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太极拳无极式及练习法
太极式(无极式)是太极拳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动作,他既
是太极拳的入门功夫,也是太极拳真谛、根本之所在,练习太极拳
之人必须在这个动作上下功夫,才能入太极之门,才能修身养性,
延年益寿,因为只有通过无极式的松静调节,才能使人的身心处于
空无的太极状态,而以后所有的太极拳动作皆由此动作而生(静中
生动),并在动作中保持这种状态(动中求静),如果不经过太极
式(无极式)这个阶段,不把身心调节好,就直接练习动作,就背
离了太极之道,其拳必然有名无实,因此人们太极式修练层次的高
低(身心松静与空无的程度),直接影响人们对太极拳的理解与掌
。但是人们往往只重视学练后面的动作,忽视了太极式的重要性,
或者知道太极式重要,也想练习好,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或没有找
到正确地方法,总是找不到松静的境界,时间一长也就很少练习
了,这是因为太极的境界是人的先天本性之所在,因此太极式是人
们回归先天本性的一种方法,其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人们从
我国儒、释、道文化中吸取精华(如儒家的处世之学,佛教的治心
禅定法门,道教的性命双修之法),发愿修行,这里既要有先天的
慧根,善根,又要有后天的佛缘、道缘,因此不要说是俗世之人,
就是专门修行之人,毕生追求,也很难证悟到此境界,因此一练无
极式,就想入空、入静本身就是妄想,(就好比人们想一下子就成
为大书法家,大音乐家一样),他要求人们一步步地去修,一点点
地去悟去揣摩,这也正是太极拳博大精深之所在,要想在太极拳上
真正研究出一些东西来,造福社会,造福众生,只有以太极理论为
本,在根本上下功夫,这虽然很困难,但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
这里没有捷径可走,这里特别重要的是,要想证悟先天太极境界,
其指导思想只有从我国儒、释、道文化中去找,这是最重要的,指
导思想不对,训练的目的、方法也必然不对,太极拳许多理论由于
时代、目的差异,其理论并不都是从修身养性出发的,其训练方法
有些也不适用于修身养性,这个问题搞不清楚,练习太极拳要想入
太极之门非走弯路不可。许多人先学会了太极拳套路以后想提高太
极拳水平、找太极的感觉还是要回过头来练习太极式(无极式)。
要领:
佛法说:一念心清静,练太极式,光想静是静不下来的,佛法
修行(求禅定)有万念归一念的法门(就是指人们专其一心想(或
做)一个问题(一件事)时,思想就会静下来),太极拳的放松就
是一念,时时、处处、式式意念不离放松这一念,就能从松入静,
以松求静,因此调身时,要从顶头悬开始,按照沉肩坠肘等要领,
头至脚,把全身的关节(特别是大关节)一处一处、一节一节按从
上到下的顺序反复调松、调开,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1,坐腕舒指
腕不坐,肩、肘松不开,指不舒稍有弯曲则意念放不远,松不致
极。2,膝盖要微弯(膝盖不弯则腰胯无法松沉)。3,一切以意为
本(而且是虚意、淡意),不可用实(如有人为了体验顶头悬,就
在头上顶东西,这其实是大错误,因为这样会造成脖子僵硬),一
切要随意而行,当意里感到全身已经松开时,意念就可以转到念息
上,就是把思想淡淡的转到注意呼吸上,自然的听自已的一呼一吸
(在这期间如发现身心有不放松之处,仍应调正),这时人的身心
就会有松散开来的感觉,并随着松散,会感到身心愈来愈空,但空
到极至时,就会进入物我俩忘、全身透空、天人合一(入定)的
(太极以至无极)境界,这种境界可遇不可求,因为他是念松、念
息之法的自然之果,只要方法对头,无心就可得大道,刻意追求,
只会徒增烦恼,进入此境界后,能否守得住,也是能守则守,不能
则可以再出来调身念息,,然后再进去,总之进进出出以自然为
本,因此练习无极式的过程就是调身入松、松极而散、散极而空、
极而定的过程。
一:二脚分开,与肩同宽(二脚并拢,重心面积太小,不利于
调身入松,只适用于比赛时用),脚尖可略向外摆(站立自然舒适
为度),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内,手指朝下,两眼平视。
二:调身的目的是要把人的身心内外调到高度平衡和谐的太极
空虚状态,此时人的身心内外无一处紧张好似与天地合成一体,因
此调身时要切切不可用丝毫拙力,但也不是一点力也不用,特别是
刚学太极拳之人,由于身心紧张之处较多,要把这些紧张之处调
开,是要用意、用力的,但前提是要尽量少用,并应随着练习的加
而渐渐减少至微至无,练习太极拳还要正确理解与运用对拉拔长之
法,因为太极拳的放松并不只是单纯的筋骨对拉拔长(骨骨分
离),而是身体内外全方位(四面八方)的松散(如骨肉分离),
任何单方向(或双方向)的延伸与拉长,都会影响身心整体的放
松,因此运用筋骨对拉拔长之法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只要感觉
到筋骨已经松开,就不能再用意用力去拉,不能使身体任何部位有
紧张之感。否则稍有过犹不及,身体都无法真正放松下来(骨肉无
法有分离之感)。而且此法主要是在调无极式用,在练习套路的过
程中,主要是在运动中保持太极境界,因此不可再多用此法(此法
也是调身的工具,达到目的,即应舍去),如果在运动中感到身心
有些部位不放松时仍应应用全身心、全方位地调正,这样才能调
、调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丹法——宋迎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真炁流注针灸术传人)2018.02.28 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 阅读 656
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吴本红
内功养身心——太极拳内功心法秘要
太极修心:“无为无不为”的境界
初学太极入门,六步行功法(指南)
太极、站桩与松腰(蓝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