半月板损伤的病例,其中内侧半月板损伤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5例,都有外伤史及慢性劳损史。

(2)临床资料

本组共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1岁,年龄多见于30~45岁之间;受伤至来我院就诊时间,最长3年,最短2个月,3~6个月内来就诊者最多,占70%以上。

(3)治疗方法

①内治法

早期服活血强筋汤加味:

丹参20g 三棱10g 莪术10g 当归10g 生地12g 骨碎补15g 五加皮15g 威灵仙10g 桑寄生10g 续断10g 甘草5g 牛膝15g 鸡血藤15g

中期用补肝益肾、强筋壮骨的补肾壮骨汤加味:

狗胫骨20g 羊胫骨20g 鹿角胶12g 枸杞子12g 大枣10枚黄精20g 何首乌20g 黄芪20g 牛膝15g 杜仲10g 党参15g

后期用调补气血、培补肝肾的强筋壮骨丸加味:

紫河车1具 何首乌100g 补骨脂100g 千年健50g 甘草50g 龟板50g 豹骨30g 猴骨100g 金毛狗脊100g 鹿角胶50g 三七30g 黄芪100g 红参30g 牛膝100g 杜仲50g 续断50g 红蚂蚁30g 血竭20g 飞天蜈蚣50g 共研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8g,一日3次,黄酒或开水送服。

②外治法

早期以活血酒外擦,局部推拿按摩后,外用消肿散或活血散调敷患处,一日1次。将患膝用硬纸夹板固定于屈膝10°位半月。

中后期,以局部推拿按摩,每日1次,并根据局部情况外用接骨散;然后外用烫洗剂熏洗患肢,每日1次,并鼓励患者加强患膝的功能活动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早日康复,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4)治疗结果

经过上述一系列治疗后,行X片膝关节充气半月板复查。凡半月板破损愈合,膝关节功能良好为治愈,次之为好转;如半月板损伤未愈合,膝关节功能活动仍明显受限为无效。

治疗痊愈者13例,好转者8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92%,未见不良反应。

(5)病案举例

李某,男,35岁,搬运工。1983年2月17日初诊。患者于2个月前因从汽车上扛运重物时不慎扭伤左膝关节,当时肿胀、疼痛、膝关节活动受限。经本地按膝关节韧带损伤治疗肿胀消退,仍疼痛,活动受限,上下楼梯时疼痛加剧,跛行。经拍X膝关节正侧位平片检查未见异常,又治疗1个月无效,故来我院诊治。

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左膝关节的关节间隙处压痛,腿部肌肉较健侧稍萎缩,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过伸及下蹲屈曲时受限。左膝关节挤压研磨试验阳性,改进麦氏试验阳性。左膝关节半月板充气造影检查提示:左膝关节外侧半月板破裂损伤。西医主张手术切除,患者不愿做手术而转诊。

内服补肾壮骨汤加味,连服10剂,外用活血酒擦后推拿按摩患肢。外用舒活散加酒、水各半加热调敷患处,每日1次,并用硬纸夹板固定左膝关节于伸直位。

服上方半月及外治法后,患者自感左膝关节疼痛减轻,活动较前有力,但仍时而酸痛,不能远行,上下楼梯时疼痛加剧。内服以补肾壮骨汤加味5剂。解除外固定后,每日外用活血酒外擦推拿按摩;外用接骨散,用酒、水各半加蜂蜜加热后调敷患处,两日1次。嘱加强患肢伸屈功能锻炼。

经服上方及外治法后,患膝疼痛减轻,活动较前好转。上下楼梯不甚感觉疼痛,但不能负重,不能远行。投以强筋壮骨丸加味一料,外用烫洗剂洗油火药熏洗左膝关节,每日1次,每次1小时,然后加强患肢功能锻炼。

又服药2个月及外治烫洗熏洗后,患者自觉左膝无疼痛,活动自如,运行如常,无跛行,伸屈自然。拍膝关节充气造影半月板X片检查:左膝关节半月板正常,无异常改变。半年后随访,左膝关节功能正常,已恢复工作,无复发。

(6)小结

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在内外两侧各有一呈半月状的软骨垫,称半月板。内侧半月板前后长,左右宽,弯似新月形,从额面看是外厚内薄,如楔子样夹在两骨之间,边缘部与内侧副韧带紧密相连,靠里侧的薄边是个游离缘,不与股骨胫骨相连。

外侧半月板较小,外侧半月板前后角之间的距离较近,形如圆环,近似“O”形,外缘因被腘韧带间隔,故不直接与外侧副韧带相连接,其滑动范围大于内侧半月板。

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的关节面不相吻合,介于其间的两个半月板则正好补偿了膝关节结构上的不一致,使之相吻合,减少了股骨与胫骨关节面的摩擦,并增强了膝关节的稳定性。因此,半月板对膝关节的功能活动有重要作用。

引起半月板损伤破裂的外力因素有撕裂性外力和研摩性外力两种。撕裂性外力发生在膝关节半屈曲状态下的旋转动作,股骨牵动侧副韧带,韧带牵动半月板的边缘部而发生撕裂;研磨性外力多发生在外侧半月板,因正常膝关节有3°~5°外翻,外侧半月板负重较大,若为先天性盘状半月板,长期受关节面的挤压研磨,即使无明显外伤史,也可产生外侧半月板慢性劳损伤,也可发生常见的分层破裂。

一般认为,半月板邻接关节囊的部位才有少许血管供给极少的营养,软骨体的其余部分则无血管和淋巴,其营养全赖关节的滑液供给。半月板除外缘损伤有修复能力外,余部的软骨体撕裂则不易愈合,西医多主张手术切除损伤的半月板,但手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及灵活性还是有一些影响,因而一般患者还是不愿手术切除治疗。

先父在教导治疗此病时,内治以通经络、调补气血、培补肝肾为主,因势利导,气血通畅,筋骨得养,破损之软骨得到滋润,一样可以修复。以中青年效果为佳。外治舒筋活血、强筋宣通,外用药物、油、酒熏洗局部直接透达到患部,使气血运行加快,药物可直接吸收而作用于患部,因而收效甚捷。患者加强按摩及功能锻炼,肌肉无萎缩,因而有利于半月板局部破损的修复。

近年来有不少用中医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报道,表明传统的中医药治疗还是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及手段的。其丰富多彩的治疗经验又一次有力地证明了中医药学宝库之博大精深,无穷无尽,尚待我们努力继承并发扬光大。

祖传的补肾壮骨汤和强筋壮骨丸,外用的活血散、舒活散、接骨散及洗油火药烫洗剂,只要针对伤势、体质及辨证施治以加减应用。因人因伤而大同小异、小同大异、内外合治、整体与局部一致、加强自身锻炼,对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关键要掌握好适应证,注意调节机体功能,随时变化针对性强的用药及手法治疗,使其相得益彰,获取成果。

7. 颈椎病治验

颈椎病又称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综合征,或增生性或老年性骨椎炎、退行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症及慢性劳损伤筋的范畴。系以颈椎肥大性改变为指征,又称骨刺、骨赘。由于神经根受压迫,症见颈项强直、活动受限、延及肩背拘急作痛、上肢呈放射性麻木感、指节尤甚。头痛或偏头痛,随病灶所在或左或右,当头部转侧至某一方位时,易感眩晕,严重者欲作昏仆,有时泛恶,并常与胸、腰椎骨质增生同时发生。本证属于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治法多以补肝肾,祛风寒止痛为主。笔者用祖传秘方“抗骨质增生汤”加味配合外用药酒、药剂、推拿按摩治疗1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8例,均有X片正侧位、斜位片证实有颈椎骨质增生,以颈椎4~5、5~6椎骨质增生较多见。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56.3岁。以久坐式工作者多见,均有慢性劳损史。病程1个月以上者5例,2~3个月以上者2例,5个月以上者2例,8个月以上者1例,1年以上者1例。首先发病就来本院就诊者7例,门诊治疗15例,住院治疗3例。

(2)治疗方法

①内治法:以抗骨质增生汤加味为主。

鸡血藤15g 鹿衔草15g 千年健15g 白花蛇半条(研末兑服)猴骨10g 丹参20g 木瓜12g 秦艽15g 三棱10g 莪术10g 川芎15g 全虫(兑服)10g

一日1剂,头昏眩,选加白蒺藜、天麻、姜虫、蜈蚣、钩藤祛风镇痉,甘柔息风。面部僵硬者,选加蜂房、皂角刺、炮穿山甲、地龙宣痹通络;瘀血内阻者,加赤芍、白芍、当归和血调营;颈项强痛者,加葛根、桂枝、北细辛温经缓病,原方及以上药物可进退加减。阳虚形寒、倦怠乏力者加黄芪、鹿角胶、熟地;阴虚口干者,加天冬、麦冬,龟板,炒知母、炒黄柏;手指酸麻者,加豨莶草、小胡麻、桑枝、祖师麻等对症加味应用,每日1剂。

②外治法:外用舒筋药酒涂擦患处,压迫症状明显,每日做颈椎牵引(枕颌带),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做1个月即停。外用手法按摩颈、肩、背部位,外贴敷舒活散加热贴敷,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三个疗程。

(3)治疗效果

一般治疗三个疗程都有效。显效15例,好转有效3例。显效为自觉症状及体征消失,X线复查骨质增生未有发展或有吸收现象的患者约占2/3以上,其余症状缓解。功能改善,椎体骨质增生无明显改变的,亦占有一定比例。只要坚持治疗,无效的病例则极少。

除3例因显效后远离本地,对15例追踪随访观察1~7年,平均2.5年。随访结果:1例7年后复发,2例6年后复发,2例3年后复发,2例1年后复发,其余未再复发。复发率占46.6%,复发病人重复应用上法治疗均获效。

(4)病案举例

王某,男,57岁,干部。患者久坐办公室工作,颈部经常处于“挺直”状态,近1年来感头昏,颈部沉重,酸楚不适,夜轻日重,劳累后则加剧,犹如“落枕”,不敢活动。曾经治疗稍好转,而后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颈痛连及肩胛及右上肢麻木酸胀,指节尤甚,抬举及握物无力。经某医院X片检查为颈椎5-6骨质增生,经理疗、针灸,服中西药治疗稍好转,但经常复发,于1981年5月3日来我处就诊。

刻诊:下颈椎压痛,局部肌紧,稍僵硬。颈椎生理弯曲减少,颈部功能活动受限,臂丛神经牵扯试验阳性,压头轴试验阳性,舌质淡红,脉细弦。治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通利关节。抗骨质增生汤加味:

鸡血藤20g 鹿衔草15g 千年健15g 白花蛇半条(研末兑服)猴骨10g 丹参20g 木瓜12g 秦艽15g 三棱10g 莪术10g 川芎15g 全虫(兑服)10g 天麻10g 地龙10g 葛根15g 当归10g 赤芍10g 10剂

每日用枕颌带牵引1小时后,用活血酒外擦做按摩后,外敷贴加热后的舒活散,每日1次。

10天后,患者自觉颈部酸痛减轻,亦无麻木,仅感乏力倦怠。药已中病,守原方去三棱、莪术、木瓜、赤芍、地龙;加黄芪20g,鹿角霜10g,熟地10g,祖师麻10g。再进10剂。

外治法同前。颈椎牵引变为每日半小时。

上方服完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体健如常,已恢复全日制正常工作。为巩固疗效,将上方加龟板、麦冬,桂枝加量约5倍,做丸剂1料,每日服2次,每次1丸,以图不复发。停用外治法,嘱工作期间多走动,做颈部活动、自我按摩及功能锻炼。

追踪观察7年均未复发。拍颈椎X片复查:颈椎骨质增生未有发展,颈部功能检查正常。

(5)体会

头颈居督脉的上端,为各部经络所系。《难经》曾提道:“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诸阳脉皆上至头……”又曰:“督脉为病,脊强而厥。”根据督脉“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运行路线,其发病位置和症状是符合颈椎病的诊断要求的。

其发病原因以肾气虚为根本,外伤的积累劳损为诱因。《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又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皆衰,筋骨解堕……”表明筋骨的盛衰,与五脏六腑,特别是与肾有着密切的关系。肾水不足,则骨枯而髓虚,发为骨痿,表明了骨的退变与年龄、体质的密切关系。如《素问·宣明五气》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为五劳所伤。”劳伤,一部分除因职业性长期埋首案头工作致颈部缺少运动而外,还可由多种疾病并发引起,如风湿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组织的退行性病变,以及外伤脑震荡后遗症,损及气、血、肉、筋、骨而致此病反复发作。从中医辨证施治角度分析,应加详审,区别主症与副症,否则不易收效。还要从脏腑经络相关角度,进一步用整体观念深化认识,不能见病治病,颈痛医颈。《金匮要略》所论痉证,首先要具备有颈项强急、身体强、几几然等太阳经证,指的是外风中于经脉;颈椎病是血行瘀痹,络虚髓空,内风潜扰。在治法上,先宣通经络,活气血,“以通则不痛”治其标;后尊“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选用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甘柔息风、虫蚁搜剔之品,直达经隧深部以宣痹通络;然后调补肝肾,治其本而收全功。

笔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选用家传“抗骨质增生汤”加味,配合颈椎牵引、推拿按摩、外用散酒。外敷散类药治疗不下数百例,只要坚持治疗,积极配合锻炼,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生髓,补后天、益先天这一扶正固本的理论治守颈椎病为大法之一,但对某些颈椎病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加活血化瘀、温经通窍之药剂,并紧密配合外治手法按摩,以及外用药物以畅通气血,直达病所,方能疗效显著,根本治疗而不复发。(龚桂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伤科--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临床研究】针刀松解手法整复治疗陈旧性肩关节前脱位
常见的关节脱位及手法整复,都在这里了!
即学即用——膝关节病的诊断和中医正骨治疗
20140106万家灯火视频:陈红讲肘关节疼痛的原因
《按摩师教程》第二十二章 常见病症诊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