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杨北梁:和梁思成齐名的建筑大师杨廷宝

青年时期杨廷宝

1982年12月23日,建筑学家杨廷宝去世

原载:《中国档案》2018年第10期

作者:李薇

南京,旧称金陵。1912年以来,南京城内独具特色的民国建筑,成为中国近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承载着民国记忆和古城文化的建筑里,凝聚着一位建筑大师的毕生心血,他就是杨廷宝。

出身名门,辗转求学

杨廷宝,字仁辉,1901年10月出生于河南南阳,家境殷实。父亲杨鹤汀曾担任南阳公学校长,思想开明进步,因参加辛亥革命遭清政府通缉。母亲米氏为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的后代,性格温婉,能书善画。杨廷宝由祖母抚养长大,幼年多病,性格执拗而内向。1907年,入家塾念书,熟读诗文典籍,练字临画,自此,便一生与绘画相伴。1912年6月,杨廷宝离开家乡,赴开封应考河南省的留美预科班。放榜时,杨廷宝的名字排在最后几行,本无希望考上的他,因学校突然增设出一个班而意外入学。命运从这里开始眷顾默不作声却始终不放弃努力的杨廷宝。他后来提及此事时,这样评价说:“运气是个古怪的事,有时在人生的激流里,会把你推上岸。”

“上岸”后的杨廷宝,在河南留美预科班接受了较为系统的中西方文化教育,他“钻坚研微”“勤诵读”“尤嗜丹青”。后因河南留美预科班经费拮据,要缩小规模,杨廷宝便在校长林伯襄的支持和鼓励下,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科班。

清华深造,结缘建筑

1915年,14岁的杨廷宝就读清华。当时的清华留美预科班可谓人才济济,中国后来诸多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如华罗庚、费孝通、梁思成等都曾就读于此。杨廷宝因外语成绩优异连跳三级,这便与先他入学的闻一多结识,并因为共同的绘画爱好而成为好友。其间,闻一多邀请杨廷宝为《清华周刊》和《清华学报》担任美术策划工作。当年,正值清华大礼堂的建造时期,礼堂由美国人亨利·基拉姆·墨菲设计,并由刚从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毕业的庄俊监造。杨廷宝便经常去庄俊工作的地方看他画图,同时也了解到一些基础的工程知识。他对于能够将应用科学和美术爱好完美结合起来的建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这样,杨廷宝下决心去美国学习建筑。

1921年,杨廷宝远渡重洋,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就读。在那里,他师从名扬建筑界的法国导师保尔·菲利浦·克瑞,完整系统地接受了学院派的艺术熏陶。1924年,他的设计作品荣获艾默生建筑设计大赛一等奖,同年又获市政艺术学会设计竞赛一等奖。杨廷宝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修完了四年的学分,在1924年2月被授予学士学位。美国当地的报纸《费城晚报》还为此刊发了一则消息,对中国学生获此殊荣表示感叹。随后,杨廷宝又用一年时间修读完建筑学硕士课程,顺利拿到学位。

杨廷宝的优秀有目共睹,作为克瑞班上唯一的中国学生,毕业后受邀进入闻名于美国建筑界的“克瑞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从绘图员到参与设计,再到独立完成设计作品,杨廷宝逐渐能够独当一面。然而,他始终心系祖国。1927年春天,正值事业上升期的杨廷宝,不顾克瑞的再三挽留,毅然回国。

南杨北梁,名振中华

回国后的杨廷宝,应基泰工程司创始人关颂声的邀请,赴天津基泰建筑事务所工作。很快,他接到了回国后的第一项设计任务——京奉铁路辽宁总站,这也是继北京前门站、山东济南站后,由我国建筑师自己设计建造的当时国内最大的火车站。杨廷宝的名字,随着他参与设计的建筑,逐渐声名鹊起。20世纪30年代后,基泰的业务转向上海、南京一带,总部也随之迁到民国首都南京,正值当时“谋固有国粹之亢进”,杨廷宝在南京建造了一系列优秀的民国建筑精品,如“中央医院”(1931年)、“中央体育场”(1931年)、谭延闿墓(1931年)、紫金山天文台(1931年)、中山陵音乐台(1932年)、大华大戏院(1935年)、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1936年),等等。毫不夸张地说,民国时期的半座南京城都是他打造的。

这其中,包括笔者所在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原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1934年,因党史会“原有保存史料之档案库系旧式建筑,不惟地址过狭,难于容纳,且设备较简,保管尤感困难。凡此锦裹檀薰之珍,悉属名山传世之宝,妥善保藏,势不容缓”。国民党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邵元冲、王正廷等人设立史料陈列馆的提案,并推定林森、蒋介石、汪精卫、张继、戴季陶、叶楚伧、孙科、邵元冲等9人为建筑委员会委员,林森为主任委员,负责陈列馆的筹建工作。根据国民党党史会草拟的建筑计划,建筑委员会广泛征集建筑图样,几经审查,最终决定采用杨廷宝的设计图样。1935年3月29日,史料陈列馆建筑工程举行奠基仪式,至1936年7月,主体工程完工。时至今日,这座倾注着杨廷宝心血的民国建筑仍保存完好,并供办公、参观之用。

1927-1937年,可谓杨廷宝建筑设计的黄金十年,他先后在沈阳、北京、南京等地参与设计和修缮的工程近50项。这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建筑界的泰斗地位,与梁思成并称“南杨北梁”,与刘敦桢、童寯、梁思成并称“中国建筑四杰”。

桃李天下,魂安金陵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国民党政府内迁入川,基泰总部随即迁往重庆。1939年春,杨廷宝前往重庆。他一方面担任基泰工程司总工职务,重启建筑设计工作,先后设计了刘湘墓园(1940年)、重庆美丰银行(1940年)、林森墓园(1943年)和青年会电影院(1944年)等建筑;另一方面受聘于“中央大学”建筑系,自此,杨廷宝与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抗战胜利后,杨廷宝于1946年偕家眷由重庆搬回南京,由此进入他设计生涯的第二个阶段,在南京设计建造了20余项工程。同时,继续承担“中央大学”建筑系的教学任务。1949年,国民党撤退台湾,杨廷宝谢绝基泰关颂声的赴台邀约,执意留在南京。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建筑系更名为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杨廷宝担任系主任。他很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注重艺术修养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动手画图。他说:“一个理想的建筑师应该是一个熟悉建筑历史、富于想象力、善于分析事物、掌握绘图技巧、了解工程技术、具有广泛常识的综合协调者,既是一位应用科学家,又是一位应用美术家。”

新中国成立后,杨廷宝先后参与指导或主持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1950年)、北京和平宾馆(1951年)、王府井百货大楼(1952年)、南京大学和南京工学院校区规划与建设(1954-1957年)、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1958年)、徐州淮海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1959年)、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1964年)、南京民航候机楼(1972年)、※※※纪念堂和北京图书馆(1975-1976年)、南京雨花台红领巾广场(1980年)、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1982年)等建筑工程,在建筑领域成绩斐然。自1953年起,杨廷宝先后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1957年和1961年,两次当选为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中国人参与国际建协的组织和领导,这在中国建筑史上当属首例,也代表了国际建筑界对杨廷宝丰厚学识和建筑设计水平的高度认可。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1982年,任江苏省副省长之职。

1982年12月23日,杨廷宝因病逝世于南京,终年82岁。杨廷宝一生始终以建筑为业,余力亦皆倾注于此,执教四十余载,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建筑界栋梁之材,如吴良镛、齐康、钟训正、戴复东等院士,实可谓“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杨廷宝曾坦言:“为了更好地合作,每件作品都作了修改,没有一件自己完全满意的作品。”但这都没有阻挡杨廷宝终其一生创作出一座座赏心悦目的建筑精品。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挚友童寯在悼念他的文章里称赞道,他是一位戴着“脚链”仍能跳舞的建筑师。杨廷宝的墓地,就在离他指导设计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不远的望江矶。一代建筑大师的英魂,安息雨花。

感谢垂注“解百衲

解百衲
----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感谢施主资助柴米
一两枚铜子儿即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终于同框了!中国建筑四杰后人相聚东大
“南杨北梁”:情同手足,肝胆相照
这位与梁思成齐名的建筑大师,设计出了半个南京的民国建筑
1950年,儿子差两分无缘清华,林徽因复查考卷,卷上11字让她呆住
1950年林徽因因儿子两分之差落榜清华,调取试卷,此事是真是假?
林徽因: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这样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