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象的七大要素
脉象,是由脉位、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幅、脉形七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由于这七个要素的变动,因而演变出纷纭繁杂的诸多脉象。若每种脉象,都能从七要素入手,加以分解,并弄清影响这些要素变化的原因、机理,则有助于对各种脉象的掌握、理解和融汇贯通,不致有如坠五里云雾之感。

一、脉位
脉位可分浮中沉三候。
脉何以浮?无非是气血搏击于外致脉浮。
气血何以搏击于外?常脉之浮,可因季节影响,阳气升发而脉浮。病脉之浮,可因邪气的推荡,使气血鼓搏于外而脉浮。如热盛所迫、或邪客于表而脉浮。若正气虚弱,气血外越,亦可因虚而浮。同为浮脉,一虚一实,以按之有力无力分之。
何以脉沉?常脉之沉,因于季节变化,阳气敛藏而脉沉。病脉之沉,一可因气血虚衰,无力鼓荡而脉沉;一可因气血为邪所缚,不能畅达鼓荡而脉沉。同为沉脉,一虚一实,以按之有力无力区别之。

二、脉体
脉体,有长短、阔窄之分。
脉长而阔者,健壮之人,气血旺盛,或因夏季阳气隆盛,脉可阔长。病脉之阔而长,可因邪气鼓荡气血,使气血激扬,搏击于脉乃阔而长。正虚者,气血浮动,脉亦可阔长。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体短而窄者,一因邪遏,气血不能畅达鼓击于脉,致脉体短窄。或因正气虚衰,无力鼓搏,亦可脉体短窄。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三、脉力
脉力分有力无力,当以沉候为准。无论浮取脉力如何,只要沉取无力即为虚,沉取有力即为实。
沉而无力者,阳气、阴血虚衰也,无力鼓击于脉,致脉按之无力。沉而有力者,因邪扰气血不宁,搏击血脉而脉力强。若亢极不柔者,乃胃气败也。

四、脉率
脉率有徐疾之别。疾者,儿童为吉。病脉之疾,可因邪迫,气血奔涌而脉疾;亦可因正气虚衰,气血惶张,奋力鼓搏以自救,致脉亦疾。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徐者,可因气血为邪气所缚,不得畅达而行徐;亦可因气血虚衰,无力畅达而行徐。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五、脉律
脉律有整齐与歇止之分。气血循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脉律当整。若有歇止,则或为邪阻,气血不畅而止;或为气血虚,无力相继乃见止。二者—虚—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六、脉幅
脉来去(即脉之起落)之振幅有大小之别。常脉振幅大者,气血盛。病脉之振幅大,或因邪迫,气血激扬而大;或因里虚不固,气血浮越而脉幅大。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幅小者,可因邪遏或正虚,致脉来去之幅度小。二者—虚一实,当以沉以有力无力分之。

七、脉形
气血调匀,脉当和缓。因时令之异,阴阳升降敛藏不同。脉有弦钩毛石之别,此皆常也。若因邪扰或正虚,气血循行失常,脉形可有弦、紧、滑、代之殊。弦紧皆血脉拘急之象,或因邪阻,或因正虚,经脉温煦濡养不及而拘急。滑乃气血动之盛也。或因气血旺,脉动盛而滑,如胎孕之脉;或邪扰,激荡气血,涌起波澜而脉滑;或正气虚衰,气血张惶而脉滑。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代者,因寒暑更迭而脉代者,此为常。若脏气衰,他脏之气代之,脉亦更代,动而中止不能还,因而复动。
脉之变化多端。无非是构成脉象的七要素之变动。七要素的变动,无非是气血的变动。气血之所以变动,无非邪扰和正虚两类。故气血为脉理之源,虚实为诊脉之大纲。倘能知此,则诸脉了然胸臆,不为变幻莫测之表象所惑。

附:阴阳脉法篇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最大的系统,最小的单位可以说是阴阳,那么阴阳也可以贯穿于脉中,今天我要讲的题目就是“阴阳脉法”。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少时学医 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著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另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但现已失传。
扁鹊脉法与《内经》相互渗透,又没有拘泥于内经,创新了很多脉法,“阴阳脉法”乃是其中重中之重, 但他的书籍未能一一流传下来,仅在王叔和整理并书写的《脉经》里能看到“扁鹊阴阳脉法”这一篇。
以下我从时间,虚实,部位的角度来分析“扁鹊阴阳脉法”。

一:时间的角度
《脉经》里“扁鹊阴阳脉法”开篇就说到:脉,平旦曰太阳,日中曰阳明,晡时曰少阳,黄昏曰少阴,夜半曰太阴,鸡鸣曰厥阴,是三阴三阳时也。
语译:脉不仅随四时阴阳而变化,也随着一日中的阴阳而变化,平旦寅时的脉象叫做太阳之脉,日中午时的脉象叫做阳明之脉,午后日晡的脉象叫做少阳之脉,黄昏戌时的脉象叫做少阴之脉,夜半子时的脉象叫做太阴之脉,鸡鸣丑时的脉象叫做厥阴之脉,以上是三阴三阳之脉所对应的时辰。
按语:晨起之后,平旦之脉曰太阳,其来浮于筋上,是阳气出于阴,走于外,卫其表之端,应据临床症状,稍佐以扶正调阳之药,使正愈正,邪渐微。
日中午时的阳明之脉,洪大以浮,其来滑而跳,大前细后,犹蝌蚪之状。人应天,太阳南起最高之时,万物最为兴奋,人亦不例外。阳气盛于人体内,起着免疫防护的作用。这时不应用药或者说不应该用大剂。
晡时的少阳之脉,乍大乍小,乍长乍短。阳气随着西下的夕阳渐入营阴。这是正渐微,邪渐盛的转折点,在用药时应用重剂,驱邪外出但又无扰乎阳。
黄昏的少阴、夜半的太阴、鸡鸣时的厥阴之脉是阴邪占据上风之时,正如上面所谈晡时之重剂,尽发药物之威。

二:虚实的角度
“扁鹊阴阳脉法篇”曰:附阳脉强,附阴脉弱。至即惊,实则。细而沉,不即泄,泄即烦,烦即渴,渴即腹满,满即扰,扰即肠,即脉代,乍至乍不至。大而沉即咳,咳即上气,上气甚则肩息,肩息甚则口舌血出,血出甚即鼻血出。
语译:阳偏盛则脉强有力,阴偏盛则脉弱无力。阴或阳极度偏盛,就会出现惊恐,而阴阳俱实则会发生抽风。如果脉象沉细,就不会发生抽风而出现泄泻,泄泻后就会出现心烦,心烦后就会出现口渴,口渴后就会出现腹部胀满,腹部胀满后就会出现躁扰不宁,之后会发生痢疾,患痢疾便会出现代脉,表现脉搏乎来乎不来。如果脉象沉大,就会发生咳嗽,咳则气逆上冲,之后会出现抬肩喘息,再则会口舌出血,再厉害则鼻部也会出血。
按语:首先说一下这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泄泻→心烦→口渴→腹满→噪扰→痢疾→代脉。显然这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太过绝对化,但我们可以从中参考疾病发生发展的趋势,思考它的内在变化,如齐教授在《思虑过度状态的辩证析要》中提到思虑过度可以导致疾病的始动原因,亦可为继发因素,导致心悸、失眠、咳嗽、头痛等一系列的疾病。这也可以指导我们对疾病的预防。

三:部位的角度
“扁鹊阴阳脉法篇”曰:变出寸口,阴阳表里,以互相乘。如风有道,阴脉乘阳也。寸口中,前后溢者,行风。寸口中,外实内不满者,三风、四温。寸口者,劳风。劳风者,大病亦发,快行汗出亦发。软风者,上下微微扶骨,是其诊也。表缓腹内急者,软风也。猥雷实夹者,飘风。从阴趋阳者,风邪。一来调,一来速,鬼邪也。阴缓阳急者,表有风来入脏也。阴急者,风已抱阳入腹。
语译:脉象的变化出现在寸口,反映了阴阳盛衰,表里出入的相互演变。如风病的脉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阴脉承袭于寸,关之阳部。寸口脉中,浮取有力而沉取无力的空虚的则患有风证,或患有温证。诊寸口脉可以诊断劳风病。劳风病,在大病之时可以发病,疾行汗出后亦可发病。软风病,按其寸尺部近骨,脉仅略微应指。肌肤和缓,腹内拘急,是软风的症状。脉势突然增强,如雷轰鸣般,两侧脉管壁充实有力的,是飘风病。脉由沉转向浮的,是风邪为病。脉来一时调和,一时疾速的,是鬼邪为病。脉来浮取急迫而沉取尚和缓的,是表有风邪入里,初犯内脏之征。若只是沉取急迫的,则为风邪已离开肌表侵入腹内的征象。
按语:此段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用阴阳来表示浮沉,部位。如“风有道,阴脉乘阳也”。后面的阳即是指寸,关之阳部。又如“从阴趋阳者,风邪。”说的就是脉由沉转向浮的,是风邪为病。第二:重视寸口诊脉。如“寸口中,前后溢者,行风。寸口中,外实内不满者,三风、四温。寸口者,劳风。劳风者,大病亦发,快行汗出亦发。”从寸口与胃气的关系来看,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而手太阴起于中焦。所以《素问·五藏别论》云:“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气口。一般切脉诊病时,把测定脉中有无“胃气”当作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又寸口为手太阴肺的动脉。《素问·经脉别论》指出:“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因此,全身气血的盛衰及运行状况都可以反映到寸口脉上来。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尤其脉诊是为巧中之妙,仅用寥寥千字难以叙其之神。以上我从时间,虚实及部位的角度来解释了“扁鹊阴阳脉法”,但这不是它的全部,里面还有更深更广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索。(金美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脉诊法===
《黄帝内经》白话文 (全文)【中篇】
脉要贯一
《伤寒论》中阴阳脉法辨析
切诊
微脉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