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细说中国历朝历代的更替(六)

东周: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而春秋时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

代表人物:

①秦襄公:秦国被列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幽王之乱时,犬戎进攻镐京,秦襄公以兵救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平王又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东的土地赐予秦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了基础。

②郑庄公:郑武公之子,名寤生,是春秋初年的郑国国君,公元前743年至公元前701年在位。他曾平定其弟共叔段的叛乱,继武公之后,为周平王的卿士。后来,周平王为了削弱郑的力量,分政于虢,任虢公忌父为右卿士,由郑庄公为左卿士,于是周、郑之间发生了矛盾,双方互派人质。不久,周平王死去,继之者周桓王打算让虢公单独执政,结果双方发生争执,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罢了郑庄公左卿士之职,郑庄公进行报复,不去朝见周王。于是桓王率领蔡、卫、陈三国之师伐郑,战于葛,被郑军打得大败。到了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居然召齐、卫、宋会盟于恶曹(今河南延津西南),几乎当上的春秋初年的霸主。

③周桓王:周平王之子,名林,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公元前719年至公元前697年在位。桓王即位之初,秉承平王之志,继续削弱卿权,以加强王权,依然保持“宗周”之余烈。是时,卫国定君,必假王室之威;晋国内乱,必借王室力量干涉,以至于王室尚能自由取易郑国之田。到了公元前707年,桓王夺郑伯政,郑庄公不朝。桓王还能率诸侯之师伐郑,双方战于葛,但被郑军打得大败。从此,王室转衰,虽一度得志于虢,但桓王已无力振作,“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业已形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子之国,500年基业苟延残喘中度过,征战平叛全指望别国来摆平
周朝国祚近800年,周天子是如何逐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的?过程耐人寻味
东周王室衰微的标志:郑周交恶
周郑交恶
桓公十五年(3)——盖棺定论
纷纷扰扰春秋战国史,东周为什么苟活良久而又无法中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