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民之饥章第七十五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苏辙:上以有为导民,民亦以有为应之,故事多而难治。

原成:人君以好恶之心衍生的爱恨之情治民,则凡民生皆行“闸民所居,厌民所生。”结果即是民众不畏亡而人君饥。

百官非不治也,效法上也。上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唯一标准,百官以爱恨之情仿效之,故曰难治。

人之轻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轻死。

苏辙:上以利欲先民,民亦争厚其生,故虽死而求利不厌。

原成:老子曰:“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伐司杀者杀,是伐大匠斲也。”人君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唯一标准,凡民生必以爱恨为之而伐司杀者杀,民有求生之厚,故轻死。所谓“夫伐大匠斲者,则希不伤其手矣。”

老子用三个从上至下的递进层次,即“人之饥”、“百姓之不治”、“民之轻死”来说明“好恶之心”、“爱恨之情”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

有“好恶之心”,则人君饥。有“爱恨之情”,则百官难治。有“好恶之心衍生的爱恨之情”,则民众轻死而求生。

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苏辙:贵生之极,铃至于轻死。惟无以生为,而生自全矣。

原成:凡物皆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凡不以已身活着而活着的,是更加尊重生命的。

所谓“夫唯无以生为者”,即是说不要以“生”作为自身的唯一标准,而要以“道”做为自身的唯一标准。

以“道”而不以“生”作为自身的唯一标准,老子称之为“贤于贵生”。

人君可以决定自身的亡,无法决定自身的存。百官可以决定自身的亡,无法决定自身的存。民众可以决定自身的亡,无法决定自身的存。人君可以决定百官的存亡,百官可以决定民众的存亡,民众可以决定人君的存亡。物是矛盾的,自然是矛盾的。人是矛盾的,社会是矛盾的。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内容可参阅作者的“道德经原成”系列视频。

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三百问》263. 为何统治者“有为”反而“民之难治”?
成于俭败于奢【悟道】
《道德经》第75章: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进行抨击。
道德经第75章解读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德经 37、宽恕民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