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峥嵘岁月(十一)我的高考之路

峥嵘岁月(十一)

(江苏师院政史系77级纪念毕业四十周年专辑)

我的高考之路

作  者:王 久 铎

图  片:同学相册

     
    站在2022,回首1977  至今恢复高考已走过44年,我们大学毕业亦有40载。作为“奔八”的我,亲历过高考的“中断”和“恢复”,与时代休戚与共,与两代伟人紧密相连。因此,我常用两句话来概括我青春年华中的两个关键转折点:一是毛主席挥手我下乡,实现了从中学生到农民的脱胎换骨的转变;二是邓小平招手我上学,实现了从农民到大学生的质的飞跃。我是江苏省如皋中学66届高中毕业生,两年“文革”后,於19688月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历经农村5年农民、5年民办教师的苦难和磨炼。

197710月,已是而立之年且结婚生子的我,迎来了恢复高考的特大喜讯,赋予我们“老三届”重新参加高考的权利。经过市级初考和省级统考两轮考试,我考上了江苏师院政史系,改变了我的命运,实现了我的梦想!忆当年高考之路,终生难忘。
 
瞒报年龄,蒙混过关 高考当年,我是插队之地,亦即我的第二故乡如皋县奚斜公社民办中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当时英语师资缺乏,因我有学生时代6年的英语基础,且从19764月起又参加了高师(扬州师院)英语函授,并於19771O月结业。所以,我的教学任务,就是在全公社几个完小的帽子班(即初一),担任英语巡回授课。适逢197710月底恢复高考开始报名,我欣喜万分,因英语函授刚拿到结业证书,正好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报考英语专业。而我所在民中季校长负责高考报名档案材料的审核和送审等,我迅即领、填好报名表,分别到生产队、大队会计处盖好公章。

可季校长一看我的出生年月栏:19472月,立即对我说,“你已过了生日,超过了3O周岁,按规定不能报考”。我听后犹如一瓢冷水从头浇到脚,悻悻然而返,心有不甘,彻夜难眠。第二天清晨,我抱着再试一试的心理,去找季校长,请求他给我一次人生圆梦的机遇。他看我言之凿凿、情之切切,顿生恻隐之心,眼看着我在报名表上将出生月份的2字前面加了个“1”,这样我就成了194712月出生,符合了报考的年龄要求。尽管1978年报考无此年龄严格限制,但我要感恩这位通情达理的老校长,否则我的大学梦又将会被耽搁一年。
 
挑灯夜读,苦战过关  自从报名参加高考后,我白天依然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到各教学班巡回英语教学。不管是第一轮南通市县组织的112829日的初试,还是全省组织的1223日到25日的统考,在报考前后总共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我仍然是一如既往地兢兢业业教学,勤勤恳恳工作。哪怕天寒地冻、刮风下雨,从不敢迟到,更不敢请假,生怕领导同事说我因报考而耽误工作。每晚回家后,我总是先备好第二天的教案,再复习要考的各门课程。所谓复习,也仅是翻阅那些七拼八凑借来的语、数、史地等教材,而当时的《新华日报》等报纸就是我的政治复习资料。
 
那时农村经常停电,偶尔也能享受一下在15瓦昏黄的电灯光下看书的快感。但陪伴着我复习的约六十个夜晚大多是煤油灯,借助于它那昏暗的亮光,延续着白天的忙碌,记录下身心的疲惫。有时油干灯灭,不得已点上救急之用的备用蜡烛,那摇曳跳动的火苗,同样也照亮了我攻坚克难的历程。
 


重填志愿,实现梦想    我原先填报的志愿是江苏师院英语系,先后通过了笔试和面试。不过,在英语面试时,我感到就有点不妙。当时面试老师首先发问:How   old   are  you?”答:“I   am   thirty.”又问“thirty?”又答“Yes.   我心里预感到大龄已成为录取该专业的障碍。果然,1978年春,我突然接到县招生办电话,说有要事,需我去招生办面谈。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心急火燎的骑上自行车赶去3O公里开外的县城。负责招生投档的同志说,我达到了英语专业投档分数线,但此专业不招大龄生,允许我更改专业,只可改填文科类。我听后松了一口气,心想只要能录取,管它学校与专业!於是,我在志愿表上写下江苏师院、扬州师院和南通师专,报有政史、中文、史地等专业,至于具体哪所院校对应填报的哪些专业,至今都淡忘了。此后,我意外的受到了江苏师院政史系(夲科)的录取通知书,给了我一个极大的惊喜。
 
当年我所在的奚斜公社,除我考上大学夲科之外,还有一位徐老师也考上了南通医学院临床专业(5年制夲科)。十分巧合的是,我们同为省重点如皋中学66届高中毕业生的同班同学,同插队于一个公社,同任教于奚斜民中,一时在全乡成为特大新闻,同时奚斜民中也名声大振。
 
197835日,是我到江苏师院报到的日子。临行前,我站在为寒风所破的知青茅屋前,思绪万千。在我上大学的四年内,辛勤劳作的妻子将要以挣工分谋生的方式,独立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甚而用鸡蛋去换取油盐酱醋等日常用品,更要抚养、教育好刚上幼儿园的儿子,我不禁潸然泪下。但“阳光总在风雨后”,为了摘掉“民办”教师的帽子,跳出“农门”,改变命运,实现已延迟十年之久的大学夙愿,我毅然背起用蛇皮袋装着的两条棉絮,手拎内装换洗衣服的旅行包,走向漫长而曲折的大学求学旅途。

 


【作者简介】王久铎,男,江苏如皋人,如皋中学66届高中毕业生。19688月下乡插队,19733月任民办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录取江苏师院政史系。毕业后任教如皋白蒲中学,19838月调至如皋市委党校,高级讲师,任教育科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青春:最忆高考那些事
江苏如皋水绘园
2016江苏高考各科答案在此,拿去估分!
江苏如皋东大街
如皋火了!即将飞速发展!全江苏都羡慕!
《新年献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