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良性的科技人才“生态系统”
培养良性的科技人才“生态系统”
    要形成“一枝独秀”与“百花齐放”并举的大人才观念。既要继续加大尖子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又要注重科研团队建设,使高层次人才和其他层次人才相互依存,上下承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
在激励机制方面,要重点突破体制壁垒,坚持绩效优先原则,积极鼓励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积极探索、大力落实智力要素以期权、股权等形式实现资本化的新模式
   
要形成宽松、宽容的育才、聚才和用才“适宜气候”。尊重科学家在科学领域的自由研究,尊重个人的特殊禀赋和个性,遵循科学研究的特点与规律,培育不浮躁、不哗众取宠的学术氛围,尤其要在全社会提倡对科学研究的宽容态度。
   
日前召开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以张永莲、张文军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科学家和一批科研成果喜获表彰和奖励。其中,获奖项目共有317项,这些项目都是上海老中青三代科技人员多年来秣马厉兵、“十年磨一剑”的结果,展示了上海科技和人才的整体实力。
   
正如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指出的,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制订促进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的国家战略,通过法律、科技政策,稳定本国人才,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如美国提出要“造就21世纪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韩国制订了“国家战略领域人才培养综合计划”、印度将“吸收最有才干的年轻人从事科技职业”。直面挑战和机遇,上海也提出要建设国际化人才高地的目标,并启动了“万名海外留学人才积聚工程”,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吸引海外留学生、海外跨国公司人才、外地优秀人才来沪创新创业。在这些政策优势的吸引下,上海迅速积聚了海内外诸多优秀科技英才,培育了一批优秀本土人才,并使之在上海的科技创新创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对照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上海无论在人才总量、素质和结构上都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科技人才
[taohl1] 短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科技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待完善。如上海目前的人才总量虽然超过135万人,但在构成上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高层次和高技能科技人才更是短缺,只占总人口比重的0.5%,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如同植物生长需要良好的“生态系统”,需要充足的阳光、雨露、养分一样,人才也需要附丽于一个健全完善的“生态系统”,才能形成蓬勃生长之势。尤其是在上海举全市之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背景下,加强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建设,培育科技人才生长与繁衍的沃土,已经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因此,政府、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等要把加强科技人才“生态系统”建设作为当前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观念、人才机制与创新文化。
    
第一,要形成“一枝独秀”与“百花齐放”并举的大人才观念。一个良好的植被生态系统,既呈现一枝独秀的典雅,又要有百花齐放的繁荣蓬勃。科技人才工作也是如此,要建立新的人才标准、观念,建立体现多样化、整体化的科技人才队伍,促进各类人才协同发展。既要继续加大尖子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又要注重科研团队建设,使高层次人才和其他层次人才相互依存,上下承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同时,要改变传统的重学历、重资历、重职称的观念,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特别注重竞争出人才,在赛马场上选骏马,在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竞争格局中更有效地锻造人才和识别人才。
   
第二,要培育有利于科技人才引进、成长、发展的“肥沃土壤”。贫瘠的土壤是无法长出硕果的。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也要依赖良好机制和体制。这就要根据科教兴市战略的总体要求做好科技人才的培育规划,形成良好的人才培育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人才培育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如可以通过组织重大项目攻关和科研创新,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和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大培养现场工程师和高级技师队伍的力度;还可以通过政府继续推行启明星计划、启明星跟踪计划、白玉兰人才基金、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等来造就科技英才,也可以鼓励民间组织和海外经济组织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要鼓励跨学科、跨部门的交叉研究,解决一些重大科技问题,使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在肥沃的土壤里发芽扎根。
   
在人才引进机制方面,要注重以重要岗位、重大项目公开招聘引进掌握国际尖端技术的顶级人才和领军人才,通过建立“海外咨询专家制度”邀请留学人才中的尖子人才参与重大项目、工程、课题的立项和评估工作,并及时建立研究智囊库,实现“引才”与“引智”并举。
   
在激励机制方面,要重点突破体制壁垒,坚持绩效优先原则,积极鼓励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积极探索、大力落实智力要素以期权、股权等形式实现资本化的新模式,激活企业内在动力机制,激发一流人才种子破土萌芽的创新欲望。同时,要加大对基础教育、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重要公益性研究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扶持政策,保护好科学发现的优先权和技术发明、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
   
第三,要形成宽松、宽容的育才、聚才和用才“适宜气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能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这就要以求贤若渴的真情,精心为科技人才营造创新创业条件与氛围。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都应从人员流动、信息共享、创业融资、生活便利各方面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努力改善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家在科学领域的自由研究,尊重个人的特殊禀赋和个性,遵循科学研究的特点与规律,培育不浮躁、不哗众取宠的学术氛围,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厚积薄发。尤其要在全社会提倡对科学研究的宽容态度,兼容并蓄,以创新精神论英雄,鼓励人才敢为人先,营造能使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获得生长和发育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与气候,让上海成为优秀科技人才荟萃之海、智慧创意涌流之源。
                                  (
作者为上海市科技党委青年软科学研究小组成员)

 [taohl1]等到陶履方时代,目前紧缺的人才虽然仍然缺少,但是更多的将缺少创新、同类超群类人才。在培养方法上,应注意两点:其一,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及至,把事情做完做好;第二,意志力的磨练。什么学科都要第一,似乎很可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科学报:黄涛 胡雅洵 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的十个要素
赵 渊: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
研究 | 产教融合:深化与演化的路径
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营造企业竞相成长的生态系统
用了哪三招,华为不仅招到人才而且人尽其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