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盆景那些事》盆景讲座 11 树石盆景制作

第十一讲、树石盆景制作

树石盆景是指在用材上采取树石结合的形式。树石盆景也不是什么新概念,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在盆玩中,就广泛采取了树石结合的形式,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中所子示侍者手捧的就是树石盆景。由于盆景的发展形式界限越来越模糊,交集越来越多,树石盆景列为独立的盆景类别更有利于赏评和发展。

我们学习探讨树石盆景的制作,其主要奠定在树木盆景制作的基础之上。树石可以互换成为盆景的主、辅体,制作树石盆景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和处理好树与石的关系。大自然作为树石诸多景致形式结合的典范,有着师法自然中无穷无尽的素材源泉。在这里,我们按盆景分类。暂将没有水陆界限的旱盆景成为树石盆景。

贺淦荪大师曾著有《论树石盆景》,文章中大量的引证论据,阐明了树石盆景的生态来源和人文情节。“自然树石结合的实例,信手拈来,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诸如;'层峦耸翠,上出重霄’(王勃)”;'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陶渊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绘画理论中的'荪木当先,峰峦居后’。”等古人的诗词描述。由此可见,探讨树石盆景,并非标新立异,而是要弘扬民族树石文化。

单一的树石模式盆景,皆有表达诗情画意的局限性。一木不能成林,一峰不能泰华千寻;只有茫茫林海,只有群峰竞秀才能更好的展现万水千山。只有树石组合,才能同时展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树石盆景最能充分表现大自然的丰姿神采、满足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审美心态。树石造景最具有自然景观的直观性,给人以真实感、亲近感和愉悦感。

树石盆景的表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以石为主缀树,表现自然神韵,赋顽石以生机;山顶植树,用于近景,以示泰山青松;山麓植树,以显高下之分,远近有别;倚石布树,以树为反衬,表现石景;全景布势缀树,全面经营位置,增添整体效果。以树为主配石,美化树的观赏效果,增添野趣;树配石,用于近景,相依生情,倍展天趣。也常为主干、根理不全之树,作遮掩协调;还有以石藏干、以石包干、附石、点石、石盆、丛林陆景等。

我们提倡树石盆景,宣传树石盆景的意境表达空间大,并不意味着其它类型的盆景没有这些优点,恰恰相反,只有发展树石盆景,才知道我们的基本功掌握不够,我们做盆景的能力暴露无遗。只有树石盆景才能帮助我们弥补单体树桩造型和单调的山石造型,在达意和欣赏上的其局限性。

树与石的审美关系非常亲近:树石结合,形式多变;石伴树活,树依石灵;树石相生,交映生辉;搭配失调,同归于尽;珠联璧合,锦上添花。石与树在自然界的依存关系物竞天择:石下滞水,万木根生;石缝腐土,草木旺盛;石为母土,土为石生;各得其木,酸碱天生;山岭坡脊,石无土掩;山谷渊深,石藏不露;树石择邻,师法生态;石树无章,牵强附会。

我们在制作树石盆景时,就是从自然中观察得到的这些经验去把握树与石的关系,营造更具自然生态野趣的生生景观。

树石盆景制作实例:

作者在第十四届亚太盆栽大会的表演。这是组委会提供的两棵丛林素材。

这是黄就伟大师从广州给作者带去的龟纹石,体量、石质、石色。

自己在台湾准备的地被小植物

表演开始前, 我和黄就成老师就制作方案不谋而合,形成共识。

黄就成大师的夫人罗丽娟老师主动帮我做助手。

垫土抬高树体并构思盆面地貌

先摘叶以利看清楚剪枝

寻找截干部位

对第一棵树进行截干

对第二棵树进行截干,建立两树的争让关系。

剪去影响两树亲密的障碍枝

对两树各级枝的走向及疏密度进行调整

开始翻盆

截除两树靠近的障碍根

审视素材定位和相互位置关系

挑选一棵小树,拉近两棵树的亲密关系

开始布石铺苔藓

铺石注意经营位置。根据地面坡向,选用茂密或贫瘠的苔藓

根据地貌微环境点置小植物

因两树间主根不能裁剪的使其靠拢到理想的程度,那么两树间间距就显得疏远了点。如果在中间靠接或萌生一个小枝,就起到题名《一家亲》的意境。

通过欣赏下面的树石盆景,可以更直观的让我们感受,树在哪?石在哪?树石又在哪?

石露于被雨水冲刷的坡间

同质同色石头,大小搭配风化于坡面

树附石间

树置于石盆

树石相依

石表层裸露在水土流失的坡凸面

贺淦荪大师生前曾对树石盆景的发展前景阐述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话,“在深化单体造型的基础上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是因为这条路在盆景艺术的创作中最具表现力、最能充分表现自然美、反映社会美、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我们只能见景才能生情,看到丛林才能联想茫茫林海,只有群峰方能展现万水千山,只有树石结合才能同时表现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对于作者,只要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有多大的本领就能发挥出多大的本领,有多少艺术才华就能体现出多少艺术才华,这也是让中国盆景能真正步入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原载《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11年5月号)。贺淦荪老师的这番话对当今盆景艺术的发展方向有着历史性的指导意义。树石、丛林、组合的表现手法, 题材丰富、形式多变、达意直观、氛围亲民,前景必定广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丛林式盆景制作过程演示及要点
盆景制作:将一棵树桩制作成丛林式盆景,这个方法你知道吗?
紫薇组合盆景的制作
丛林式盆景怎么制作
丛林式盆景制作要点
几种盆景的制作与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