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斑狼疮实用单方

【中医理论】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是15—40岁的女性。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前者损害主要局限于皮肤,后者除皮肤损害外,同时还有全身症状和多脏器损害。中医称本病为“鬼脸疮”“红蝴蝶”“猫眼疮”“日晒疮”等;而本病累及之多脏器病损,又可分属“痹证”“虚劳”“水肿”等范畴。

【临床特点】

1.盘状红斑狼疮 皮损初发为小丘疹,逐渐扩大呈黯红斑块,附有黏着性鳞屑,剥取鳞屑可见其下面有刺状角质栓自扩大的毛囊口中拔出,日久后皮损中央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常有充血和色素沉着,境界清楚。皮损好发于面部,特别是两颊和鼻背,其次为耳郭、颈外侧、头皮、口唇、胸背,常两侧同时受累,但不对称,病程慢性。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可有低热、乏力、关节酸痛等,很少累及内脏。

2.系统性红斑狼疮 约见90%的患者有皮损,有意义的皮损为:①面部、两侧出现稍高出皮面的鲜红或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即蝶形红斑。②甲周红斑及指(趾)未端出现紫红色斑点和瘀点或弧形斑,伴指尖的点状萎缩。③盘状红斑狼疮皮损。④额部毛发枯萎,变细,易折断,即狼疮发。亦可出现弥散性脱毛及其他形式的脱发。⑤光敏感,本病常伴长期低热、间断性不明原因的高热、倦怠乏力、关节酸痛及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辨证论治】

红斑狼疮的辨证论治见图20-6。

图20-6 红斑狼疮的辨证论治

1.热毒炽盛

(1)证候:面颊部发生水肿性鲜红色斑片或典型的蝶形红斑,伴肌肉、关节疼痛,全身酸痛乏力。伴高热、烦躁、口干、唇裂、咽燥;严重者出现神昏、谵语、抽搐;少数者伴有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苔薄黄或光如镜面,脉细数或濡。

(2)治法:清营凉血,解毒化斑。

(3)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2.气阴两虚

(1)证候:高热后持续低热不退,或症见五心烦热,心烦,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头晕,心悸气短,口干咽燥,膝酸,面色不华,头发稀疏脱落。舌质淡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而软弱。

(2)治法:益气养阴,解毒清热。

(3)方药:生脉饮加减。

3.心脾两虚

(1)证候:病程日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症见心慌气短,胸闷,胸痹,面色不华,形瘦体弱,乏力肢软,关节疼痛,周身不适,纳食不香,大便溏软,失眠,多梦,健忘,少气懒言,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2)治法:养心健脾,益气补血。

(3)方药:归脾汤加减。

4.肝脾不和

(1)证候:水肿性红斑或蝶形红斑不能消退,红斑狼疮各种症状处于缓解期而迁延不愈,急躁易怒,心烦失眠,症状可随情绪变化加重或减轻,伴两胁胀痛,胸膈痞满,肝脾或淋巴结肿大,食少,时有腹痛,或有黄疸,月经不调,头晕,视物昏花,失眠,舌质淡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弦细或弦数。

(2)治法:疏肝理脾,条达气机。

(3)方药:逍遥散加减。

5.脾肾两虚

(1)证候:红斑不明显或无皮损,腰膝疼痛,神疲乏力,月经不调,头晕,眼花,耳鸣,头发稀疏,面如满月,畏寒肢冷,腹胀便溏,不思饮食,蛋白尿症或管型等,形寒肢冷,倦怠懒言,腹胀,便溏,舌体胖嫩,苔白或边有齿印,脉沉细或沉细迟。

(2)治法:补益脾肾,利湿解毒。

(3)方药:四君子汤合二仙汤加减。

6.气滞血瘀

(1)证候:皮肤紫斑,固定性盘状斑片损害持久不息。手指或足趾端青紫或白紫交替发作,网状青斑,色素沉着或异色,肌肤甲错,关节肌肉疼痛,胁部胀痛,情志不畅,月经不调,闭经等,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舌苔薄黄,脉涩或弦数。

(2)治法:行气活血,解毒化瘀。

(3)方药: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

【单方单药】

★鸡血藤浸膏片

[用量] 鸡血藤适量。

[制剂] 制成鸡血藤浸膏,加入适当辅料,压片。

[用法] 每日3次,每次4片。

[功效] 养血活血,舒筋通络

[主治] 红斑狼疮。

[出处]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皮肤科手册》。

[说明] 鸡血藤为豆科攀援灌木密豆花的藤茎。其味苦、微甘,性温。归肝、肾经。补血,活血,舒筋通络。主治血虚腰膝酸痛,关节不利,风湿痹痛及妇女月经不调等症。用于治疗贫血,腰膝酸痛,风湿痹痛和白细胞减少以及周围血管病等病证。

★雷公藤制剂

[用量] 雷公藤适量。

[制剂] 将雷公藤去皮、根后,制成糖浆或片剂。片剂每片0.5g。

[用法] 口服,每日15~20片,分2~3次服。每日服药总量相当于原生药30~45g。

[功效] 清热活血解毒。

[主治] 系统性红斑狼疮。

[出处] 《实用皮肤病性病验方精选》。

[说明] 雷公藤为卫矛科藤本植物雷公藤的全株。其性微寒,味苦,大毒。归肝、肾经。功能祛风湿、通络止痛、清热解毒,生肌止痛消肿。主治风湿痹痛,皮肤顽痒,疮节肿痛,腰部带疮等,注意有剧毒只可外用。雷公藤片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和多形红斑。

★黄芪解毒汤

[用量] 黄芪30~90g。

[制剂] 水煎。

[用法] 每日1剂。

[功效] 益气解毒。

[主治] 系统性红斑狼疮。

[出处] 《实用皮肤病性病验方精选》。

[说明]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性温,味甘。功能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等症。

★青蒿

[用量] 青蒿500g。

[制剂] 将青蒿500g,研为极细末,加蜂蜜1 000~1 500ml,调匀制成丸剂,每丸10g。

[用法] 饭后服,每日服3~4丸,1个月为1个疗程;浸膏片每日30~45片,分2或3次口服;也可用其提取物青蒿素每日0.3g,口服,渐增至每日0.4~0.9g,3日为1个疗程。

[功效] 清热解暑,除蒸。

[主治] 红斑狼疮。

[出处] 《常见病症单味中药妙治》。

[说明] 青蒿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青蒿或黄花蒿的全草。其味苦、微辛,性寒,无毒。归肝,脾,胃,心,肾,胆经。功能清热,解暑,除蒸。主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疾,痢疾,黄疸,疥疮,瘙痒等症。生药和青蒿素都可抑制疟原虫发育,而直接杀灭疟原虫,有一定降压解热及抑制皮肤真菌的作用。由于青蒿性寒味苦,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紫草

[用量] 紫草30~60g。

[制剂] 水煎。

[用法] 口服,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红斑狼疮。

[出处] 《常见病症单味中药妙治》。

[说明] 紫草为紫草科植物紫草的根。其味苦,性寒。功能清热降温,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主治血热毒盛、小儿温热斑疹、痘疹、麻疹不透、黄疸、湿疹、痈疡等病症。但是临床经常发现有狼疮病人使用了含有紫草的复方和含有紫草成分的中药制剂,诱发和加重了红斑狼疮。不但加重了光敏感、蝶形红斑、皮疹,还加重了狼疮血管炎,出现了肝肾功能损害,增加了蛋白血尿、肌酐、尿素、尿酸,甚至发生了尿毒症,还发现了转氨酶升高。因此紫草对红斑狼疮、皮肌炎、干燥综合征及各种血管炎疾病和免疫性肝病,应列为禁忌之药。有不利于免疫病血管炎的一面,不能用于有血管炎血管内栓塞的免疫病。

★白花蛇舌草

[用量] 白花蛇舌草30~60g。

[制剂] 水煎。

[用法] 口服,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 红斑狼疮。

[出处] 《常见病症单味中药妙治》。

[说明] 白花蛇舌草是茜草科耳草属的植物。其味苦、淡,性寒。入心、肝、脾、大肠经。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主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等症。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

★蜈蚣

[用量] 蜈蚣2~3条。

[制剂] 研细末。

[用法] 一日剂量,分2次服。15日为1个疗程。

[功效] 祛风除痹。

[主治] 红斑狼疮。

[出处] 《常见病症单味中药妙治》。

[说明] 蜈蚣为大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或其近缘动物的干燥全虫。其味辛,性温,有毒。入肝经。功能祛风,定惊,攻毒,散结。主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癥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等症。蜈蚣含类似蜂毒的毒性成分——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又含多种肽及氨基酸、蚁酸、胆甾酸、脂肪油等。药理实验表明,蜈蚣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对致病性皮肤真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魏睦新,刘佳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4.红斑狼疮
现代中医免疫病学沈丕安    常用中药(一)清热药
奇难杂症治皮肌炎方(组成)青蒿10克,鳖甲30克(先煎),地骨皮3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红条紫草10克。(功效)滋阴清热。(主治)皮肌炎,红斑性狼疮
中医治疗银屑病大全
〖不传秘方〗红斑狼疮屡治屡愈青蒿汤
【名医周玉朱治牛皮癣秘验方】《生地清热汤》​主治泛发性银屑病,属湿热入血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