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土诗社系列大型文学活动圆满结束

       自720日开始,湛江红土诗社举行了“孔子”同题诗比赛、孔子文化城采风行及《红土》诗刊“夏雨号”座谈会等一系列大型文学活动,至731晚颁奖大会,本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7月29日下午230我国著名作家、湛江红土诗社总顾问洪三泰带领湛江红土诗社近百名诗人齐聚孔圣山,身着汉服登仁济门楼鸣祈福钟,游览杏坛、青莲湖等景点,浸染孔子文化氛围,为湛江竞演《魅力中国城》助力。

       这次活动得到了湛江市文联、湛江市作家协会及遂溪县人大、政协、宣传部领导的大力支持。

       湛江红土诗社百名诗人于孔圣山仁济门合影留念

        湛江红土诗社“孔子”同题诗比赛,从720日至731日,前后12天,共收到44位社员的65首参赛作品。经过评委评选,最终获奖的有12位参赛社员的作品。

          整个系列活动过程中,红土诗社的诗人们还拍摄制作了小视频,为“魅力中国城、魅力湛江”活动助力!

       湛江红土诗社社员与身着汉服的洪三泰老师合影

湛江红土诗社“孔子”同题诗比赛获奖情况

一等奖:

22号作品:伊萍《孔子说》(组诗)

二等奖:

24号作品:何武豪《在孔圣山》(组诗)

05号作品:刘春柳《大陆最南端的孔庙》(组诗)

三等奖:

04号作品:邓亚明《一个名字和一座山》

10号作品:李本明《关于孔子》(组诗)

30号作品:叶倩《孔子印象》

优秀奖:

16号作品:李颖《孔子》

25号作品:吴洪伟《在遂溪,我见到了孔夫子》

26号作品:邓艺灵《一位长者 乘清风徐来》(散文诗)

35号作品:梁保国《穿越》

36号作品:钟伟业《孔圣山行思》(组诗)

44号作品:邓存波《读圣人书》(外二首)

        座谈会现场

一等奖作品:

22号作品

孔子说(组诗)

题记: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伊萍

有必要谦逊处万物

自然的风来自神圣的手

一些文字的安放

静置在适当的空地

某些爬行的小动物

躬身而过

放轻横行的身影

相对的纸鸢在天空上

盘旋

无论以哪种动物的灵魂

承载风的方向

压低的翅膀平行自己

有智慧的光与天地对话

以交换的方式

贴近心灵里垂低的微笑

 

在虚构的故事里

我把月亮放在额上

路过的人

与我握手相拥欢笑

如果在季节的枝头上

我以笑靥别在最高处

有藤蔓扼住我的喉咙

借风的手解开

而我在喉结深处

放出体内蠢蠢欲动的人群

与我成为水与水的亲和 

常常怀疑狐假虎威的真实性

那些奔跑相告的低语或尖叫

是生活中的缩影

如果

我参与主角的选拔

就选择为王

把最简单的语言

拆分成左右的肋骨

来检验日子的摇摆

自己端坐在心中

任由无数的手修饰成

另一番风景

沉浮的路

有隐形的延伸收缩性

从声音里提炼出来动作

有假性的太极

不经熊熊烈火的煅烧

难以辨出阴阳

一些抵达远方的路

除却日升月落的足迹

还有原点射线的尖锐

以箭进入靶心练习

守住那永恒的圆

 

一张白纸里的阳光

使缺失钙质的文字

长成方正的清秀

从句子里走过的助词

血液流畅

像成熟的葡萄

在汁液里复原关联的词语

再从一双手里

完成施与受的结果 

 颁奖词:22号作品《孔子说》(组诗),引用了孔子的“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然后分别以恭、宽、信、敏、惠这五个字,从五个不同角度展开诗意联想,意象叠嶂,诗意流淌,从容、舒缓、缜密、内敛,闪烁着智慧的亮光,吸引读者一读再读,反复咀嚼之余让人亦久久思索,并心生一种继续探求真义至理的努力。(黄育斌、王书第)

      《湛江日报》副总编、《湛江晚报》总编、湛江市作协主席陈通先生发言

二等奖1:

24号作品

在孔圣山(组诗)

何武豪

仁远乎哉

山高乎?不高也

九米山之俗称也

山远乎?不远也

“任重而道远矣”

坡度平缓

适宜携手,适宜追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从遂溪河吹来的风

带有谆谆善诱的味道

仿佛甜甜的甘蔗

一节一节地攀升

丁酉年,闰六月

我们在孔圣山礼仁

一路上,阳光怜悯小草

小草感恩阳光

沿阶而上

胸中充盈着一种朴素的温暖

圣贤之道就在我们的身边

就连脚下的石头

也懂得躬身问礼

在孔圣山

我看到一种恢宏的气度

也看到一种辽阔的安详

甚至听到了人们放低的脚步声

满山都是和颜悦色

一种不断生长着的道德

那是对天地境界的体认

我欲仁

我想,如果《论语》是一枚铜币

早就坠落在春秋的沟壑里

生锈,或者被掩盖

无法发出仁爱的光华

“富贵于我如浮云”

仿佛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

时光相遇。在九思亭

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我

真想写一首诗,呈给

中国最早的诗歌编辑

树木如人,见贤思齐也

如果你问我,何以站在树旁

我微笑地告诉你

我愿意学一学子路

像对朋友那样,拱拱手

秉持忠厚与真诚

树木之间也互相信任

心平气和,庄重谦恭

沐浴着仁恕的光辉

仿佛在谛听圣人的教诲

我们不能喊出圣人的名字

只是在心里叫一声老师

这时候有小鸟飞过

我想告诉它

道义的传承,就在人间

不在天上

斯仁至矣

天下大道,里仁为美

雷州半岛的红土地

就是我们前行的起点

在瓜果长廊小憩

在荷塘之畔纳凉

我突然想起《论语》中一句的话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穿越时空的微言大义

直指一条抵达人道的路

我们虽然是人世间

一名匆匆的过客

但都愿意做一枚平凡的石子

垒聚在中华人文的精神高地上

遥望前面的古人

眺望后面的来者

我相信,一部《论语》

只要生命有足够的真诚

就能读懂它。我也相信

圣贤之路没有直通车

每一寸的修行

就是一寸的靠近

在孔圣山

蚂蚁都会奔走相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毋须搬运心中的悲喜

僻静处,每日三省乎己

每一片心海

就会泛起仁爱的涟漪

“德不孤,必有邻”

就像古老的城门吱呀地打开

那么自然,那么温馨

我们在仁济门前照张相

前方的孔庙,矗立着巍峨的身影

我想,它不仅仅是一座庙

那是中国人安顿身心的家园

无数明亮的乡音

正在趋庭礼圣

向仁向善

   颁奖词:在孔圣山,我们和作者一齐去感受“阳光怜悯小草 小草感恩阳光”“圣贤之道就在我们的身边”“道义的传承 就在人间 不在天上”。呈现了传统经典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和影响,以及潜移默化的文脉,让我们心中涌起文化自豪感。(黄育斌) 

二等奖2:

05号作品

大陆最南端的孔庙(组诗)

 刘春柳

题记:徐闻孔庙始建于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讨网村,几经周折搬到现址。在现址上创办了徐闻县第一中学,是广东省唯一有孔庙在校园里的学校。

文庙

七百多年前,在大陆最南端

涛声震荡的讨网村

远行的船只竞发

安静的一角,一座文庙崛起

读书声随潮水起伏

天涯之地多了一份虔诚

摧毁  迁址  重建  

每一个动词都泯灭不了内心的渴求

启圣祠  大成殿   魁星阁  乡贤祠

每一个细节  每一个礼节

恰如其分   名正言顺

深深鞠下的躬,是一代又一代膜拜的姿势

南蛮之子,沿着《论语》的经纬

走出半岛,走向开阔之地

文庙学宫,徐闻县第一中学

万世师表,师者诲人不倦

六月的阳光正好,学子聚于文庙前

向人生发出青春的宣誓

响彻云霄的声音

在半岛这片土地上传递

如明亮的雨滴

洗涤心胸

泮池

清明之水,映照着云卷云舒

多少学子踏上泮池,进入学府

激扬文字,激荡生命

时代在池水的清浊中更迭

乱的是世人的心

坚定的是圣人最初的仁爱之心

池水澄明,荷叶青绿

围池晨读的学子,声音如阳光倾泻

仿佛几百年前的吟诵穿越而来

绵绵不绝

“循循善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些有源之水,滋养着校园

知礼  仁爱  谦让

走过泮池的学子

心中自有一汪清水  一片阳光

让人如沐春风

甘棠雨露

文庙前,抱鼓石坚实如旧

如旧的还有左右两边的两棵枇杷树

如伞如盖

文庙的红,枇杷树的绿

正是半岛的原色

生意盎然,迎光而长

退休的老校长,在树下仰望老树

遒劲的树枝拉直了他的目光

他与老树对话,似乎与老友告别

在我们心里

他就是校园里会移动的第三棵枇杷树

仁爱之心,智慧之心

如雨露渗入我们的根系

注释:我们把文庙前两棵古老的枇杷树称为“甘棠雨露”。 

       颁奖词:此组诗通过对七百多年前大陆最南端一座孔庙的诗意的真诚描写,谦卑的向遥远岁月深处的一代圣人表达了缅怀致敬膜拜的虔诚之意和朝圣之心,那份真挚的情愫,读来令人心底荡漾起悠长的感动,胸怀中溢满向大师向经典回眸的敬意。(黄育斌)

     洪三泰老师、墨心人社长与社员小雨合影

三等奖1:

04号作品

一个名字和一座山

邓亚明

1

他应该没来过这里

我翻了很多资料,问了很多人

都没见有记载和听说过

他曾经来过这里

然而,他肯定又来过这里

这里的人几乎每天都在谈论他

你随便到这座山里走一走

到处都可见到他的痕迹

路上还经常会与他相遇

他就隐身在这山里某一地方

人们对他太崇敬了

这不,连这座山

都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了

——孔圣山

2

这山里石头多

像一个个顽皮的乡野孩子

散落每个角落

自从建公园后

这些野孩子全都听话了

乖乖集中起来,有规则围坐一起

在听老师讲课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3

山的西面,有一条河

叫风朗河

——好诗意的名字

在山外,她浇灌田园

我闻到阵阵稻米和炊烟的香味

在山里,她汇成了塘汇成了湖

不仅溢满荷的香气

还飘逸诗书的味道

坐在河边,清清之水濯我足润我眼

仿佛,我也变成了一朵水中之荷

4

在他的塑像前

一个小孩子问妈妈:

这位公公多少岁了?

——二千五百岁了。

他的胡子为什么这么长?

——他天天授课讲学,没时间理顾;

他的弟子近三千,遍布各地;

你看,他手里拿着书本

正给学生上课呢

妈妈,我也要坐下来听他上课

做一回他的学生

5

这里的古树名木很多

有的我叫得出名字

有的我叫不出名字

他的学生三千

每个学生他都叫得出名字?

一阵风吹过来

像是回答我

又像不是回答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忽然就想到了这句话

        颁奖词:“他应该没来过这里 我翻了很多资料,问了很多人 都没见有记载和听说过 他曾经来过这里。”他肯定又来过这里。“这里的人几乎每天都在谈论他 你随便到这座山里走一走 到处都可见到他的痕迹”。聪明的读者,你们说他来过这过这里吗?(黄育斌)

三等奖2:

10号作品

关于孔子(组诗)

李本明

儒家学说

中国人的性格 在那一刻起

像你柔柔的胡须 很儒

胡须轻轻一捋 像一阵风

轻轻吹过 一草一木都被吹动了

很多人的性格 在一刹那间  

很儒雅地 倾斜了一下

论语

那时候 整个神州大地

一块一块地 被刀割得很散

你与子弟的言论 也跟着

一脚深一脚浅地 很散

驾辕远行 周游列国

不是一般的旅游 嘴唇如竹简

弟子们 把你的言行

一字一句地 圆成论语

一生为师

一身布衣 奔向市井 很多人

围着你 填满整个神州

你用教学的针线 一针一线

很朴实 把贫富缝纫一起

把不同年龄 不同地域 缝纫一起

把大大宽宽的神州 缝纫一起

孔庙

曲阜 有一座古庙宇

像你 阔嘴 浓眉 长髯 国字脸

现在 那座古庙宇 又生下

许多小庙宇 皆是姓孔 名庙

     颁奖词:此组诗中4首诗,虽皆数行,但举重若轻,寥寥数笔,便将几个大素材勾勒出来,语言简约,诗意丰盈,以小见大,以微知著,可见作者功力深厚。(黄育斌)

三等奖3:

30号作品

孔子印象

叶倩

那一年

我还扎着羊角辫

跳着橡皮筋

有一天  大街小巷

贴满了大字报

有人“批林”

顺便也批了你

我睁着惊恐迷惘的眼睛

看学校的黑板报上

你不可抗拒地躺在粉笔画里

面容狰狞 丑陋地

任现代人践踏

一张张的大字报

似你翩翩衣袂

被人钉在墙上

动弹不得

漫天飞舞着要打倒你的口号

淹没了我们童稚的读书声

我每天都跑到学校的黑板报前

看你瑟瑟发抖的模样

第一次知道古人原来是这样的穿着

我不知你做了什么坏事

让现代人这样狠狠地批斗

又过了很久很久 看见

有人把你从黑板报里扶起来

虔诚地帮你整理衣袖

拍打着你身上的粉笔粉末

校园的喇叭

一次一次纠正着

说你是一个儒家圣人 至圣先师

我的小脑袋瓜里

不得不重新组装起你的形象

你 虽生来异相         

但衣冠楚楚       

五车文墨 六艺精通       

半生疲于周游列国                

假如你没有《诗》《书》《礼》《乐》《易》

没有《春秋》

就没有弟子三千编著的《论语》

就没有神话流传至今

成古今中外万世至尊

我庆幸那一年的自己             

一转身 可能更多的

只是关心我的口袋里    

明天 会不会      

变出一粒糖果                                

我没有想过

要去批斗你

2017年730

       颁奖词:“批林批孔”那段历史,也是我的记忆,那时,孔圣人叫“孔老二”。事情发生变化,国家的命运也在发生变化,终于又可以叫一声“孔圣先师”,终于又承认了他万世师表的地位,终于把孔子学院开遍了全世界。民族文化从未敢稍忘,这是养分所在。历史顺理成章地成就了这首诗,抄下来即可,(小墨)

          洪三泰老师与社员合影

优秀奖1:

16号作品:

孔子

李颖

当我们阅读日记

并借此忆起昨日丰盛的菜肴

(我们总遗忘太快)

但食物保有的香气

与味蕾是不相称的。

正如他对自身进行审视时

他的举措

像寒夜纤手轻织的红棉。

我们要严肃对待掉落的米粒

接受问责以及覆面的尘垢

然后呐喊,然后跟随。

然而,轻佻的时间

总让我们忽视

一个人能够优雅从容的

穿过熙攘的人群

来到我们面前

并以他自身的形象

指导少年们

漫步走上激昂的大道。

以默然,或某种印象里的风景

让我们直面一种丰裕的馈赠

——且非要到我们

饥饿的时候。

  

       颁奖词:切入角度独特,构思新奇,有小瑕疵。是的,“我们总遗忘太快”;我们总习惯忽视一些应该珍惜的东西;我们肚子饥饿的时候,会想起丰盛的饭菜,我们思想饥饿时,是否会想起先贤的丰裕深邃源源不竭的馈赠?(陈通、黄育斌) 

优秀奖2:

25号作品:

在遂溪,我见到了孔夫子

吴洪伟

念小学

就想见孔夫子

问老师

去战国要走几小时

后来才知道

那是多么的天真幼稚

孔夫子活在春秋鲁国

死于秦时焚书坑儒

到了刘彻时代

一个叫董仲舒的人撬开棺盖

一道金光四射

他又复活了过来

且一活就活到了现在

为了见上夫子一面

我常带着学生守候在《论语》外

轻轻敲着书本

子路就探出头来回话:

先生讲学

没时间接待

今天,有媒体确切报道:

孔圣人要从国外学院回来

准备在孔城讲经亭讲学

我终于了却多年的心愿

见上夫子一面

但有人站在圣人面前直嚷:

我怎么就看不见

我说,你想见夫子

就得用礼义诚信铺着路子走来

你看,他不正端坐在亭子中央

一手执着经卷

一手翻动着孝悌仁爱讲学么

2017年729日

      颁奖词:不单是作者在这里见到了孔夫子,广大慕名而来的文人墨客肯定也见到了孔夫子。因为我们“用礼义诚信铺着路子走来”。(黄育斌)

优秀奖3:

26号作品

一位长者 乘清风徐来(散文诗)

——瞻遂溪孔圣山散思

     邓艺灵

      1.缘起落成

      "溪水合流,民利遂之"在清流汇聚的红土上,一座""——孔圣之山诞生了。

       这座山由黛瓦、苔石、清流、碧波、绿植垒砌而成;这座山由星月晨晖、阳光雨露润泽而成;这座山由溪水合流之宝地大众愿力推就而成。

这里,是一位长者圣人的庙宇学堂

       几乎所有民众都参与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人们虔诚地修建一座通往圣学和内心的殿堂,铺就一条阳光和煦的朝圣之路。

       圣山落成之日,一道关于生命的追问自两千年外穿刺迷雾而来,如一束闪亮明光,照亮一座城的夜梦。

       2.光明相合

       归去来兮!归去来兮!

       两千年前曾梦萦这片红土,现而今你不再保持暮光中的缄默。你捋须含笑,手持玉杖,乘清风翩然而至。

       于是,烟波浩瀚,在水一方,有低吟"咏而归,我与曾似";城门巍巍,登高眺远,有慨呼"我欲仁, 斯仁至也";星汉昭昭,川流不息 ,有歌咏"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青山远黛,君子亭畔,有志铭"不惑不忧不惧"

于是,这片土地如得密咒般,有了潜隐的力量。

       人们呢喃你的名字,奔涌而来,即便因失散太久无法偶遇相认,也必然相信一道明光在云后欲喷薄。

       真诚的善男女啊,请不要遗漏,这里每一朵花开的从容,每一条溪河的欢喜,每一声青鸟的脆鸣,每一桠柳条的点拨,每一次春风的面授……凡此种种,或许是这位长者,朗朗乾坤下,一次睿智的注视,或温润的致意。

       3.闻道泱泱

       我站在地平线上静谧,等候晨光熹微的前方,来自诗意的昭示。

       古城上,金钟三声轰鸣,震碎了天地间最后一层薄薄夜雾。太阳冉冉升起,你温暖含笑,长袖翩翩,临风挥毫,绘就朝霞经典。广袤的大地金光漫漫,我的心在一片明光中如飞鸟般翱翔。

        颁奖词:“这里每一朵花开的从容,每一条溪河的欢喜,每一声青鸟的脆鸣,每一桠柳条的点拨,每一次春风的面授……”我们沿着作者的散文诗:虔诚地行走于“铺就一条阳光和煦的朝圣之路,通往圣学和内心的殿堂。”(黄育斌)

                    社员风采

优秀奖4:

35号作品

穿越

梁保国

站在遂溪县孔子文化城的门口

曲阜离得如此之近

穿越二千多年厚重的烟尘

一群儒家门徒

在阳光凶猛的花溪河畔

演绎一场穿越的盛宴

站在仁门恭候的三泰先生

衣冠楚楚,气宇轩昂

温良恭让的热情

让气温立升一摄氏度

他是今天的圣人

带领一群门徒虔诚地

在孔圣山中周游列国

乐山、乐水

电瓶车代替了群马嘶鸣

春秋的战火熄灭于鸟语花香

满园雕刻着夫子之言

那些长着苔藓的文字、故事

在曾经的南蛮之地

重新温暖,让人敬畏

君子岛前纵横交错的玄武岩石

仿佛是扼腕叹息的一群儒生

又像是一片一片剥落的竹简

记满着《诗》《书》《礼》《乐》《易》《春秋》

杏坛亭内不闻书声琅琅

亭外的碧草,应有诗歌的种子

在阳光下萌芽

在没有鼓乐齐鸣的烈日下

夫子,我多想与您唱和

我愿我是你三千弟子之一

随您颠沛流离于风尘滚滚

随您三月不知肉味也不悔

随您感叹:逝者如斯夫

随您做坦荡荡的君子

夫子,在您曾经淡出的时空里

无数龙的传人,悄然登场

把仁义孝爱一脉传承

生生不息

一声汽笛惊醒穿越

在孔圣山,来者皆是过客

回望一眼,两千多年的云烟

凝固在夕阳下

2017年730

        颁奖词:作者想从“穿越二千多年厚重的烟尘 成为儒家门徒……成为孔子的三千弟子之一,做坦荡荡的君子”。其实何止作者想,我们也想。(黄育斌)

优秀奖5

36号作品

孔圣山行思(组诗)

钟伟业

仁济门上追思

我们站在高大雄浑的仁济门楼上

穿越两千五百多年的光阴

追思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吉祥瑞气的动物雕像

尽职尽责,守卫孔圣山

旌旗飘扬,火焰在空气中升腾

护城河的清水,波光粼粼

在微风中不断震颤

消解内心所有的喧嚣

孔庙已圆满封顶

期待良辰吉日开光

蜿蜒的湖畔,留住苍穹的眼眸

棂星门将汇集天下文人学士

儒家思想从北向南传承民族薪火

生生不息的智慧光芒

照耀雷州半岛大地

敲响钟声,我们的心中升起旗帜

远处的山水似我的觉悟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敢当亭问道

隔世的圣贤

隐在时光深处

我站在敢当亭下

凝视一块块天然之石

垒成柱梁

撑起一种希冀

季节的风唱出时光的弦音

石碑上的诗句种下信仰

我们坐在凉亭下

接近石头敢于担当的精魂

我欲问道于小山神

夏天的深意只可意会

石头始终保持沉默

青莲湖悟道

此时的青莲湖

花期已过

莲叶碧绿,展开天空的蓝天白云

荡漾的波纹

似乎要飞翔起来

翡翠般的画卷,含情脉脉

路边摇曳的花朵

被深情的人拍摄

桥面弯曲

通向鲁国街的道路

引领自由骋怀的胸襟

敬畏万物自强不息

一种纯粹之美

让我领悟盛开的莲语

杏坛学道

尊师孔子在杏坛讲学

众弟子专心致志

天地之间,唯独求学行思至上

我看着壁上的人物

找到了一盏灯的力量

君子博学于文

庄重的儒家风范传达安邦定国之道

岁月的尘埃

遮掩不住文昌鼎盛的场面

在湖边生长的松树

静心聆听我的诘问

呼吸神圣的旷达之气

巨石上的古代圣人雕像

教会我们修成尊师重教的正果

       颁奖词:通过诗写孔圣山“仁济门上追思”“敢当亭问道”“青莲湖悟道”“杏坛学道”几个景点,作者去追思缅怀、亦去感受颖悟:“消解内心所有的喧嚣”,“石碑上的诗句种下信仰”,“领悟盛开的莲语”,“找到了一盏灯的力量”。(黄育斌)

优秀奖6:

44号作品

读圣人书(外两首)

邓存波

父亲告诉我

他一辈子,只读过

一年私塾。只读过

《诗》《书》《礼》

《乐》《易》《春秋》

几本圣人书

父亲的孔子曰

成了他的口头禅。也成了我

成长的条条框框

孔子曰,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这是父亲八十六岁仍在

念念不忘的信条

他的一生,也因此

衣食无忧,住行无虑

我比父亲读的书多

见的世面广

但不论我走到哪里

我的事业,我的为人处世

却永远也逃不出

父亲的那几句

孔子曰的儒书圣语

朝圣大道

2017年的729

我第四次来到遂溪的孔圣山

朝圣大道仍在赶工

孔庙还未对外开放

我却不心急

面向着圣人的方向

我已看到,两千年的朝圣之路

浩浩荡荡的中华民族

这条大道,已在我心中

朝拜了几十个春秋

杏坛

我有一个理想

安排一个孔子纪念日

带着我的孙子,来到这里

我打扮成孔夫子

手中捧着四书五经

对着大成湖

装着文昌阁

仰望着三孔的方向

闻着荷花香

教他们背经典

       颁奖词:孔子之所以是孔子,在于“我比父亲读的书多”,但是“永远也逃不出/父亲的那几句、孔子曰的儒书圣语”。往往便是这样的只言片字,能让人受用一生,不然便没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理解的深入,便可写出圣人之用。(小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值得一游的湛江遂溪孔圣山:孔子文化城剪影
孔子,孔圣人
第三届燕赵祭孔大典征文颁奖暨燕赵文学院首届培训班颁奖大会中山陵园举办
梅轩读《史记 》之61:看孔圣人的笑话
孔子是圣人!为什么我们不搞“尊孔复古节”,来纪念孔子儒家?
看BBC如何介绍孔子,这就是西方人眼中的孔圣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