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坚固的爱情,是懂一个人的心

10天听完一部名人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经典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武则天》第4天 来自十点人物志 15:20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 韩枫 朗读


领读 | 不雨亦潇潇



亲爱的朋友们,晚上好。今天,我们继续阅读《蒙曼说唐:武则天》。

 

昨天,我们读到武则天在显庆年间努力扮演着相夫教子、母仪天下的良好形象。她和唐高宗相互扶助,恩爱有加,度过了夫妻生活中最甜蜜的一段日子。

 

但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随着武则天权力的不断膨胀,高宗逐渐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在一点一点地流失。

 

权力,是任何帝王都不能放弃的。谁若是欲图染指权力,那他就会成为皇帝的敌人。哪怕是至亲之人,也不例外。

 

于是,在唐高宗和武则天之间,出现了一条很大的裂痕。两人的立场已由原来共同的事业,渐渐演变为帝后两个阵营的政治博弈。

 

那么,这场夫妻之间的明争暗斗又有着怎样的经过和结局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帝后矛盾

世间最牢不可破的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一旦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就必然会引发一定程度上的内斗。即使亲如父子兄弟,也不例外,更何况是夫妻呢。

唐高宗的体柔多病,给了武则天独立处理朝政的机会。而当武则天正干得起劲的时候,又是唐高宗亲手阻断了她的发展。

唐高宗因为养病而退居二线,前朝内廷的大事,自然落在了武则天一人头上。这对于别的女子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没有哪个深宫女子能够轻松地肩负起这座“关乎天下苍生”的大山,武则天却是个特例。


▲ 武则天

 

她不仅毫无疲惫之感,反而渐渐沉浸在权力与责任带来的兴奋之中。她在后宫广布眼线,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高宗的一举一动。而在前朝,她更加重用曾经拥武派的核心成员,甚至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

 

对于勤勉自律的人,也许放任会使其更加自由地发挥出才能;但对于一些不知约束的人,放任便是一剂毒药,随时都可能要了他们的命。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李义府无疑就是这个“伯仁”。

武则天登上后位,李义府成了当之无愧的大功臣,于是,他也走上了许多功臣都曾经走过的不归路——恃宠而骄、居功自傲!

在当了宰相之后,李义府接连做了很多目无法纪的荒唐事,但令他感到高兴的是:即使自己再怎么荒唐,也没有人敢来管束自己,更别提什么治罪问责了。

经过几番试探,李义府仗着自己又拥立之功,且认定皇帝和皇后对自己会百般维护。无论捅了多大的娄子,都有皇帝和皇后罩着,那他还怕什么呢?

然而,李义府光顾着作奸犯科,却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时刻掌控风向。当年,皇帝纵容他。皇帝和皇后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不分彼此,他们有共同的敌人——关陇贵族集团。

 

而这样的关系,从显庆五年,武则天协理朝政后就出现了变化,皇帝和皇后已从亲密的战友,逐步变成了针尖对麦芒的对手。



昔日的一个阵营,如今却成了两班人马。

在这种微妙变化中,对武则天一直忠心耿耿的李义府自然被高宗划入了皇后一党。皇帝非但不再罩着他,还对其发动了致命一击。

自身劣迹斑斑,加之官怒民怨,不可一世的李义府终因没看清形势,而成了帝后博弈的牺牲品。

李义府的倒台,对初涉政坛的武则天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而许敬宗的告老还乡,更使得武则天的处境雪上加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李义府和许敬宗这两颗重要棋子出局后,唐高宗决定一不做、二不休,他要痛下狠手,废掉武则天!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武则天“及得志,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由于武则天专横跋扈,使得唐高宗变成了一个“妻管严”。想当年隋文帝杨坚就是因为独孤皇后管得太严,差点儿自杀了。唐高宗可没有自杀的勇气,但是他有废后的勇气。

既然要废后,那自然得找人商量,于是他找来了自己信任的宰相上官仪,请他出谋划策。面对皇帝的询问,上官仪出语惊人,他甚至比当年的褚遂良还要刚猛。

只见上官仪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义正言辞地说道:“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



▲ 上官仪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上官仪的确是文人中的行家,具有着知识分子固有的傲骨与刚直,但他绝不是一个深谙政治权术的行家。


这种话至少应该在深思熟虑、计划周详之后,再慢慢说出,怎能够在任何准备都没有的情况下轻易表明呢?


唐高宗似乎被上官仪的浩然之气所感染了,一向软弱无主见的他,当即拍板,决定让上官仪立刻草拟废后诏书。

 

世间没有密不透风的墙,这边诏书尚未拟好,那边武则天已经风风火火地赶来了。面对气势汹汹、犹如从天而降的皇后,刚刚还豪气干云的高宗,瞬间被打回了原型。可惜的是,正在一旁拟诏的上官仪还不知道,就是这一刹那间的变化,已把上官氏一族送进了地狱之中。

 

在武则天软硬兼施的攻势下,多年来依赖惯了妻子的唐高宗服软了。为了推卸责任、安抚爱妻,他说了这样一句混账话:“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整个上官氏一族断送了。上官仪被斩首,家中女眷则被没入后宫成为奴婢,即使是一个呱呱而泣的小女婴也未能幸免。

 

垂帘听政

唐高宗废后的计划被武则天彻底地粉碎了,但此时的他,心里并没有感到失望和气愤,反而充满了悔恨和不安。他深觉自己对不起这位“贤良淑德”的妻子,他想要做些什么来向老婆大人赔罪。

 

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也必然是一个优秀的心理专家,因为只有摸清楚了人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控制他。

武则天就是此道高手。她正是利用唐高宗此时弥补过失的愧疚心理,提出了“二圣临朝”的建议。从此,大唐王朝的朝堂上就出现了下面的一幕:

“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zhì)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 二圣临朝


垂帘听政在中国古代并不罕见,但是一位年富力强的皇帝竟然允许皇后垂帘听政,这就颇为少见了。

但就是这样一种少见的情况,在当时却未引起什么轩然大波,老百姓甚至是部分官员都觉得理所当然。

因为在武则天的辅佐下,大唐帝国愈发国泰民安、富足安乐。“是时频岁丰稔,米斗至五钱,豆麦不列于市。议者以为古来帝王封禅,未有若斯之盛者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咸亨元年(670年),天下大旱,关中饥馑,百姓们流离逐食,官员们人心惶惶。

按照中国古代历来的天人感应思想,国家发生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就意味着统治者失德,皇帝往往会通过减膳、撤乐来表示自责。

现在天下大旱,执政者的形象当然会受到影响,而最受影响的则是武则天。一时之间,“皇后专权,上天降灾”的流言迅速蔓延至各地,引得举国上下议论纷纷。


▲ 武则天和唐高宗


其中喊得最起劲的则是那些残存下来的旧贵族势力,他们虽然再也无力与武则天一争长短,但背后搞搞破坏还是可以的。

可是他们没有料到,武则天这次的举动一改常态,令人大吃一惊。她居然主动要求避位,以答天谴!

这一手“以进为退”,不仅让众官员盛称皇后之德,也使得高宗更加愧疚:原来她并非是个极具权力欲的女子,她之所以参与政事都是为了帮我分忧啊!

 

感动不已且早已习惯她在身边出谋划策的唐高宗,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武则天的“无理要求”,并发誓以后与妻子风雨同舟、不离不弃。

天后临朝

二圣临朝十年以后,武则天的威望已经相当高,这时,她又有了新想法。

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撺掇高宗以孝顺的名义,把祖宗封了个遍,顺便也把自己封了一小下。

从此,唐高宗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


▲ 武则天和唐高宗


既然做了“天后”,就要对得起这个“天”字。什么是天?天,就是要为民谋福利;天,就是要为国做贡献。

于是,武则天趁热打铁,上书唐高宗,提出十二条改革措施,向全天下公布了她利国利民的施政纲领,并得到了高宗的支持与百姓的拥护。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武则天凭借着广阔博大的胸襟、利国利民的措施,赢得了高宗的信任,也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随着唐高宗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继承人”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在继承人问题上,帝后二人又有着怎样的考虑?面对着诱人的最高权力和割不断的骨肉亲情,武则天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今日话题


虽然武则天有着极大的权力欲,但她并非是一个滥用权力以自足的昏庸之辈。她凭借手中权力,为万千百姓、为李唐帝国谋求了很多福利。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对于那些心向百姓之人,后世青史、百姓心中自有公论。

那么,在你的所见所知中,又有哪些人算是真正的为国为民之人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点击文章结尾右下角的六角星按钮,给我一个“好看”。我们明天见,晚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宰相”
武则天----一个被逼出来的皇帝
唐高宗李治想废武则天,结果杀了上官仪,难道真的甘心皇权旁落?
“封禅”不允许皇后参与,武则天如何说服唐高宗让她也参与其中?
二圣临朝
武则天如何处心积虑取代李治自立为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