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妙者 | 微距陶瓷——故宫陶瓷馆⑨

隋代虽短,但它结束了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统一了国土,南北方瓷业得以并驾齐驱。特别是青瓷的普及和白瓷的烧制成功,为后来的南青北白孕育了基础。

唐代,瓷器已成为最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器之一。饮茶风俗的流行和普及,更提高了瓷器作为茶具的文化品味。唐代瓷器生产总体形成“南青北白”的地域特征,即南方以青瓷为主、北方以白瓷为主。代表当时最高制瓷工艺水平的是南方主要烧造青瓷的越窑和北方主要烧造白瓷的邢窑,唐代茶圣陆羽《茶经》形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银类雪”。这两个瓷窑的产品均造型规整、工艺精湛、釉色美观,颇受世人青睐。

隋/绿釉塑贴盘龙托莲花形带盖博山炉

NO.1

隋代除青瓷之外还生产一种绿釉陶器,《隋书》“何稠传”中曾有隋开皇年间,湖北江陵人何稠善制“绿瓷”的记载。原文为:“稠博览古图,多识旧物……时中国久绝琉璃之作,匠人无敢厝。稠以绿瓷为之,与真无异。”故宫这件炉造型挺拔,雕刻精湛,与汉代流行的铜质博山炉有异曲同工之妙。绿釉博山炉在传世品中较为罕见。过去文献中曾有所谓“绿瓷”之称,如六朝人撰写的《西京杂记》中,曾有“醪酿既成,绿瓷是启”的说法。

由于我国对“青”的解释一向有多种含义,举凡青、绿、蓝、黑几乎无所不包,而且古来至今对于陶与瓷的分类也模棱两可,因此这类器物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品种,虽然为数不多,却有其相当重要的时代特殊地位。

炉敞口、深弧腹、瘦底,下承以高柄,柄下接托盘。炉外壁刻莲瓣纹,高柄塑贴两条盘旋而上的盘龙,龙爪上托顶部托起炉身。炉附山形盖,盖面塑贴4层莲瓣纹,每个莲瓣均刻划卷云纹,呈现山峦叠嶂之势。通体施低温铅绿釉。博山炉,亦称博山香炉、博山香熏等,盛行于汉、晋时期,此后亦有制作,常见青铜质和陶瓷质。相传古时海上有蓬莱、方丈、贏洲三座仙山,这种炉的山形盖因融三座仙山于一体而设计,故名“博山”,“博”乃“大”、“多”之意。

唐/越窑青釉葵口碗

NO.2

唐代越窑也泛指浙江东北一带,以余姚上林湖为中心的地方,所有烧造青瓷窑的总称。这一带烧瓷历史相当久远,早至东汉时期我国成熟的青瓷,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关于越窑青瓷的釉色之美,唐代文人陆羽在《茶经》内曾评论说“越瓷类冰”、“越瓷类玉”,顾况《茶赋》也提到“越泥似玉瓯”。越窑近乎完美的釉色跃居众窑之首,成为当时青瓷中的佼佼者。

碗五瓣葵口、深腹、浅圈足。圈足稍宽。内、外施青釉,足端无釉,留有支烧痕。外壁对应5个葵口压出5道凹线。

唐/越窑秘色瓷执壶

NO.3

秘色瓷是越窑青瓷精品之一。秘色瓷是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的瓷器精品,因其制作工艺秘而不宣得名。所谓“秘色瓷”,实为唐、五代之际越窑青瓷中的上乘之作。

壶撇口、束颈、溜肩、鼓腹,腹下收敛,浅圈足。圈足上留有五个支烧痕。颈部一侧置八棱短流,另一侧口、肩之间置曲柄。内、外施釉,釉色青中闪黄,釉层晶莹透澈,釉面开细小纹片。唐代称这种有柄有流的执壶为注子。

该青釉执壶系陈万里先生于1936年在浙江省绍兴市得到,同时得到的还有一件,与这件器物几乎完全一样,二者均于1936年出土于浙江省绍兴市唐代户部侍郎北海王府君夫人墓,墓志砖上有“元和五年”纪年,元和五年即公元810年。由于出土这两件瓷器墓葬之主人为户部侍郎的夫人,唐代户部侍郎的官职为正四品下,且这件越窑青釉执壶造型规整,胎釉精细,非同一般,因此应属于秘色瓷范畴。这件执壶被确认为秘色瓷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有确切年代可考,故可作为唐代越窑秘色瓷断代的标准器。它反映了9世纪初越窑秘色瓷的烧造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瓷中的冰裂纹是怎么产生的
故宫68--陶瓷馆24
【故宫中国古陶瓷窑址标本展】江苏、云南篇
故宫陶瓷馆 | 一部送给孩子们的“陶瓷极简史”,看瓷器之美,传承千年文化
故宫陶瓷:青釉划花双系壶|北京,故宫,馆藏,陶瓷,赏析|景苑文化~::e景苑::~放眼天下...
中国陶瓷文化,仅一件传世的白釉瓶和刻着希腊神话的唐代瓷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