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4节气与中国古人智慧

这是一堂国学的第 ·607· 篇原创文章

2019年的第32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4节气歌》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4节气是农历的阳历部分(表示太阳”视运动“节点),按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将一年划分为24段(每15弧度为一个节气)。

所谓太阳视运动(The sun looks at motion),即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是自西向东使得地球上的人总是觉得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普遍 存在一种按时活动的现象。

中国古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易经》把“天地人”列为三才,重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这一思想体系也深深的融入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

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 ,也就是说人处于天 地之间,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和自然界具有息息相通的关系。

我们是地球人,生活在太阳系,太阳东升西落,很有规律可循,尤其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更能感受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古人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发觉与太阳的运行规律有关,“万物生长靠太阳”,尤其是在农耕时代,靠天吃饭,更需要即时掌握太阳的运行规律对地球人和农作物的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于是就逐步产生了“节气”的概念。

“节”节点,与时间概念有关,“气”是气候,与天气状况有关。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也是汉字“占卜”和“卦”的由来)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尚书·尧典》最早记录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气,《吕氏春秋》记载了“八节”,至迟在汉武帝年代的《周髀算经》中,二十四节气名称和顺序就和今天一样了。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天文训》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群经之首的《易经》,之所以被后人视为“天书”,这与古人对”天文“,尤其是太阳、月亮的周期运动观察是有关的。

古人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叫太极,太极生两仪,这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仪生四象,这就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等春夏秋冬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震、离、兑、乾、巽、坎、艮、坤八卦,就是一年的四立和两分两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易经的八卦、24节气和64卦,就是这么划分出来的。

公元前104年,在司马迁的建议下,汉武帝让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从这首歌我们更能体会古人的智慧,把全年12个月与节气融合,来指导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

古代医典《灵枢》中写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天人合一,顺应四时,二十四节气以及对应节气应该的吃穿住行都是学问。

因为有了节气,人们就可以提前规划各个月份的具体工作,不仅可以直到农事,也可以指导生活、养生、学习……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就对春夏秋冬四季、12月、24节气的养生做了详细的论述,如: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礼记·王制》说:“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因为礼乐以实践为要,春秋两季,不冷不热,便于室外演习,故习以礼乐。而诗书以歌吟为本,冬夏两时,或寒或暑,宜于室内诵读。

直到现在,我们依然能够感受的节气对我们日常带来的便利性,比如节庆以及商场的促销节点,旅游、换装、饮食、养生保健等等。

如今,24节气的智慧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生活,甚至“人人日用而不自知”,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传播和发扬24节气文化,善于使用和践行24节气里蕴含的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节气中,何为节,何为气?
[转载]风水择日的基础------行气篇
二十四节气怎么喝茶?春夏秋冬,一个节气一款茶
转载:读懂二十四节气,知晓古人问天的智慧
2018国考行测常识备考之二十四节气
闲谈风水(卌五)太阳行度,风水基础之罗盘(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