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冬至的三个故事,第一个与瘟疫有关,后两个很多人喜欢吃。

2022年12月22日05:48:01,冬至节气。

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方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所谓物极必反,冬至日"日行南至,往北复返",此后白日一天长过一天,至春分而昼夜均分,夏至而白昼极长,黑夜极短。因此冬至自古被认为是一个吉日,《汉书》说: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冬至是古人最早确定的节气,对应《易》复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冬至意味着阳春越来越近,古代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并能通过冬至的进入节奏来预测未来,比如民谚:

“冬至月头,卖被置牛;冬至月中,单衣过冬;冬至月尾,天寒地坼冬死鬼。”

宋代释普济在《偈颂六十五首》也讲:击鼓升堂,不谈世法。冬至月头,卖被买牛。冬至月尾,卖牛买被。

关于冬至的传说主要有三个:

冬至传说之一·吃赤豆粥

腊八粥没出现之前,冬至有喝“赤豆糯米粥”的习俗。

这一习俗与古人的冬至“傩戏”、“辟邪”、“祛瘟疫”等习俗有关。《荆楚岁时记》记载,传说水神共工氏有不才子,经常作恶多端,为祸百姓,死于冬至,变成了疫鬼,“为人厉,畏赤豆,故作赤豆粥以禳之”。因为传说疫鬼最怕赤豆,所以老百姓会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或赤豆糯米周,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这一习俗很可能影响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

冬至传说之二·吃“娇耳”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不如饺子”。

冬至吃饺子流行于北方多个地区,传说与医圣张仲景发明的“驱寒矫耳汤”有关。

东汉末年,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氏,适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冬至前后,他看见很多百姓因为严寒得了冻疮病,甚至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根据中医辩证方法,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结果很多百姓的冻疮被治好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医圣”的功德,就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沿袭至今。

冬至传说之三·吃“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边境经常受到匈奴骚扰,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单于,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就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祈求战乱尽快平息,百姓早日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就有了冬至家家户户吃馄饨的习俗。

关于冬至的民俗,你还知道哪些?欢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至》的传说
【美文共享】又是一年冬至时
我的冬至记忆
冬至节流传至今三个传说
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晚上为什么不能出去 冬至期间的宜忌讲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