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处暑丨告别暑热,做好6件事,这个秋天不生病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意思就是炎热的天气到此结束,天气开始转凉。

处暑时节,属于季节交替的时间点,早晚温差变大,空气干燥,一定要注意这六点。


-01-
早睡早起,防止秋乏

我们常说,春困秋乏。

处暑时节,暑热离去,自然界阴盛阳衰,人体也随着发生变化,阳气不足,阴气有余。

在刚过去的暑热天气里,人们因为出汗过多掏空了身体,肠胃功能也有所减弱,所以秋天最易疲乏。
为了避免季节转换带来的影响,处暑时节,应该早睡早起,每天早睡一个小时,适当午休,调整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精力。

同时,油腻的食物容易让人困倦,可以多吃蔬菜水果,提神醒脑,缓解秋乏。


-02-
饮食清淡,润肺防燥

秋天气候干燥,干冷的空气很容易损伤呼吸道,口燥咽干,造成咳喘。

所以,秋天以养肺润肺为主。

不要吃姜、辣椒,辛辣的食物,避免加重秋燥,可以多吃一些蜂蜜、百合、莲子,清燥润肺的食物。

每天早上起床,可以喝杯温水,或者金银花茶,滋阴润燥,清热解毒。

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润肠通便,生津止渴。

西瓜过于寒凉,可以改为梨、葡萄等滋阴的水果。


-03-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处暑之后,早晚稍微凉爽,这个时候,不要过早增加衣物。

秋天到冬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气温不断变冷,人体的耐寒能力也不断提高。
这样在冬天才能抵抗严寒。

如果过早添加衣物,在冬季人体会抵受不住,很容易伤风感冒,所以秋季要适当冻一冻,衣服慢慢加。

但是,秋冻也要因人而异。

秋季心血管疾病高发,身体孱弱多病的老人,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秋冻也要有节制,气温过低的时候,请及时添加衣物。


-04-
收敛情绪,平稳心性

处暑时节,万物始肃。

天气转凉,草木开始逐渐变黄,触景生情,人的情绪也开始逐渐从昂扬转向低沉。

中医讲究秋收冬藏。不仅是身体,这也是精神的保健之法。

情绪不要大起大落,收敛自己的脾气,保持安静的心态。

可以多看书、练习书法,听听音乐平稳自己的状态。

关照内心,修身养性,才能物来顺应,与天地同生。


-05-
适度运动,调养精神

秋高气爽,登高远望,适度运动,有益身心。

秋天主要润燥,所以要避免体内津液流失,所以切忌大量运动,运动之后大量出汗,对健康有害无益。

秋天天气凉爽,锻炼的时候,穿一些吸汗透气的衣服,可以有效减少伤风感冒。

秋季锻炼,以适度为主,身体微微发汗即可。

散步、慢跑都是很好的选择。

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补水,避免运动消耗之后的喉咙干痒。



-06-
循序渐进,慢贴秋膘

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

漫长的三伏天,冷饮、空调、出汗、睡眠不足,一点点把人的身体掏空。

所以秋天要进补,俗称:贴秋膘。
但是,夏天刚过,人的脾胃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秋天进补,要以温补为原则。

骤然进补,只能加剧肠胃负担,造成腹痛、胃病,切忌大鱼大肉,过度油腻。

可以多吃一些鸡蛋、瘦肉、牛奶,搭配莲子、山药,可以起到很好的进补作用。

秋天是凉快的季节,秋天是神清气爽的季节,秋天也是收获美好,收获惊喜的季节。

这个秋季,愿你每天吃好喝好,时刻保持好心态,努力工作、关心家人和自己的身体,成为最好的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处暑 | 告别暑热,做好6件事,这个秋天不生病
处暑过后,做好6件事,这个秋天少生病
初秋暑未消 养生需“收敛”
秋季养生
秋季养生小常识要知道
老年人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