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原十大名牌老店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图片为解放初的林香斋

林香斋”饭铺

1913年,许振江从河南开封来到山西太原,先后在阳曲县衙门、山西省公署财政厅等单位经营包饭。1919年,许振江借用“林香斋”这一名称,在太原开设了“林香斋”饭铺,并请山西的一位解元,题写了匾额。

最早的“林香斋”饭铺,位于太原钟楼街西段路北。门面只有两间,房屋狭小,内设五六张小方桌,售卖馄饨、酱肉、擦酥饼子等小吃。品种虽然单调,但由于许掌柜手艺好,善于经营,却也招来不少生意。

20世纪30年代,林香斋的“十大碗”很有名气。这十大碗分别是:米粉肉、红烧肉、小酥肉、酱霉肉(腐乳肉或腐乳肘子)、黄炯鸡块、江米甜肉、红烧鱼虾、八宝饭、红烧牛肉、坛子肉等扣碗菜。其中,米粉肉、红烧肉(即扒肉条)肥而不腻;黄炯鸡块蒸得很烂和,老年人也吃着适口;坛子肉,用小口坛子在慢火中煨烂,肥肉去油,香而不腻。这些莱每天都准备着,客人想要那个菜,跑堂的很快就能端上来。有些办喜事的普通人家,也用林香斋的十大碗待客(办筵席多用两碗并成一大盘)。

亨得利”钟表店

亨得利钟表店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开设于宁波东门街的二妙春钟表店,是一家经营钟表、眼镜、唱机维修业务的小店。宣统三年(1911年)前后,在杭州、南京两地开设了分号,并派人常驻上海组织货源。

民国4年(1915年)在上海五马路开店,取名亨得利。民国17年迁至南京路广西路口,挂出“亨得利钟表总行”的招牌,与亨达利竞争,并大做广告,营业蒸蒸日上。短短几年,在上海静安寺、霞飞路和香港开设3家支店,还与全国各地建立联营合资的企业达60家。该店店主经常调查市场动态,发现顾客买表存在三忧:一忧钟表质量好不好;二忧修理技术好不好;三忧修理方便不方便。针对这种消费心理,该店实行保单制度,凡持亨得利钟表保单,可在全国各地分号内免费修理。这种“以卖带修、以修促销”的经营方式,博得了广大顾客的信赖。

1956年公私合营后,其“精工修理”的传统特色不变,顾客购表修表的盛况历久不衰。

改革开放后,坚持对出售的钟表实行保用保修制度,对机械功能复杂的花色表,由经验丰富的老技师修理;对有急事的顾客,可凭发票、船票、机票等证明,由特快修理部修理并按时交件;小修小配可立等可取。90年代,被特约为瑞士“浪琴”表的国际保单维修中心。在业务经营方面,还坚持名、优、全特色,凡名牌钟表,只要国内有货,商店就有售,做到备货足,品种齐,顾客可选性强。旗下的连锁店开遍全国。

老香村”食品店

“老香村食品店”是太原有名的店铺之一,建于民国16年(1927年)3月1日。当时,“谷香村”商号倒闭,在老香村“双合成”当伙计的王庆丰、王三、王国斌等三位河北同乡,接过“谷香村”铺面,与伙计马世英等人,集资另建起新店,起名“老香村食品店”。

王庆丰,河北定县奇连屯人,自幼经商,善社交,民国15年春来太原结识了很多朋友。因此,愿为其投资者不少。当时有9人投股金5500元(银洋),每三年分红利一次,同仁共推吴润民为董事,选王庆丰为经理代表,王得三、王国斌为副理代表。

老鼠窟”元宵

老鼠窟元宵是山西省太原市的地方传统名小吃。皮薄馅满,味道甘美。久居太原或临时来太原走亲访友、旅游的人们,都要慕名前去“老鼠窟”品尝。此元宵皮儿绵中有粘,馅儿甜中有香,色泽洁白鲜亮,配料讲究,风味独特,已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原老鼠窟元宵的字号原名“恒义诚甜食店”,由于地处钟楼街“老鼠窟”巷要口,故以“老鼠窟元宵店”著称。“老鼠窟”的元宵,有“味压群芳、誉冠并州”之美称。走过百年历史的“老鼠窟”一直保持自家店铺的特色,[2]不仅在制作工艺上代代传承,标准唯一,而且在元宵馅的品种上秉承了当年风味,主要有芝麻、桂花、玫瑰、花生四种味道。多年以来,老鼠窟元宵的选料、制作都非常讲究,几代传承下来,标准从未变过。江米只选用晋祠花塔村一带产的江米,用水泡发后,用石磨碾碎制成面粉。馅料中的玫瑰花、桂花都要采集半开的花朵。滚元宵时,力道、方向都有讲究。这样做出来的元宵,才能筋道好吃。2009年,这道备受龙城人民喜欢的地方名吃“老鼠窟元宵”已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双合成”食品

双合成始创于1838年,是山西食品业的著名品牌企业。是著名的“中华老字号”。清道光18年(公元1838年) 李善勤、张德仁在河北省井陉县横口镇西街创建食品店,取“和气生财,二人合作,必能成功”之意,商号叫双合成。它将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国味道、山西特色、双合成特质”的食品文化,演化为一个庞大的产品体系,即中式系列、西式系列、娘家系列、感恩月饼系列、喜庆系列、文化主题系列6大产品类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成为中国北方消费者信赖的、在中国很有影响力的食品生产企业。

清道光18年(公元1838年) 李善勤、张德仁在河北省井陉县横口镇西街创建食品店,取“和气生财,二人合作,必能成功”之意,立商号“双合成”。清光绪24年(公元1898年) 李、张两家后人李洛金、张子瑞在河北省石家庄大桥街创建双合成分号。为了扩大经营,张子瑞分管原双合成;李洛金重建新店取名“双合兴”。年由石家庄迁来太原,先址北司街,后址大剪子巷。1928年迁至现址柳巷76号。1956年公私合营后成为国有企业。1997年改为股份制企业,成立了太原双合成食品有限公司。从十九世纪末创建“双合成”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双合成”一直是手工作坊式生产,品种少、产值低、质量不稳定。从1985年赵光晋经理以来,在她的带领下,“双合成”全体员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强化管理、拼搏创新,使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店又一次腾飞。投资上千万元引进国内一流的食品生产设备,开发生产出五大系列、二百余种品种,形成以享堂食品生产基地为龙头的规模生产能力。前店后厂的一个柳巷食品总店发展成为市内20个分店,省内外100多个营销网点,立足于上海、北京、郑州、石家庄、内蒙古、西安等全国主要市场,成为全省最大的烘焙食品生产企业。年销售额由原先的不足80万元猛增到4000余万元,年利润达250万元,年上缴税近260万元。

六味斋”食品

六味斋虽然在山西太原,创办于1738年,但它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的北京,它是国内食品行业现存为数不多的具有200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之一。六味斋,这个中华老字号经过一辈又一辈人的努力,一直保持着自开宗立派以来260多年的传统工艺、传统风味,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如同北京人信得过全聚德、天津人离不开狗不理一样,太原人对六味斋情有独钟。每当钟鸣鼎食,六味斋的酱肉始终是太原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为什么太原人对六味斋如此钟爱?因为他们吃的是这个老字号品牌,吃的是这个老字号的手艺,吃的是这个老字号的传统风味。用太原人的话说:“我们爱吃的就是这个味!”

清朝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有两名举子:一为鲁人,一为晋人,在京赶考名落孙山,盘缠所剩无几。二人搭伙,在北京西单牌楼附近开设了一家熟肉店,名为天福号。一天夜里,两人守灶煮肉、喝酒聊天,对饮过量,随之呼呼大睡。一觉醒来,肉已塌烂于锅中,只好将肉起出锅来放到盘中放凉后出售。但是看看锅中已成浓汁的肉汤,弃之又觉得可惜。于是,他们便将肉汁涂到肉上一并出售。谁知歪打正着,人们食后反觉肉质香嫩烂熟,味道更加鲜美,一传十、十传百,顾客盈门,生意火爆。从此,两人便把这种煮肉的方法沿袭下来,酱肉由此而生。后来,天福号最负盛名的酱肘子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誉,遂成为御用贡品。到慈禧太后时,这位“老佛爷”为经常吃到鲜美的酱肘子,赐给送肘人一枚腰牌,作为进宫的通行证。由此,天福号的酱肘子身价倍增。

清和元”饭店

清和元饭店坐落在太原市桥头街与大濮府相交路口的东北三角地带,以其历史悠久、制作精良、营养丰富和风味独特的地方名吃——“头脑”而誉满太原,并闻名省内外。谈“清和元饭店”,无论是追溯老店的建店渊源,还是谈及“头脑”的来历,都离不开明末清初的山西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傅山先生。这是清和元饭店在众多的老字号里独具特色,声望卓著的主要缘故。

清和元饭店历经几代经营,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朵林风之手,发生了较大变化,店铺成了雕龙画凤的二层木制小楼,并配有四合过庭院,最忙时雇有帮工伙计20多人,主原料肥羊肉既固定了品种质量,也固定了购买地点,一个销售期(从头年的白露到第二年的立春)要宰用两岁的子绵羊 200只左右,并有了“帽盒”和“稍梅”等佐餐食品,使“头脑”生意成龙配套,日臻完美。

随着时代的兴衰和变迁,“清和元”也曾几经沉浮。抗日战争期间,太原沦陷,民不聊生,百业萧条,“清和元”店员大多逃散避难。这时节店铺被迫改为行客旅舍,情况一直延续到太原解放前夕。

相传,清和元饭店建于清初,迄今已有 390多年的历史。当时,在太原南仓巷中段的地面上有个小吃摊点,主人姓朵,专卖羊肉杂割汤。那时这个摊点既无字号店铺,也没有帮工伙计,生意做得并不景气。谁知当傅山先生将“头脑”的配方和亲笔所书的“头脑杂割清和元”的牌匾赠给朵家后,经营情况就很快发生了变化——小打小闹的摊棚扩展成店,有了伙计帮工,买卖也做得红火热闹起来。从这时起,一过白露节令,“头脑”便上市供应。这家饭店也在每天黎明之前便将红灯幌子高悬门前,早早地做起生意来。就餐的人们便于五更时分手提灯笼从城内街头巷尾汇拢而来,把个不大的店堂挤得满满当当。伙计们把一碗碗“头脑”挨桌端上,堂内香气四溢,热气腾腾。再加上鼎沸的人声,穿动的人流,使得就食“头脑”的场景十分可观。

乾和祥”茶叶店

乾和祥茶叶店是三晋久负盛名的老字号,始建于1918年(民国7年), 位于太原市商业闹市的按司街30号,1988年迁到钟楼街103号。

华泰厚”服装店

华泰厚是太原服装行业的老字号,创建于1928年,在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华泰厚服装店它由一个名叫黄厚甫,又名黄土宽的天津人创建。华,象征服装华丽;泰,即信誉如泰山;厚,取其店东黄厚甫之名。因注重质量与式样,讲究信誉,所以业务活跃,买卖十分兴隆。

认一力”饭庄

认一力饭庄 由河北籍山西省太原市著名厨师 安海(1903-1982)(原名安桂月)创立饭店,获“老字号企业”等称号。

1903年10月15日,河北省清苑县中冉村的回民老安家,又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安良田的第三个儿子呱呱坠地,为这个安静祥和的家庭带来了无限欢乐。安良田为他取名桂月,取八月桂花与十五满月之意,时为中农的安良田对这个孩子寄予了无限希望,而事后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正是他这个老实巴交的小儿子,开创了名满三晋的“认一力清真饺子馆”,让几乎所有的太原人一提到“羊肉蒸饺”,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认一力”三个字来。

虽然家境并不宽裕,安良田还是在桂月七岁那年把他送进了私塾,跟随先生读书认字,学习孔孟之道。仅仅两年之后,桂月就拜别了先生回家务农,尽管他非常渴望继续读书,但来自生活的压力已经不堪再为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支付私塾的学费。从那时起,年少的桂月只能一边务农一边回忆读书时的快乐,听着私塾里同窗们的朗朗读书声,他却再也无法成为其中的一员了。一直到1921年,18岁的桂月已经长成了一个结实能干的小伙子,他不甘于继续待在家中务农,想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开创一份事业。春节刚过,他就迫不及待地背上行囊,跟随年长他几岁的同乡尹常山,到湖北汉口尹家饭馆做学徒。临行前,父亲安良田为他改名安海,随其两个兄长安长、安河之名,取长河海之意。那个年代,读过书,能识字的人还不多,再加上安海的勤奋踏实、老实忠厚,汉口尹家饭馆的老板格外青睐这个小伙子,想在日后对其委以重任。但年轻气盛的安海总想趁着年轻多学点本事,所以在亲戚马山的引荐之下,于1922年1月回到了故乡河北,到石家庄张家饺子馆学徒。直至1926年,23岁的安海终于学成出师,担任了张家饺子馆的厨师。

经过几年在石家庄的锻炼,学得一身本领的安海已经成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厨师,在当地小有名气。虽然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但孝顺的安海总想把远在家乡的父母和兄妹接来同自己生活,但石家庄的工作还不足以为他提供这样的待遇。安海在自己26岁那年,来到了山西太原闯荡,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不久后,安海发现在太原城仅有“清和元”一家清真饭馆,还地处南仓僻巷,位于桥头街一带的闹市区在清真饮食业界还算得上是空白,便和同乡张干臣、杨士英合伙开了一家名为“一分利”的清真饭馆,由他自己担任经理一职。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安海发现与人合伙经营并不是长久之计,加上与合伙人在经营理念上的分歧,他决定创办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清真饭馆。由于多年来的资金积累,安海终于在1930年,创办了完全属于他个人资产的“认一力清真饺子馆”。

留言之窗

*太原地区、街道名称的由来
*陈少华||太原回族史话
*陈少华||名噪一时的太原市回教抗日救国会
*驽马||一座湮没无闻的春秋古城——太原三交城
*邢晓梅||太原太山金棺的秘密
*郭秀翔||徐向前在解放太原战役中
*1949:接管太原的前前后后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素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如果阅读量达到1000以上,在作品推出一月内全部支付作者。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4、凡本平台发表的原创作品,其版权归《文史艺苑》所有;转载其它媒体的作品,由于未能及时联系到作者和有关媒体,如涉侵权问题,接到告知之日及时删除。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原人这几家店你都吃过么?
原来这些才是太原的老字号!能知道一半算你狠!
太原有什么老字号餐厅吗?
吃遍龙城,独具特色在太原!
一座城有一座城的味道
双合成:永远的老字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