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青岁月故乡情
知青岁月故乡情

作    者:李 瑞 安
图    片:作者提供

一 
不会忘记
-——纪念下乡插队28周年
 
记得 哪几条河 
是我和大伙儿一块儿挖的;
记得 哪几块地
是大伙儿和我一道平的 ;
还记得 月光下的麦场上
脱粒机的轰鸣伴着人声的喧闹
是那样的紧张热烈;
还记得 水稻田 棉花行
我们挥舞着镰刀锄头的身影
是那样的年轻!
不会忘记
献出我们青春年华的峥嵘岁月;
不会忘记
锻炼和改造过我们的那块广袤的土地;
不会忘记
父老乡亲们所给予我们的深情厚意;
不会忘记
为建设新农村所许下的诺言!
 
(该文曾发表于《盐阜大众报》)


重温民联故乡情
——纪念下乡插队五十年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转眼间过去了五十年
记得那一天,
彩旗飞扬,锣鼓喧天
我们
胸佩红花,手捧《毛主席去安源》油画
满怀激情,一路高歌
走进了南洋公社的大门
青春的热血在沸腾,
理想的风帆驶向了新的征程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领袖的嘱托记在心
欣然来到了插队落户的知青点
——民联大队
往事历历,如在昨天
民联的村民待我们
如同亲人,无微不至,意切情深
民联的干部当我们还是学生,
循循善诱,亲切感人
生活上,日日关心,
细微周到,配有专人
生产上,
手把手的示范教导,无限热心
我们,很快便改变了自己的身份,
成为了合格的社员
累活重活抢着干,
我们是村里劳动力中的尖兵
平田整地,开河治水,
罱泥划渣,哪边缺人往哪站
挑粪挑花,脱粒打把,
插秧割麦,吃力的事儿争着来
我们,民联知青,
晒黑了皮肤炼红了心
磨出了老茧长出了劲
铁肩能担百十斤,
飞奔五里不费劲
原打算,扎根农村一辈子,
誓做新型一农民
哪曾想,国家建设需要人
我们这些老知青,
依依惜别回了城
因为有过
在民联锻炼的宝贵经历藏在身
分手后,各行各业显本领
啊! 民联
民联的亲人们
五十年的情怀记在心
今天,我们 当年的知青
又一次回到你身边
再唱友谊歌,重温故乡情
 



记住每年八月八
——纪念下乡插队53周年
 
时光小船能倒划,
重回那年八月八?
那么年轻,
那么潇洒。
重回民联村,
再当一次“知青”。
再插几回秧,
再种几回麦,
再割几回稻,
再挑几回把。
再脱几回水稻粒,
再翻几回打麦场。

再担几担粪,
再施几回农家肥。
再平几块地,
再整几亩田。
 
再捞一船水中草,
再罱一船河中泥,
再划几船渣,
赤身裸体沟里爬,
再锄几行棉花地,
再打一回农药水。
 
再上一回大河工,
三碗肉饭一会儿空。
春夏秋冬无假期,
披星戴月有活计,
干完这个干那个,
身强力壮大劳力。
…… ……
再登几回大舞台,
再唱几段样板戏;
再拉几回电影船,
再放几场《苦菜花》。
 
重温那回谈恋爱,
漫步花前月下,
青春无限美好,
举止潇潇洒洒。
 
再苦再累都不怕,
只要年轻就够啦!
时间小船能倒划,
还我青春好年华。
一年三百六十日,
记住每年八月八。

          
上河工

记得朝阳河工程我也去了,从头到尾一直都在,可以说一分工也没落,社员们几乎每人都因家里有事而回过家一两天,只有我没有家要回,也就没有歇上一歇的借口,因此我是全生产队出勤最多的几个人之一,不仅像邱丕民同学那样每天挖泥挑泥,还要在早上开工前把彩旗、语录牌插到工地两侧的河堆上,晚上还要负责把它们收拢起来拿回工棚,每天如此,其他过程几乎和丕民所描述的一模一样,丕民的如椽之笔真的太精彩了,把我们当年的河工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简直又一次身临其境,重上了一次河工!所不同的是我们队的工地上隔三差五的烧一顿肉饭,猪肉胡萝卜青菜剁碎了用棉青油一炒,和玉米碴子加少量的大米煮熟,啊!那个香啊!喉咙里咕咕的响,肚子辘辘格外的饿。每人一大钵,足有两三碗,吃的饱饱撑撑的。

朝阳河就是公社门口的那条河,东起与新洋搭界的新民河,西与现在的鸿基花园北侧建军路以南的穿过纺机厂厂区的这条河相连,全长二十多里,工期三十天左右。我因为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民工,反正不止一个“先进”称号,还出席了公社在镇礼堂举办的先进个人代表大会,我还上台发了言,清楚的记得讲到过“累得鼻子流出了血,还坚持不下火线,发扬'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等等话语。

那年头,生产力水平低下,什么都靠人工,可好的是共产党的威望极其的高,一声令下,千军万马按时到达,工具粮食生活用品一律自理,还得由队里记发工分,未见有谁想起要点补助什么的。

后来我也上过几条其他的河工,到了在镇星或镇谭大队的公社样板河工程时,我已是指挥部播音员了,撰稿播音全是我一个人,既要到工地一线采访,还要回广播站写稿,然后就是及时播出,特别突出的是表扬工地上随时出现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事迹,报道进度特别快的工段的实况,以鼓舞民工的劳动热情。有时为能更广泛地收集信息,特播一些征集稿件的内容,记得知青陆德宇同学很快就送来了一篇写得很精彩的表扬工地先进个人的故事类小品文,记得他的钢笔字写得很好,红色信签纸上誊写得整洁清晰,看起来叫人感觉很舒服,看得出他是一个做事十分严谨的人,后来我还特地向公社秘书李仁同志介绍了他。再后来,我还到过黄沙河,新洋港工程工地,那是去放电影慰问民工的,不过,看到那些个超大型的水利工程,心情特别的激动,那个场面啊真是太壮观了,人民的力量真是太伟大了!

今天,气候变化异常频繁,洪涝灾害频频发生,我们盐城地处地势低洼的里下河地区,却能年年确保平安无事,农业生产年年稳定增长,实在是得益于当年狠抓了水利工程建设!

啊,河工,可能今后再也不会出现千军万马上河工的动人场景了,只能听我们给你讲故事了。

 


(注:本文同时发在“上海情愫”公众号,部分文章有所重合)

作者简介】李瑞安,男,1963年9月由楼王小学考入盐城中学,1966年初中毕业,1968年8月8日插队到盐城县南洋公社民联大队,1979年9月回城。先后在公社电影队放过电影,社办厂当过工人,1979年12月进入盐城县物资系统工作,先后在木材厂、物资供销总公司任采购员、业务科长、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兼支部书记。2009年4月退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往事如烟:在徐洪河工地上
江都知青插队杂忆
鲁北往事:上河工
难忘挑河的记忆(闵长富)
杨立元 ‖ 小镇传奇之“长脖老等”
冉昆仑 || 出河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