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玲文||追忆奶奶——郭氏闰艮

追忆奶奶——郭氏闰艮

文/李玲文

一位平凡的农村老人,在亲人的心中永存

                          ——题记

天色灰濛,雨雾横飞;愁云低锁,远山含悲。这是2002年正月一个阴冷的早晨,身着重孝的我扛着奶奶的引魂幡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一边走一边抛撒着引路的纸钱,滚滚热泪从腮边无声淌下:奶奶一路走好!

近年来,每到过年的时候,我都为奶奶感到分外庆幸——这位老人家又为自己增寿一岁。从小身有残疾现在又常年满身病痛的她,能有这般高寿(89岁),着实不易。未曾想正月十一回家探望,却发现奶奶卧病在炕。听父母说过年那天就病了,下地很少饭也少吃。虽说她的体质并不好,可也从未生过大病,平时打针吃药极少,我相信奶奶这次也像以往一样一定能战胜病魔,顺利康复。这不是年已经过了么,天气也渐渐暖和,父母也这样说。然而苍天总是那样无情,在我开学的第四天夜里,亲爱的奶奶,她抛下我们这些骨肉至亲永远地去了!

奶奶,我是您长孙,从小经您一手带大,深得您的疼爱,可在临终之际却未能陪伴在您的身边,送您最后一程,让我深深悔恨并遗憾终生。对于即将90高龄而且身体每况愈下的老人来说,我本应有思想准备,可听到噩耗的那一刻,仍感到那样的突然,那样的茫然……

阔别了30多年的老夫妻俩,今日又相聚了,棺木相依同眠于地下,石头砌就的小窑洞就是他们九泉之下的居所。人啊,来世劳碌一遭,两手空空而去,无论荣华富贵,还是普通贫贱,茫茫人海,确是殊途而同归。

陶渊明在《拟挽歌辞》中有云: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是啊,亲人已逝,云天相隔,巍巍青山,常伴英魂。人之一生,大抵若此!

下葬完毕,花针般的细雨从天而降,淅淅沥沥洒落在人们的孝衣上,洒落在奶奶泥土新鲜的坟包上。据人说,雨洒墓越要富。我深深相信奶奶她老人家在天之灵一定会佑护她的儿孙后代生活幸福安康,同时我深深感谢奶奶对亲人们的祝福。

返回途中,妹妹回想起奶奶年老时常说的一句话,什么时候才能出了“蛇眼子”呀(我家祖坟所在地)——病痛折磨时,希望早日解脱。妹妹同时满是伤感地说:“如今可真的出来啦……”不由又让我感慨万分:生命有时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助,身体健康时可以千般万般谈论生死,可无常真正降临时却在瞬息之间。平日里听到她的颓唐之语,我经常规劝于她:要坚强地活着,亲人们相依相守乐享天伦,就是幸福。父母亲也常常开导她:人老了,就如同一部旧的机器,有些毛病实属正常,人人如此,不独是咱们……

奶奶接受安慰后内心释然,精神面貌也就好多了,她知道亲人们需要她,离不开她。就这样父亲母亲风里雨里田间劳作,兄妹三人村里村外上学,老人家户里户外看门,一家六口人,相依相守,相亲相爱,经营着这个平凡而幸福的家庭,乐享天伦。

如今人去屋空,睹物思人,无限哀伤绵绵不绝从中而来!

回顾我出生以来,我们共同生活的这30余年来的日子,如烟往事,恍在昨日,其影历历此生难忘。

苦难的奶奶

奶奶出身细岭郭家,郭家以拳术闻名县境,我的几位舅爷作为第三代传人颇有名气,这些在《神池县志》都有记载。但这一切均和我奶奶无多大关系,郭家拳术传男不传女,郭家家境很是一般,家中姊妹兄弟众多,作为家里的长女,几乎没念过一天书。9岁时就给她和我的爷爷订了亲,13岁时嫁入土棚李家,当时已经身有残疾,备受爷爷冷落,长年置家不顾。奶奶与公婆,大伯子一家为伴生活在大家庭中,顶着个“老二家的”名分其实就如同一位粗使丫头,免费长工一般,整日价缝补浆洗,烧茶做饭,打鸡喂狗为这个家服务着。

记得她说过,一次冬上村里来了一个卖布的货郎,奶奶的大伯子当时已是一家之主,为自己的妻子买了一块时新布料——海潮蓝来缝制新衣。奶奶的丈夫不在身边少人关心,无人做主,心中愤愤不平却无可奈何,躲到屋角黯然伤心落泪。是她的婆婆,这位善良的老太太知道这一切后,一边嗔怪当家的大儿子打小算盘自私无情厚此薄彼;一边气冲冲地翘着一双小脚,颤巍巍地从仓里挖出一大斗粮食,瞒过大儿子以及老头子,也为奶奶换来一大块海潮蓝布料。放到奶奶的炕上后,安慰她说:“老二家的,委屈你了!在这个家里你们妯娌俩是平等的,有老大家的,就有你的,你放心,妈会给你做主的……”听了这些奶奶放声痛哭,哭自己的可怜命苦,感激婆婆的深明大义。

土地改革以后,家道中落,大家庭也分家另过,作为“浪子”的爷爷认命归家,奶奶才算是拥有了自己完整的家。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奶奶不能生育,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直到39岁时征得爷爷的同意,过继来大伯子家的三小子(家父),这个家才生机勃勃起来。于是爷爷在周边村里教书,奶奶与父亲、老奶奶祖孙三代人家中相守,共同经营着这个缺吃少穿却不乏温暖的小家庭。

奶奶命中无子女,年届40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孩子,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倍增,面对土改后艰辛的家境,爷爷教书时常不在的日子,抚育父亲的重任是奶奶一人用她那柔弱的肩膀坚强承担下来的。米糊中放点糖就是父亲婴儿时的代乳品,然而这些也得不到充足供应。在孩子饥饿啼哭的时候,这位苦难的母亲就抱着她可怜孩子四处寻找善良的哺乳期的妇女来给孩子喂几口奶,缓解饥饿。

这样的经历中,令我记忆最深的是,据说一次村里唱戏,奶奶又一次抱着饥饿啼哭的父亲一位位地求着戏院子里有吃奶孩子的妇女,乞丐一般卑躬屈膝,说不完的可怜,道不尽的凄凉。富有同情心的关奶奶一边慷慨哺乳,一边擦着怜悯的泪水,告诉奶奶以后孩子饿了,尽管抱来。之后,关奶奶就成了父亲非正式的奶娘。这件事奶奶经常讲给我听,我们全家一直铭记着,感激着这位对父亲有大恩大德的关奶奶,关奶奶的孩子待父亲也像自家兄弟一样亲热。

夏秋时节家中缺粮的日子,娘儿俩结伴来到爷爷教书的西鹤落窊村就食,村干部出于同情把队里仓库中剩余几斗满是老鼠屎的莜麦送给了奶奶,兴高彩烈的她背着这点救命粮回来,淘了又淘洗了又洗,磨成面,娘儿俩终于度过了那段青黄不接的难熬岁月。

好不容易把父亲被拉扯到成年,长年辗转边村教书的爷爷这边又出事了。

这本是一位十分勤恳敬业的老先生,长年离家在外,荒废的古庙,破旧的房子就是他的校舍居所,尝遍艰辛。孩子们放学后用来打发寂寞的是他的爱好——看书写字。腹有诗书,教学得法,颇有成效,很受当地学生和村民的好评。直到今天,庄儿上、西鹤落窊爷爷教过的学生还不时提说起他教学的故事,可谓是有口皆碑。

而现在,我和妹妹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奶奶也有了自己的重孙子,已成祖孙四代之家,又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我们的家境也日益得以改善。奶奶这位与上世纪同龄,又是跨世纪,辛苦操劳一生的老人,却永远离开我们,犹如山之崩、江之涸、日之蚀、月之缺,怎不令人痛彻心扉!

奶奶的脾气和爱心

奶奶还是有脾气的。

小孩子害怕理发,更不要说剃头了。看到我和妹妹的头发长了,奶奶先不声响,把逢年过节时才舍得吃的鸡蛋拿出一个炒了,家里顿时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兄妹俩守在小锅前,眼巴巴地低头瞅瞅炒鸡蛋,再抬头看看奶奶,急不可奈,口水直流。这时奶奶发话了:谁剃头谁吃。我们俩忙不迭地点头同意,眼里心里只有炒鸡蛋,哪里去顾及骇人的剃头。

三下无除二,风卷残云般不多的炒鸡蛋进肚后。主题登场了,先洗发,再剃头。或许是剃刀太钝,或许是奶奶手艺不好,总之剃刀削得脑袋生疼,连梳头匣子里的小玩意儿也吸引不住了,大声哭闹起来,百样温语相劝仍拒绝配合,这时饶是平时万般慈祥的奶奶也只好不客气了,大声呵斥着用她那蘸水巴掌向我俩的尚未剃完的脑瓜上轻轻打上几下,这样伴随着哭哭啼啼直到剃完为止。

以后,每次理发剃头,这样的经历就会重新上演一次,可是永远长不了记性,因为剃头虽疼,可炒鸡蛋更好吃!直到后来父亲买来一把理发推剪,奶奶的剃刀和蘸水巴掌才退居二线了。

然而,奶奶的爱心也是有目共睹的。

也许是由于自己未能生育的缘故吧,天性仁慈的她对孩子特别亲,夫家的侄子、侄女都视若己出,同她住同她吃,守望着他们一个个长大。土改后虽然分家了,对待侄孙子、侄孙女们,她仍然都青睐有加,把他们的照片要来,装进镜框挂在堂厅正面的墙上,出来进去都要端详上几眼;把他们留在身边,分派点小任务和她作伴。

一次,她在下面清理菜窖,让大爹家的长女——我的堂姐在窖口用小桶往上吊土,小女孩力气小,一个失手连桶带土掉了下去,砸到奶奶的头上,留下的伤疤以及伤疤的故事则成为亲情永恒的记忆。

后来我们兄妹姐弟三人出生,更是得到她的无比疼爱。父亲母亲在生产队挥汗如雨,挣工分养家,家务事和照料孩子的责任就全落在这位年近六旬的残疾老人身上,舍不得让孩子啼哭半点,平时抱着,做家务时背着,背带勒得奶奶双肩生疼仍不愿放下,一直等到母亲下地回来接她的班。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把我们带大成人。对于这个家庭奶奶贡献巨大,劳苦而功高。

从记事起,我就一直和奶奶住在一起,外出上学后有妹妹接班,后来又有弟弟,我们陪伴在奶奶身边,分享她的故事,倾听她的唠叨,接受她的抚爱……

奶奶的爱心换来亲人们无比的尊敬和爱戴,逢年过节大家都会带上大包小包的食物礼品来看望她,可她哪里舍得一个人享受,大都留给自己辛劳的儿子、儿媳;留给上学的孙子、孙女。周末归来,奶奶总会把她专门留下的稀罕吃食给我拿来,我总尽量推辞着,想让奶奶多吃些,可她哪里肯依,亲眼看着你吃下,她才高兴。

亲爱的奶奶,你如今悄然离去,不知有谁还会这样待我?

愧对奶奶

面对奶奶无私深厚的爱,回想我自己,却未能回报万一,甚觉惭愧,深感痛心。

记得刚上学时,村里来了一个小贩卖西瓜,无知的我馋瘾发作,死缠硬磨打滚撒泼要吃,家境困窘身无分文的奶奶,既是心疼又是为难,安抚了老半天炒了些芽豆才使我平静下来,安顿我去上学,刚出家门,同班邻家孩子已经放学归来了。第二天,老师问清旷课原因后,结果给同学们留下经久的笑话。

害怕帮忙做家务,放学后不回家故意躲着奶奶。

有时童心萌发,竟跟在奶奶身后学她歪歪斜斜走路的样子。

这些奶奶都从没生气,宽厚的她笑笑了之。

上高中以及大学以来,随着家境的改善,父母给的零用钱也渐渐多了起来。每次回家,我都给她买上些软和而且耐存放的食物,让她半上午半下午间补充点能量,人老了正顿饭吃不多,中间又有些饥饿。和她呆不了几天,然后又匆匆上学离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最近几年,奶奶的确老了,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每天多数时间都在睡觉,地下院子里活动明显减少。

参加工作后,家分三地,一年中更是难得回来几次,每次相见,奶奶都欣喜异常,向我诉说着她对我的思念,诉说着自己身体的不便。我深深同情奶奶境况,替她难过,再三安慰她:保重身体,让亲人们长长久久相伴。和奶奶在一体的日子里,为她洗洗脸、洗洗脚、洗洗衣服,剪剪手脚指甲,倒掉痰盂,聊表孝心而已。

从半尺婴儿一直守望到而立年纪,我真正又为奶奶做了些什么呢?现在人已离去,我纵便有千万时间,千万金钱,曾经的亲情又能何处报答?亲我疼我一场,又有何用,我欠奶奶的太多了!

和美的家庭

我和奶奶共同生活的三十余年里,虽然也会经历家家都有的婆媳矛盾,但这两位为了家庭全心付出且极富爱心的女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消除隔阂,和好如初。

人老了,鼻涕、眼泪、痰涎、屎尿等颇惹人嫌,但母亲从未计较过这些,每顿饭的第一碗,都吩咐我们端给奶奶,让她先吃,吃热的;每顿饭中都会精挑细选让奶奶吃软和的,吃新鲜的。

天冷时,母亲把奶奶的炕烧得暖暖和和,铺盖准备上厚厚的,生怕她着凉受冻。

过年时的新衣服,人人有份,母亲总会早早嘱咐奶奶换上新衣服,怕她舍不得穿。看到全家人穿戴一新,母亲才心满意足,感觉尽到了一位女主人的职责。

每当奶奶弄脏衣服被褥,父母、妹妹都会第一时间为老人清理洗涮干净。奶奶衣着整洁干净,拄着拐棍出门,和街坊邻居巷子里聊天闲谈,每当受到夸赞时,往往难掩发自内心满意:这都是娃娃们照顾的好……

随着党和国家改革开放良好政策的实施,父亲母亲超常辛勤努力劳动,精打细算俭朴持家,我们的家境日益改善,破旧狭小的夯土墙小屋变成宽敞明亮的青砖瓦房,牛马耕作变成拖拉机作业,收音机变成黑白电视机又变成彩色的,家人的吃穿用度都能应时改变。

日子一天天好了,奶奶却悄然走了!

奶奶的热心肠

奶奶的热心肠善良在周围的邻居中也是有口皆碑的。

平日里,大到钱款、中到日常家用物品、衣服米面,小到针头线脑火柴调料之类,只要邻居们提出需求,奶奶有求必应,自家一时没有也要想办法弄来送去。奶奶常说:“人家作难才向咱们开口,谁也有用得着别人的时候......”

黑头早晚,邻居们下地早走或未回来,都会把小孩子给奶奶送来照看。大点的孩子放学后进不了家,奶奶也会把他们叫回家中,怕他们热怕他们冷的。

邻居们劳动去了,晒在院子里的柴草、衣服在雨来之前奶奶都会代为收拾。

甚至于邻居的鸡呀猪呀出门一两天也会托付给奶奶照看。雨雪天鸽子们麻雀们饿极了挤进鸡群里抢吃的奶奶也告诫我们不要驱赶,要可怜小动物。

如今奶奶去世邻居们都格外惋惜:一位好人走了。同时评论说:这老人活着是位好人,去世也要为家人着想,和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过了大年,在这即将备耕时节,不冷不热的时间大去,对自己是一种解脱,对家人也是一种体贴!

奶奶是一位好人!

奶奶安息

奶奶啊,您放心地走吧,我们一定会照顾好父母,一定会让咱家的后辈儿孙成人成材,光耀门庭!

奶奶,您是一位平凡的农村老人,一生默默无闻,但在亲人心中,您会像山河日月般永存!

仁厚而黑暗的地母啊,愿在您的怀中永安奶奶的灵魂!

注:我奶奶娘家是神池县八角镇细岭村,按照当地习俗,打小我们称她“娘娘”。

                           2002年4月10日初稿

2020年5月8日定稿

作者简介

李玲文,神池三中历史教师,教历史爱历史,喜欢研究历史。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李玲文||大榆树下的童年

神池明代古堡之土棚堡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返乡:在世者,最大的赐福是依旧平安
你相信吗?从1977年高考到现在3300...
父亲的父亲
李玲芳 || 奶奶的小脚
邓志君:选择/霜降
旧事未曾重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