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大摇滚电影&100部音乐电影推荐

电影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有音轨的电影诞生也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在电影史上曾经诞生过无数的音乐电影,其中许多都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比如《雨中曲(1952)》《音乐之声(1965)》《海上钢琴师(1998)》等,还有那些歌剧和音乐剧制成的电影,比如《歌剧魅影(1989)》《猫(1998)》《汉密尔顿(2020)》。

当然音乐电影特指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并不是指那些有着优秀配乐的其他类型电影。有的导演有着良好的音乐品味,比如昆汀·塔伦蒂诺、“滚导”詹姆斯·古恩等,还有国内新晋导演、前摇滚乐队Joyside吉他手的辛爽(在《隐秘的角落(2020)》《漫长的季节(2023)》中使用了许多出色的国内摇滚作品),他们的作品不在这次的讨论范围内。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一下泛摇滚主题的优秀电影,所以古典、爵士、嘻哈等音乐风格相关的电影,比如《8英里(2002)》《爆裂鼓手(2014)》《爱乐之城(2016)》《跑调天后(2016)》《塔尔(2022)》,还有代表印度宝莱坞的《RRR(2022)》等等不在讨论范围。

从第一部摇滚电影《昼夜摇滚(1956)》开始盘点,即“第一首摇滚歌曲”Rock Around the Clock同名电影,Bill Harley在电影中表演了多首歌曲,Only You的合唱团The Platters也在电影中亮相。

首先要把纯粹的纪录片排除此系列。有一些纪录片堪称伟大,比如《寻找小糖人(2012)》《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1988)》等,还有披头士乐队的纪录片《随他去吧(1970)》,以及同样时段拍摄的资料更加丰富版本的纪录剧集《披头士乐队:回归(2021)》等一众摇滚纪录片,还有记录音乐人的《音魂掠影(2021)》(配乐大师Ennio Morricone,1928-2020)《昆西(2018)》(伟大制作人Quincy Jones,1933-)《坂本龙一:终曲(2017)》(日本作曲家、YMO成员坂本龙一,1952-2023),还包括华语乐坛记录中国大陆摇滚的《再见,乌托邦(2009)》都不在这次的讨论范围中。

此外还要排除那些纯粹的演唱会电影,比如马丁·斯科塞斯导演就拍过如下经典的演唱会电影:最早作为剪辑和副导演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1970)》,乐队乐队The Band的告别演出《最后华尔兹(1978)》,911事件后的群星义演《群星为纽约高歌音乐会(2001)》、滚石乐队巡演《闪耀光芒(2008)》、鲍勃·迪伦巡演《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2019)》等。当然他还拍过如下非常值得看的纪录片: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合作的《布鲁斯:百年蓝调音乐之旅 (2003)》《惟有蓝调(1995)》(Eric Clapton)《迈克尔杰克逊:独一无二(2003)》《没有方向的家(2005)》(Bob Dylan)《被放逐的滚石(2010)》《乔治·哈里森:活在物质世界(2011)曾经是兄弟:罗比·罗伯特森与乐队(2019)》(The Band)等。他还要计划拍一部关于朋克乐队Ramones的电影在运作中,还有一部他负责制作的名为《Maestro》的关于著名指挥家、作曲家伦纳德·伯恩斯坦的电影未来会上映。

最后要排除的是以音乐人为主体运作的音乐电影,即类似于MV合集的一类电影,虽然诸如平克·弗洛伊德的《迷墙(1982)》、披头士乐队的动画电影《黄色潜水艇(1968)》和伪纪录片风格的《一夜狂欢(1964)》(与之类似的有《BEYOND日记之莫欺少年穷 (1991)》(Beyond、王菲出演)),还有猫王的《监狱摇滚(1957)》等极其有风格的电影。

现在进入正题,当然和所有的榜单一样,只是个人喜好,目的是扩充片单,并不是有任何评判标准来一分高下。仅供娱乐,请勿当真。

第十名  
Almost Famous 
几近成名 
(2000) (美国)
导演、编剧:Cameron Crowe 卡梅伦·克罗
主演:Patrick Fugit 派屈克·福吉特 、Billy Crudup 比利·克鲁德普 
故事讲述了一名热爱摇滚乐的中学生打算投身音乐评论行业,在前辈的指点后获得了为“滚石”杂志写稿的机会,并有幸和一支摇滚乐队同行,亲眼见证他们巡演和台下的琐事,包括乐队成员之间的斗争以及光鲜亮丽之下真实的一面。
这是一部以乐评人为主角的电影,也展示了路演工作人员、骨肉皮、音乐杂志编辑、电台DJ等等音乐产业链上相关人群。
电影里的亚裔滚石杂志编辑的原型是Ben Fong-Torres,方振豪(1945-)是著名的摇滚记者和编辑、DJ。方振豪采访迪伦、麦卡特尼、滚石乐队、Marvin Gaye等人的文章都是业界典范。2021年纪录片《像一块滚石:方振豪传(Like a Rolling Stone: The Life & Times of Ben Fong-Torres)》上线,讲述了方振豪跌宕起伏的一生:从唐人街中餐馆的学徒成为摇滚时代大放异彩的媒体人,到今天依然为了争取华人权利出现在各种反亚裔仇恨的社会活动中。

另外记录虚拟的乐队巡演过程的电影还有《摇滚万万岁(1984)》,描绘了一支英国重金属乐队Spinal Tap,吉他手的扮演者是迈克尔·麦基恩,就是《风骚律师》主角吉米的哥哥查克的扮演者,麦基恩除了是一名演员外,也是一名优秀的歌手。

以音乐节组织者和乐迷为主体的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2009)》让我们看到了音乐产业中除了歌手和乐队之外的其他重要组成部分。

第九名 
Sing Street 
初恋这首情歌  
(2016) (爱尔兰)
导演、编剧:John Carney 约翰·卡尼 
主演:Ferdia Walsh-Peelo 福迪亚·瓦尔什-匹罗、 Lucy Boynton 露西·宝通 
爱尔兰导演、编剧、音乐人约翰·卡尼自编自导的第五部长片,也是“音乐人生”系列电影的第三部。之前的《曾经(2007)》和《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2013)》的评价也非常高,《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是一部有导演风格混合好莱坞故事风格的电影(Maroon 5主唱Adam Levine出演并演唱,他也演唱了《Sing Street》的片尾曲 ),其余的两部都是十分爱尔兰的电影。卡尼本人曾经是摇滚乐队The Frames的贝斯手,三部电影也讲述了音乐人的少年、青年和中年不同的状态。但是和《醉乡民谣(2013)》不同的是,卡尼在他的故事里都是展示了平凡而又美好的一面,这也使得《曾经》不是《一个明星的诞生》(共有1937、1954、1976、2018四版,其中1976版是关于摇滚乐手,由乡村摇滚老炮Kris Kristofferson和少数二十几位获得EGOT奖项大满贯(EmmyGrammyOscar, Tony)的芭芭拉·史翠珊主演;2018版的女主角是Lady Gaga,她和华金·菲尼克斯合作的《小丑2》也将是一部音乐片)。
《Sing Street》是片中几位中学生乐队的名字,是对他们的学校——坐落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Synge Street CBS的谐音改写,是一支从一个保守的天主教男校走出来的热爱自由、反抗权威和霸凌的八十年代少年摇滚乐队。电影的中文译名不是很合适,虽然初恋也是电影的一个重要部分。摇滚青春片还有《摇滚斗阵(2009)》,主角是一直把生活琐事写信给大卫·鲍依的中学生兼乐队经理,鲍依本人也在片中出现扮演自己。
片中主角福迪亚·瓦尔什-匹罗后来还参演了传记剧集《叛逆之声(2022)》,还有关注热爱音乐的聋哑女孩的电影《健听女孩(2021)》。
卡尼的第一部长片《叛逆边缘(2001)》也是一部极具风格的青春片。他迄今最新的作品《芙洛拉与儿子(2023)》尚未在院线公映,也是一部发生在爱尔兰和音乐有关的故事。

红头发的爱尔兰人。
不要忘记诞生了U2The CranberriesSinéad O'Connor、Enya、Bob Geldof的爱尔兰。(还有爱尔兰裔的列侬和麦卡特尼等等。)爱尔兰裔英国天才剧作家和导演马丁·麦克唐纳,作为一位1970年出生的人,他的作品在2010年代时就被美国英语言文学系的学生研读了,他拍的长片几乎都是经典:《杀手没有假期(2008)》《七个神经病(2012)》(民谣诗人Tom Waits出演)《三块广告牌(2017)》《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2022)》。

第八名 

Walk Hard: The Dewey Cox Story 

永不止步:戴维·寇克斯的故事 

(2007)(美国)

导演、编剧:Jake Kasdan 杰克·卡斯丹 

主演:John C. Reilly 约翰·C·赖利 、Jenna Fischer珍娜·费舍 

这是一部虚构人物的音乐传记片,片中的主角和相关人物皆为虚构。作为一部喜剧片,它戏谑地嘲讽了当年程式化的音乐传记片。片中各种桥段都有其他传记片的影子,但又被处理得更有趣。

这部电影虚构的主角Dewey Cox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完整地经历了摇滚乐黄金时代,儿童时和黑人流浪歌手学习蓝调,少年期在俱乐部模仿黑人歌曲(摇滚先驱Jerry Lee Lewis的传记片《大火球(1989)》里也有在黑人酒吧偷听学艺的片段,有趣的是最早玩摇滚的美国白人基本都来自把摇滚视为魔鬼音乐保守的南方,压制越强反弹也越强,也和大部分黑人都聚集在南方有关。),出道与猫王、Buddy Holly同台,和鲍勃·迪伦一样演唱抗议歌曲,和披头士一起去印度修行,和沙滩男孩一样创作艺术前卫音乐而精神失常,创作平克·弗洛伊德一样的歌曲,任意加速一首歌曲搞出了朋克,迪斯科时代登上电视节目翻唱大卫·鲍依,隐居后复出成为嘻哈音乐采样的对象,获得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和乐队老伙计演出最后一场后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简直是一部微缩的摇滚史。当时我看完影片后,马上去搜索这一位如此牛而我却从没听说过的音乐人,搜到的结果只有这部电影,才知道被戏耍了。当然被骗的主要原因还有影片在片尾字幕期间找了一位老头演员说这是现实中的Dewey Cox,简直是骗中骗。

其中的情节和转场更多是直接复制灵魂乐教父Ray Charles的传记片《灵魂歌王(2004)》乡村音乐巨星Johnny Cash的传记片《与歌同行(2005)》,包括原生家庭问题,与父亲交恶;因为弟弟意外去世产生一辈子的阴影;翻唱歌曲被拒,在录音室现场演唱没有和乐队排练过的原创歌曲,一炮而红;与结发妻子吵架,用此为灵感创作歌曲(这一情节在两部电影里都有,看来是音乐人的通病,还有一个就是在家里养野生动物);与女伴唱歌手演出并恋爱(对应Johnny Cash和妻子June Carter,对灵魂歌王Ray Charles而言是好几个女歌手);愤怒时砸毁水池;嗑各种药后精神崩溃,众叛亲离;和一样和死去的父/母亲和弟弟对话;之后又清醒过来回归家庭。虽然由奥斯卡影帝华金·菲尼克斯扮演的Johnny Cash非常棒还拥有好歌喉,但是在同样拥有好歌喉但是长相“丑陋”的约翰·C·赖利的对比下显得很可笑,当然这也是这部缝合体电影的意图,正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当年有一系列的音乐传记片落入陈词滥调,整体结构都是类似的,完全有迹可循。刻画乡村歌手浪子回头故事的电影《疯狂的心(2009)》也几乎是同样结构,虽然主角杰夫·布里吉斯因此片获得奥斯卡影帝,这一部电影就是音乐版的《摔角王(2008)》,显然不如主演“督爷”的另一部电影《谋杀绿脚趾(1998)》有趣。

《永不止步》的海报明显模仿了大门乐队的主唱Jim Morrison,其传记片《大门(1991)》也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乐队传记。与此类似的还有刻画贝斯手Sid Vicious和女友的《席德与南茜(1986)》、涅槃主唱Kurt Cobain的《最后的日子(2005)》、Joy Division的《控制(2007)》等等。《永不止步》的出现为那一段时期的音乐传记片暂时画上了句号。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所有原声歌曲都非常棒,都是极具各种摇滚流派的作品,非常值得一听。虽然约翰·C·赖利其貌不扬,经常在喜剧片演丑角,但他却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歌手。

第七名 
Ray 
灵魂歌王 
(2004)(美国)
导演、编剧:Taylor Hackford 泰勒·海克福德 
主演:Jamie Foxx 杰米·福克斯 、Sharon Warren 珊农·瓦伦 
 除了上文提到的主要故事情节外,这位结合了蓝调、爵士、福音和R&B音乐创造了一种被称为“灵魂乐(Soul Music)”的天才Ray Charles Robinson(1930-2004)的一生还和他的黑人背景息息相关。电影展现了拥有三个家庭而他几乎从未见过的父亲、年少生子积劳成疾早逝的母亲、意外死亡的年少同母异父弟弟,以及广义上在上世纪上半叶在美国南部举步维艰的非裔美国人社会,他只能谎称自己是老兵,才能有机会坐长途汽车离开家乡去北方大城市发展,不然作为一个一瘸一拐的盲人在美国南方可能永无出头之日。
作为和Ray同时代的《绿皮书(2018)》电影的主人公原型Don Shirley(1927-2013)也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一种极其荒谬的反差:拥有白人司机、坐着小桥车的黑人音乐家和在路边农田烈日下工作的黑人农民似乎不是一个种族。Don Shirley精通古典音乐,却只被允许演奏黑人的爵士乐;同时,多面天才Ray Charles在演奏乡村音乐的时候也是备受争议,因为古典音乐和乡村音乐都是白人音乐,非白人演奏会招致白人听众的反感。
Ray在一次回到他出生地乔治亚州的时候被抗议的青年学生启发,从一个不关注社会新闻的乐痴变成了最早反对种族隔离坐席的音乐家之一。1960年,灵魂乐之父Ray Charles用几十名白人的弦乐队伴奏演唱了乡村乐经典Georgia on My Mind,1961年拒绝为种族隔离的听众席位演出并被乔治亚州终生禁演,直到1979年,Ray受到了乔治亚州的道歉,还把他演唱版本的Georgia on My Mind定为州歌。这一切都是当时每一个追求正义和平等的人用血泪换来的,当然也包括后来为了黑人和残疾人做了许多公益的Ray Charles。
《灵魂歌王》中还有后来包括Michael Jackson的Thriller等一系列唱片的制作人Quincy Jones,Ray签约的第一家唱片公司大西洋唱片的创始人、摇滚名人堂的创建者、词曲作者土耳其人艾合买提·艾特根(Ahmet Ertegen,1923-2006,83岁的他在看完滚石乐队演唱会后不慎摔倒,一个多月后去世),披头士第一张专辑中歌曲Chains的原唱女子合唱团The Cookies(后来被Ray改名为The Raelettes,为Ray Charles伴唱)等音乐圈人物,都是Ray这个离经叛道的开创者生命中的一部分。
Ray结过两次婚,和十个不同的女人生下12个孩子,子女的出生年份从1949年到1987年。2004年,Ray Charles因肝衰竭去世,没能赶上同年上映的《灵魂歌王》首映。扮演Ray的杰米·福克斯(也是蜘蛛侠系列的电光人)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影帝,和后来扮演Freddie Mercury的拉米·马雷克交相呼应。2023年5月,媒体传闻福克斯身体状况不佳,家人已做最坏打算,现已康复出院。
反映黑人音乐家的电影还有《蓝调传奇(2008)》:《钢琴家(2002)》的主角艾德里安·布洛迪扮演传奇的Chess唱片老板,旗下的艺人有蓝调教父Muddy Waters、摇滚之父Chuck Berry、滚石杂志“最伟大的100位歌手”第22名的女歌手Etta James、滚石杂志“最伟大的100组艺人”第54名的Howlin' Wolf、传奇蓝调口琴手Little Walter,还有年轻的五人滚石乐队也在电影里亮相。还有讲述蓝调之母Ma Rainey的《蓝调天后(2020)》。由唐·钱德尔自导自演关于爵士大师Miles Davis的《爵士灵魂(2015)》也很有风格,片中再现了在自己演出的地方门外被白人警察无理由打伤并逮捕的黑人音乐家,以及Miles Davis和滚石杂志记者的“冒险”故事。

第六名 

Hevi reissu 

重金属囧途  

(2018)(芬兰)

导演、编剧:Juuso Laatio 裘索·拉提欧 

主演:Johannes Holopainen 约翰内斯·霍洛佩宁、Torstein Bjørklund  托尔斯坦·比约克朗德 

一群生活在芬兰农村的边缘人,他们中有屠鹿场的屠夫,有动物园管理员,有图书馆管理员,有精神病院护工,还有精神病院病人,他们长发及腰,还画着鬼脸,组了一支名为“刺穿直肠”的重金属乐队。

玩金属的人并不是可怕的人,从这一点上来说《重金属囧途》里的死亡金属乐队和《初恋这首情歌》里的小清新乐队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都是青春期里那些不肯媚俗和从众的孩子,即使被排斥、被欺凌,都不会放弃的一群善良的人。

电影中,他们无意中泼了一个来自挪威的音乐制作人一桶鹿血,获得了出国演出的机会。越境去演出的途中发生了许多囧事,但最终圆梦。

同样是芬兰电影的《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1989)》,还有和《重金属囧途》一样的却更青春校园的《金属霸主(2022)》,反映金属乐队鼓手失聪的《金属之声(2019)》,还有新西兰的音乐喜剧恐怖片《死亡高潮(2015)》,法国音乐喜剧《音乐救赎者(2013)》都是围绕这群所谓边缘人群、喜欢“恐怖音乐”的“怪人”展开的好电影。

另外乐队电影最有趣的环节就是组乐队的过程,这一点在《重金属囧途》《初恋这首情歌》,还有《缝纫机乐队(2017)》里都有各自不同的呈现。

第五名 

The School of Rock 

摇滚校园  

(2003)(美国)

导演:Richard Linklater 理查德·林克莱特 编剧:Mike White 麦克·怀特 

主演:Jack Black 杰克·布莱克、Kevin Alexander Clark 凯文·亚历山大·克拉克 

杰克·布莱克扮演一名热爱摇滚但一事无成的中年胖屌丝,在机缘巧合下代替室友去中学当了一段代课教师,成功地把摇滚乐和摇滚精神传递给了孩子们,并且把班级成功塑造成一支摇滚乐队,完成了未竟的摇滚梦想。

1979年曾经有过一部名为《摇滚学校(Rock 'N' Roll Highschool)》的电影,讲述了朋克乐队Ramones铁粉女学生带领同学推翻焚烧摇滚唱片的专制校长,用摇滚乐占领校园,建立一个朋克少年的乌托邦。Ramones四人也现身,在一场体育馆演唱会后和愤怒的学生们一起把高中用化学药品引爆,和《迷墙》中学生焚烧教室和书如出一辙,其实朋克和朋克讨厌的平克·弗洛伊德在追求自由方面并无区别。Ramones为电影创作了同名曲Rock 'n' Roll High School,电影里选取了传奇制作人Phil Spector混音版。《摇滚校园》应该是在初中,而《摇滚学校》是在高中。

《摇滚校园》和《几近成名》《初恋这首情歌》一样都有分发唱片作为作业的情节,比起《初恋这首情歌》的乐队配置,有了更全方位的分配,包括乐队经理、灯光舞台设计,甚至还有保安,毕竟一个班级的孩子比较多一些,每个人都要被充分挖掘潜质,也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本职工作。

电影中杰克·布莱克扮演的冒牌代课老师确实给同学们结结实实上了一系列的摇滚史课,他在黑板上画的摇滚谱系图非常专业:

杰克·布莱克本人除了搞笑之外,和约翰·C·赖利一样,也是一个不错的音乐人,经常出现在各种音乐片里。上文提到的《永不止步》中,他扮演了保罗·麦卡特尼,和“蚁人”保罗·路德扮演的约翰·列侬在争执后扭打在一起,还在《失恋排行榜(2000)》中扮演讨人厌的音乐发烧友兼唱片店助理。

还有他和Kyle Gass自编自演的《摇滚之神(2006)》,两个中年胖屌丝的摇滚之旅,黑色安息日主唱、传奇金属音乐人Dio,还有Nirvana - Foo Fighter的Dave Grohl(扮演撒旦)、硬摇滚音乐人“肉卷”Meat Loaf(扮演杰克·布莱克父亲)、约翰·C·赖利(扮演大脚怪)还客串其中。这部电影的原声音乐也由他们两个创作,Dio、Dave Grohl、Meat Loaf等人也参与了专辑。电影里的乐队Tenacious D真实存在,从1994年组建延续至今,出了4张专辑。电影结束后,两人的乐队在美加澳新英爱做了一趟巡演,也算是两位被喜剧耽误了的摇滚人梦想成真。在最近的《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中,杰克·布莱克配音的大反派酷霸还一展歌喉,歌曲受到广泛好评,目前该电影是2023年全球票房榜榜首。

本片的编剧也是剧中饰演杰克·布莱克Jack Black室友、已经对生活投降的屌丝室友扮演者麦克·怀特Mike White,在最近几年自导自编了炙手可热的剧集《白莲花度假村》,也算是熬出来了,希望这对“黑白”组合以后还有机会合作。

同样是中年失意胖屌丝终于实现音乐梦想的电影还有《摇滚之王(2008)》,主演是雷恩·威尔森,还出演过滚导James Gunn的第一部超级英雄片《超级英雄(2010)》,讲述一个乐队把鼓手踢出后意外飞黄腾达(同讲流行金属乐队内部丑事的还有《摇滚巨星(2001)》),多年后倒霉的鼓手和几个孩子组乐队重拾音乐初心。这部电影最有趣的一个彩蛋是披头士的第一代鼓手Pete Best本人来客串,这位正是被未来的摇滚天团开除、没有成为世界巨星命的鼓手本人。

另外摇滚喜剧还有《摇滚总动员(1994)》。

第四名 
Bohemian Rhapsody 
波西米亚狂想曲  
(2018)(英国)
导演:Bryan Singer 布莱恩·辛格  编剧:Anthony McCarten 安东尼·麦卡滕 
主演: رامي مالك 拉米·马雷克、Gwilym Lee 格威利姆·李 

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音乐片。影片对皇后乐队和主唱Freddie Mercury的塑造是史诗级的。电影全球票房达到了9亿美元,在2018年名列第六名,仅次于《复仇者联盟3》《黑豹》《侏罗纪世界2》《超人总动员2》和《海王》,超过《毒液》《碟中谍6》《死侍2》《神奇动物在哪里2》等,在中国大陆也获得了近一亿人民币的票房,这是音乐片很难再创的佳绩,特别是摇滚片的奇迹。在电影院里体验当年伟大的Live Aid复刻版是一种奇妙的体验,虽然国内播出的版本把几句关键台词做了消音处理。
电影为了更具戏剧性,对个别事件做了调整,比如Freddie确诊艾滋病和Live Aid演出的时间做了对调,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更催人泪下。电影串联了乐队的主要大事件和主要歌曲的创作背景,较为立体地展示了四名成员的形象,却一点不显得冗长枯燥或像PPT一般的流水账,这和导演辛格的高水准息息相关,他之前也导过“X战警”系列中的多部等商业片,只可惜因为性侵的指控,停止了电影工作。《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
《永不止步》暂时关闭了老的音乐传记片的窗口,《波西米亚狂想曲》又开辟了新的音乐传记片的大门。近年来的一系列音乐传记片似乎都没有达到特别的高度,比如Elton John相关的《火箭人(2019)》(主演塔伦·埃哲顿参演的动画系列《欢乐好声音(2016)》还是不错的,剧中他配音的猩猩也演唱了Elton John,第二部(2021)还有U2的Bono加盟。)、David Bowie相关的《星尘(2020)》、Aretha Franklin相关的《尊重(2021)》、Whitney Houston相关的《与爱共舞(2022)》、《猫王(2022)》,都比较一般。未来将要上映的提莫西·查拉梅主演的Bob Dylan传记片《完全未知》(A Complete Unknown,出自迪伦歌曲Like a Rolling Stone,意为“一个默默无名的人”,片名翻译有偏差),Michael Jackson的侄子贾法尔·杰克逊主演的《迈克尔》,还有Amy Winehouse的传记片《回到黑暗》,罗伯特·帕丁森饰演传奇爵士小号手Chet Baker的未定名电影(之前已有同样主题的伊桑·霍克主演的《生为蓝调(2015)》,片名Born to Be Blue,译名错误,应为“生而忧郁”),希望可以做出风格。

第三名 

昨天 

Quitting 

(2001)(中国)

导演、编剧:张杨 Zhang Yang

主演:贾宏声 Jia Hongsheng、贾凤森 Jia Fengsen

这也是一部传记电影,而且是一部自传,是一部把自我解剖开,把内心挖出来给观众看的电影,虽然个别故事也有艺术加工,但是自己扮演自己,把过去的不堪摆在台面上的行为,使得它是电影史上少数极为真诚的作品之一

《昨天》的主角不是真正的音乐人,而是一个疯狂热爱摇滚、一直准备组建乐队却迷失了的演员。贾宏声把一辆二八自行车改造成了哈雷摩托,成为了穿梭在北京街头的逍遥骑士。

“我又一次梦见了那条龙,他盘在屋顶上,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他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贾宏声,他说贾宏声又是谁?我说贾宏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个演员,热爱摇滚乐,爱列侬和罗伯特·普兰特,曾经想成为个名伟大的演员,也想组建一支伟大的乐队。他说,你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人,你爱吃面条,鸡蛋,爱穿时髦的衣服,可以哭也可以笑,受不了的时候还可以求人。我问他我为什么在这呢?他说这是对你的惩罚,因为你身上恶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把这些恶的东西清理出去,你才能彻底干净。我问他我干净了吗?他没有回答,两只眼睛还是死死的盯着我,然后就飞走了。你就是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你就是一个人。”

这部电影被认为是贾宏声正视过去、重新开始的标志,却没想到这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部电影,经历了9年无电影可演的现实后,他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纠结又短暂的一生。戏里戏外都成为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符号。

电影中贾宏声和父亲贾凤森的几场对手戏堪称经典,特别是父子两人在草地上对饮,贾宏声背诵披头士乐队歌曲Let It Be的中译版歌词的一场戏。贾凤森在电影中扮演自己,同样是话剧演员的贾宏声母亲也扮演了自己,贾宏声的妹妹由演员王彤扮演。2012年,贾凤森参演了张杨导演的《飞跃老人院》,此时贾宏声去世已两年,贾凤森已经须发皆白。

因为版权原因,片中没有使用披头士的Let It Be或Yesterday,主要使用了崔健、窦唯、唐朝、张楚等国内摇滚音乐人的音乐,同是张杨导演的贾宏声短片《寻人启事(1999)》也使用了窦唯的音乐,以及当时滚石魔岩唱片的诸多歌曲,比如伍佰、张震岳、杨乃文、顺子、何勇、地下婴儿、花儿等。而贾宏声之前的电影由娄烨导演的《周末情人(1995)》里面用广播电台的方式播放过披头士的The Ballad of John and Yoko。贾宏声和女主演马晓晴还合作过《北京,你早(1990)》。

《昨天》中饰演自己的贾宏声好友朱洪茂出演的《长大成人(1997)》(片中有罗大佑的《未来的主人翁》,女主角朱洁在影片上映之前去世)也是反映那一代人的优秀作品。朱洪茂是一名优秀的吉他手,曾经为郑钧的《赤裸裸》等作品编曲。后来朱洪茂失踪,不知下落。

关于中国摇滚的种种,香港制作的《北京乐与路(2001)》有一定的反映。然而田壮壮的《摇滚青年(1988)》反倒和摇滚乐基本无关,主要是跳霹雳舞,表现得都是那个时代渴望自由的青年。

第二名 

I'm Not There 

我不在那儿  

(2007)(美国)

导演、编剧:Todd Haynes 托德·海因斯 

主演:Cate Blanchett 凯特·布兰切特、Christian Bale 克里斯蒂安·贝尔、Heath Ledger 希斯·莱杰、Ben Whishaw 本·卫肖、Richard Gere 理查·基尔、Marcus Carl Franklin 马库斯·卡尔·富兰克林 

这是一部另类的传记片兼文艺片,六位演员扮演鲍勃·迪伦六种不同时段的不同身份,六段还并不是割裂独立的,完全剪辑在一起,有一种时间并不是线性的而是“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的感觉,六个迪伦同时存在。

由当时13岁的黑人演员马库斯·卡尔·富兰克林扮演少年流浪歌手Woody ;由卫肖扮演讲着晦涩语言的诗人Arthur;由贝尔扮演的抗议民谣歌手Jack,之后又皈依基督教成为牧师John;由女演员布兰切特扮演的摇滚巨星Jude(她扮演的民谣摇滚时期的迪伦入木三分,气质完全一样,当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等诸多奖项);由莱杰扮演的扮演传奇民谣歌手Jack的演员Robbie;由理查·基尔扮演的二十世纪初隐居在美国西部的隐士Billy。他们都是鲍勃·迪伦。六个场景奇幻的蒙太奇,像是进入了一个时空的迷宫,没有前因后果只有宿命轮回,特别是老年版迪伦Billy遇见少年版迪伦Woody的瞬间。

电影中还穿插着越南战争、肯尼迪遇刺、马丁·路德·金遇刺、中美建交等大事件。迪伦的导师民谣教父Wood Guthrie、另外一位民谣教父Pete Seeger、诗人Allen Ginsberg和他的同性伴侣诗人Peter Orlovsky、迪伦的“爱人同志”Joan Baez、披头士乐队四人、黑豹党的领袖Huey Newton和Bobby Seale、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工厂”的模特Edie Sedgwick(以她为主角的《工厂女孩(2006)》还描述了她和迪伦的恋爱关系,但被迪伦本人告上法庭)都悉数登场,还有迪伦女友 Suze Rotolo和妻子Sara Lownds混合在一起的女性形象、迪伦歌曲Ballad of a Thin Man里的Mr. Jones等形象。

影片中穿插着迪伦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极为恰当,可以更好理解他的歌曲。迪伦后来表示自己喜欢这部电影,“你觉得导演有担心观众会看不懂吗?一点儿都没有!他只是想做一部好电影,我觉得它非常好,演员们都非常出色。”

本·卫肖,代表作《香水(2006)》,还在滚石乐队创始人Brian Jones的传记片《滚石风云(2005)》中饰演过吉他手Keith Richards。

趴火车的场景让人想到讲述迪伦师傅Woody Guthrie一生平实的传记片《光荣何价(1976)》。

电影的旁白是Kris Kristofferson(1936-),他也是迪伦30周年演出的串场主要主持人之一,电影中迪伦的第六个形象Billy的相关电影《比利小子(1973)》中扮演Billy的也是Kris Kristofferson,迪伦著名的歌曲Knockin' on Heaven's Door就是这部电影的配乐。与现实中矮小的Billy不同的是,Kris身高1米83,他也是Leonard Cohen的歌曲Chelsea Hotel #2中记录的莱昂纳德·科恩在摇滚女歌手Jennis Joplin面前冒充的那个人。那一夜,Jennis想找高大威猛的Kris共度良宵,结果被瘦小的Leonard Cohen冒名顶替截胡。

第一名 

The Boat That Rocked 

海盗电台  

(2009)(英国)

导演、编剧:Richard Curtis 理查德·柯蒂斯 

主演:Philip Seymour Hoffman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Tom Sturridge 汤姆·斯图里奇 

电影中讲述了六十年代一艘飘在海上的轮船,上面装载着一个24小时播出的摇滚电台和它的DJ们以及无数张优秀的摇滚唱片。DJ,disc jockey,直译是“碟片骑师”,就是专门为听众选择播放音乐的人。轮船上的DJ们分时段和风格为英国的年轻人播出当时激动人心的摇滚乐,而这些音乐是在主流媒体上不被允许出现的。

这个“海盗电台”其实在历史中是有原型的,在六十年代初期,就有一系列波段的海盗电台(Pirate Radio)在国际公海发出信号向英国国内播放节目,而这些电台在当年都是违法的。许多当时的英国年轻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听到了来自美国自由的音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恐怖海峡乐队的贝斯手John Illsley在其传记《窘迫人生:恐怖海峡传》的第二章就有对这段经历的详细描写。

自由的音乐会使年轻人不再循规蹈矩地为统治阶级劳作,电影中以Twat为首的一群官员下令制造渔船撞击的事故从而击沉海盗电台,船长和所有DJ表示誓与电台共存亡。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海盗电台沉没了。与船一起沉没还有成千上万的好唱片,剧中年轻男主角的父亲,宁可自己游不动,也要背着装满唱片的箱子,在生命面前宁可选择音乐。DJ中的大哥“伯爵”在电台完全浸入大海前播出了最后一首歌,然后手握心爱的麦克风和海盗电台一起沉入冰冷的大西洋。

然而海岛电台并没有就此被暴力机器摧毁。那些白天黑夜听着电台节目的人们驱驶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船来到海盗电台沉没的地方,在黎明的阳光中救下了所有他们热爱的DJ。当DJ们在海水中苦苦挣扎准备遗言之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船只和举着旗子的乐迷在海平线出现,那一刻,伴着对摇滚和生命热爱的泪水已不再能止住。

当年看完电影时,我写了这样一句话:“海盗电台快沉没了。那海上大大小小星星点点的船只呢?你会来吗?”到了现在,这个答案已经很清晰了,应该不会有船来营救的。一部分船根本不在乎,一部分船在远处瑟瑟发抖不敢靠近,剩下的会专程过来釜底抽薪、落井下石,当然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船。

电影结尾引用了地下丝绒乐队主唱Lou Reed的那句:“生命被摇滚乐拯救。(Life was saved by Rock n Roll.)”

扮演“伯爵(The Count)”的奥斯卡影帝菲利普·霍夫曼(1967-2014)也出现在上文提到的《几近成名》中,扮演带领男主角入行的乐评人兼电台主持人。

其他提名优秀摇滚电影:

《针(1988)》,号称“哈萨克斯坦新浪潮开山之作”,拉希德·努格马诺夫导演作品,主演就是“苏联摇滚教父”维克多·崔(Виктор Цой,Vikor Tsoi,1962-1990)。

有趣的是,中国的摇滚教父也是姓崔的朝鲜族。崔健比维克多·崔年长一岁,都是在八十年代用摇滚乐呐喊的先驱者。崔健也导演过比如《蓝色骨头(2013)》的音乐片,还作为演员出现在《北京杂种(1993)》(崔健也是编剧)《怒放之青春再见(2014)》(水木年华卢庚戌导演,里面还有叶世荣、汪峰、张淇等)等音乐片中,还有姜文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2007)》中。

由披头士音乐启发的影片就有许多,比如感人至深的家庭温情片《我是山姆(2001)》,迷幻的歌舞片《穿越苍穹(2007)》,少数买了乐队歌曲版权的平行世界故事《昨日奇迹(2019)》。《昨日奇迹》中老年版列侬出现的时候,相信许多人都留下了泪水。

披头士成员的故事总是为人津津乐道,其中展示他们轶事的电影层出不穷,比如《John and Yoko: A Love Story (1985)》《The Linda McCartney Story (2000)》《Backbeat(1994)》《Nowhere Boy(2009)》。其中这些同人故事中的佼佼者无疑是《披头四外传 Two of Us (2000)》,剧中描写了1976年保罗·麦卡特尼突然造访约翰·列侬在纽约的公寓,两人度过了温暖甜蜜的一天,甚至在晚上有奔赴到“纽约星期六夜现场”重组披头士的想法。有趣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就是《随他去吧》的迈克尔·林赛-霍格,一个真实的和乐队一同生活过的人。

刻画父子亲情的音乐片《音乐永不停歇(2011)》《无人引航(2014)》都非常的感人。前者是传统的父亲和“花之子”儿子因为越南战争和燃烧美国国旗而争执,儿子离家出走,然而20年多年后,儿子患上一种失忆症黯然回家,父亲为了和儿子交流并唤醒他的记忆,开始研究儿子喜欢的嬉皮士音乐,最后父子俩去了当年没去成的感恩至死乐队演唱会。后者是善良的儿子无法忍受校园暴力和压抑枪杀数名同学后自杀,父亲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儿子创作的阳光向上细腻温柔的歌曲,他把儿子的作品演唱给众人,还要和妻子经常回到儿子的墓地清理墓碑上的恶语和涂鸦,“他是凶手,但,他毕竟是我的孩子呀。”

还有一些也非常值得看的音乐片,反映华丽摇滚的主题音乐片《天鹅绒金矿(1998)》和《摇滚芭比(2001)》;朋克青年的《猜火车(1996)》和朋克中年的《猜火车2(2017)》;永远不摘下滑稽头套的奇怪后朋克主唱《弗兰克(2014)》,(真的)连体双胞胎兄弟朋克乐队的《摇滚兄弟(2005)》;音乐爱情动作片《情欲九歌 9 Songs (2004)》。

牙买加电影《摇滚家(1978)》,实际是的关于雷鬼音乐的故事,同样还有《不速之客(1972)》,都讲述了雷鬼诞生时期的社会风貌,雷鬼先驱Jimmy Cliff本色出演。

最后提一下《逍遥骑士(1969)》,一部摇滚黄金时代诞生的电影。1969年是第一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一年,也是嬉皮士运动尾声的一年。电影的过程无比令人向往,电影的结尾也和现实中的嬉皮士运动一样戛然而止,不可名状。星球大战系列的缔造者乔治·卢卡斯在《500年后(1971)》之后拍摄的另一部长片《美国风情画(1973)》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生活状态和摇滚乐,1979年还有《美国风情画续集》。

还有哪些出色的音乐电影文中没提到呢?你心中的十佳音乐电影是哪些呢?留言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6部音乐爱好者必看影片
史上最牛的摇滚电影top 10
不疯不爽,不摇就滚:经典摇滚片原声全分享
今天,披头士已经解散整整50年了
Paradise - Coldplay
影响了一个世纪的摇滚乐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