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一种农场叫别人家的农场,看看德国'百分百'生态农场是怎样运营的



德国生态农业的先驱


德国的有机农业世界有名。位于德国黑森州的艾策尔农场,作为德国“生态农业”理念最早的践行者,农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声名远扬,如今每年都要接待几十个各国代表团参观学习。


在2013年德国联邦大选中,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还将该农场选为德国新农业的典型,在联邦选举手册中进行了大篇幅的刊载,可算是德国的“明星”农场。



从规模上看,艾策尔农场共有土地250公顷,是德国较为常见的中型农场


据保罗介绍,在德国,500公顷土地以上为大农场,100-500公顷为中型农场,而100公顷以下为小型农场。


在艾策尔农场,大约170公顷土地用来种植农作物,70公顷为草地和森林。另外,农场还饲养了50头奶牛、50只鸡、2匹马以及上千头猪


家族4人撑起一个农场和三家超市


不过,艾策尔农场并非历来就有如此规模。在三四十年前,保罗夫妇名下还只有祖上传下的不到30公顷土地,其余200多公顷土地都是这些年来购买与租赁所得,土地租期很长,租金稳定,“会一直租下去”。


在德国,土地绝大部分为私有,一般可以自由流通和交易,但为防止土地集中到非农民手中或者农地细碎化以致农业滑坡,德国自20世纪初就立法对农地自由交易实行控制并延续至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又加强了土地租赁管理,规定农地租赁实行合同备案制度,租赁期限为12到18年,地租要符合国家规定,由农业部门定期检查,如今全德约55%的农地都用于租赁经营。另外,直至二战结束后,德国的农地都较分散细碎,不便于机械化作业;从1953年至今,德国实施了田亩重整计划。在国家支持下,农地所有者对土地进行互换、重新登记,并加以平整改造,使之连片成方,适合于机械化耕作。


除经营农地外,保罗还以自家土地为抵押,从银行贷款修建了一个生态养猪场。为扩大利润空间,艾策尔家在法兰克福邻近的几个城市开设了三家生态食品超市店中出售自家出产及代销的生态猪肉、牛奶、鸡蛋、粮食加工品等,随着“艾策尔”超市名气渐盛,保罗一家也开始尝试在网上销售实体店内的商品


尽管家大业大,但经营农场的其实只有保罗及其儿子、孙子祖孙三人。这三人分工明确,保罗在二战后曾经在农村做过学徒,对农作物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等农活非常在行,儿子和孙子分别在大学学习过机械工程、农业科学与企业管理,除帮忙农活外,还各自负责农场的机械、建筑、会计及管理等工作,已经是合格的农场“接班人”。而三家超市则主要由保罗的女儿打理,每家店雇佣了3到5名店员。


保罗说,自德国二战后经济重建开始,农业从业人员就不断减少,这一方面是因为生产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工商业的发展不断挤压农业的利润空间,农场只能不断增效减员才能保证盈利


整体实现生态循环


最令保罗感到骄傲的,当然是他经营了半生的“百分百纯生态农业”。


在生态农业方面,保罗算是自学成才,上世纪80年代,他接触到德国18世纪农业学家约翰·克里斯蒂安·舒巴尔特提出的作物轮作法并将其引入实践,不但有效保护土壤营养,同时还做到资源循环利用,保证了高产出和高盈利,几年后便受到广泛关注。


此后,随着生态农业(即所谓按“Bio”标准进行生产的农业)在德国和欧盟内发展起来,保罗又率先成为拥有Bio生产资格的农场主。


采访中,“我们农场的生产方式比欧盟的Bio标准还要严格”是保罗常挂在嘴上的话。要知道,在德国,获得“Bio”生产允可证本身就不容易。


按规定,农户应自行学习欧盟或德国对Bio农业生产的详细要求,在方方面面达到标准,然后向受德国联邦政府委托的农业监测公司提出申请,监测公司对农场进行考察审核,合格后即颁发“Bio”许可证。


此后,监测公司每年还会以事先通知和不通知两种方式派出独立检查专家来农场进行检查,如果有问题则立即提出整改方案,如果在提出两次整改要求后还不能达标,则被罚款并吊销“Bio”许可证。艾策尔说,德国此类农业监测公司有好几家,每年需要支付几千欧元的检测费。


盈利点一:猪


有点出乎意料的是,尽管农作物种植面积非常大,但艾策尔农场的经营重点却是养猪。


按保罗的话说,农作物的利润太低,养牛风险大,家禽出产不多,“还是养猪划算”。




艾策尔农场据称有德国最先进的生态养猪系统。


猪场位于一座小山丘上,保罗的儿子亲自设计了同样是“德国最先进的”猪舍


猪舍分为两大区域,一是隔离区,用来圈养刚购买回来的幼年猪仔,在确认健康后再将其送入第二区域、即正式的猪舍。


在这两个区域,猪舍都设计了互相隔开的进食区、卧室区、饮水区和排泄区。正式的猪舍高9米,并能保证每只猪有1至2平方米的活动面积,屋顶可开天窗通风照明。


另外,猪舍地上全部铺满厚厚的天然干麦秆。保罗说,麦秆的成本很高,但却可以吸收猪舍中粪便等携带的毒气,这是艾策尔农场饲养的猪味道较那些直接躺在水泥地上的猪味道好的原因。


猪舍的“生态”之处还在于与整个农场形成的生态循环圈。


据保罗介绍,每年农场都会用40公顷地种植豆类植物,为猪提供优质蛋白饲料


豆类植物有天然固氮功能,因此不需要任何人工肥料,是纯天然的猪饲料。


另外,猪的粪便也被保罗儿子设计的机械驱动的清理系统汇聚到一个1000立方米容量的粪池中,而这可以作为农场其他农作物的天然肥料。


不过,农场并不能够实现完全封闭的自给自足,每年也需要从外界购买大量的种子、大豆、麦秆、天然肥料等。而为达到“生态”标准,所购买的一切产品都必须具有“Bio”标识,且必须严格登记产品包装袋上的产品序列号、质检机构名称、出产地等信息,一旦有问题能够直接追根溯源。


盈利点二:生态超市


此外,生态超市也是保罗一家“开源”的主力。保罗透露,他们一家超市每年的利润就要比整个农场高出很多。以猪肉为例,艾策尔家的生猪出厂价大致为每公斤3-4欧元,但在其商店里,腌制并包装好的猪肉可卖到每公斤15-20欧元。


在哪儿当农民都不容易,财富要靠积累,生态农业前景广阔


谈及农场的各项收支,保罗心中有一本本毫不含糊的明账。


他感慨地对记者表示:“在哪儿当农民都不容易,财富要靠积累。”


据他介绍,经营生态农场的成本非常高,艾策尔农场每年毛收入约有100万欧元,其中90%的收入来自于生猪饲养,而农场总成本每年接近90万欧元,也就是说只剩下10万欧元的净利。


德国联邦政府为了鼓励生态农业生产,每年给生态农业用地每公顷500-600欧元的补贴,而普通农业用地每公顷只有300欧元。另外,德国农民在建设农庄时也可在银行获得利率优惠。但保罗认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还是太少,农户们每年还要掏出大笔支出为农场所含的各种经营风险购买保险。


和中国的农村家庭相似,保罗在几年前也和儿女们分了家,“农场给儿子,超市给女儿,他们每年给我分红”。尽管已经退休,保罗还是闲不住,每天在农场干活。他热爱土地,并且看好生态农业的前景。他认为这种耕种方式不会以损害土地和环境为代价,虽然成本高,但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并能够消费生态农产品


保罗的观点已经被数据证实:目前,全欧洲生态农业30%的市场在德国,全德生态农产品一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70亿欧元


尽管如此,德国生态农业的产出还是跟不上需求的增长,2010年至2012年,德国生态农业用地增长了7%,但销售额却增长了约17%,大量的生态农产品只能依靠进口。据统计,80%的生态水果以及50%的新鲜生态蔬菜都是进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崇明这家养猪场,让每头猪都住上“星级酒店”
德国艾策尔农场:百年农场成功转型生态农业,成为德国农场的典型
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道路的启示
小农的春天:精准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
各具特色的国外生态农业
德国发展家庭农场7条成功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