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危急。

会议时间: 1934年12月12日。

地点: 湖南省绥宁县芙蓉乡芙蓉苗寨古庙木林庵。

事件: 转兵会议,简称 "芙蓉会议 "。

参会人员: 周恩来、博古、王稼祥、张闻天、朱德、毛泽东、李德等。

会议要点: 按毛泽东建议,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省进军。

会议成就: 红军实施西进,是拒绝李德、博古的错误指挥,变更中央军事指挥权。芙蓉会议上,毛泽东力挽危局,得到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等人赞同和支持,是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第一次得到中央领导人尊重,并对中央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之所以,没有芙蓉会议,也不会有黎平会议,更没有遵义会议。此次会议不仅避免了红军北上湘西遭受毁灭命运,为党和红军的长征开辟了一条新的生路,更重要的是,毛泽东正确路线逐步为多数领导人共识,实为黎平会议形成决议和遵义会议转折打下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佐证:

      1. 长征上时任军委宣传部长陆定一在长征大事记上记录有: “十二日,晴,军委二纵队到芙蓉附近,野战司令部到芙蓉。”

      2. 掌握中央军委电台、负责军委与军团纵队的通讯联络,随一纵队行军的长征时任中央军委三局政委伍云甫,他的长征日记也是如此记录: “十二月十二日,晴,大队 伍六出发,余守候一分队发 “5363”、“5413”、“5458” 等电台报,下午到达芙蓉 宿营。”

       3. "万万火急"电文:

      4. 长征时任国家政治保卫团政委,随二纵队行军的张南生,长征日记:“十二月十二日 到金殿”(金殿在芙蓉的西边,两地相距约两华里)。

      5. 时任红军中央军委三局政委的伍云甫,他在[长征日记]里12月13日这样记载:12月13日、晴,自芙蓉出发,经芦[炉]溪到播阳所......

行政地域变更:

      时间: 1951年11月20日变更地点: 绥宁县芙蓉乡(后为: 蓉江乡*)芙蓉苗寨等地域划入通道县。

      行政命令: 1954年5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撤销通道县,成立通道侗族自治县。影响: 芙蓉苗寨等地民族随之改成侗寨侗族。

      县城搬迁: 1958年10月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由原址县溪迁往双江。

      1959年,刘伯承元帅在八一杂志发表《回顾长征》的文章中首次讲了红军12月占领湖南通道城后,立即改向贵州,而没讲会议,但是提到当时毛主席的提议,得到大多数同志的赞同。

“通道转兵会议”产生:

      后来,通过专家反复研究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当时必然有个会议讨论研究,这样 就提出了“通道会议”,又称: “通道转兵会议”。

      1971年通道侗族自治县党委政府向区委. 省委询问未知。再由省委上报问询中央军事委员会,1972年中央军事委员会工作人员转告邓颖超同志去问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回答: 当时是开过通道会议和黎平会议。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版图上,就标明了芙蓉在通道县的区划图内,在人们形成的概念中,自然认为芙蓉就是通道了。对于转兵会址芙蓉,同样也成了通道芙蓉转兵会议,简称 "通道会议",或因地名而称 芙蓉会议,全名叫 "通道芙蓉转兵会议"。

深入芙蓉调查与结果:

      1978年红军长征过通道调查办公室 (简称 "县长调办") 按长征日记记录深入芙蓉实地调查,证明芙蓉当年确实驻过有电台的通讯部队,在这里,留有大量署名“红政”的宣传标语,解放后还保留有三条。通道县委与怀化区委党史人员到芙蓉进行多次调查、走访,通过还在世的开国元勋、老红军、专家认证,通道会议是在芙蓉召开的。 至于通道会议在芙蓉的具体位置, 调查组认为是芙蓉的木林庵。木林庵是座落在半山腰的一个独立庵堂, 前面有一条小溪, 站在这里, 整个芙蓉尽收眼底。这些特征, 完全与一些老同志的回忆相吻合,最终确认芙蓉木林庵是通道转兵会址。

权威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与媒介宣传:

      1981年7月份出版的《湖南人民革命史》中第十二章红军长征在湖南,第三节红一方面军长征在湖南430页指出: ......在这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和军委主要领导人于12月12日在芙蓉木林庵召开紧急会议(即通道会议),讨论红军前进的战略方针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博古、朱德、周恩来、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和军事领导成员以及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

      1982年12月26日《解放军报》第三版发表 "中共中央和军委主要领导人于12月12日在芙蓉木林庵召开紧急会议.........史称 "通道转兵会议"。

      1986年通道侗族自治县党委和政府曾经以实事求是地公开承认芙蓉木林庵是通道转兵会址,并出版《红军长征过通道》地方党史书向通道县各族人民公布过。

      1987年中共湖南怀化地委党史办公室编纂的《红军长征在怀化》书中陈述:“......在这万分危急的紧要关头,党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于十二月十二日在芙蓉木林庵召开了紧急的通道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博古、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以及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

      1993年11月18日《湖南日报》"湘江副刊" 第6版发表题目为 "毛泽东在芙蓉侗寨的日子" 的相关文章,中共中央和军委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博古、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以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于12月12日在芙蓉木林庵召开紧急会议。

      1996年张宜步将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为芙蓉木林庵会议写下一首"通道转兵" 诗: 艰难气氛'飞行会’,'木林庵’会址万山中。通过弃北为西进,拔正航向毛泽东。他也是开国元勋中唯一为芙蓉转兵会议题诗的将军。

      2006年09月09日07:49 潇湘晨报《毛泽东通道会议力促长征大转兵》1934年12月12日,中央一、二纵队进至通道县的 芙蓉一带。当天傍晚,中共中央负责人和军事指挥者在通道芙蓉木林庵召开了通道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随中央纵队执行指挥责任的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兼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副主席王稼祥(兼红军总政委)、在中央负总责的中央书记博古、中央书记张闻天(兼中宣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等。

       2009年10月,绥宁县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绥宁党史第一卷1921一1950》书中明确指出1934年12月12日,周恩来、博古、王稼祥、张闻天、朱德、毛泽东、李德等在芙蓉一座古庙(今属通道县)召开会议,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省进军,史称“转兵会议”。

*注释:

蓉江乡:芙蓉古称"芙蓉里",一直延续到1933年改为“芙蓉乡",后来与双江合并,再次改为“蓉江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道转兵会议会址芙蓉木林庵属于历史事实
​吴老四次痛失问 “通道会议会址” 的机会,非比寻常
3道封锁线损兵2万余,湘江防线损兵过半,红军通道转兵绝处逢生
陈云在长征时期的历史贡献
世界史诗长征(七)
红军长征的湖南故事,足迹遍及9个市州46个县(市)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