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本|维生素片不是药,怎么吃才对?

图片来源:pixabay



划重点

  • 严格来讲,只有确诊有维生素缺乏疾病的人群才需补充维生素。

  • 维生素不是“药”,更不是“万能药”,只能补充一部分人体必需的物质,不能预防或者治疗疾病,也不能替代均衡饮食如水果、蔬菜以及药物等。

  • 很多人对于某些夸大事实的宣传不置可否,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认为吃了维生素总比不吃好,殊不知维生素摄入过量也是有害的。



撰文:王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药理学博士)


维生素绝对是人们相当熟悉的名词了,但仔细说起来,又似乎没几个人能讲清楚。市面上与维生素相关的膳食补充剂可谓琳琅满目。但是,补充维生素是否对每个人都有好处?维生素补充过量又有什么危害呢?


维生素究竟有什么作用?


维生素是英文vitamin的音译,这个词由vitamine转化而来,原意为“不可缺少(vital)的胺类物质(amine)”,因为早期发现的维生素主要是胺类物质。现在,维生素指机体不能够自身合成足够量的有机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所以,哪种物质是维生素,取决于不同的物种及生活环境。比如维生素C(抗坏血酸)只是人类的维生素,但对大部分动物都不是必需的。


维生素一般不包括必需矿物质、必需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而这些物质需要的摄入量一般比维生素高。现在公认的维生素有13类(维生素A、C、D、E、K、B1B2、B3、B5、B6B7B9B12),每类都包含几种结构不同、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


维生素的功能很多,比如抗氧化(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作为催化剂参与代谢反应(也称辅酶,包括维生素B),调节矿物质代谢(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等。


维生素一般从食物中获取,如水果、蔬菜、肉类、干果等;水溶性的维生素(维生素B、C等)一般从植物食物中获取,脂溶性的维生素(维生素A、D、E一般从动物食物中获取)。维生素C、E由于具有抗氧化能力,所以可以和氧气反应,在高温下容易失火,所以最好摄入新鲜的水果蔬菜来保证维生素的活性,烹饪食材时尽量不要高温煎炸。

 

什么人需要补充维生素?


严重的维生素缺乏会导致各种疾病,如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夜盲症,维生素B1缺乏会导致脚气病,维生素B3缺乏导致糙皮病,维生素C缺乏导致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导致佝偻病等。这些疾病过去常发于贫穷国家中的营养不良人群,现在已经比较少见。


维生素缺乏症需要到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因为某些症状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需要按照严格的诊断流程进行判断,不应凭经验和感觉分辨。比如,有了神经炎,是否就是维生素缺乏?确实,维生素B1缺乏会导致神经炎,但是很多其他因素,如重金属中毒、感染及过敏等,也可能导致神经炎,所以,一定要由医生进行全面检查才能够确定病因。


一般来说,只要能够保持饮食均衡、不偏食(比如严格食素、减肥或者新鲜水果蔬菜吃得很少等),人是不会缺乏维生素的,因为其需要量很少,比如作为催化剂的维生素,其本身并不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所以严格来讲,只有确诊有维生素缺乏疾病的人群才需补充维生素。其他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及饮食不规律者可考虑适当补充。一些小毛病,如维生素B2缺乏导致的口腔溃疡,一般多摄入水果蔬菜,多休息就能够缓解,额外补充维生素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而补充维生素是否能够预防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现在的科学界普遍认为,现有临床试验的证据并不能表明,补充维生素有预防这些慢性疾病的效果[1]


图片来源:pixabay


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不是“药”,更不是“万能药”,只能补充一部分人体必需的物质,不能预防或者治疗疾病,也不能替代均衡饮食如水果、蔬菜以及药物等。维生素及其他营养保健品和膳食添加剂在上市前,并不需要像药品一样在临床上证明其对某种疾病有预防或者治疗作用,所以,在宣传时保健品时,商家不可以声称其能够“预防”或者“治疗”某种疾病,否则就是虚假宣传,关于这一点,在国际上已有共识[2]。如果每日吃维生素片就感觉自己是“养生达人”,却忽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喝酒,多运动,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按时作息等),无异于舍本逐末。

 

维生素过量的危害有哪些?


很多人对于某些夸大事实的宣传不置可否,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认为吃了维生素总比不吃好,殊不知维生素摄入过量也是有害的。


古话说“过犹不及”,任何物质,包括保健品、补品、药物等,摄入都需要考虑“剂量”因素,并没有绝对对健康“好”的东西。“量”的区别会导致“质”的变化,“天使”和“魔鬼”有时只差分毫。尽管“非黑即白”地理解这个世界看似比较容易,但真实情况总是更为复杂。


对摄入量控制最为严格的是药物,药物说明书上都会写明服用剂量为每日几次、每次几片,这是因为药物的代谢(包括其吸收、转化和排出的速度)、其有效血液浓度及有副作用的浓度,都是经过前期在实验动物以及临床实验中测定好的(这是药物研究中药物动力学的部分,是药品上市之前的必经之路)。为了让药物在血液中达到必须的能够治病的浓度,又不超过其副作用的浓度(两个浓度之间是药物的“治疗浓度范围”),必须严格限定摄入剂量。比如胰岛素,可用于糖尿病人降血糖,但是胰岛素浓度过高,会把血糖降得太低,人就会有低血糖的症状,如头晕等。药物一般的“治疗浓度范围”较小,所以服药要严格参考说明书、遵照医嘱。


相比之下,补品、保健品或者膳食补充剂的规定并没有药品严格,一般按照“食品”的要求进行管理,上市之前并不需要像药品一样经过严格的安全性实验,但是生产厂家仍须在说明书中详细说明每日使用量。不同年龄的人使用量也不同。人们在服用时仍须按照说明服用,毕竟,维生素过量也是有严重危害的。例如,维生素A过量会导致呕吐、头晕、腹泻等,孕妇摄入大剂量维生素A会对胎儿的发育有不良影响[3],维生素B1过量会导致困倦和肌肉无力[4],维生素B3过量会导致肝脏损伤[5],维生素B6过量会导致神经损伤和行走困难[6],维生素C过量可加重肾结石症状[7],维生素D过量可导致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引发高血压[8]。要注意,某些维生素会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比如维生素K会降低抗凝药物华法林的抗凝血功能,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9]。一般降低剂量或者停药中毒症状就能得到缓解。并且,如果说明书上写每日1片,就不能一次吃超过1片。如果一次吃3片,剩下两天不吃,这样一次3片会使得血液中维生素的浓度过高,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有报道显示,仅在2008年,美国的维生素中毒病例就有近7万起,大部分是6岁以下儿童[10]。一般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C)代谢较快,不容易引发毒性;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容易在体内残留,导致中毒。


总之,在选择保健品或者膳食补充剂时,一定要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仔细阅读说明并按照说明使用。如果你怀疑自己缺乏维生素,或在同时服用几种药品,购买维生素之前最好先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


关于补充维生素,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欢迎大家向小赛提问。


参考文献:

1. Fortmann, SP; Burda, BU; Senger, CA; Lin, JS; Whitlock, EP(2013). Vitamin and Mineral Supplements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ancer: An Updated Systematic Evidence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9 (12):824–34.

2.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https://ods.od.nih.gov/Health_Information/ODS_Frequently_Asked_Questions.aspx#Need

3.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VitaminA-HealthProfessional/

4. 'Thiamin, vitamin B1:Medline Plus Supplements'.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https://medlineplus.gov/druginfo/natural/965.html

5. Hardman, J.G.; et al., eds.(2001). Goodman and Gilman's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0th ed.).p. 992.

6. Foca, F. J. (1985).'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 secondary to excessive pyridoxineingestion'. Arch. Phys. Med. Rehabil. 66 (9): 634–636.

7. Verrax J, Calderon PB(2008). 'The controversial place of vitamin C in cancer treatment'.Biochem. Pharmacol. 76 (12): 1644–52.

8. Dionne JM, Abitbol CL,Flynn JT (2012). 'Hypertension in infancy: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outcome'. Pediatric Nephrology. 27 (1): 17–32.

9. Rohde LE; de Assis MC;Rabelo ER (2007). 'Dietary vitamin K intake and anticoagul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 10 (1): 1–5.

10. Bronstein, AC; et al.(2009). '2008 Annual Report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oison Control Centers' National Poison Data System (NPDS): 26th Annual Report' (PDF).Clinical Toxicology. 47 (10): 911–1084. 


赛先生2017科普创作协同行动

第三轮选题征集

(投票截止时间为3月12日14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吃维生素必须知道的八件事
是谁“偷”走了你的维生素?
我国女性贫血居全球第二!血液科专家:贫血不等于缺血
高血压人,如果这项指标升高,发生脑中风危险增加30倍!速看!
维生素不能滥补!需补充维生素的,是这些人群
维他命D的12种功效及副作用(第1种最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